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蠻王怒
只要不用道法逆天即可,陸越與看守武器的士兵打過照面,詢問最近生産了多少火箭出來可堅持幾天的戰争。
那人報了個大概數字,陸越粗略估算了一下,現在無法确認蠻兵抵達邊渡的具體時間。
“先将制造好的弓箭準備好,投石車也先準備兩輛到城牆上去。”對着管理武器的士兵說完後,陸越又轉身對一直跟随在自己身邊的副将吩咐道:“傳令下去,叫所有将軍到大帳集合,并下令今夜巡防加嚴,城牆上看守的士兵增加一倍,準備好武器,并讓士兵随時做好迎戰的準備!”
“是!”那副将立馬退下傳令去了。
陸越去了大帳等待,沒多久其他的将軍副将盡數到達,竟連之前被他處罰過的兩位副将也來到了大帳內。
“若猜測不假,最快今晚最晚明早蠻兵就要兵臨城下,所以我們現在需要全軍戒備,并且看好情況給予蠻兵必要的一擊…”
他撤兵抄的近道,且人數比較少,又都是騎兵趕路迅速,蠻兵人多又有步兵,速度自然會比他們慢上很多,而蠻族現在國內情況不濟,在經不起消耗,趁夜偷襲是很有可能的。
“蠻族接連戰敗,且位于大漠深處,後備補給必定不充足,若是再無法攻破大吳邊界,得不到補給,他們勢必慘敗。但蠻族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這一戰他們會打的格外小心,而我們自然要更加小心。”
“那陸将軍可有什麽良策?”
“城牆各處安排重兵看守,人手一柄火弓箭,夜裏交戰,敵暗我明,城牆在的一些特定點我已安排人放了引火的幹草堆,若是有發現敵人靠近,則以火箭引燃,火光照耀下,蠻兵無法藏身。且火焰弓箭的殺傷力比一般箭矢更加厲害。”
陸越不願再過多解釋,直接安排起來:“今夜李将軍帶人守西面,周副将守東面,我則帶人看守正中央,張将軍帶一隊人随時待命,蠻兵從哪邊進攻,哪邊就燃煙示警。”
随後陸越又細細的安排了一些其他的事宜,便怕讓他們退下各自準備去了。
那兩個不将他放在眼裏的副将陸越并沒有安排他們做任何事情,兩個不遵守軍規輕狂的副将,讓他們在這種情形下帶兵戰鬥,只會造成損失。
夜幕落下,血色殘陽慢慢淹沒在金色的沙海之下,陸越早早的守在城牆之上,看着大漠金黃與血色殘陽交界的一片璀璨突然發呆,一片瑰麗色澤讓人沉迷。
等到玉輪高懸漆黑蒼穹,除了夜風吹動旗幟,火把燃燒的噼啪聲,連夜枭都停止了叫聲,整個邊渡城裏裏外外安靜的像一座死城。
轉眼三更将至,第二波看守的士兵即将換崗,守了一晚上的陸越也開始有了困意。原本面對他吹來的夜風在不知不覺中變了方向,陸越渾身突然一震,不正常,蠻兵不可能還不進攻。
Advertisement
突然,身後一片光亮,城內開始喧嘩起來。
“起火了!”有人嘶喊道。
“讓張将軍帶人組織人滅火,搞清楚起火的源頭,其他人堅守原位不要動!”陸越近乎大聲的對着身邊的士兵喊道。
士兵立馬跑下城牆傳令去了,陸越拿過一柄弓箭,點燃箭頭上的浸油的棉布,将箭搭在弦上。
随後“铮”的一聲弦響,燃燒的箭頭在漆黑中劃出一道明亮的火線,射.入下方的一叢幹草之中,幹草頃刻引燃,火光點亮了城牆前的一大塊空地。黑色的身影如鬼魅一般的身影受驚得竄入另一處陰影之中。
“放箭!”陸越冷笑一聲,右手狠狠落下。
燃燒的箭矢流星一般的落下,點燃下方零散堆放的幹草堆,将那些隐藏在夜色下的黑衣人暴露出來。
那些被箭矢擊穿身體顫抖着死去的蠻兵,身上被火焰引燃,成為黑暗中一抹光亮。
城牆內的火光慢慢弱了下去,城牆外的火光卻慢慢亮了起來。
城牆外的黑衣蠻兵逐漸增多,随着城牆內火光的弱下,城牆四周的火光慢慢亮了起來,陸越明白,其他的幾方城牆也遭到了進攻。
方才傳令的小兵跑了回來,禀報道:“張将軍已經滅火,并抓住了引火的奸細。”
“留活的,必定要從他口中撬出其他隐藏在軍中的細作!”
陸越有些氣憤,這軍營之中怎麽會有這樣多的蠻族細作!
而在這份氣憤之下,陸越下令開城出兵,将手中劍換做長槍,領兵出城。
現在城門外的只是蠻族的先導兵,不遠處肯定停留着等候消息的大部隊,以目前城內的情況唯有主動出擊,險中求勝。
留了小部分人解決在城牆外的黑衣蠻兵,陸越帶着一隊騎兵向着前方疾跑而去。
既然是帶兵突襲,蠻兵自然不會傻到燃放火把照明什麽的,陸越帶着人疾跑一處戈壁沙山處,勒馬讓士兵停下,挽弓對着天空一箭射出,火焰在空中燃燒點亮一團亮光後,流星一般的急速墜落。
不知是陸越有意還是天意使然,墜落的箭頭落入一堆草叢之中,大漠生長的草類比不得其他一般陸地上的濕潤,瞬間變燃燒起來,借着火光陸越與他身後的士兵看見了草叢後面的這破下,一片黑壓壓的蠻族士兵。
這邊的火光顯然也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兩方的士兵對視在了一起,詭異的安靜下來。
陸越随之擡手連發三箭,接連命中三名士兵,拉開了這一場戰鬥的序幕。
這場戰鬥打了一天一夜,陸越帶着五千騎兵精銳,将蠻兵堵在戈壁上不得前進,他一人當先,橫槍策馬,殺入蠻兵人群,身後騎兵緊緊跟上。
這隊蠻兵本就為趁夜偷襲,騎兵在後,步兵在前,面對陸越帶領的騎兵,前方步兵吃力抵擋,勾當騎兵一時也無法上前,竟被打的慢慢後退。
陸越所帶的騎兵雖然精銳,但終究人數上偏少,等到與蠻兵後方騎兵開始有所接觸後,原本處于上風的戰局開始持平。
最後陸越這方開始後退自衛,蠻兵将領見勢頭大好,決定一鼓作氣乘勝追擊,追打着慢慢靠近了邊渡城門。
而就在此時,陸越手下的人一改防備狀态,轉向繼續攻擊下來,蠻兵将領尚有疑惑,邊渡城門大開,又一大隊人馬策馬吶喊跑出,一同厮殺起來。
蠻兵先前與陸越的人馬交戰一天一夜,體力消耗太多,而現在又一隊人馬沖出,情勢扭轉,蠻兵将領也不是傻子,當即下令後退。
陸越沒有讓人追擊,而是做了個手勢,所有人都放下手中長槍,取下馬背上懸挂的箭囊與弓箭,對着撤退的蠻族射擊起來。
一時箭矢如雨,跑得稍後面一點的蠻兵紛紛成為箭下亡魂,直到蠻兵在看不見一絲蹤跡,陸越才下令讓所有人回城。
陸越領兵回城,幸而在城內留守了一支人馬,故而在起火的時候,及時的搶救,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傷。縱火的細作也抓到了,陸越直接命人嚴刑拷打,逼問軍營中其他潛伏着的細作。
往後的一個月,蠻兵依舊騷擾在邊渡城外,很多得不到庇護的邊境小村莊都遭到了騷擾洗劫,邊渡自顧不暇,陸越只能盡可能的去保護那些小村落。
一晃眼,兩相對峙竟已過一年多,蠻兵的實力在慢慢恢複,情形已有些不妙,邊渡鎮守的人依舊那麽不到四萬人,國內孫将軍與反叛國父的戰争也愈發膠着,旁邊還有西魯叛軍虎視眈眈,大吳開始艱難,
這一年與蠻兵也有過不少交戰,因為國內不穩,陸越不敢輕易出擊,但也在這一年裏慢慢坐穩了邊境将軍這個位置,了解蠻兵的大致部署以及對方将領的領戰方式,只是一直在等待一個出擊的時機。
恰逢此時國內傳來孫将軍受傷,丢了南城,國父的兵馬又靠進了帝都一步,反觀西魯的叛軍,竟然是出奇的安靜,對于孫将軍與國父的戰鬥只作壁上觀,不僅沒有派人尋找國父聯盟,還停止了對大吳的進攻,龜縮在西魯城裏不知道在想些什麽,但顯然不是在想什麽好東西。
消息傳來的那一刻,陸越當即部署了一支輕兵去打探蠻兵最近的動向,軍營裏的細作經過多次鏟除已經沒了聲息,但是蠻兵在大吳百姓之中還是有所耳目的,孫将軍戰敗這樣的大事,用不了多久必定會傳入蠻兵耳中。
随後又馬不停蹄的安排了人馬準備對蠻兵再進行一場大的襲擊,而突襲的時間就安排在五日之後,經他觀天推算,五日後會有大風,風由大吳吹向蠻族,屆時他帶人乘風進擊。
五日後,一大早陸越便領兵出發,一路上風漸漸的大了,攜着黃沙迷得人眼睛生疼,陸越這邊的人馬都早有準備的用輕紗遮眼,防止黃沙吹進眼中。
蠻族因與邊渡交戰多場,清楚陸越這個當将軍的喜歡奇兵突襲,對外的防禦與觀察也比最初嚴謹了不少,若是擱在平常一個正常的天氣下,或許能立刻發現,但有日風沙緣故,沒能及時的察覺到,一開始便輸了氣勢。
這一戰直打到風沙退卻,蠻兵迫于無奈直直退了二十餘裏,陸越的打算是将他們打回蠻族國都之內,但是以目前大吳的狀況,即便是将之打回國內,等到蠻族休養生息後,仍會繼續派兵騷擾大吳,這并不是個好辦法。
犯我大吳者,死!
陸越不知什麽時候在心裏念出了這句話,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心境已經不似以前單純了。
第二次襲擊蠻兵,陸越故意讓手下顯露敗像,向後退去,有了之前的前車之鑒,這次蠻兵不再怎麽要也應該有所遲疑的,但是此次領兵的是蠻族的太子,蠻王遲暮,相對于其他的弟兄們,這個蠻族太子相對少了些軍功,略有些急功近利了些。陸越正是看中了這點,将孫将軍戰敗的消息誇大的放了出去,給這個蠻族太子造成一種大吳将倒卻仍在負隅頑抗的凄慘感。
看着蠻族太子想也不想的領兵追上,跑在最後方馬上的陸越嘴角露出一抹輕笑。
若是蠻族太子謹慎一點,就會發現,陸越他們逃跑的方向并非是邊渡城,而是大漠的更深處。
等到黃沙淹沒頭頂,身邊圍着的大吳士兵揮舞着冰冷的刀劍将他的頭顱砍下,随着流動的沙子埋在大漠的最深處,再恍然大悟卻已經來不及了。
蠻族太子身亡,蠻王震怒,終于狠下心來,傾全國之力,發兵大吳。#####國慶回老家木有網,斷更幾天後面會慢慢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