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是夜,回京吊祭生母的文秀公主留宿慈安宮。
吳桂花到此時才知道, 文秀公主出生才一個月就被抱給了太後撫養, 十二歲後才回到母親身邊。因為是皇帝的第一個孩子, 文秀公主從小深得皇帝母子喜愛。成年後,皇帝還允她自擇夫婿,嫁給了鎮北侯世子。
今次是文秀公主遠嫁西北五年頭一次回宮,因此, 太後不顧她有孝在身, 堅持将她留在身邊伺候。
吳桂花想起祖孫見面的那一幕,覺得她應該明白了敬貴妃年老色衰,又只有這個女兒平安成人,還在後宮如此風光的緣故。
應卓信裏對公主只有四字描述:知義識人。
由此, 吳桂花收起那些讨好人的小花招,把自己辦事的中心要點全部扣準“為三殿下好”這個基準點,果然撓準了公主的脈門。反正就這一點而論, 她的确沒有一點私心, 不怕任何人查問。
只要小胖墩思念母妃屬真, 此事便有一半把握。另一半把握麽, 唐嬷嬷已經送給她了。
傳聞公主禦下極嚴, 最恨底下人欺瞞唬弄,唐嬷嬷怕是以為公主還是昔年在後宮中處處以皇後為尊,凡事不敢擅專的小女孩, 才敢一再犯了她的忌諱。終令她連麗妃都怨上, 以為她放縱屬下刁鬥, 連聲招呼都不打,就把小胖墩一并帶到了慈安宮。
這些事都是吳桂花私下琢磨出來的,現在該她做的都做了,來到慈安宮,小胖墩飲食住宿自有其他人接手,他現在已經度過那段失母的傷心期,飲食漸漸恢複正常,吳桂花只需要專心陪着他玩就是了。
眼下有了光明正大到處玩的機會,吳桂花自然不會放過。她帶着小胖墩逛了一下午,除了太後寝殿和幾個依附太後的昭德帝年間太妃沒敢去,其他地方都跑了個遍。
而慈安宮內,正進行着一場對小胖墩興哥兒至關重要的談話。
聽着遠遠的,孩童的歡笑聲,文秀公主出了會兒神。直到上首呼嚕聲停下,方起身笑道:“孫女不在宮裏叫祖母操心,祖母無事可做,越發疲懶了。”
這話,連皇帝都不敢說,太後聽了卻笑:“你還知道你就是個猴兒?那些年帶着你,可把我這老骨頭累得不清。”
“是啊,祖母時常追在我後頭不叫我惹禍,反而因此氣血充盈,以至疾厄少生。”
太後點着她,笑:“你啊你,還是那麽會說話。”頓了頓,道:“我知你好意,怕我膝下空虛,幽居深宮無所排遣,但小四這孩子不同,哀家不能養他。哀家若是養了他,有的人該多想了。”
文秀公主何嘗不知?
Advertisement
想起今日剛進靈堂時看到的那一幕,興哥兒還不到桌子腿高,卻踮着腳要去夠那桌上的供盤。
公主初時以為他寄養在麗妃宮中,沒被麗妃照顧好,他是餓得想吃桌上放的蘋果,後頭有唐嬷嬷捅出此事,她起了心思,想找母妃身邊人問明情況,卻是一個都找不到,一宮的奴婢全殉了!倒是打聽到興哥兒為母妃守靈頭一晚,因奶嬷嬷擔心前程,在他面前胡說了些話,引得興哥兒不安,半夜偷偷跑出門,差點跌下金波湖夭折。而那群奴婢天快亮了發現不對,不思盡快禀報補過,反而按下消息還意圖栽贓陷害!
公主此次回宮,早知母妃之死有蹊跷,偏偏皇帝對她避而不見,皇後只知搪塞敷衍她,她大感不妙。她向太後求助,除了對這小弟弟有一分憐愛之外,最要緊一條,是通過此事試探父皇對她的态度。
她約莫猜到,母妃如今的境遇沒有父皇默許,是不可能到這一步的。盡管丁女史和唐嬷嬷在她面前百般狡賴,她只須叫親信趁人不注意,回去在死角處摸一下便知道那些人沒說實話,不知母妃犯了什麽錯,引得父皇連死後體面都不願意給她?
文秀公主深知,這些事可以慢慢查。現在她唯一所慮,是父皇對她聖眷還剩多少,若是父皇因為母妃遷怒于她,她該怎麽應對?
文秀公主的顧慮,吳桂花再過一輩子都不可能猜到。不過她就是知道了,也最多嘆一句,要不怎麽人家是公主,她是山野小民呢?可公主有公主的好,山野小民也有自己有滋有味的小日子。
嗯,沒錯,她想念重華宮,想念她重華宮的地了。
雖說她把房子托給大順子和小章在照料,可她從年後到現在只回過一回重華宮,還有兩天就是二月份,二月份一到,該春播了。
她好多種子還沒着落,誤農時了可怎麽辦呢?
她在慈安宮過了三天,只知道,這三天太後明知小胖墩就在她門外頭玩耍,除了第一天見過他一回外,再沒召見過他。
吳桂花心底再着急,也知道這是神仙打架,她拿誰都沒辦法,只能盡量放寬心相信應卓的話。
對了,頭天晚上還發生了一件事。
麗妃把文秀公主從她這強行抱走三皇子的事向皇帝告了一狀,引得皇帝來慈安宮一趟把公主訓斥了一頓,但不知這裏頭是誰說了話,三皇子最終還是留在了慈安宮。
皇帝為了安撫麗妃,給她賜了一堆金銀珠寶,最關鍵的,是念在她代管三皇子有功,蘊秀宮處地偏遠,許她遷到南館獨居。
聖旨一下,別人的眼珠子吓沒吓掉不知道,吳桂花的眼珠子反正掉地上差點撿不起來了。
她在蘊秀宮時,皇帝就來了那一回,底下人早傳遍了,皇帝對麗妃很冷淡,差點在宮門口沒給她昔日寵妃的面子。大家都猜測,麗妃也就是憑着三皇子在這,能偶得聖眷,但翻身很難。但這才過了多久,麗妃把吃瓜群衆的臉都快打爛了。麗妃給皇帝灌了什麽迷魂湯啊,我的天!
吳桂花屬于比別人知道得多一點的,但南館是什麽地方?那地方原先是給未成年皇子住的地方,等于內外廷交接處。的确比不上麗妃原來住的留仙宮,但那不是皇帝準備把留仙宮改建成道宮嗎?(沒錯,在臣屬的狂噴之下,皇帝退了一步,不再建道宮,而是将留仙宮改改将就用了)聖旨一下,金口玉言,麗妃自然只能另外找地方住。
一個後宮嫔妃住到原先皇子住的地方,連吳桂花都知道外面的言官肯定又開始忙了起來,但這回皇帝非常堅決,到她後面回重華宮種的黃瓜都搭了架子,麗妃還在南館好好住着沒挪窩。
不管怎麽說,這祖宗終于搬到一個吳桂花這輩子沒有意外永遠去不了的地方,麗妃能不再禍害蘊秀宮,尤其是再禍害不到自己這,這絕對是個好消息。
到第四天上午,懷夏,就是她頭一回來慈安宮領着她去見太後的那個女官。由于吳桂花後面時常跑慈安宮,巴結過她好幾回,也送過她一些合口味的小吃食,她也願意給她透些不緊要的消息。
“公主對三殿下的事很上心,太後很疼愛公主,必不願使公主失望。”
懷夏是太後的貼身女官,她既然敢這麽說,肯定是事情至少了有九成的希望,吳桂花頓時放下大半個心,連懷夏把小胖墩抱走,不讓她進門都沒放在心上。
反正她這張臉誰看誰知道,這些貴人們就連選個花花果果都要選個齊整的,何況她這天天吃花椒,又是疹子又是麻子的,誰看了不打哆嗦?也就是親兒子不嫌棄了。
一想到“親”兒子,吳桂花心裏就有點不得勁。這回跟着小胖墩來太後宮中住的,只有她一個,都說她很大概率會被留在慈安宮繼續伺候他。這樣的話,她就必須想辦法推了這差事了,要是叫小胖墩知道,也不知道他該有多傷心。
但顯然吳桂花這擔心完全是杞人憂天,小胖墩從太後宮中出來後,另一個太後的貼身女官春萱宣布了太後對小胖墩的安排:基本維持原班人馬不變,除了吳桂花,她在懿旨出來之後必須即刻離開,重新發配回重華宮種田。
不費吹灰之力就達到原來的目的,還不用背負對小胖墩的愧疚感,吳桂花原本該非常高興的,但自己想走,跟別人攆你走能一樣嗎?何況小胖墩,她走了,他一個人面對這麽多陌生人,該怎麽辦?
吳桂花先前在慈安宮經營出來的人脈就起了作用,春蠶說,她一個在太後身邊伺候的小姐妹說,太後本來看她忠心,想留着她的,但文秀公主卻攔住了她,說吳桂花臉上那個樣,誰知是不是有惡疾,叫她跟着小胖墩是權宜之計,現在小胖墩适應了慈安宮的生活,再叫這麽個醜婢跟在身邊,有損皇家威嚴。
打死吳桂花都想不到,文秀公主後面叫人去檢查了靈堂,發現靈堂的确是臨時清掃出來的,認為她們這些都是藏奸之人,沒一個能用的。
換句話說,她被遷怒了。
可事到如今,她也只能往寬處想:至少目前來看,太後對這個孫子還是很上心的,至少派來的人中都是實心做事,沒誰敢亂嚼耳根子,她可以對小胖墩以後的生活放心了。
太後還挺厚道,大約是覺得孫女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做得不體面,最後打發懷夏來賞了她兩匹布料,一盒宮制小點,兩個銀锞子。
這點賞賜要是擱在以前,吳桂花要喜翻了天。但這半年經營,她身家頗豐,早看不上這點東西了。
她原本以為這件事随着小胖墩正式被太後收養而告一段落,沒想到,十多天後,此事還有了下文。
她收到了一注重賞。
吳桂花萬萬想不到,給她重賞的,會是這麽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