第15章 零壹伍(補全)
雖然對李勉的第一印象還不錯,但一個符合程序的就職面試也是必要的。于是我在第二天散朝時讓張玉立帶着人來勤政閣問話,
李勉大概是頭一次近距離面聖,畢竟他的忐忑之情溢于言表。我見他不由自主的駝起了背,頭埋的很低,瘦骨伶仃的身形套上一身寬大如袋的官服,比竹竿矮了一截,更沒有瘦竹的氣質,像是斷了半截的旗杆,旗幟還先險挂在上頭。
他看起來一點也不卓爾不凡鶴立雞群,甚至再多一分就顯得賊眉鼠眼身形猥瑣,外形數值堪堪卡在低端的臨界值,也是不容易。
我花片刻将李勉從上到下打量了一番,得出一個結論,這人還很普通,得出結論後我問他:“李愛卿在朝為官多久了?”
李勉畢恭畢敬的回答我:“回陛下,已滿二十載。”
雖然我早知道這個答案,但我還是我點點頭:“原來已經二十年了,二十年也不短了。那朕問你,為官二十載,愛卿可有什麽感悟?”
李勉有些意外的看了我一眼,發覺不妥又迅速低頭。可能是我的詢問在他的意料之外,李勉很是組織了一番語言才遲疑着開口。
“若說感悟,臣以為,能将所學所想用于實政,恪盡職守,利國利民,臣倍感榮幸。”李勉的回答很是中規中矩,不出彩更也不出格,言簡意赅,樸實無華。
我自是不滿足于此,我又問:“愛卿這二十年似乎只在京城任職,為何不同其他人一般,外放做官?”
李勉聽後做出了一個苦惱的表情:“臣自是聽從上令,這二十年來,臣并未接到外調任命。”
盡管李勉語氣平靜,但我偏偏我聽出來了一股“以為我不想嗎?可人家局勢不給我機會,我有什麽辦法?我也很無奈啊。”的情緒在裏面。這麽一看李勉還真是怪委屈。
大殷的官員升遷和所有時代一樣,是有政績考核項目的,但政績這種事,向來看臉,同等條件同等官職下,臉白的随手做做政績就有了,臉黑的幹到入土也不見得能做出點成績。或雖如此,但總有些相對容易出政績的方法,這些方法就是官場上心照不宣的闖關外挂,是潛規則。
一個被看好的年輕官員通常會被特地下派到地方去工作一段時間,地方上相對而言容易出政績,也能考察官員能力,等他任職期滿回調,有了政績有了資歷,自然而然的升職加薪了。
正因如此,這裏面就有很多彎彎繞繞,比如得罪了人的年輕官員,可能就被下派到窮鄉僻壤,吃幾年土也不見得出成績,而情商高的會做人有人脈背景的,幾年政績考察期下來,在魚米之地被養的人都胖了幾圈。
這些事情在官場上很常見,只要不過分,不會因為上頭人物的一己私欲,埋沒人才,危害國家,那做皇帝的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水至清則無魚,為了官場大和諧嘛。
而然李勉這種情況就很奇葩了,他既不是被放到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鬼地方吃土,又不是情商低到人神共憤,他是從來沒有外放過,二十年來,從未有過。
你說他本事不行吧,他每次轉部門又都能很快上手,說他性格問題吧,他又能和同事友好相處,甚至連頂頭上司都覺得這人做事踏實穩重。但以上評價,都和李勉本人的境遇大相徑庭。
大殷官員升遷的一套程序還是很有條理的。首先,新科進士要在翰林院統一實習三年,做三年天子秘書,表現優異者可提前結束實習,然後就是根據實習期表現分派往六部正式工作,并且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也會在每年擇優錄取。
等到大家都工作一段時間後,有潛力業務佳的新人就會收到任務,比如到指定地區去當縣令,參與某地區某些工程,兵部的還有可能去随軍監軍。
之後就有一些人年輕人可能找到了人生目标,打算留任地方奮鬥成省長副省長,最後回到中央。有一些任職期滿就回原崗位,或者工作完成出色一回京就升職……不一而足,但總之都很符合大殷官場的既定模式。因此,從未出京的李勉就很有意思了。
“李愛卿是京城本地人?”我想起了他的籍貫。
“臣是京郊麻紡縣人士,出了城就到家了。”李勉适應了環境,整個人輕松了很多,回答我的問題時也不像之前那樣一板一眼了。
“那這麽說,愛卿至今從未離開京城?”
“正是如此。”
我興致來着,身體微向前傾:“那愛卿可願出任地方官員,離開京城,到大殷各處去看看?”
“臣不願意。”李勉不假思索的說。
居然回的如此幹脆利落。我先是一愣,随後一樂道:“愛卿不是說一切聽從上令嗎?怎麽朕要你去地方又不願去了?”
“回陛下,陛下問的是臣願不願意,臣不敢有瞞陛下,自然遵從本心。但若陛下執意如此,臣自會依令行事。”李勉這回回答的比上回還幹脆。
這個畫風就和先前大相徑庭了,嚴格的說甚至有些冒犯,我很好奇呀,于是問:“愛卿,你素來是如此說話的嗎?”
“臣只有一張嘴,說不出兩種話。”李勉回答的挺快,但這內容嘛,就讓人哭笑不得
我很是無奈的對李勉說:“李愛卿,你知不知道你這樣得對朕說話,是會招來殺身之禍的。朕生氣了該怎麽辦?”
李勉一臉迷茫的擡頭看我:“臣不明白。”
我長嘆一聲:“李勉啊,你不能升官實屬正常,你的上官們都很知人善用啊。”
李勉的歷任上司在他的人事檔案裏都有一句大同小異的評價,心直口快,能力出色,适宜文書工作。起初我是不理解到底是怎麽回事,現在我終于領略到了。
這評價用現代一點的話替換就是,李勉是個好同志,為人端正爽快,業務水平突出,但由于性格上的原因,擔任不需要統籌管理,組織決斷的一般性工作會比較适合,比如資料管理員。
沒錯,李勉基本上在任何一部中,做的都是書面工作。比如公文謄寫,資料收集整理,檔案分類……李勉這人心細又有耐性,從工作情況上看,大概還有點強迫症。這種人做文秘相關工作真是再适合不過了。凡是經手過李勉的尚書都表示,有李勉在,自己都沒有被雜事占據過工作時間,工作效率都提高不少呢。
但可惜的是,如此具有特色的人才,在官場上的路并不寬闊,畢竟他的能力特長都太單一了,在這個六部任意拎出一個都是職能綜合部門的古代,對分工明确的專業型人才,真的沒有這麽大的需求。當大家都是全才的時候,李勉就顯得平庸了些。
想通李勉的問題,我又問他:“愛卿可否告知,為何不願出任地方官員?”
李勉很快調整過來,繼續應對我的提問,他倒是有問必答:“臣自小未曾離京,今後也沒有這個打算。大殷土地遼闊,但家鄉唯有一個,臣不覺得終老家鄉有什麽問題。況且臣離京在外,怕是一日也活不下去。”
我見過直言自己能力不行的,見過羅列各種原因說明自己立場的,就是沒見過說自己離了哪裏就活不下去的。我大為驚訝這種說法,遂問:“怎麽就活不下去了?和朕說說。”
“臣有難言之隐,這件事出了家人,臣并未告訴任何人,”李勉此時表現的有點尴尬,“臣有很多食物不能入口,食後周身奇癢難忍,紅腫起疹,若無藥石,數日難消,上身衣料也是如此,若非特定衣料,則渾身癢痛,春季沾不得柳絮,夏日聞不得花香,一年四季唯有冬季能過的舒坦一些。這些年若無母親妻子照料,怕是早已不在人世。”
這話我聽的一愣一愣的,李勉居然是極度過敏體質,一個極度過敏體質的人居然在古代這樣的衛生條件下長大成人,還考學做官了!我的天,這真是不容易。頓時我看李勉的目光充滿理解。就任職地方而言,這人怕是并非不願,而是不能吧。但是話又說回來,李勉确實沒有表現出特別驚豔的才華。
我思考良久,實在是因為符合我要求的人太少了,雖然李勉性格上有缺陷,最終我還是決定給李勉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我說:“李愛卿,朕有個職務想給你,你可否願意?”
李勉膽子又大了一點,他問:“陛下,需要外放嗎?”
“自然不用,愛卿你還是在京工作,不過事務要更繁瑣些,忙碌些,一開始也不會有人能幫你,甚至之前從也有人做過類似工作,需要自己花心思去摸索。你可願意?”
李勉思考片刻,又問:“升官嗎?”
“升,當然升,從三品呢。”我抛出誘餌。
李勉一聽,一咬牙一跺腳:“臣幸不辱命!”
我撫掌大笑:“好,即日起,李勉便領從三品秘書監監長一職,負責統管各省各部內勤,可直接面聖上疏。李監長,這是個新部門,日後就要辛苦你了。”
“臣,不,不辛苦。”李勉哆哆嗦嗦的回應,大概是被我的王霸之氣震懾了吧,哈哈哈。
作者有話要說:
已經修改并補全了章節,有明顯改動,建議寶寶們還是再看一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