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鄉試過後,邊嘉玉就該拖家帶口赴任去了。他其實已經耽擱了一些日子,不能再耽擱了。
行李是早就已經準備好了的,柳佳慧在這方面向來很有計劃性,完全不需要邊嘉玉操心。因為邊靜玉之前去過南婪,對那邊有一些了解,所以應該帶上什麽不應該帶上什麽,柳佳慧都會向他請教。
邊嘉玉此去南婪也是和萬金商行隊伍同行的。他雖不是魯氏的親子,但畢竟有母子的名分在,魯舅舅平日裏不會上趕着來巴結邊嘉玉,但像這種順手之勞還是願意做的。除此之外,柳佳慧也把老國公當年送給她的那些老兵們帶上了。這些老兵雖然各有殘疾,但其實個個都很有本事,而且很忠義。
反倒是安平侯這個親爹沒什麽好交給邊嘉玉的,只送了一句“好好做人,好好當官”的話給他。
邊靜玉平日裏對邊嘉玉很敬重,但見邊嘉玉赴任去了,他卻也沒有什麽舍不得的情緒。他的骨子裏大概就是有一種異于常人的冷靜吧。在他看來,既然成家立業是男人的本分,那麽眼看着大哥跨出了立業的第一步,他就應該為大哥感到高興。而這高興的情緒完全可以把其他的小情緒都壓過去了。
魯氏卻有些舍不得叫柳佳慧離開。因為柳佳慧一走,邊慈的親事就需要魯氏來張羅了。魯氏本能地覺得,邊慈的親事有些難搞。給她配個歹人吧,到底舍不得讓她去吃那樣的苦;給她配個良人吧,不是坑了那個良人嗎?魯氏只能暫時把親事壓下,加大力度想要把正在禁足的邊慈的性格掰正過來。
邊慈這事也給魯氏提了個醒。雖然邊雅還能在家多留兩年,而且邊雅一直很乖巧懂事,但魯氏還是把她拎到自己身邊來教導了。魯氏以前就不曾薄待過邊雅,這會兒更加重視了,也是邊雅的幸事。
世子夫妻帶着紅薯離開後,邊靜玉終于如願以償地受到了沈家的邀請,把衣服、書籍一打包,對着父母報備了一句,就開開心心地去了沈家。都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但邊靜玉好像一點都不留戀狗窩。如此,府上兩位年輕的小爺都不在,整個安平侯府就更顯低調了。因為玉米的事,安平侯府的熱度還沒徹底消散,見府上有才俊考中了經魁,大家本以為有了一個上門賀喜的機會,結果誰能想到,安平侯府反倒更加安靜了。邊靜玉除去上太學給先生們請過安,其他人都見不到這位經魁了。
沈家早就把屋子收拾出來了。
沈家現在住的宅子是皇上賜的。新沈宅的位置很好,周圍住着的都是貴勳重臣。除去皇宮不提,這片地方應該是京城中貴人最多的地方了,這條街也是離着皇宮最近的一條街。不過,沈宅的地段确實是好,面積卻不如安平侯府那麽大。邊靜玉住到沈家來,還需要沈怡把自己的院子騰出來給他住。
兩人若不是已經定了親的關系,邊靜玉反倒是能和沈怡一塊住,就是同床共枕也沒什麽,因為這是好友之間該有的情誼。可惜他們已經定了親了,雖說男子之間沒有那麽多避諱,但若沈家安排邊靜玉和沈怡住一塊,這就是不識禮數了,而且也顯得低看了邊靜玉。于是,他們倆反而是要分開住的。
除了邊靜玉,還有一人也住到沈家來接受沈德源的指點了。
這人便是姚和風。
姚和風是邊靜玉的多年好友,也是太學中的學生。他在上一屆鄉試裏考中了舉人,雖說不如邊靜玉這般高中經魁、惹人注目,但也是名列前茅的好成績。他同樣打算在本次恩科的會試中下場一試。
當初沈德源和沈思剛被流放到南婪時,多虧了姚縣令的看顧。後來沈德源和姚縣令接觸得多了,兩人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理念,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好友。再後來沈德源官複原職,臨行前和姚縣令達成了共識,兩個人又成為了官場上的盟友。因着這樣的緣分,沈德源把姚和風看作了和自家子侄一樣的小輩。得知姚和風孤身待在京城,沈德源肯定要幫襯一二,指點文章、送衣問暖等從來不吝啬。
姚和風身上有一種落拓的氣質。他不說話時,有幾分像話本裏那種仗劍走天涯的俠客。不過,只要他一說話,他整個人就立刻顯得親切了,仿佛每個字音裏都帶着笑意。哦,他還非常喜歡吃甜食。
Advertisement
沈德源公務繁忙,每日能指點邊靜玉與姚和風的時間不多。不過,他句句金言,三言兩語就能說到重點,邊靜玉與姚和風得一個時辰的教導,往往需要耗上一整天的時間來消化,可謂是受益頗多。
更多的時候,都是沈思在管着邊靜玉與姚和風的功課。沈思是沈德源一手指導出來的,他當初參加科考時就成績斐然,又已經在官場中起起伏伏歷練了幾年,完全有資格指導邊靜玉與姚和風。與此同時,他還負責盯着沈怡的功課。但沈怡卻不和邊靜玉、姚和風一道學習,因為他們學習進度不同。
邊靜玉與姚和風都已經在為考進士而努力了,但沈怡之前總被這樣那樣的原因耽誤,這會兒還在為考秀才而努力。他倒是不擔心自己能不能考上秀才,可他大哥卻覺得,沒學會走之前不能學跑。于是當邊靜玉和姚和風坐在這邊的屋子裏讀史書、寫策論時,沈怡就獨自坐在隔壁屋子裏背四書五經。
只有休息的時間,未婚夫夫能在一塊聊聊天。沈怡的母親蘇氏特意叫人送來了當季瓜果和精致點心。當季的水果是為邊靜玉準備的,精致的點心是為姚和風準備的。沈怡什麽都沒有,像是撿來的。
讀書一事頗為耗費體能,大家一邊吃些東西,一邊交流着自己的讀書所得。本朝開國時,太-祖-皇帝在前朝科舉的基礎上修改過科舉制度。會試和殿試的考試內容都比較貼近現實。若說會試之前的考試考的是考生們的學問,那麽會試之後的考試考的就是考生們的為官能力了。而在這方面,邊靜玉與姚和風各有優勢。邊靜玉仿佛天生就是要混官場的,他總能輕易堪破種種利害關系并加以利用。姚和風在民生方面比邊靜玉知道得更為透徹。若不是之前去過一趟南婪,邊靜玉怕是更不如姚和風了。
但是,民生這東西,只要有心去聆聽百姓的聲音,多走走多學學,多看看多想想,學一學歷史,觀一觀今人,總能慢慢領悟的。而政治的敏銳度卻是天生的。所以,姚和風覺得自己遠不如邊靜玉。
“也就是現在無人敢設賭局了,否則我一定要把所有的銀子都押在靜玉身上。”姚和風笑道。
以前會試、殿試之前會有各種賭局,押前三甲的姓氏,押狀元是誰等等,總之非常熱鬧。因為莊家背後的身份都不一般,就無人敢管這種事。但是,自從秋闱舞弊案後,這種賭局已經沒人敢開了。
邊靜玉搖着頭說:“若是真有賭局,怕是沒幾個人會押我。”
他這話并非是自謙之語,而是一句大實話。因為本朝會試和殿試的考題都側重于實際,大家押狀元時,在參考才名的基礎上,大都會選擇那種有了一定年紀和閱歷的人物。都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即便邊靜玉高中經魁,但大家會下意識覺得像他這樣的年輕人,在會試和殿試中是沒有什麽優勢的。
“那是因為世人不知道你的狡猾。”姚和風夾了一塊蜜棗糕放入口中。
邊靜玉吃着桔子的味道覺得不錯,就随手分了兩瓣給沈怡。他本想叫沈怡自己用手接了吃的,卻不想沈怡直接低了頭,從他手裏把桔子叼走了。姚和風見狀,差點沒被蜜棗糕噎死,道:“你們……”
沈怡一臉無辜地問:“我們?我們怎麽了?”
姚和風搖了搖頭。他總不能說,他覺得自己的好友和新好友似乎在欺負他這個孤家寡人吧?
姚母精通醫術,因此對姚和風管束很嚴,不許他早早年紀就在女人身上洩了精元。別看姚和風比邊靜玉還要年長一些,其實他仍是個童子雞。未曾定親,也未曾和侍女、妓-女有過什麽親密的接觸。
咳,其實邊靜玉和沈怡同樣是童子雞。不過,已經定了親的人到底和沒有定過親的人不一樣。更何況,他們倆有過親親呢。雖然是嘴碰嘴的,但四舍五入下也夠值得回味的了,比姚和風有經驗些。
姚和風才是真正一點經驗都沒有的。
這其實也沒什麽丢臉的,只能說他家教嚴格。但童男似乎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自尊心。
姚和風不免吹噓了起來:“……我有什麽不懂的?我怕是懂得比你們還多些。比如說,有些人在面對心愛的人兒時就喜歡口是心非。明明介意的,非說不介意。明明不喜歡的,非說喜歡。這種時候,聰明的人就知道要反着去聽了。”瞧他這話說得,仿佛他極有經驗似的,好似閱盡千帆終于證得真理。
邊靜玉和沈怡對視一眼。
正說着話,沈思下衙歸來了。他沒有去後院換衣服,先叫邊靜玉與姚和風把今日的功課交上來。
沈思現在特別煩沈怡。啊,親大哥肯定不會真煩了親弟弟啦。只是,沈家人都比較像正常人,若是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一起犯了錯,他們一般都先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會先去說別人家的孩子。對于通曉人情世故的人來說,邊大哥才是比較奇葩的,不管誰對誰錯,反正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的錯。
在沈思看來,邊靜玉住到沈家來,沈家就有義務照顧好他。沈思怕沈怡按耐不住會做壞事。
“不如今晚一塊兒賞月?”當着沈思的面,沈怡忽然問邊靜玉,問得意味深長。
邊靜玉搖了搖頭,道:“不好。”
沈思在一旁虎視眈眈地盯着。見邊靜玉說了不好兩個字,他在心裏滿意地點了點頭,頓時覺得邊靜玉比沈怡懂事些,沒有真答應沈怡的邀約。他卻不知,按照姚和風前面說的理論,不好就是好了。
邊靜玉和沈怡相視一笑。
————————
唔,我好像被這對狗男男利用了。
姚和風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