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靈山是不是太客氣了?……
六耳猕猴和黃眉大王回到大雄寶殿和佛祖菩薩們道別, 剛一進來就察覺到氣氛不太對。
看上去人人帶笑,實際上各個笑裏藏刀。
尤其燃燈佛祖那邊,眼刀子藏都不帶藏的, 仿佛再往前走一步就會被咔嚓一刀剁成渣渣。
他們就去了趟藏經寶閣,這才多長時間,這就都撕破臉了?
不是吧, 這麽沉不住氣, 難怪辦不成大事兒。
如來佛祖制止一場即将失控的争吵, 詢問身旁誰去送假冒僞劣的取經團到東土大唐。話是問出口了, 其實誰都知道這活兒只能觀音菩薩來幹。
取經之事一直是觀音菩薩負責,現在真經讓假的取經團帶走,觀音菩薩自然要跟着。
有道是一事不勞二主,唐僧師徒還在跋山涉水奔波, 他們卻因為彌勒佛身邊的童兒想要這一份功德就直接讓他把經書取走, 這事兒實在不好對外宣揚。
靈山是凡間生靈向往的極樂世界, 他們要是知道靈山內部如此黑暗, 還會燒香拜佛祈求死後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嗎?
肯定不會啊。
觀音菩薩身為佛門四大菩薩之一, 身為菩薩中最受凡間生靈歡迎的那一位,身為佛祖身邊最得力的幫手, 這種時候肯定不能袖手旁觀。
只要佛祖開口,她一定在所不辭。
——雖千萬人, 吾往矣。
嘻嘻嘻。
觀音菩薩笑吟吟出列,慢慢悠悠朝三位佛祖告別, 又明目張膽的朝文殊、普賢兩位菩薩使了個眼色, 讓他們好好看戲回頭講給她聽,然後才架起祥雲轉身離開。
假冒僞劣的取經團都會駕雲,不需要她連這點小事兒都插手。
Advertisement
黃眉大王茫然的看向他們家佛祖, 看了幾眼實在看不出那張臉上到底是什麽意思,于是小心翼翼戳戳六耳猕猴讓他拿主意。
他們家佛祖又叫笑和尚,臉上的表情從來沒有變過,從來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樣。
他知道他不聰明,可是再聰明的童兒也沒法從那麽一張臉上分辨出喜怒哀樂,別說侍奉幾百年,就是幾千幾萬年也沒用。
這不怪他,這得怪他們家佛祖。
他們家佛祖要是和其他佛祖菩薩一樣把喜怒表現在臉上,他肯定知道現在到底是該走還是不該走。
六耳猕猴忍住翻白眼的沖動,扛起他的随心鐵杆兵跟上觀音菩薩。
黃眉大王看他離開,也慌忙催着假八戒和假沙僧駕雲。
假取經團中做主的應該是他黃眉童子,可惜他實在不開竅,愣是讓六耳猕猴給搶了風頭。
彌勒佛轉佛珠的動作一頓,心中無聲嘆了口氣,随即又恢複如常,“童兒已走,我便不打攪諸位了。”
說完,便施施然離開。
三位佛祖剩下兩位,還是曾經鬧的最僵的兩位,大雄寶殿內的氣氛再次凝固,寒風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刮的白雄尊者心裏哇涼。
好在接下來開口的不是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而是如來佛祖。
佛祖和佛祖說話,壓力轉移到他們家師父身上,他終于可以松口氣了。
白雄尊者盡量縮小存在感,垂眸斂目不言不語,假裝自己是個木頭人。
如來佛祖撚着佛珠,掃了一眼四周的羅漢金剛,不緊不慢的問道,“汝等法力廣大,普閱這諸天之事,遍識諸天之物,可知方才那猴子的來歷?”
燃燈心頭一跳,手裏的佛珠險些捏碎。
殿內的羅漢們各自讨論,他們認不出六耳猕猴的變化,只覺得那就是孫悟空。
雖然不知道孫悟空為什麽和彌勒佛身邊的司磬童子混在一起,但是那是孫悟空,和誰混在一起都不奇怪。
羅漢們分辨不出六耳猕猴的真身,議論聲下去後便等如來佛祖解惑。
如來佛祖笑了笑,似不經意掃了眼燃燈,然後才朗聲解釋道,“周天之內有五仙五蟲。五仙,乃天地神人鬼。五蟲,乃蠃鱗毛羽昆。這五仙五蟲之外,還有四猴混世。”【1】
文殊菩薩擔起捧哏的任務,“敢問是哪四猴?”
如來佛祖笑道,“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鬥。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方才那假悟空與真悟空同音同形,乃是四猴之中的六耳猕猴。”【2】
殿中菩薩羅漢聽完,整整齊齊的合掌唱誦,感謝如來為他們解惑。
如來佛祖擡手免了他們的禮數,然後才看向燃燈,“那猴兒極其罕見,天地間僅此一只,不知為何會假扮悟空前來靈山,燃燈佛祖可有頭緒?”
燃燈佛祖呼吸一滞,轉瞬間又恢複如常,“六耳猕猴神通廣大,許是覺得我佛如來佛法精深,想要皈依我佛門,所以才假扮悟空來到靈山。”
如來佛祖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沒有說信也沒有說不信,只是垂眸看向靈山腳下,“唐僧師徒快要抵達靈山,汝等好生接待,切莫與他師徒起沖突。”
守門的四大金剛躬身領命。
文殊菩薩微笑上前,“那猴兒性子頑劣,若知曉藏經寶閣中的經書已被黃眉童兒和六耳猕猴取走定會攪鬧不休。此事是靈山的不妥,我去山門處迎一迎,免得他鬧的靈山不得安寧。”
靈山辦事兒不靠譜,這個不靠譜是誰造成的?燃燈佛祖和彌勒佛祖。
彌勒佛祖轉身走了,大雄寶殿中只剩下如來佛祖和燃燈佛祖,等孫猴子過來開始鬧,被埋怨的就只剩下他燃燈。
可憐啊可憐。
可憐他燃燈佛祖在靈山本就無甚威望,在這種緊要關頭被再靈山的羅漢金剛埋怨,想成為靈山之主更是遙遙無期。
嗨呀,燃燈佛祖的事情和他們有什麽關系,人家好歹是佛祖,不像他們,來到佛門也只是個菩薩。雖然跟着如來掌管靈山,佛門上下乃至凡間信徒都只知有他們而不知有燃燈,可人家畢竟是佛祖呀。
他們只是小小的菩薩,沒事兒替佛祖發什麽愁,人家神通廣大,當然有自己的應對之法。
文殊菩薩規規矩矩的朝燃燈行了一禮,把燃燈佛祖氣的險些維持不住面上的慈悲,然後才帶着守門金剛去山門等候真正的取經團。
這家夥千年前鬥不過他們多寶師兄,誰給他的自信讓他覺得千年後他又可以了?
文殊菩薩說話夾槍帶棒,白雄尊者低着頭不敢說話,生怕他這邊一開口,那邊普賢菩薩又要擠兌他。
燃燈也意識到繼續留在大雄寶殿不是好事兒,彌勒佛目的達成拍拍屁股走了,他留在這裏只會讓如來那邊的火力集中到他一方身上。
那邊各個牙尖嘴利,他這邊只有一個白雄,還是個口笨不能言的。
左右經書已經被取走,真正的取經團現在趕來也無濟于事,不如任他們繼續折騰。
大雄寶殿容不下他,他回藏經寶閣打坐總行了吧。
燃燈佛祖扯扯嘴角,露出一抹僵硬的笑容,“黃眉童兒取走經書,他們毛手毛腳,恐将書籍弄亂,我且回去收拾藏經寶閣,有空再來大雄寶殿與如來暢談佛法。”
如來佛祖笑的暢快,“藏經寶閣的經書又多又雜,辛苦燃燈佛祖了。”
已經轉過身的燃燈動作一僵,手上的佛珠再次受到大力擠壓,這次燃燈沒有控制力道,佛珠直接被他捏出了裂痕。
好個多寶,這是把他當掃地僧啊。
大雄寶殿中許多雙眼睛目送燃燈走遠,殿內不再劍拔弩張,遠處的羅漢金剛比丘僧比丘尼也放松下來小聲交談孫猴子來了會怎麽鬧。
他們都曾跟随佛祖前去天庭鎮壓那猴子,知道那猴子有多難纏。
說好的讓他們師徒來靈山取經,結果人家千辛萬苦來到靈山,經書卻讓彌勒佛祖身邊的童兒給帶走了,他不把靈山鬧的天翻地覆才怪。
五百年前佛祖在天庭鎮壓他那時他理虧,現在是他們佛門理虧,要是不管不顧直接用強,傳出去的話他們佛門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三位菩薩出去了兩個,只剩下普賢菩薩還在大雄寶殿裏面。
底下的金剛羅漢們不明白如來為何那麽輕易就讓黃眉童兒帶走經書,普賢菩薩也不明白,只是殿中非說話之處,只能将疑惑壓在心底。
如來佛祖看出他的不解,只是笑笑沒有說話。
阿難迦葉怎麽說也是他教出來的徒弟,辦事兒穩妥的很,黃眉童子和六耳猕猴帶走的是藏經寶閣裏的經書也沒有用,只是白跑一趟罷了。
一個彌勒佛祖,一個燃燈佛祖,一個未來佛,一個過去佛,且看看他們倆誰能更勝一籌。
西方極樂世界與凡間相接,這地方可不好管。
不好管也和他沒關系了,事情一結束他立刻就走,拖家帶口的走。
師父說天庭的上清境一直給他們留着,一整層天都能讓他們師兄弟造作,沒事兒還能和天庭任職的師兄弟交往聯絡,怎麽想都比在靈山舒服。
自由自在的好日子正在前面招手,加油多寶,再堅持堅持,勝利就在眼前。
靈山古剎祥雲千重,如來佛祖居于最中間的靈鹫高峰。
小白龍一路飛奔勇往直前,前面有師兄們幫他帶路,他跑起來從來不看路,要不是唐僧馭馬的技術進步飛快,還真适應不了他這麽個跑法。
靈山腳下亭臺樓閣遍地,白龍馬緊急停住腳步,險險沒有一頭撞進去。
唐僧翻身下馬,看到前方的樓閣門首,臉上的喜色遮掩不住,“阿彌陀佛,這一路山水重重妖魔攔路,如今總算到了靈山。”
就是這靈山是不是太客氣了?怎麽門口那麽多人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