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是養魚的
早上九點,睡下不到三小時的紀言郗被門外一陣框裏哐當的聲音吵醒,那動靜一聽就是紀明川那個死兔崽子搞出來的。
紀言郗一陣說不清是起床氣還是什麽的無名怒火騰的一下就燒了起來,直接下床幾步過去咔嚓一聲拉開門:“你丫的大清早幹什麽!”
紀明川正在埋頭撿那掉了一地的奧特曼,聽着這一聲怒吼,擡起頭就看見他哥那平日裏帥氣十足的臉上正挂着兩大輪黑眼圈,眼裏布滿了血絲。
紀明川愣了愣:“哥,你……昨晚是去做賊了嘛……”
“我做賊偷你腦仁去了啊?”吼完看到紀明川手上的奧特曼時額頭猛地一陣抽:“你多大了還天天捧着個奧特曼你害不害臊,還有大清早搞這麽大動靜你是想幹什麽?!”
紀明川被他吼的一愣一愣的:“高中生玩奧特曼怎麽了,再說這都九點了,自己熬夜不睡你跟我吼什麽……”
似乎也是自己理虧,紀言郗瞪了一眼和奧特曼一起蹲在地上的紀明川,“砰”的一聲關上了門。
紀明川看着關上的門,口中嘀咕着繼續撿他的奧特曼。
紀言郗關上房門後,即使身體很困,但腦子很明顯睡不着了。他把自己丢在床上癱了會兒後索性起床洗漱。
就在他剛擠好牙膏時手機突然響了,他回到床頭拿起手機一看,随即額頭便跟着屏幕上跳動着的兩個字一起跳了起來,下一秒他直接開了靜音讓手機無聲的躺了回去。
那邊賀肖舉着無人接聽的電話挑了挑眉,神情裏看不出失落或者不開心,修長的手指在屏幕上點了一會後出了門。
洗漱出來,紀言郗看着手機上的那條信息,突然想把手機摔出窗外。片刻後,他放下手機,轉過身朝着床上的枕頭狠狠地錘了一通才下了樓。
樓下沒有那人的身影,紀言郗暗暗松了口氣,所以這又是一次吓唬人的威脅。
此時廚房裏的紀明川看到他哥下樓後,揚聲說:“哥,賀肖哥帶了早餐過來,然後他就走了,我吃一份,還有一份留給你。”他沒說有香菜的那一份他吃了,留了份沒有香菜的。
早餐本沒有紀明川的份,賀肖是打算過來和紀言郗一起吃個早飯的。但是剛進門電話就響了起來,他接完電話後,放下早餐就黑着臉離開了,至于原因,無人知曉。
紀言郗先是對天翻了個白眼,下一秒又覺得不吃白不吃,于是拿上了早餐。
辦公司裏。
紀言郗看着碗裏沒有香菜的粉,攪了幾下撇了撇嘴,最後胡亂塞了幾口就仍進了垃圾桶:“沒有靈魂……”
“什麽沒有靈魂?” 辦公室裏的門被推開,來人邊走進來邊問。
“你這是幹啥了,廠裏也沒什麽地方給你鑽成這樣吧……” 紀言郗看着孫浩然那滿頭的白灰問道。
“那你這又是幹啥了,你昨晚上哪浪去了?跟吸血鬼一樣。”孫浩然看着紀言郗的臉驚訝地問。
紀言郗:“……”
孫浩然話落又繼續說:“我聽說賀肖回來了?你昨晚和他去玩了嗎?”
孫浩然說完發現紀言郗臉上除了兩黑眼圈外其他地方好像也黑了,雖然不明所以但是轉了話頭:“親魚池那邊出問題了,早上等你老久沒見你來,我就和小林他們過去看了下。” 孫浩然說着往自己頭上拍了拍,粉塵欻欻掉。
“哎我說你就不能出去拍嗎……” 再說池子出問題跟你頭上的灰沒有什麽關系吧。
“又不是不掃,走啊。”
“去哪?” 紀言郗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
“去看魚啊。”
“飄了?還是什麽。” 紀言郗問。
“沒飄,但楊師傅說魚不對勁,具體我也沒聽,等會你再問問楊師傅。”
兩人走到出問題的那個池子時,楊老師傅已經撈了兩條生病的魚在觀察。見到紀言郗過來:“紀老板。”
“楊師傅,怎麽樣?”
“應該消化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是魚本身出了問題還是飼料的問題。”楊師傅說着瞥了眼紀言郗的黑眼圈。
紀言郗将病魚拿近看,體表正常,但魚的活力很明顯不對勁。
楊師傅說:“水質浩然都測過了,沒有問題,試試換個飼料,解剖看看魚的消化道,這些得你們來,我就做不來了。”
紀言郗一聽就知道了孫浩然非要去找他是打的什麽主意。孫浩然雖然作為一名水産專業的碩士畢業生,但他卻實打實的受不了解剖。
楊老師傅養了幾十年的魚,所有的經驗全都是實踐得出來的,沒有上過什麽課也沒有經過什麽培訓,也自然就不會使用顯微鏡那些儀器。
最後孫浩然去聯系飼料商,紀言郗則拎着一條魚去了檢驗室。
破肚、分離器官、觀察、取樣本檢測等一通操作結束後,紀言郗走出養殖場的時候,太陽已經西沉,天邊彌漫的只有燦爛過後的黯淡的殘痕。
孫浩然那厮下午聯系好商家後,知道紀言郗還沒弄好那條魚,直接借口要幹啥啥去了,堅決不回養殖場。
他從昨天到現在就睡了不到三小時,中午雖然眯了一會,但就那一小會蓄的精力完全不夠抗的。紀言郗這會兒只覺頭昏腦脹,恨不得睡上個三天三夜。
“紀老板要回家了嗎?” 廠裏路過的一個員工問。
“是的” 紀言郗看見他手裏的手電筒,接着問:“今晚是你值班嗎”
“嗯嗯是的。”
“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員工連忙擺手說。
這個員工是一個大學生,叫林風,哪裏人哪個大學紀言郗不知道。自己摸過來搞暑期實習的,孫浩然還誇過好幾次。
紀言郗本科是生物的,但碩士研究方向卻是水産養殖方面的。畢業後自己對水産養殖也很感興趣,于是就和本科兼碩士的室友孫浩然一起創業,搞了這個小養殖公司。
嚴格算起來,今年這才第二輪養殖。地方不算很大,一百多畝地,工廠化加土池塘的模式。人手也不是很多,主要是一些當地長期從事養殖工作的工人,外加自己和孫浩然充當半吊子技術顧問,還有一個經驗豐富的楊老師傅和兩個友情贊助的博士師兄。
那兩師兄也就在必要時候來一趟,其他時間都不在,除此之外就還剩一個自己摸過來的大學生林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