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安寧
1.
屋堂子裏貼着大紅雙喜,八仙桌上擺着一對銅娃娃,锃光瓦亮,閃着金光。人們穿得板板整整的,在裏屋坐着,喝茶嗑瓜子,等着新娘子來。這天是叔叔結婚。
“死丫頭,別亂跑!”
這是母親喊我呢,我要跑去到家東橋上,看迎新娘的轎子。
來了,來了,有爬到橋邊卧柳上的孩子喊着,就看見村南頭樹林子,有批人過來了。
“都準備着,把轎子攔下,不發喜糖,不讓過橋!嘿嘿——”得意地哂笑。
叔叔騎着馬走在前面,剛一到橋上,一群人就把橋堵上了。
幾個老太太、婦女們似笑佯嗔地喊道:“這座橋不讓走,要走從家北橋上走吧!”
來的人就抓起大把的喜糖,往空中一撒,就像漫天流星似的,噼裏啪啦砸到了橋北邊的路上,攔轎的人一擁而上,去搶地上的喜糖;接着又有幾把撒了下來,等搶完再看轎子,已經過了橋,往院子裏去了。
一會兒就聽見院子裏的喇叭吹起來了,我跌忙往叔叔家裏跑。
酒菜在屋裏屋外擺了好幾席,炕上也擺了一桌。新娘子,也就是我嬸嬸了,坐在炕上一言不發,有人勸酒,她就随大夥兒抿一小口;有人勸菜,她也随大夥兒夾一小口。
其實,嬸嬸可不是木讷寡言的人,大大咧咧很實在。結完婚後,我經常去她家裏玩。嬸嬸長得很漂亮,也很愛打扮。新婚的房子都抹得很幹淨,牆上挂着一面明亮的鏡子,下面桌子上擺了一個茶盤子,裏面擺了很多胭脂水粉、梳子、發卡、耳環、戒指、手表……那時候我還是個五六歲的小姑娘,就喜歡去茶盤子裏扒拉,有一次找到一根半截的口紅,聞着好香,嬸嬸看我喜歡就給我了。這截口紅陪我玩兒過了整個童年。
還記得一次嬸嬸去村裏代銷點買東西,看到我和一群小丫頭、小小子們在院裏玩兒,就招手喊我,我噔噔噔跑過去。聞着代銷點裏特有的香味,嬸嬸問我要什麽,我一指,然後代銷點的大嫂就遞給我一包白象方便面。那時候嬸嬸還沒有生孩子。
2.
好像過了一兩年,小安出生了,是個男孩兒。他還被抱在懷裏的時候,我對他沒有什麽印象。當他能站起來,蹒跚走路的時候,嬸嬸經常吃過晚飯,抱着安來我們家裏玩兒。
嬸嬸和母親說話,我就幫忙哄着安。我駕着他的兩只小胳膊,教他騰雲,從地上直接飛到炕上;也教他行雲,腳不憑物地從地上飛過桌凳,飛過千山萬水;有時候,把他橫抱在懷裏,像海浪颠船一樣,搖來搖去。他美滋滋的,很暈乎,我一停下來,他就張開雙臂,示意我抱他。
後來小安一見到我在,就誰也不找,就偏偏讓我抱,搞得我晚上連學校作業都不能做了。小安長得很漂亮,只是還不會說話,連“爸爸媽媽”都喊不清。
嬸嬸和叔叔也逐漸意識到,小安可能有問題,就去縣裏找大夫看。好像說是治不了,也好像說是等小安大大,再看看。等到小安四五歲的時候,終于還是不能說話。我記得那時候嬸嬸和叔叔,整天帶着小安到處出遠門求醫,去過了北京天津,确定是啞巴,還聾,并且治不了。最終叔叔嬸嬸死心了,小安耳朵上就帶上了助聽器。為此應該花費了不少錢吧,求醫那幾年一直沒有放棄治好的希望,但始終沒有治好。
聽村裏人說,小安不是天生啞巴的,有一次小安發燒,嬸嬸和叔叔兩人正鬧別扭,互相賭氣,誰也不去管孩子,結果把孩子燒壞了,最後成了啞巴。雖然嬸嬸和叔叔從未這樣說過,我潛意識裏也比較認同村裏人的說法。但具體真相是怎樣的,與我怎樣認為無關。
和小安同齡的孩子和比小安大的孩子,很少和小安一起玩兒,因為他又聾又啞,沒法玩到一塊兒。但是比小安小個一歲兩歲的孩子,就很喜歡和小安玩兒,并且,在這群小孩子中間,小安還很有權威似的。就看見一群孩子,整天跟在小安屁股後面,呼嚕呼嚕滿村跑,邊跑還要便叫,就像小安那樣“啊呀啊呀”地叫。
結果和小安玩得時間長了,這群孩子都不說話了,都學着小安那樣“啊呀啊呀”地啊呀,邊說邊比劃。小安一“啊呀”一比劃,孩子們就跟着他呼嚕呼嚕跑到家南地裏放火去了;有時候別的孩子一“啊呀”一比劃,小安就帶着他們呼嚕呼嚕跑到家西地裏,挖地瓜去了……孩子們都“啊呀啊呀”地比劃着,好像覺得這樣說話很得意。
這個時候的孩子,語言學習能力很強。結果這些孩子回到家,也不會說話了,都“啊呀啊呀”地比劃。家裏的大人一看,這還了得,連罵帶打,才給治過來。從此大人們都不讓自己的孩子跟着小安玩兒了。
3.
小安沒有了同夥兒,變成了孤家寡人,好像很失落。我們院子裏有幾個七八十歲的老太太,經常愛坐在院門口,冬天曬太陽,夏天納涼。老人家上了年紀,說話聲又輕,語調又慢,就像念經一樣。其實大部分時間他們都是在懶洋洋地坐着,偶爾想起什麽,才會說上一句話,這時候別的老太太可能還在打瞌睡。小安就站在牆角,聽老太太們說話。沒人說話,就摳磚縫裏的土,累了,就蹲在地上,拿石頭畫畫。
“小安,你媽要二胎了嗎?”一個老太太轉過臉來問他。
小安搖搖頭。
“沒有啊?——”
小安又搖搖頭。
“他怎麽知道那個。他媽也不會跟他說啊!”又一個老太太說道。
這些老太太們,消息還蠻靈通。不錯,空穴來風,必有其自。沒過多久,嬸嬸就懷孕了。轉過年來,小寧就出生了,又是一個男孩兒。大家都很高興,畢竟嬸嬸叔叔為小安治病,東奔西跑吃了太多苦,現在又生了一個男孩,都覺得很圓滿。
嬸嬸并沒有因為生了二胎,而忽視了小安,依然送小安去上學,他讀到了初中。那時候就是正常的孩子,讀到初中的也不算多。那時,我挺擔心小安又聾又啞,會不适應學校生活;而我比他大很多,他剛在村裏讀小學時,我已到鄉上讀中學了,是不能夠照顧他的。不過,小安也就讀下來了,想必也吃過不少苦吧。
沒想到小寧出生了,最高興竟然是小安,終于有了陪他玩兒的了。晚上放了學,小安就懷裏抱着小寧,跑到我家裏來,又搖又晃,小寧就咯咯地笑,小安就忍不住在弟弟臉上,又親又吻。好像孩子是小安生的似的。
“來,讓姐姐抱一下。”
小安往後一縮。
“你小時候還是我抱得呢!”我白了小安一眼。
小安又笑了,露出兩顆小虎牙,抱着小寧往我這邊蹭,意思可以讓我抱。
“我才不抱呢,你自己抱吧!”我笑了。
小安巴不得我不抱,自己當塊寶似的又哄起來。
母親走過來,瞅了一眼,“喲,還挺俊呢!小安,你跟你弟弟誰更俊啊?”
小安“啊呀啊呀”把弟弟高高舉起。
“傻孩子!”我和母親都笑了。
雖然小寧出生了,大家都很高興,但是小寧會不會将來也是個啞巴,我們還是捏了把汗。當小寧咬字清晰地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所有人心裏的石頭都落了地。小寧也“啊呀啊呀”地歡呼起來,我想應該是說:“我弟弟會說話,不跟我一樣!我弟弟會說話——”好像要讓全世界知道他弟弟會說話,他是多麽驕傲!傻孩子!
不過自從小寧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之後,就再沒看到小安抱着小寧到我家來玩兒了。
“小安,怎麽不抱着你弟弟來玩兒了!”
小安嘿嘿一笑,露出有點無奈的兩顆小虎牙。想必是叔叔嬸嬸怕小安“啊呀啊呀”的說話方式,傳給小寧。
有一天,小安偷偷抱着小寧來到我家,小安嘻嘻地笑着,還是那樣搖着晃着,小寧又咯咯笑了。我母親問小安話,小安也不“啊呀啊呀”地喊了,只是點頭或者搖頭。
“叫姐姐!”我逗小寧。
“媽媽!”“爸爸!”小寧小嘴喊道。
我也咯咯笑了。只可惜沒有人教他喊“哥哥”。
一會兒叔叔就找來了,小安剛才還笑嘻嘻的臉一下子凝住了。
“這個塞子(我們那邊生氣時罵人的話)孩子!也不跟大人打聲招呼,就抱着小寧到處跑!”叔叔一把抱過小寧,轉頭就走了。小安灰溜溜跟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