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李滄海在汴京買了一處房産,綠滟帶着仆人把新家布置一番了,新添了許多東西。
前院還讓人多栽了兩株桃花,後院是一個不小的練武場,工匠們新打的一套樁子已經可以使用了,各個樁子又有鐵鏈相接,可以練習輕功。
當然,這些東西還是兩個丫鬟和六個下屬用得多,李滄海的武功當然早不需如此了。
這天外出回來,進了屋,綠滟已給她鋪好了床,被褥全是絲綢的。現在棉布在中原還不普及,只有外國進貢的,而麻布是普通百姓穿的,也比後世的麻布粗不少。
現在的棉花是張骞出使西域後傳入中原的,多是作被子填充用。可就算棉被也不普及,窮人多用麻、葛的纖維,還有采集蘆花當填充,綠滟這麽奢侈地給她準備蠶絲被也着實是貴族享受了。
沒有外人時,李滄海是與兩個丫鬟同桌一起用餐的,而另外的六個仆人另置一桌。
綠滟跟她交代說:“我請了兩個廚娘、還有一對夫妻打掃院子。再從牙婆那買了兩個浣衣的丫鬟。這地方卻也尋不着好的,掌門先将就,待大小姐安排了人過來,便會好多了。”
李滄海說:“我哪有那麽嬌貴了?如此便很好了,這院子裏的事,反正你說了算。”
綠滟哼了一聲,道:“掌門說着好像給了我多大權力似的,您偏心帶着時常帶着綠漪到處跑,把我留在家裏當管家婆子。”
李滄海笑道:“你慣是會管人的嘛,你爹在靈鹫宮也是個管家,家學淵源,人盡其才。”
綠滟說:“那掌門得傳我落英劍法,我得空時也好練着。”
綠漪笑道:“哎喲,好大的管家娘子威風,跟掌門談起條件來了。”
綠滟筷子就向綠漪的嘴巴捅去,綠漪忙伸手在她手腕一壓,綠滟又一轉手筷子去打綠漪的內關穴,綠漪手臂一彎,筷子又點她“曲池穴”。
李滄海說:“兩位女俠,吃飯時間呀!”
這兩個副小姐,平日就是太寵着她們了,但是她們确實幫她解決了很多事,只要在外不損她應有的威儀,她都不會苛刻。
……
Advertisement
翌日,李滄海天還黑漆漆的,她尚在床上,就聽周、王、趙、張家出來的仆人在後院練武練得銷魂,這是比她還早。武俠世界,“天海海閣”來的人對武功也非常癡迷的,一日不練就不自在,現在更加勤學苦練。
淩晨三點半呀,他們就在嘿哈哼啊了,李滄海的耳力又強,可不就是被吵醒了。從前在逍遙子跟前苦修時,她早上才四五點起來。這夥人是不用睡的吧,早餐前要練四個小時的功,那是什麽樣的精神呀?
每天早上沒法多睡一個小時,她也只好過去瞧瞧,指點一二,四個未來大俠和另兩個未來女俠打雞血了一般。
他們跟在她這個掌門身邊,得她親傳他們一些內功和外功招式,總比從他們爺爺輩那學的武功要強,要知道他們爺爺的武功也是長輩所傳,長輩又是百年前學自逍遙子,這中間隔了幾代了。
總算是吃過早膳後,她趁機休息了一會兒,然後找了周濤、王峰過來,吩咐他們去找找汴梁一帶哪家賣煤炭的。
中國古代從很早就開始使用煤炭了,北宋時期自然使用普遍。又找了趙剛去找好手藝的瓦匠和木匠。李滄海不是非要把武俠風改為種田風,她知道李秋水發了財,她也必須賺到錢。雖說江湖人用搶會比較快,但是她是想将來借在汴京的生意網,也暗中形成一股勢力。
她只好學習前輩們造一造蜂窩煤和煤爐了,弄個作坊出為起步。蜂窩煤和煤爐這種科技含量低的東西,最符合現在的技術水平。
張雷帶着周涓、和小妹張雪去汴京周圍找田産。這個任務比較難,因為中國古人的習慣只愛買田不愛賣田,汴梁一帶的田地莊子可都是搶手貨。
李滄海在書房畫着煤爐的結構圖,以及蜂窩煤的制作工藝,忽聽外門新買的小丫鬟來報說是有客來訪。
來者卻是折家兄弟,二人受封官職後,平日頗受趙祯寵幸。其時正值明道元年,宋仁宗已經二十二歲了,卻還沒有真正親政。北宋時期,并非一個皇帝一個年號的,宋仁宗時就有好幾個年號,所以這雖然是明道元年,趙祯卻登基好些年了。
折繼闵變成了異數,年紀輕輕幹出了那些事來,年輕的皇帝還格外關注。皇帝喜歡他的年輕,提拔他這個歲數的功臣,封為校尉,正是向劉太後和朝野表明:連十五歲的人都可以當校尉了,他都二十二歲權力還在劉太後和朝臣手中。
要說劉太後可不像戲曲“貍貓換太子”裏的那樣陰毒,是一個非常有政績的女人。北宋在她垂簾聽政期間到達繁盛,還湧現了範仲淹這樣的一大批名臣和清官。
劉太後和武則天一樣,還是個二嫁女,也可見宋早期的對婦女的限制不像南宋後那樣變态。但是不管劉太後是不是有能力,一個二十二歲的成年皇帝當然不希望總不能得到屬于他的權力。
如今西北番人叛亂暫平,而如今遼也沒有要主動侵宋的跡象,所以特意對年輕有為(兇殘任性)的世家子折繼闵恩寵有加,一邊又可以拉攏折家。
折家的叔叔回了府州,折家兄弟已留在京裏兩月,除了被宣召進宮伴駕,就是去大相國寺找戒嗔切磋習武,才又重遇李滄海。
……
折繼闵帶了一車的禮品過來,也沒有如對官宦人家一樣早幾天先上拜貼,而是直接來的。
李滄海在正廳招待了他們,綠漪沏了南方帶來的新茶,珍貴的五代白瓷茶杯中,碧綠的茶葉展開一芽一葉,茶湯清亮,香氣襲人。
折家兄弟是世家子弟,自是識貨的,原本認為她是江湖人,屬于隐士高人,但是将五代時的古董當尋常茶具的,卻是有些底蘊的。
折繼闵喝了一口茶,斟酌言詞,才說:“當初救命之恩,我還沒有好好謝謝李姐姐,今日冒昧來訪,只是表達我的一點心意。”
折繼祖笑着說:“李姐姐,我大哥可是挑了許久,心心念念就是你……的救命之恩呢。”
李滄海看看他們的仆人擡上來的一箱箱、一筐筐、一盒盒東西,快堆滿了這間不大的客廳。
“折兄弟太客氣了。我只是個江湖人,不用這麽重的禮的。”
“不重,不重,官家賞給我一些東西,但我一個男人又用不了,給了李姐姐也是讓這些東西有個好去處,比留在我那強。”
李滄海眉毛一跳,說:“皇帝禦賜的,你怎麽好随意送我?”
折繼祖說:“大哥都細心看過,這些東西沒有逾制的,李姐姐用無妨的。”身為庶弟跟班,他可不想讓折繼闵的心意傳達不出去。
但是老實說,折繼祖并不看好大哥,這位李姐姐生得太美,美得讓人沒有真實感,似乎她就像不食人間煙火的。
折家自是會與世家聯姻,這位姑娘再美也是江湖中人,與他們這種真正的世代傳承的大家族不同。
可是這些道理說一百遍也沒有用,不試一試,大哥怎麽也不會甘心。大哥這些年除了習武打仗,就是癡癡傻傻找她,現在找着了,他自然是開心之極。
李滄海看着那麽多東西,不禁說:“皇帝對你們還挺好的。”
折繼闵說:“皇恩浩蕩,我粉身碎骨難報萬一。”
時下雖然官場同樣貪腐頃軋,但是傳統士人風骨和忠義還是有的,到了南宋都還有十萬精英投海殉國了。像這些将門世家,歷代也不知多少子弟為國死在戰場上,李滄海倒相信如有一天要用他的命才能換皇帝的命,他真能把頭給割下來。封建時代的道德标準就是如此,不是後世的“人權至上”,說不清哪種精神更令人敬佩。
李滄海心想,自己要做生意,交好折繼闵絕對有壞處,若真的要紮根在汴京,在朝堂上也有個家族靠山,也容易把生意做進富人圈子去。
李滄海于是微微一笑:“這位皇帝倒是位仁君,他要是看中你倒也是好事。不過,你一個邊軍武官怎麽長時間留在汴京?”
折繼闵倒是不敢把皇帝有意将他放到殿前軍中去的事說出來,畢竟現在劉太後還把持着權力,朝廷的事也不能和江湖人說。
折繼闵說:“官家看我年紀小,所以才多留我些時日。”
忽聽外頭又一陣嘈雜聲響,綠漪跑進在她耳邊說:“小姐,二少爺和昊天部、朱天部的師伯來了。”
這“二少爺”就是無崖子,李滄海也吃了一驚。
他現在怎麽會來汴京?
不是派了無崖子去恒山找風水寶地了嗎?他這麽快就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