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零零玖
且不論石锵聯想到的事情有多麽長遠,就論眼下,我都開始覺得力有不逮了。不身臨其境你難以想象古代社會的禮節有多複雜。在這之前我是有過心理準備,也參考過資料的,但真正實踐起來才知道,自己的準備還是不夠。
初一這一天有個大型慶典,祭天,在太極宮地勢最高的祭天臺上舉行,這和昨日的祭祀又不一樣,昨日相當于送神,今天這是請神,儀式更為繁瑣隆重。
千人的傩舞隊伍依次排開,在宣天的鑼鼓聲中輾轉騰挪,有的扮演鬼怪,有點扮演巫神,舞蹈動作大開大阖,充斥着粗粝的野性和獸性,舞動伴随着咆哮,震天徹地,最後巫神戰勝鬼怪,摘下鬼怪醜陋猙獰的面具向天叩拜。這和除夕宴上的輕歌曼舞截然不同,這種帶有野蠻意味和宗教性質的舞蹈像一只極速的箭矢,紮透了心髒,靈魂之中最貼近自然的部分蠢動着蘇醒,刺激着我的血液熱騰騰的滾動。這一刻有種被征服的感覺。
開場傩舞結束後,祭祀臺上已經擺滿三牲六畜五谷雜糧,另有金銀禮器,玉器彩帛。人一般高的粗壯香燭火苗搖曳,空曠的祭天臺上幡旗飄揚,我站在祭臺前,身後的階梯下是成百官員,場面極為肅穆。
我的主要任務是主持祭祀,身上穿的也不再是昨天那套冕服,而是顏色絢麗,飾圖抽象,結構繁複的祭祀禮服,手持一份帛書,在唱禮太監吉時已到的高喊結束後,跪倒在蒲團之上。封建時代的帝王是真龍天子,講究君權神授,因此帝王是人界之主,卻應跪天地。當我跪下後,我的臣子跟随着我依次跪下,祭天臺上的侍從,傩舞的舞者,所有參與祭天的人盡數跪下,場面蔚為壯觀。
之後,我按照練習時的樣子,用一種歌唱般的語調,将帛書上的祭辭一字一句唱完。按祖制,祭辭必須由皇帝本人撰寫,以向神明彰顯誠意。但自古以來能當上皇帝的,有幾個信奉神明?所以從幾代以前,皇帝們就心照不宣的讓自己文章作的漂亮的臣子代寫,自己再意思意思的謄抄一遍。畢竟做皇帝的專精在政治,而不是文學,祭辭這種正式場合的公開文件,不能引經據典還情有可原,要是出現了文法上的錯誤,甚至寫錯了神明的名字,那就不只是尴尬了。
我将自己謄抄的祭辭念完就扔進火盆裏燒了,若是真有神明收到,希望不要嫌棄我的字寫的醜。畢竟三十年硬筆書法和三個月軟筆書法,怎麽看都是前者更美觀。
在念完祭辭後,我的事還沒結束。我還得一跪三叩的給神明上香,還要将供奉在祭臺上的清水給大臣們每人灑一點,寓意着沾染神靈的靈慧,去除心中的污濁,新的一年繼續做一個好官。關于灑水出了一點小插曲,因為送到我手上的水只有一個飯碗那麽多,但有百多號官員,我省了再省,就差拿指尖沾一點濕氣就往臣子的身上擦了,等到賜福了一半多人,碗還是空了。
這個時候我有點慌張,感覺自己可能搞砸了,哪曉得突然跑來一個太監,提着水桶給我碗裏倒了一瓢水!事後陳福還和我解釋,那桶水本就擺在祭臺上,也算是供奉過了的。我聽後竟無言以對。
初一的祭祀在賜福群臣這一環節結束後也就差不多收尾了。然後就是初二,初二是新年的第二天,新年的第一天安排給了神靈,那第二天就是屬于凡人的。雖然大殷律上明文規定了,百官的假期從除夕夜開始,到正月初三結束,但基本上都是除夕就沉浸在節假的氣氛中,到了初二就要開新年第一場大會朝。
這個朝會的場面就極為盛大了,文武千官歲仗兵,萬方同軌奏升平(唐,張的《元日仗》),不同于除夕的宴會,這種純政治性的場合,沒有美酒佳肴,沒有輕歌曼舞,不論是文武百官,還是遠道而來的他國使臣,都面向北面,一起山呼萬歲。這種場合極為震撼人心,特別是坐在皇位上的人的心。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心動搖了不止一瞬。突然理解了古代的皇子為一個皇位要死要活的理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真理。
之後便是唱禮,唱的是這一年皇帝收到的年禮,哪哪附屬國又送了什麽什麽珍寶,誰誰大臣又送了什麽貼心禮物……總之,禮單有多長,就唱多久,甚至因為禮單太長,還安排了八個太監輪流唱。當然,為了讓不讓漫長的唱禮過程過于枯燥,含元殿裏還有專業團隊做真人背景音樂,悠揚的編鐘,绮麗的絲竹,沉着的大鼓……各式樂器合奏,絕對不比大型交響樂隊差。
唱禮結束後還有論功行賞的環節。大殷的官員福利做的好,只要做出了政績,就能領到各種賞賜。除了正常的賞賜,還會将政績累計起來,年末彙總,功過相抵,優秀的就在初二這天當衆點名頒獎,以資鼓勵。這個時候我只要坐在龍椅上點頭微笑,說點鼓勵的話就好。好在這種場合只會點名表揚最為突出的幾個,也就是所謂的前十名,不然朝中上上下下這麽多人,我能把嘴皮子都磨破了。
一般朝會能一直開到中午去,所以都會留臣子吃飯。雖然也是宴請群臣,但規格不會像除夕國宴那般高,甚至會特意做些普通的菜色,這也是有說法的。素食陋餐,是為了提醒臣子,在新的一年裏繼續過艱苦樸素的生活,為國為民,就是不能為自己。大臣們自然得吃了這頓連家裏的菜色都不如的中飯,因為皇帝也在吃啊。更何況禦廚做出來的,就是清水煮白菜也香啊。
像這種充滿象征意義的活動還有很多,初次接觸時我還挺感嘆定下這些規矩的開國皇帝,居然也這麽重視意識形态的塑造,不過開國皇帝的心是好的,但規矩傳到了現在,也只是剩下形式了。史料記載,開國皇帝的初二朝會,午膳上的是實打實的平民菜色,沒油水沒鹽味的蔬菜,清湯寡水的稀粥,還有半顆烤紅薯。
據記載,若是有人沒有吧這頓飯吃完,開國皇帝不管是誰,都把官位一口氣撸到底,甚至是皇子都要下放民間體驗生活。這大概是和開國皇帝的平民出身有關吧。史料還記載了,這位皇帝當上了皇帝也依然艱苦樸素,職業生涯裏他本人一月的日常花銷就沒超過半兩銀子,參考當朝物價,我換算了一下,大概1500塊錢一個月,想必生活在小康水平線上的家庭,人均都不止這麽多,幾十年如一日,人家還是皇帝,這就很讓人佩服了。
等到這頓午飯結束,朝臣們就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享受最後一天的假期。但對于一個皇帝來說,事情還沒完。還是□□皇帝的鍋,在全國官員都在休息的時候,皇帝就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算賬。大殷皇室有個很神奇的傳統,皇帝必須在新年頭幾天做好年度支出計劃表,當然,這事是皇帝這一家的家庭支出計劃。皇帝自己是有私庫的,自己還有妃嫔的開銷都是從這裏出,而私庫裏的錢財來源就是皇帝的工資和私産收益。我不當皇帝也是不知道皇帝居然也有工資的,這工資還是戶部給發的。
戶部那邊有一套計算方式,具體怎麽來的我不清楚,反正經過計算,皇帝的每月工資是一千二百兩(參考宋代标準),換算一下大概是36萬人民幣。我着實被吓了一跳,一個大型企業的高管年薪也就差不多這樣拉好吧。不愧是富有四海天下共主的職業。當然,錢是給了,怎麽花就看皇帝自己了。歷史上有入不敷出的,有小有盈餘的,更有向開國皇帝一樣堆在庫房長黴的。
因為有這麽大一筆自由使用額度,所以開國皇帝就又規定了,日後的皇位繼任者們必須能對金錢有個計劃,所以在年初,皇帝們都會做這麽一個計劃,比如今年有沒有後宮收人的計劃,比如今年想撥多少給皇後撥多少給寵妃,要不要修葺宮殿,要不要再買塊地皮做個度假小別墅。雖然不一定照計劃來,但皇帝們看在祖制的份上,都會去做,做完了還要張榜,告訴天下人自己是多麽的有金錢概念……
過一個年,我深切體會到了大殷這個王朝的魅力,有一個萬事皆管的開國皇帝,一堆莫名其妙的規矩,有以野蠻懾人的傩舞,以文雅動人的樂章,井然有序的政治結構,刻板但又只變通的朝堂上下,有忠良有奸佞,有危機有繁華。
這是一個讓無數人甘願傾注心血去守護的國度,更是一個養育了千萬臣民的國家。置身其中才知其趣,我大概是再不能離開這裏了。現代社會的父母,早已離婚的前妻,我的崗位,我的生活……我失去了一切,但我有機會在另一個同樣可愛的地方得到嶄新的饋贈,我感激這一切。
當然,要是不是做皇帝那就更好了,只過個年人都要散架了,明明是皇帝,還要起早貪黑。勞心勞力,全年無休,出了剛工作的那幾年,我還從沒這麽累過!
作者有話要說:
所有禮節都參考了唐代禮節,并有較大改動。比如祭祀傩舞唐朝是在年三十幹。大朝會是在初一。以及,我不知道我的新章節怎麽就給鎖了,我已經盡力修改了,實在看不了只好明天問編輯了。
——————————————————————
小修。2017.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