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楔子
宣翡王朝覆滅之後,天下一分為二,由尊氏與關氏各占版圖一邊。平分天下乃是二者有意為之,所以自二者分別建立惠國和蹇國之後,訂下和平條約,彼此相安無事。
随着時間漸久,尊氏與關氏的聯系愈發淺薄,因着尊氏外戚權勢增強,皇族沒落。尊氏皇族蠢蠢欲動,不滿于只占據一半天下,頻發戰争,意圖侵占蹇國一帶,一統天下。然則蹇國人久居廣闊懋野,崇武尊強,被尊氏挑起戰争,自然是群情激奮,一時間戰亂群起,硝煙漫天。
百姓叫苦連天,年年戰火,弄得民不聊生。
終于,蹇國傳承極為悠久的段氏一族挺身而出,将關氏皇族壓制住,領骁勇善戰的段氏子弟将尊氏的領軍将軍斬于馬下,一鼓作氣攻破了尊氏的一座邊關城池。
與蹇國保衛國家渴望和平的群情不同,惠國士兵多年休養生息,突然多年征戰,本就乏累不堪,如今被打得無還手之力,更是無意于征戰,只渴望回家與老母妻女團聚,士氣不足,自然就被打得潰散伶仃亂竄。
尊氏見段氏如同豺狼般勢不可擋,只能主動求和,并簽下百年互不侵犯合約。段氏沒有将其放在眼裏,但是也無意再争鬥下去,就提出了要求。只有兩國聯姻,才能得以做保證。
在簽訂百年合約的第二年,尊氏皇族以最高的禮節迎娶段氏族長之女。這婚事在惠國是有損國體的,并非是一件值得普天同慶的事情。然而尊氏這任皇帝也是專情之人,迎娶段氏之女後,與其甜情蜜意,終修得同年之好,百年好合。
雖然民間有傳,段氏之女伶牙俐齒,非常善妒,尊氏皇帝降不住他,後宮才僅其一人獨大。即便如此,自此之後,兩國重修舊好。
多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尊氏因着段氏血脈的緣故,愈發強悍,野心勃勃地輿圖天下霸業。
反觀關氏被段氏壓制之後,雖然在戰亂之後恢複了自己的掌權地位,但是也已經失去了民心,反則是一些世家名門頗受百姓愛戴,因此關氏與世族彼此制衡,皇族即便有心回饋惠國,也失去了對惠國發動戰争的絕對言語權。
民間也有傳,此乃是段氏有意為之。實際如何,也只有隐匿了的段氏子弟知道。
段氏家訓便是調養生息,不理世間事。自段氏之女嫁到惠國之後,段氏就隐匿了,誰都不知道他們從哪來回哪去。若不是此次兩國戰亂殃及段氏隐居之地,他們也不會出山。
幾百年後,蹇國國力愈發衰弱,邊關幾座城池已然悄然成為了惠國的地盤,城池裏都是惠國人的身影。而經過幾代人的繁衍生息,也分不出是蹇國原本居住的人,還是惠國人。
惠國的野心是“司馬昭之心,人人皆知”,尊氏世代皇族都将天下一統視為千秋霸業,即便兩國交好,私底下,依舊有着侵吞蹇國的心。
于是,蹇國皇族為了避免祖業毀于一旦,就想着法子要攻陷惠國。而最為保險的方法,無非是擒賊先擒王,拿下尊氏皇族的性命。幾百年前段氏雖然退出了所有人的視線,但是他們還是留下了一部分精兵利劍交由關氏,倚靠這部分人,幾百年練就下來,要說要在群龍無首的混亂情況下,占領惠國絕對不是虛言。
關氏皇族對自己手上的籌碼很是自信,同時也十分忌憚段氏的存在。
若是段氏早就想到尊氏賊心不死而故意留下這筆籌碼給他們,到時候他們要是打算攻占惠國,難保段氏不會再次出馬,為了保持這天下二分的局勢而對他們舉劍相對。
說得對,段氏就是想維持這天下二分的局勢,這是段氏出兵時就已經對天下言明的。
宣翡王朝的覆滅其實是由三股力量共同瓦解的,一是尊氏,二是關氏,三是段氏。然則前二者居分天下,段氏隐居山林而不出。這一點是尊氏和關氏皇族的秘密,也是世代傳承中必須提醒下一輩人的。畢竟,誰都怕這段氏心思突起,就與他們來個三分天下。
得到了權勢和地位的人,不會輕易将這份權勢和地位讓出來的。
段氏隐居世外,手中的力量卻能與兩國相媲美,實在是令人不得不忌憚。
作者有話要說:
這篇很喜歡,短篇五六萬字的模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