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單元完)
李滄海召集同門議事的主題是:助宋攻打西夏。
李秋水近來當了母親, 母性強多了,但是仍然忍不住說:“你真的覺得, 國家大事是我們江湖人可以參與的?你覺得你助宋打西夏, 宋帝就會感激你嗎?他會想, 你能打西夏, 甚至殺了李元昊,同樣可以殺了他。俠以武犯忌, 你以為說着玩的嗎?”
無崖子說:“秋水師妹說的沒錯。我真要做這種大事恐招來極大的禍患。”
李滄海說:“我們身為宋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但想丐幫是天下第一大幫, 素出忠義之士, 共抗北疆外敵,他們尚能自保, 我們怎麽又不能了?倘若宋帝真的忌憚于我們,事了拂衣去,身藏功與名。說句難聽的,倘若宋室對我們逍遙派不義, 我們往北裂土自立,又有何妨?人不負我,我不負人,人若負我, 我必負人。”
李秋水瞠目結舌,說:“難道……你想當女皇帝?”
李滄海莞爾一笑說:“我不想當女皇帝,可是我也不是那種朝廷能以‘莫須有’之名除去的人。姐姐盡可放心。”
其時正值北宋仁宗年間, 岳飛還是百年後的人,巫行雲、無崖子并不懂其典故,但是‘莫須有’三個字理解起來不難。
巫行雲道:“諒宋帝不傻的話就不會那麽做。”
李秋水忽說:“就你一個郡主的頭銜,那些俸祿夠你調動這麽多人嗎?不還是賺錢倒貼?”
李滄海笑道:“至如你我,還在意錢嗎?錢再多,便如你我,離世之時又能帶走什麽?錢最大的意義就是可以用來辦事,只要辦了一件有效用的事,便是完成了錢的使命。”
李秋水翻翻白眼,暗自搖頭,穿越不是她的預料,遇上另一個穿越女也不是她的預料,而這個穿越女的畫風更是出乎預料。
李秋水說:“行,你舍得錢,我幹。你花了這麽多錢和人,宋仁宗能加封你一個公主了吧?別人看來,你是買個公主來當一當。”
李滄海笑道:“咱們做的事,但叫他們一百個公主賣出去都做不了。師父雖已然仙逝,也不在乎虛名,但是我們若能為他掙個千古聖賢才比神仙的美名,也是我們的心意。人活一生,無所作為,那和庸人有何區別?不作為顯不出我逍遙派弟子的不凡來。”
無崖子此時終于有些理解李滄海的想法,道:“掌門師妹,我既然來了,就聽你吩咐。李師妹,你是掌門師妹的親妹妹,你更應該支持她。”
巫行雲雖然和李滄海有所龃龉,但是還不可能背叛門派,見無崖子服軟,心中難過,卻也應下。
當下,李滄海調令巫行雲和無崖子節制三十六洞七十二島,讓其中的江湖高手趕趕延州襄助宋軍;又令其中擅長煉毒制毒的幫派如神農幫、五仙幫等人将毒藥都帶上;再令鈞天、陽天、昊天、幽天等部下取來本派的毒藥、暗器等等。
Advertisement
李秋水負責節制調配些銀糧,須知,這三十六洞七十二島這麽多人前赴延州,日常生活開銷總不能少。李秋水是現代人,在古代又白手起家經營商號日久,手下積累了些人,又可調動丈夫家族的力量,這力量不可或缺,她讓底下的商隊運輸糧草,再好不過了。
李滄海當年要是心胸狹窄,這女主相助的能量和便利就享受不到了。此時雖然有外夷入侵,李滄海卻不禁有幾分指點江山、主宰沉浮的壯志興飛之感。
……
議定之後,李滄海又趕赴汴京皇宮求見仁宗。
仁宗聽說數年不見的李滄海來了,想起她的武功和門派力量,馬上招見。
李滄海當廷表達她欲帶門派中人前往西部助宋軍退敵的願望,希望沿途關卡給予江湖義士方便。
宋代雖然已經向資本主義發展,此時與前朝不同,已經取消路引,甚至還鼓勵工商業發展,征收商業稅。
但是江湖人大規模出動,只怕也是要引起當地官府的注意,造成誤會就不好了。
仁宗此時正關心西北戰事,又素知李滄海的能耐,有自幹五要去退強敵當然歡迎。
仁宋說了幾句勉勵“禦妹”的話,令中書拟诏讓邊疆官員禮遇襄助大宋的義士,并給了李滄海一塊能調動部分地方官員的令牌。
本來,這些年因為商號的原因,與逍遙派下面所依附的綠林人士往來更密切,李秋水的節制的幽天部也建立了基本的消息網,馬上把各命令和消息下達各幫派。
李滄海帶了昊天、朱天的下屬先趕赴延州。
不日抵達,前往帥府見經略使範仲淹。其時,狄青、種世衡等名将亦在範仲淹帳下聽調。
面對西夏的入侵,邊事的糜爛,範仲淹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采取積極的防禦政策。
得知李滄海前來助陣,範仲淹欣喜非常,因她到底有個郡主封號,又是江湖人而且官宦女眷,他也不避嫌帶着下屬親自接見。
李滄海因此也見到了調到延州的折繼闵,此時他已是正五品的游擊将軍了,也許歷史上他不是這樣,她也無法深究。
邊疆并不像她想象的一樣天天烽煙四起,宋軍平日還是要做裁汰編制工作,還要團結軍民,勤于練兵,賞罰分明。
由于她和屬下武功高強,便為宋軍分擔了操練的任務。
逍遙派那種高來高去的功夫,普通士兵是不能練的。
她基于曾在實踐中看過黨項武士打架的特點,創出了三招槍法授予步兵,只讓他們精練三招。
對于黨項騎兵齊攻,目前只能用工事和陣法了,宋代沒有像樣的騎兵。
這日,卻又是西夏大軍壓境,此時西夏将領嵬名守全率領,升起将旗。
宋兵嚴陣守在延州城內不出,西夏将領便在城外叫陣鬥将。
鬥将在演義中大量存在,到了宋代還是有許多的歷史記錄,就算名将岳飛也曾鬥将。
鬥将可以提震士氣,對方若是敢戰,又打贏對方,那是殺敵人的士氣的。
宋陣營的一系列将領都十分氣憤,想要上前一戰,李滄海因為郡主身份也上了城牆,問起嵬名守全的身份。
她這個業餘國學和歷史愛好者對于宋史尚知道許多,但是西夏歷史,那是跟小白沒有什麽區別。
一聽他是李元昊的心腹之臣,心思不禁大動,可是嵬名守全也不是輕易出來的,她沒有機會下手。
遠方西夏軍陣也是重重守衛,便是她也難有把握,誰知道西夏陣營中沒有高手呢。
宋軍派了楊文廣上陣,西夏這員将領實是勇猛,楊文廣還有所不及,險些喪命,策馬返回。
宋軍閉城不出,而西夏也一時不能下決心強攻,須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攻,其下攻城。
騎兵的沖擊力再強,也無法将人馬拿去撞城牆。攻城在地利上将自己置于不利之地,一般有點經驗的将領除非是要把握大局時機,取得戰略性的目的,一般都不會上來就拿自己的人馬去撞牆的。多是圍而不攻,等待戰機,或困死對方,或圍點打援。
兩軍只有這樣耗着。
但是西夏人素來狡猾,宋軍經驗豐富的将領怕其有後招。
李滄海等江湖人就化裝出城打探,越來越深入敵後,終于發現蛛絲馬跡。
原來西夏的主力改為攻打渭州,她連忙轉信給範仲淹,讓其做好防備。
李滄海帶着幾個身手好的下屬跟蹤西夏大軍,可惜面對數萬大軍,他們這麽幾個人身上帶的東西終究有限。
西北幹燥,李滄海終于定計火燒西夏大軍的糧草,以緩解西夏主力大軍兵壓渭州的危機,為大宋争取時間。
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的高手還沒有從全國各地到來,只有靠自己。
李滄海和昊天、朱天部探查到夏軍後勤糧草的部隊,他們的糧草也不定是米面,還有牛羊等活物,此外還有許多喂草的草料,草料是極易燃燒的。
李滄海此行帶了五十名好手,當下計議定,制造混亂,然後打亂對方判斷力,而李滄海帶着綠滟、兩個徒弟和昊天部十個高手負責燒毀大部分草料。
戰馬喂養是比普通馬更講究的,沒有了草料,人空肚子會發瘋,牲口餓肚子也一樣。沒有了草料,夏軍的騎兵戰力必然受損。
李滄海、綠滟、昊天部、朱天部十幾個強手,一共出動兩三次,飛快擄了幾十個西夏兵,換上他們的衣服潛進去,然後依計分頭行動。
靈鹫宮原處于西域,部分人也會些黨項話,他們都學了幾句。
昊天部的高手們潛到牲口圈中将欄栅放開,點了火扔進去,還有幾人帶了幾個爆竹點燃扔進裏頭。噼啪聲響,牲口頓時驚了,不管不顧橫沖直撞。
正在這時身穿西夏軍服裝的幾個會幾句黨項話的人叫喊着:“抓刺客!宋軍偷襲、宋軍偷襲!”
當中一部分人依李滄海之計,裝作真看到“宋軍”奸細似的,一邊叫嚷着,在別人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往兩個方面“猛追宋軍奸細”,實際上卻是“幹完就跑”。
人是有從衆心理,不明白真相的西夏兵,一傳十十傳百,也都覺宋軍奸細刺客要跑了,紛紛追去。夏軍将領叫喊着,不要慌亂,要求整隊,但是這時已有不少人去“追趕宋軍”了。
而另一方面,營外零星有朱天部的人騷擾,整個後勤糧草部隊頓時亂起來。
管後勤的西夏将軍見東西兩面似都有敵人,一時不知該追哪邊好,但怕敵人有埋伏,見牛羊亂竄,只得先下令将牛羊先趕回去。
後勤人員的注意力都出營去找回馬牛羊等牲口的瑣事上,留守管理草料的人就少了,李滄海和下屬們穿着夏軍服裝,裝作來看守草料,實際上,見有落單的人就馬上下手,把屍體拖進草堆裏去。
等看守草料的地方沒有什麽外人時,李滄海一聲令下,下屬們馬上解下羊皮袋,裏頭都裝着烈酒或油脂,酒在草料上,點了火。
西北本就幹燥,沾了一點點烈酒或油脂的草料一點就着,不時幾個草料堆都能陷于熊熊大火之中,西軍已發現不對,叫着“奸細!宋軍奸細!”
李滄海也粗着嗓子喊道:“奸細!宋軍奸細!”說着,她揮舞着夏軍的彎刀朝那發現他們的真夏軍士兵殺去。
不少完成的任務的屬下,有樣學樣,見到那些喊奸細的夏軍,他們喊得比他們還要入戲。
如此厮殺了一會兒,李滄海也估計這樣的大火,地處西北,不能及時調到足夠的水,那是草料是無力回天了。
她便下令綠滟他們先行“撤退”,而她施展絕世輕功竄進諸多真的西夏士兵中間,沒有人能抓得住她,等她跑遠到另一個營賬,彼此消息不通,別人不能第一時間發現她。
她再次濫竽充數混在人群之中。
她混了許久,也總有西夏将軍要出來管理秩序,她就揀着幾個石子,在暗處偷偷給了他們腦袋一人一個石子。
西夏軍也十分重視糧草,也安排了大軍押運,其中也有千人精兵,李滄海殺的将校也是一員強将了。
李滄海如法炮制,她就在敵營裏呆了一晚上,十幾個西夏将校死在她的絕世暗器手法之中。天色将亮,她才逃之夭夭。
……
西夏侵襲渭州的先峰部隊得知後勤草料被燒,還死了那麽多将校,出師不利,軍心動搖。
但李元昊不愧也是有大氣運之人,不是一起江湖人的一次作亂就能改了他的皇帝命的。李滄海這次行動也只是延緩了西夏的入侵。
宋軍得知消息卻是大喜,争取到足夠的時間後,便更加有條不紊地備戰操練。
李滄海也率昊天、朱天部的屬下們繞路回到延州帥府,此時範仲淹已經讓種世衡等将領前往渭州襄助韓琦了,而狄青還留在延州。
宋軍畢竟也不能确定,西夏下一刻要進攻什麽地方。
過了一個月,無崖子、巫行雲帶着挑選上來的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的好手,李滄海計議将選出人來編出一支五百人的奇兵。
李滄海雖然沒有當過兵,但是高中大學都參加過軍訓,她看過的軍事業餘書卻是不少,且她現在武功高強,就結合所知現代偵察兵的知識和這批人武功高的優勢,編練“大宋偵察營”。
這是一支要深入敵後,集僞裝、刺殺、破壞、情報于一體的軍隊,潛入敵後配合前線戰事。
進入偵察營的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的武士們除了敬畏逍遙派之外,也有機會學到更高的武功,并且得到大宋的軍饷。
無崖子和巫行雲見她專注于與西夏的戰事,私人恩怨一時也不能提起,練兵三月,這支部隊陸續派入西夏境內作亂。
幾次于夏州、宥州、靈州做投毒、劫掠、制造混亂,幹過一票就跑,讓初建政權的西夏朝廷也頭痛不已。
李滄海還帶人潛入到西夏,在幾個大部落中,将帶着感染瘟疫的病羊混進了羊群裏,造成西夏國內發生牲口大瘟疫,給貧瘠的西北國家雪上加霜。
此時國內的混亂讓李元昊無法不可一世地發動歷史上奠定西夏與宋、遼三國鼎立的“四大戰役”,即史上的“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都無法順利進行,被蝴蝶掉了。
西夏國內已有人提議向宋室求和,一開始李元昊并不同意。
如此拉鋸數年,西夏終是發現大宋不像他們想的一樣是軟柿子,他們幾次發動戰争,均未在戰争中取勝。
他們經濟、人口上都已耗不起了,才向宋求和稱臣。
其實,大宋也因為連年征戰朝廷不堪重負,此時已不想再戰。
兩國和談,西夏荒唐地提出“歲幣”要求。和談前由于李滄海極力向仁宗上密折沒有必要,并且從經濟、軍事、政治格局、民間現狀向仁宗分析了西夏的國力。
仁宗也不想要給朝廷一年年再增加負擔,明令範仲淹拒絕這種無禮的要求。
西夏國的和談代表不禁十分尴尬,可是顯然戰場上打不來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不要妄想。西夏只能忍下這口氣,國內先緩過來再說。
慶歷三年(1044年),西夏國與遼國大戰,遼興宗禦駕親征,此時的李元昊并不如正史上那樣攜征宋大勝之勢,不過他也急需要一場勝利。
遼興宗十萬精兵與西夏精兵于河曲大戰,雙方打得血肉橫飛,與大宋打了多年的西夏哀兵險勝大遼。
也借此,大宋看清了大遼的外強中幹,至少大宋與西夏大戰數年,仁宗從未禦駕親征,但是西夏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勝過大宋。
李滄海此時向交好的範仲淹、李迪等提議,上奏仁宗,今後對大遼的歲幣也可不付,讓國內休養生息。
李滄海雖是義貞郡主,卻不好議論朝堂,只能通過文臣實現。
三國正值大宋國力最強之時,三國之間的局部戰争是避免不了的,戰争與宋交不交歲幣沒有必然因果關系,反而交了歲幣猶如資敵,加重百姓負擔。
此時,大宋攜西北之勝(對于北宋來說這是勝利了),朝中主戰意識提升,北宋結束了幾十年向遼納歲幣的歷史。無數大宋的百姓因此減輕了負擔,這功德總也是與李滄海有關了。
……
結束西北戰事後,逍遙派上下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賞,逍遙子也得到了朝廷的追封。
李滄海之前讓組起來的那五百偵察兵,按照自願原則有的留在軍中,有的回去當江湖人。
留下的人組成的偵察兵有兩百多人,受樞密節制,倒成了殿前禁軍中的一支特殊部隊。
朝堂事暫時告一段落,李滄海也還是幹起本行,經營好逍遙派。
李秋水在戰時調配物資給自己人的事上盡心盡力,李滄海還是非常欣喜的。
有時她會生李秋水的氣,但是換個角度想,自己也未必比李秋水高尚。也許沒有這個任務,她也不會太忍她。她剛開始時是将之當工作的,和她支教時處理熊孩子的事一樣,那是她的職責,她幹了一行就要有職業道德。
再看李秋水,不管她惹過什麽禍,怼過她什麽話,李秋水在大是大非上,并沒有掉鏈子的。
李秋水帶着兒子、丈夫要回江南秋水山莊,無崖子、巫行雲也不想留在汴京。
李秋水還是親自來跟她告辭。
李滄海笑着和李秋水說:“你都還沒有去過總壇呢,你的宮殿,你不想去看看嗎?”
李秋水又怼她:“肯定比不上你的,我才不要退而求其次呢。”
李滄海道:“所以,你真的就這麽回去了?”
“那還假的嗎?難道我跟你一樣貪戀權位?”
李秋水想到無崖子,說:“那麽深情的絕世美男子,你真的要為了大師姐不考慮一下嗎?你也快三十歲了吧?”
李滄海微微一笑:“那你當年為何不考慮?”
李秋水說:“不愛我的男人我要來幹嘛?”
李滄海道:“你畏懼無愛的關系,而我也要考慮那樣做是否值得。奪人所愛、背棄姐妹情義的愛情會得到祝福嗎?我還沒有準備去面對受到詛咒的感情。”
李秋水不禁怔住,忽問:“如果沒有大師姐,你會接受嗎?”
李滄海道:“愛情很美好,我也是女子呀。但我也幸好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愛上不該愛的人。”
李秋水說:“不是說愛情是盲目的嗎?這能控制嗎?”
李滄海笑道:“看到美男,心跳加速的反應我還是有的。”
如果她和無崖子在一起,必然卷進了一起虧欠巫行雲一輩子的荒誕人生當中去。可能,男人還會以為她補償巫行雲是天經地義的。
老天爺,不過是找個對象而已呀,什麽錯都沒有,白白擔上道德重壓。
李秋水看左右沒有人,低聲道:“那麽……你也是禦姐了,就沒有……需要嗎?”
這已婚有娃的女人,李滄海撲哧一聲笑。
忽聽有人來報,說折将軍來了,李滄海讓人進來。
李秋水見是一個身材挺拔的青年,他高鼻深目,輪廓分明,與無崖子是不同風格的英俊。
“李姐姐……”他叫了一聲,老大不小的年紀,原本是十分威風凜凜的人,卻顯示出少年的羞澀的模樣。
李滄海給他介紹李秋水,他忙施禮叫了聲姐姐,李秋水一直在後方調動物資,也沒有見過他。
李滄海笑道:“你不是說我該成親了嗎?如果議婚順利,廣孝就是我未來的夫君了。”折繼闵,字廣孝。
李秋水咋舌:“你要嫁給他,不會吧?”李秋水并不知道折繼闵也是個歷史名将,畢竟她從前是做會計的,畢業多年,對歷史沒有那麽大的興趣。
李滄海說:“你別看不起他,他幾次大戰打得李元昊積屍蔽野呢。現在升遷至團練使兼知州,若不是西北戰事告停,他也不可能出現在汴京。”
本來正史中折繼闵是英年早逝的人,現在也應妻妾兒女成群了,現在他卻還沒有成親。
少年人一見鐘情,思慕的只有他的女神,兩人曾經敵後、前方戰場互相配合,對于家**政方面也有共同語言。
李滄海不說愛他入骨,但因這小子十年如一日的思慕而感動,與他在一起也很愉悅。她是凡人,又為什麽要當一個無情無欲的人一輩子呢?逍遙派,怎麽高興怎麽來。
折繼闵在戰場上什麽都不怕,被“李姐姐”誇一下,臉卻紅了。
忽見無崖子和巫行雲走過來,兩人面色都十分奇怪,無崖子臉色蒼白,看着折繼闵充滿着敵意。
巫行雲看向李滄海,在她的眼裏,折繼闵這樣顯赫的世家子弟也不能和無崖子相比。
巫行雲問道:“掌門師妹真要嫁給這個人?”
李滄海還沒有回答,折繼闵朝巫行雲施了一禮,道:“見過兩位大俠,承蒙李姐姐不棄……答應……下嫁。在下一定會待李姐姐好,請女俠放心。”
折家是世家,通常都是世家間聯姻的,和江湖是兩個體系。
若不是李滄海對他有救命之恩,還受封郡主,他們還不般配。
李滄海也不可能随意說出自己是李淳風後人這樣淵遠的家世譜系,畢竟終北宋一朝,還是有許多人想要尋找《推背圖》,那可是不下于《九陰真經》的麻煩。
無崖子忽朝折繼闵打出一掌,折繼闵吓了一跳,忙向後一退。但是無崖子的掌風仍掃到他,他向後連退了七八步才站定。
無崖子見他武功和自己相差甚遠,心中不禁心中酸苦:她寧願嫁給這樣的男子也要拒絕他,當真是對他沒有一絲情意了。
無崖子傷心之下,轉身施展輕功離去,巫行雲忙追了上去。
折繼闵看看李滄海,問道:“無崖子大俠好像不喜歡我。”
李滄海笑道:“他覺得你武功不好。”
折繼闵道:“我已經很努力練武了。”
李秋水看他們倆的神情,也不想打擾,轉身離開。
李秋水看到李滄海所作所為,一步步皆出她的意料之外,李滄海做事的邏輯也是讓她有所深思。其實,她不讨厭她,雖然知道她很“腹黑陰險”。
只剩兩人,李滄海道:“逍遙派總壇在恒山一帶,可你家卻世鎮府州,你若和我成親,可怎麽辦呢?”
“你放不下逍遙派的事,我……我試着去求官家給我調任。”
“你想怎麽樣官家也能由着你嗎?”
“真不行……那我辭官。”
李滄海撲哧一聲笑:“你現在說辭官,但将來又怪我了。”
“我哪裏能怪你?”折繼闵大了膽子,忽執起她的雙手。
她沒有拒絕,擡起如星眼眸,淺淺一笑。能娶“神仙姐姐”這妻,他便覺此生足矣。
……
後記:
李滄海嫁給了折繼闵後,巫行雲真正相信她無意與她争無崖子,她不能理直氣壯罵她是賤人而不奉掌門之令了。李滄海除了大義上的事也從未下令師姐師兄做過什麽。
巫行雲知道,倘若她再對掌門師妹心存芥蒂,逍遙派內外和天下人都會說她的問題了。
無崖子傷憤然傷心而出走,巫行雲追他離去。終于,在李滄海婚後十年,無崖子和巫行雲在一起了,巫行雲得償所願。
之後數十年,李滄海約束門人,主持武林公義,因武功天下第一、抗敵戰功、郡主身份被尊為“武林盟主”。
李秋水在江南也過着富足拉風的生活,身邊有不輸無崖子的“原創男主”的真心愛慕。可是她心中始終沒有放下李滄海,總想知道她的消息。
兩百多年的生命,成倍的閱歷讓李秋水看開很多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活這麽久,相對漫長的生命裏,她看着親人朋友一個個離去,她雖然駐顏有術,可底子和心到底是老了。
那時候除了家族傳承之外,至高的武功已然不重要,她已經體會過,死亡對于李秋水來說甚至是一種恩賜。
這個時候,年輕時的不甘和妒恨也漸漸淡去,只餘她忘不了李滄海,可惜兩人沒有來得及好好當姐妹。
……
話說天下大局。
西夏對宋戰事的不利,以及遼對西夏戰事失利,讓大宋真正站起來了。
雖然無法改變文人治國、重文輕武的格局,但是在李滄海有限的人生當中,還是改變了很多事情。
比如位居北疆對女真一族的限制,在幾十年後的變法中,她以宋室大長公主(仁宗之後的新帝加封)和武林盟主的身份阻止貿然全面變法,而是引入了“試驗特區”的手法,抓住“數字細化財政”、細化制度的建設、人才培養準備幾點循序漸進。
因而此次變法相對的要比史上變法要成功得多。
趁大遼的沒落,逍遙派助宋軍一舉收回了燕雲十六州,延續了兩百年宋室輝煌,在蒙古興起時,宋室已有一戰之力,還有大量的火器運用。
本來正史中,蒙古鐵騎雖橫掃歐洲時,反觀宋室在那樣腐朽的王朝下,四川的農民還讓蒙古最後一個皇帝蒙哥戰死。
之後令蒙古帝國分裂成多個汗國,而占領中原東亞的之後就是大元王朝了。
因為中原王朝在李滄海兩百多年奮鬥積極影響下更加興盛,制度更先進,大宋有江湖世家的底子在,抵禦住了大元的南侵。
然而,宋室人民內部的矛盾才是致命的,李滄海死了一百多年後,北方的大元帝國當然崩潰了,宋室江山之下也是義軍峰起。
逍遙派在李滄海逝世後也逐漸分為很多派系,雖都尊李滄海為正宗傳承,但是後人也各自為政,最終沒有一個強有力的英雄來統領武林。
宋室對于這些江湖勢力也采取分化的态度,文人集團對武林的态度也逐漸改變了。
文人當中的狹隘和反動陰暗面坐大,儒學走向刻板迂腐和壓迫女性,極少沒有當年以範仲淹為代表的名相能把控朝堂,聚集天下賢士了。
李滄海的時代終是一個後人仰慕的時代,後世武林也無人可以超越李滄海,縱觀千年也沒有一個“公主”可以超越李滄海。
逍遙派的分裂和離心也是宋室的自毀長城,而之後明教興起,分裂的逍遙派更不能抵抗明教。內戰之下,宋室被權臣篡位建立大楚,明教義軍打出為宋室皇帝複仇的旗號,打入京城,短暫的大楚王朝滅亡。
明教義軍得了江山,建立大明,後來大明開疆拓土至北漠。
明朝雖然興于摩尼教,倒是對道家教派也十分尊崇,反而追封三百多年前的武林傳奇、忠君愛國的李滄海,為她立“義貞公主廟”。
明室教化百姓學習她的忠君愛國、貞烈不渝和春秋大義。
甚至大明大多數皇帝都是“義貞公主”的粉絲,當然,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她的長壽。
她是朝廷唯一有确切官方正史記載不少事的年近三百歲才逝世的高人。
這造成了終明朝三百年,許多自稱是李滄海傳承的武士、道士、名士,得到明朝皇帝的寵信,他們想要讨得長生之法。
而公主廟在民間香火鼎盛,除了普通百姓的信仰之外,後世武林中人尊其為“武聖”,她成為像三國時代的風雲人物在華夏民族意識中生存一樣,成了後世炎黃血脈的一個文化基因。:
★★足與你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