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老鼠肉不好吃!
六耳猕猴離開東勝神洲後一直待在北俱蘆洲, 他的六只耳朵很靈敏,就算身在北俱蘆洲也能聽到其他地方的聲音。
他能千變萬化,又有察理聆音之能, 在北俱蘆洲打下山頭當大王不是難事。
但是他沒有那麽做,而是隐姓埋名低調做猴。
打下山頭當大王是簡單,但是容易得罪周邊的原住妖怪。
北俱蘆洲窮山惡水, 沒有人知道裏面到底躲着多少遠古大能。
孫猴子闖下滔天的大禍, 凡間門所有的猴子猴孫都被連累, 那家夥在五行山下無憂無慮, 他卻不能眼睜睜看着猴子們年老體衰求死不能。
混世四猴中六耳猕猴和靈明石猴都只有一只,他們倆的修煉之法和尋常猴子不一樣,想教猴子們修煉也沒法教。
以前可以讓猴子們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生老病死,現在不行, 他們的輪回路已經被堵死, 不想學也得學。
禺狨王待在山洞裏自閉, 他只能靠自己。
好在北俱蘆洲的妖族夠多, 他這邊學學那邊學學, 也琢磨出幾套适合猴子們延年益壽的法子。
北海龍王是個心地善良的好龍,知道他不好在其他地方露面, 便主動提出幫他把修煉的法訣送往東勝神洲。
猴群和人群差不多,不同山頭之間門都會有聯系, 直接讓凡間門所有猴子開靈智修煉顯然不可能,他只能盡量讓那些開了靈智的活下去。
能活多久活多久, 實在活不下去了他也沒辦法。
猴屬的生死簿一日不恢複, 凡間門的猴子就一日入不得輪回。
他只是只六耳猕猴,不是閻羅王也不是地藏王菩薩,就算能闖入地府也碰不着生死簿。
這五百年來, 六耳猕猴在北俱蘆洲漲了不少見識。
Advertisement
這邊活了成千上萬歲的大妖怪比比皆是,說起諸天神佛也沒什麽顧忌,愣是讓他把各路神佛之間門的恩恩怨怨給聽明白了。
凡間門生靈的頭頂不只有天庭和靈山,在三界之外還有聖人的存在。不是杜撰出來的聖賢,而是真正的與天地同壽的聖人。
天庭的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是聖人的化身,不過他們兩個平時不管事,凡間門那些道門弟子對他們的了解更多,妖族聽到他們的名號只知道這是很厲害的神仙,別的他們也沒途徑知道。
西方佛門的兩位聖人曾經拜入玄門,封神之戰的時候改西方教為佛教自立門戶,所以三清聖人和西方教兩位聖人關系不好。
西方教在封神之戰的時候渡過去很多東方的生靈,如來佛祖最開始不是佛教弟子,而是截教大弟子,他能成為靈山的主人也不是聖人的授意,而是他自己憑本事把兩位聖人選出來的人選給擠下去的。
如果不是知道這些,那兩個聖人找到他的時候他也不敢接這個活兒。
天庭的派系紛争非常多,靈山佛門也不似表面平和。
佛門內部要更疊換代,西方的聖人要把他們選好的人推到前面,好讓佛門重新變成他們的佛門。
六耳猕猴其實挺好奇的,聖人都已經是聖人了,他們還管凡間門的事情幹什麽?在三十三天外逍遙快活不好嗎?
看三清多淡定,南贍部洲的道教被佛教擠兌也不見他們有反應,那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就很值得他們學習。
凡間門的人族愛信誰信誰,讓小輩們自己争去呗,他們那麽大輩分了還插手凡間門的事情實在有點掉價。
還有他們倆選定的繼承人,以他淺薄的見識來看,他覺得也不太行。
人家如來佛祖都能憑本事把他們倆選好的人選擠下去,他們就不能再選出來一個能把如來佛祖擠兌下去的人?
連如來佛祖都鬥不過,就是當了靈山的主人也沒法服衆,他們總不能每次出事兒都親自出面吧?
那什麽,鴻鈞道祖說過聖人不得插手凡間門的事情,他們兩個偶爾搞小動作也就算了,經常這麽搞道祖肯定不樂意。
要不是他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他才不接受那兩個聖人的示好。
聖人怎麽了,聖人也不能強猴所難,他們自己幹的都是見不得人的事情,他要真不願意,那兩個聖人要麽殺了他要麽永遠關着他,還真沒法讓他去辦事。
修行之路艱難,隔五百年就會有一次天劫,猴子們的天劫已經開始,他沒有時間門去琢磨成功渡過天劫的法子了。
凡間門的猴子很大一部分本來不能修煉,是被他硬逼着走上修行之路的,能活到五百歲已經很勉強,想讓他們渡過天劫實在艱難,他已經想不出該怎麽應對現在的情況。
入不得輪回要成為孤魂野鬼,成為孤魂野鬼飄着飄着就會灰飛煙滅。修煉可以躲過死劫,可是五百年一到,躲不過天劫也是灰飛煙滅。
他實在沒有辦法了。
地藏王菩薩是佛門的菩薩,西方的聖人出面可以讓他出手恢複猴屬的生死簿,只要生死簿恢複,接下來的事情就和他沒有關系了。
佛門內部愛咋咋,打破天他都管不着。
六耳猕猴本來想着幹完活就回北俱蘆洲,現在看到靈山的環境不錯,又覺得直接走了有點可惜。
如果、他是說如果,如果佛門內部打成一團,最後把那兩位聖人氣的再也不管凡間門的事情,或者聖人插手太多驚動鴻均道祖,鴻均道祖出手命他們不得再插手凡間門的事情,這靈山是不是就成了無主之地了?
無主之地見者有份,別人嫌這邊晦氣,他的猴子們不嫌棄,直接把靈山改成靈猴山沒問題吧?
六耳猕猴心裏想的美,他也知道這事兒只能想想,佛門足足兩位聖人,怎麽可能讓他帶着一群猴子占領凡間門大本營。
可是現在,如果那兩位聖人和佛門的佛門想法都不一樣,他的想象未必就只能是想象。
啧,他還是覺得叫靈猴山更好聽。
阿難迦葉兩位尊者挑好經書,等假八戒和假沙僧收拾好便帶他們回大雄寶殿複命。
大雄寶殿仙音渺渺,佛門三位佛祖齊聚一堂,這是多少年都沒有過的盛景,西方極樂世界的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全部擡頭圍觀,就連後山的小動物們都沒忍住興致勃勃的看熱鬧。
燃燈佛祖面帶慈悲,他旁邊的白雄尊者卻冷着臉面容嚴肅。
彌勒佛笑呵呵的看不出真正喜怒,讓童兒去藏經寶閣之後就沒再說話。
倒是如來佛祖旁邊普賢菩薩淡淡開口,“白雄尊者面有不忿,可是不滿三位佛祖剛才的決定?”
此話一出,整個大雄寶殿宛如寒風過境,安靜的掉根針都能聽見。
滿朝文武、啊不、滿殿的尊者羅漢都打起精神,想知道白雄尊者會如何回應。
他們都知道燃燈佛祖在靈山的地位很尴尬,他原是闡教的副教主,因為入闡教的時候已經是準聖修為,元始天尊覺得收他為徒不太好,讓他和自己平起平坐又不太行,于是單獨給他設了個副教主之位,讓他比其他闡教弟子都高半輩。
人教闡教截教,只有闡教有副教主,其他兩個都沒有。
封神之戰中別的修士都是兩位聖人強行帶回來的,只有他是看情況不對主動表示他和西方有緣,要随聖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封神之戰顯現出佛門大興之勢,兩位聖人不能在三界中多留。
他是準聖的修為,既可以留在三界之中,又是佛門現有弟子中修為最高的存在,只要他在靈山,佛門主事人的位置非他莫屬。
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誰都沒想到聖人離開後靈山會冒出來個多寶如來。
燃燈佛祖從燃燈道人變成燃燈佛祖還沒幾天就被如來佛祖奪權趕下臺,這事兒當時鬧的相當難看。
但是多寶如來态度強硬,他自身也是準聖的修為,愣是讓燃燈在藏經寶閣裏守了近千年的經書。
佛祖又能如何,還不是只能藏經寶閣裏待着。
千年來靈山發生那麽多事情,他在藏經寶閣裏一句話也插不上。
燃燈佛祖身份尴尬,他的大徒弟白雄尊者自然也好不哪兒去,這師徒二人平時在藏經寶閣中當透明人,也不知道這次為什麽忽然冒出來。
為什麽出來不重要,直接怼就是。
如來佛祖高高在上,不适合再幹怼人的事情,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可都還長着嘴。
他們三個來到佛門是不得已,和燃燈這種背叛闡教的不一樣。
這家夥曾經的副教主又能怎樣,他們還是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呢,他們驕傲了嗎?
三位菩薩面對彌勒佛的時候能耐着性子看熱鬧,燃燈一出來立刻跟打了雞血一樣。
別管是燃燈還是燃燈的徒弟,只要和燃燈有關,那就人人得而怼之。
白雄尊者就知道來大雄寶殿不會有好事,這幾個菩薩沒法朝他師父發難,每次見面遭殃的都是他。
可是官高一級壓死人,菩薩問話還他不能不回。
白雄尊者彎腰行禮,聲音沉沉念了聲佛號,表情依舊冷肅,“普賢菩薩相岔了,白雄的冷面是天生的,并非對佛祖不滿。”
普賢菩薩扯扯嘴角,露出一抹标準的不能再标準的假笑,“哦,我還以為尊者見到我佛如來便想念血肉的滋味,想要在大雄寶殿大開殺戒呢。”
如來佛祖割肉喂鷹,喂的就是白雄尊者這只雄鷹。
“菩薩說笑,白雄不敢。”白雄尊者打了個寒顫,不知道普賢為什麽會提到千年前的事情,但是他心裏有種不祥的預感,今天這事兒好像沒那麽容易結束。
如來佛祖示意普賢菩薩回來,擡起頭朗聲道,“好了,莫要争吵,黃眉童兒已經準備妥當,你們誰送他們去東土大唐?”
吵架就吵架,別動不動就拿他說事兒。
他說了多少遍了,老鼠肉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