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老夫老妻
一時間趙家風頭無兩。
上門之人更是絡繹不絕, 争相巴結這位朝中新貴, 能一上任就得了皇後賞賜的楚帝心腹。
是的, 是楚帝心腹。
尤其經過上回,朝中上下都知道皇帝看中誰, 皇後就立馬賞賜誰, 這回前腳趙天瑜才上任, 後腳皇後娘娘立馬就賞了數不清的珍寶貢品下來, 這不是心腹是啥?
趙家兄弟的真實身份,除了跟随着楚越身邊的幾個老人和前朝的重臣, 大都是不知情的,就是知情者也不敢妄談及前朝那些忌諱的事兒, 是以這樣一來,人人都只當趙寺卿是楚帝心腹之人了。
趙天瑜剛上任大理寺的時候安安靜靜的, 一點也不惹人注意,如今被打上了楚帝心腹的标簽, 聞訊趕來的老百姓都快把他淹沒了。
人們就是這點子愛好,圍在大理寺門前不為了看審案, 而是沖着寺卿大人指指點點的。讓趙天瑜臉黑如墨。
作為一個有封地有寵愛的前朝皇子, 趙天瑜見過的、用過的數之不盡, 宮中的賞賜他壓根沒放在眼裏,還跟送東西來的宮人們說過好幾回, 請他們回禀皇後娘娘不必再賞賜了。
他只是想安安生生的掙錢養着胸無大志還性子純善的幼弟罷了, 并不想多生是非出來。
這輩子他是不可能成為楚越的心腹的。
這點不止他明白, 楚越也明白。
宮人恭恭敬敬的福了禮, 說要回去禀報皇後娘娘才是。
趙天瑜以為這事已經揭過了,誰料下回宮人們依舊我行我素的把東西擱在趙家,一同的還傳達了皇後娘娘的話。
皇後娘娘可是說了,這些都是給趙二公子補身子的。
言下之意,并不是看在他的份上。
人趙二公子是誰,自然是趙天岚。
趙家只有兄弟兩個,外人都是稱趙天瑜為大老爺,趙天岚二公子。
趙天瑜每日都在大理寺任職,不時能見到,但趙二公子那可真是養在深閨了,到如今為止,只怕除了府中伺候的幾個下人,就只有趙天瑜見過了。
趙二公子幾個字一出口,就是趙天瑜都愣住了。
感情,他這被文武百官視為楚帝心腹還是托了他那個胸無大志、性子純善的幼弟的福?
此時,周國公也被人竄唆着進了宮。
這幾人包括前楚家軍軍師,如今的淮安侯府賴侯爺、淮河郡鄭大河将軍,姚右相、錢尚書等等,都是聞訊了楚帝任趙天瑜為大理寺卿,而如今更因為皇後的大加賞賜被鬧得沸沸揚揚的說他是楚帝心腹的傳聞。
他們都是知曉趙天瑜真正身份的人。
在趙天瑜上任第一日開始,他們就有心想阻止,但楚帝聖旨以下,既成事實,繞是他們也無力更改。
說白了,他們只是君臣,即使擔憂有些話也不好說,但周國公周翰就不同了,他既是陛下親封的國公,更是陛下的表哥,于情于理都是最好的人選。
周翰在禦書房等了一刻,就有平安過來請他入了內室。
“表哥來找朕是有何要事?”楚越開門見山的問了。
前兩日貢院那頭已經送了案卷過來,這次主審是以姚右相和錢尚書為主,周翰和兵部曹尚書、都衛都只是從旁協助,臨華殿那頭個個忙得腳不沾地的,楚越相信,若非有事,他這位向來通透的表哥是不會來找他的。
“國公爺請用茶。”平安還親自捧了茶盞過去。
周翰微微颔首,這才回道:“确實有一件事。”
他便把賴侯爺等人的憂慮說了。
餘下幾人都是楚越的心腹,他們對楚越任用趙天瑜還是十分擔憂的。
這趙天瑜不止是前朝手握重兵的皇子,其謀略武藝也是上等,予了他高官,再有如今朝堂上不少的前朝官員,萬一趙天瑜還抱有光複前朝的野心,與前朝官員們串聯起來,那可就是養虎為患了。
禦書房裏寂靜得很,只有袅袅熏香在升起,是龍涎香的味道,很是讓人沉寂下來,楚越看着他,手指在禦案上輕輕點了點,一下一下的敲聲在房裏回蕩,只見他嘴角輕抿着,笑意一閃而過,沉聲道:“表哥覺得,如今朝上的官員可有哪些成了氣候?”
周翰被問得一怔。
随即回道:“這倒是還沒見到,不過那些前朝官員與我朝官員頗有些泾渭分明的意思。”
正因此,姚右相等人才會擔憂那些前朝官員會跟趙天瑜重新聯絡在一起,等真的勾結在一塊兒了,可不就成氣候了?
再則,如今建國不過兩載,時日還太短......
像是知道他怎麽想的似的,楚越安撫他:“表哥不用擔心,趙家兄弟并無推翻聖朝,光複前朝之意,我聖朝泱泱大國,何曾懼怕一個前朝的皇子而已,趙家的江山,早就亡了。”
趙天瑜很識時務,也認得清現實,這才是讓楚越放心的原因,雖說人心易變,凡事都有例外,但他盡掌天下之勢,有這個自信把趙家兄弟握在手裏。
新朝已立,大勢已去,所有的動靜兒都翻不起水花了,随着時日漸深,大聖的恩澤澤陂天下,就算趙家兄弟有這個意思,也會為萬民所唾罵,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周翰被他身上那股油然升起的氣勢一怔,愣神過後,也笑了起來:“陛下說的是,是我們多慮了。”
聊完了公事,楚越也象征性的問起了其他,“姨母近日身體如何?”
周翰也道:“娘的身子骨一貫不錯,喜歡熱鬧,前兩日還在家中辦了個賞花會,請了滿梁上城的夫人姑娘們呢。”
周老夫人身份高,她身為楚帝的親姨母,關系又一貫融洽,不僅有一個當國公爺的兒子,自己也是楚帝親封的一品诰命夫人,周家一傳出風聲要辦賞花宴,整個梁上城的夫人都給面兒的帶着姑娘們去了。
其實不止是為了給周老夫人面子,各家夫人們都有些小心思。
梁上城五位國公,到如今還沒成親的唯有周國公一人。
且周國公地位高,年紀輕,模樣還周正英偉,周家也并不是甚窮家小戶的,資産頗豐,就更讓人趨之若鹜了。
“表哥還沒訂下親事?”連楚越都忍不住打趣他了。
周翰頓時擺着手苦笑:“陛下就別笑話我了。”
建國後,周翰連帶周家都很是低調了一番,在城中諸人都巴結着徐、陳、夏、白四家時,周家幾乎是銷聲匿跡了一般,若不是周翰還在朝中當值,幾乎讓人察覺不到周家人的痕跡,更是有不少人猜測,這周家就跟楚家皇族一般失寵了。
對失寵的家族,哪怕周翰頂着個國公爺的頭銜又如何,各家生怕往後被連累,哪裏還敢攀上去。
為這,周老夫人氣得狠了,更是恨恨的說要挑一個樣樣出挑的兒媳婦出來。
誰也沒想到,一場科舉,楚帝又重新重用了周國公,打破了一直以來說周家失寵的傳聞,其實人周國公哪裏是失寵了,根本是一直就在暗地裏為陛下辦事呢。
這不,周老夫人借着這個機會,除了辦了賞花宴讓周家一舉進入衆人的視線外,其中也頗有想昭告炫耀的意思。
再則,誰都知道,當今皇後愛賞人,賞的還是朝中能幹的重臣,回回賞賜,這周家可都沒落下,連周老夫人辦個賞花宴都插了一手,當日賜下了數盆奇花異草下去替周老夫人撐着場子,更讓一衆夫人姑娘們心思各異。
說起皇後,周翰不由得問道:“不知皇後娘娘和那趙家二公子有何關系?”
也是巧,因為關注了趙家的事,周翰稍稍探聽了下,倒是偶爾聽到個很有意思的笑話。
說林家皇後是因着看中趙二公子才特意恩賜趙府的。
周翰初初聽聞時,也是一笑置之。
皇後姓林,趙二公子姓趙,八竿子打不着,而且周翰還是知道趙二公子真正身份的人,更是知道他們這位皇後來歷的,他敢打包票,皇後跟趙二公子之間往前是半點沒有交集的。
這樣兩個天差地別的人,何況趙二公子自當初被俘後就一直深居簡出,到了梁上後更是難得出門,皇後又盡數在宮中,又豈會因二公子賞賜了趙府。
說是趙二公子,不如說是陛下看中趙天瑜,而皇後也是依着慣例賞賜得重用的臣下罷了。
周翰也不知道為何突然說了這話,或許是想讓楚越也聽聽這個笑話罷了,也許......等他回過神,還緊跟着添了句:“這是偶爾聽人提了一耳朵,實在是好笑得很,現在的人怎麽什麽都編排起來了。”
他笑着,突然一頓。
“确實是因為他。”
楚越随口說道。
“不是,”周翰不可思議:“這是真的?”
“是真的。”
周翰靠在太師椅上,頓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搞了半天原來他們都是白擔心了,事實壓根就不是這樣,什麽趙天瑜成了陛下的心腹、什麽皇後賞賜趙家,都是一個幌子。
他正想問問趙二公子跟皇後到底有何關系,但見楚越一副沒打算再開口的模樣只得歇了這個心思。
他這個表弟啊,實在是太一板一眼了。
“還坐着幹嘛,既然沒事了就趕緊回臨華殿裏。”楚越挑着眉開始趕人了。
“屁股還沒坐熱呢,”周翰也是個混不吝的,就是不肯動,眼見楚越又要說話了,忙說道:“其實我去不去都無事的,你知道我,打小文采就不好。”
鄉試的時候那是抓瞎,他也就是忙前忙後的到處跑跑,幫着分攤點,畢竟數萬份試卷,人手确實不夠,但會考不同,統共才不到一千份試卷,有姚右相、錢尚書等學識淵博的帶着就盡夠了,反正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也不少。
“文采不好那就趁此多看看,這還是甚好驕傲的事兒麽?”見周翰一副自得的模樣,楚越反倒是氣笑了。
“行,既然你志不在此,朕這兒恰好還有一樁事。”他抽出一本折子扔在案上,看着周翰:“帶兵前往淄珠平亂你可願?”
周翰神色頓時一凝:“淄珠有叛軍?”
楚越搖搖頭,眼瞳幽深,他往後一靠,雙手握于胸前:“是大安上奏的折子,他在淮河郡發現幾個可疑的原族人,順藤摸瓜發現他們在淄珠一帶活動猖獗,朕先前顧着平息朝內戰争,沒顧得上這些外族人,想來,他們還當我大聖跟前朝一般奈何不了他們。”
說起帶兵打仗,周翰一改先前的吊兒郎當,正兒八經的問道:“會不會是原族人想試探一番?”
大聖跟前朝不同,前朝空有富庶,但朝野內外黨派衆多,衆口難調,趙氏皇族不是不想大力發展軍營,喂養戰馬,但外族人不肯松口,再加上朝野紛争,趙氏皇帝空在皇位上坐着,實際被各方勢力扯着,輕易動彈不得,空有一腔振興朝野之心,無奈朝局如此,萬般無奈。
而大聖不僅有戰馬,數量還不少。這得宜于當年造反前,楚越帶着一幹人偷偷潛入了外族營地,使了詭計打劫了一個部落的戰馬,這些年過去,戰馬又生戰馬,他們特意弄到了聖朝适合養馬的淮河郡。
楚家軍之所以能在戰亂裏殺出一條血路,還能後來居上奪下這江山,其中這戰馬的功勞真的是占了大半。
這也是為何楚越會派心腹鄭大安鎮守淮河的原因。其一是因為鄭将軍本身就是淮河郡人士,其二,更重要的是淮河郡裏有供養大聖的戰馬營地,這是大聖的底牌,只能派遣心腹去鎮守。
原族人摸到淮河其實也并不奇怪,任何有響動的地方都能留下痕跡,端看用心和不用心,淮河郡裏頭養着那麽多戰馬,總有些鼻子靈的會覺得異常,楚越并不覺得搶了原族人的戰馬有何不對,相比他搶過來的,從前朝算起,原族人在淄珠邊境一帶騷擾多少年了,搶了多少東西,毀了多少人家?
可惜如今朝內百待廢興,騰不開手,否則楚越早就指揮着幾十萬大軍踏平了整個原族。
“無論他們想做什麽,朕都不會讓他們如願,左右現在你和賴猴在梁上裏無所事事,不如去邊境活動活動。”
這不止是打算讓周翰過去,連楚家軍軍師都打算扔過去了。
在楚家軍的時候,無論是周翰,還是賴雲楓都屬于人來瘋類型,兩個人若是出戰,經常會不按常理出牌,有楚越鎮着時還好,還能聽得進指揮,若是沒了楚越,這兩個人攪和在一塊兒,恐怕不止淄珠的原族人會被鬧得天翻地覆,苦不堪言,說不得淄珠外都會被他二人當成練兵的場合。
周翰一臉嘆息感慨:“這是什麽仇什麽怨。”
楚越沒理他的調笑,盡直說着:“朕給你一日回去想想要不要去,要是不去朕......”
“去去去!”話沒說完,周翰已經舉起了雙手。
他得意的笑了起來:“不止我,賴雲楓那家夥肯定也會去的。”
相比周家的寂靜,賴家可是很熱鬧的,賴雲楓能忍着家裏老老少少折騰這麽久連周翰都欽佩不已。
“行,那你回去好好陪陪姨母。”
周翰來了一趟宮中,走的時候又帶走了來自皇後娘娘的一波賞賜。
同樣的份例,還有賴家。
整個梁上裏頭只賞了兩家,不提老百姓們津津有味兒的說道,就是周家裏頭,周老夫人得知這份殊榮也是高興得很。
只是這份高興也堪堪維持了半刻鐘不到就被周翰說的給滅得煙消雲散了。
果然,這天下就沒有白吃的午飯。
哪怕對象是自個兒親外甥也一樣。
兩日後,周翰和賴雲楓秘密接了虎符,悄然離開梁上。
城裏徹底靜了下來,但随着皇榜發放的日子逐漸臨近,一股油然升起的緊張彌漫開來,仿佛只要一個點就要徹底沸騰起來。
還有不少學子實在是焦急,心中煩悶之餘還往貢院走上一遭,說是有助于舒緩內心的忐忑。
發榜前一晚,當今帝後如同平日一般用了飯,正躺在床上休息時,楚越突然說了句:“明日就放榜了,阿秀就不想知道會考的頭幾名是誰?”
林秀裹着被子,似睡非睡的:“不想。”
“為何?”楚越半側着身,輕輕壓在她身上,聲音裏帶着誘哄:“朕記得阿秀跟二姐關系很親近,就不想知道二姐夫考得如何了?”
她還真不想知道。
被他念叨得煩了,林秀只得睜開眼,轉身對着人:“反正明日就知道了。”
她一個有前世記憶的人,需要問麽?
雖說今生改了科舉制度,競争更是激烈,但再不濟,憑着二姐夫的經事穩固,考上個貢士還是能的。
楚越也并不是專程想問她這個,只是見人跟平日裏不同,都不愛把目光放在他身上了,特意沒話找話呢。
他傾了身,兩個人幾乎要挨在一塊兒了,淺淺的呼吸打在了臉上,楚越笑盈盈的:“終于肯理我了。”
林秀看了他兩眼,翻了個身,扯上被子,嘴上打了個哈欠,就沉沉睡了下去。
反倒楚越委委屈屈的看了好一會兒,也挨着躺下了。
成親還沒一載呢,就是老夫老妻了。
---
不過卯時,天還蒙蒙亮,灰撲撲的,在貢院外頭已經擠滿了往來的學子和等着看榜的人。貢院只挂着幾盞宮燈,淺淺的映照出面色肅穆、一絲不茍的守門侍衛們。
下頭嘈雜不堪,不時還有哄鬧傳來,越是在臨近放榜的時候,人越是暴躁易怒,好在有侍衛們鎮壓着,倒也沒鬧出什麽動靜兒。
辰時一刻,萬衆矚目的貢院大門緩緩大開。
主審官,當朝右相姚大人手捧着一卷明黃的聖旨從貢院裏走出來,身後兩隊侍衛候着,姚大人一出現,人群裏頓時炸開了鍋,尤其望着他手中那長長的一道皇榜,目光迫切得很。
“別急,別急,”姚右相溫言安撫着。
這種迫切的心情他懂,都是過來人了,現在見到這些伸着脖子的小輩們,就如同見到了當年的自己。
他親自捧着皇榜到門口的臺上,一左一右兩名侍衛随即上前拉住兩側,固定在石臺上,讓皇榜呈傾落之狀。
固定好,報給了姚右相,這才完畢。
在殷殷期盼之中,姚右相雙手擡了擡,人群瞬間寂靜下來,只聽他道:“本次會考九百五十人,錄五百一十三人,各中榜貢士于五日後參與殿試,賜鹿鳴宴。”
話落,人群一陣歡呼。
五百一十三人。
這是五百一十三人。
從古自今,就沒有哪朝哪代錄取貢士有如此之多的,統共不到一千人,卻錄了一半人,這相當于在兩個人中就能出一個貢士。
前朝的舉人們現在還清晰的記得,舊年在前朝科舉時,那真真是百裏挑一,考上功名者寥寥無幾,大多數的學子空有滿腹的學問,卻屢屢落地,從正當年的少年變成了白發蒼蒼的暮年,科舉之門依舊難于上青天。
哪怕現在還沒看到皇榜上貼着的名字,但依舊讓他們熱淚盈眶。
等一個功名,他們實在是等得太久了。
姚右相離開後,人群一下湧了上來,旁邊更有侍衛捧着折子攤開,大聲的念出本次被錄取的五百一十三人名字。
“頭名,戚金雲。”
“次名,許喻華。”
“魯偉、施東升、......”
春熙街上的國舅府林侯府上,早早開了大門,辰時剛過,一家老小都聚在了前廳裏頭等候着報信兒的人來。
林康更是早先派了小厮去貢院門口守着。
“怎麽樣,人來了沒,人來了沒?”趙氏坐在主位上,一個勁兒的問着。
朱程兄弟兩個老早就坐不住了,沒等老娘問話,早就跑到了大門裏親自守着去了,說來也是沒辦法,誰讓他們整個老朱家、林家都沒有讀書的人,只有這個外甥女婿争氣,一路考到了梁上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