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戰神你殺敵來我籌糧
四天後,上官千殺傷愈,出了明山。見他回來,毓肅帝自然對他有一番撫恤。不只是因為胡滿婵之事,更因為東部沿海的柳州已經倭寇成患,而毓肅帝手中除上官千殺之外,更無可用之人。
柳州的地形比較奇怪,有一部分像一只兔子耳朵一樣插入東北海域。這只兔子耳朵時常被海峽對面太陽國的流寇蹂躏,柳州府兵又不堪一擊,沿海民衆每到刮北風的時候都要往內陸撤,因為知道北風一起,太陽國的流寇就要乘風駕船來擄掠了。
幾乎年年如此。
前些年南朝忙着跟吐蕃打仗,疲于應付沿海地區的事情。而且這些倭寇搶掠了東西,多半過一個月就走了。當地民衆也都習慣了。
今年卻是奇怪,這些倭寇已經在柳州盤旋了近三個月,非但沒有走的意思,還似乎打算着繼續往內陸而來,頻繁騷擾着柳州中部平原地區的百姓。
二月十二日,上官千殺領皇命帶兵前往柳州剿滅倭寇。
孟七七當然要一路送行至城門。
北風卷地,白雪如絮。
“戰神大人,你要好好的回來呀。”孟七七仰臉望着戰神大人,特別殷勤得把準備好的一只口袋捧給戰神大人,“喏,送你!”
上官千殺打開一看,卻是一包牛肉幹。
=。=|||
孟七七笑道:“要吃得好,才有力氣上陣殺敵呀!”或者搭配一枚平安符一起送會比較……嗯,比較不這麽吃貨風?
“好。”戰神大人一如既往簡潔明了,他把裝着牛肉幹的布口袋收好。
上官千殺低頭看了一眼孟七七,見她一臉不舍,不知為何竟生出一絲不放心來。他想到此前馬慶嵋之事,摸摸孟七七腦袋,道:“出宮要小心。”
“嗯嗯!”孟七七猛點頭,這叮囑太甜了!
上官千殺一笑,彎下腰來,遞給了她一粒小金橘。
他率領大軍離開了,孟七七還沒回過神來。
卧槽,戰神大人送了她一粒小金橘,什麽意思?
橘=拒?
橘子紅了,可以表白了?
難道是戰神大人喜歡吃橘子,所以要跟她培養一下共同愛好?
孟七七冥思苦想,不得要領。
戰神大人離開後的第三天,孟七七的大姐孟俊娣抵達了京城。
姐妹倆已經近五年沒有見了。
孟俊娣見了小妹,鼻中泛酸,她離開時小妹還只是丁點大小的小娃娃,歸來時小妹卻幾乎可以算是一名少女了。
“大姐!”孟七七見她大姐有要淚奔的勢頭,故意搞笑道:“這麽久沒見,小妹我是不是漂亮了許多?讓你都不敢認啦?”
孟俊娣破涕為笑,手指仿佛有自己的意識一般戳上孟七七的額頭,一如五年前。
孟七七挽着大姐的胳膊,問她在并州的情形,又問父母家人。
孟俊娣自然只撿着好的告訴她。
“爹娘都很好,只是擔心你和大弟在京都。如今我既然來了,也算能照顧你們一二,爹娘就能不似之前那般懸心了。”其實孟狄獲和李賢華現在是連大女兒都一起擔心上了。雖然大女兒一向沉穩,但在做爹媽的眼裏看來,再沉穩的孩子不在身邊都叫人挂心放不下吶。
“只是二弟淘氣。一年比一年淘氣了。”孟俊娣說起孟如琦,臉上又是笑又是惱,拿這個二弟也是沒辦法。
孟七七登時想起她二哥坑她的事情來——把她叮囑毀掉的信又給了戰神大人!
“哼,二哥最淘氣了!”
“難道有你淘氣?”孟俊娣嗔她一句,她這個小妹呀,才是全家最淘氣、也最讓人放心不下的那個孩子。
孟七七吐吐舌頭,“咱們不說這些,我有東西送你呀!”她把之前去“有間首飾鋪”定制的海棠花紅玉耳環捧給孟俊娣。
“嫁給姜家表哥的時候,戴着這對耳環,一定美美的,把我未來姐夫迷死!”
孟俊娣臉上微微一紅,接過小妹準備的禮物,心裏歡喜,口中卻道:“你又來胡說。”
孟七七陪孟俊娣在外婆家一起睡了一晚,姐妹倆說了大半夜的話,直到東方之既白,這才耐不住困倦沉沉睡去。
次日孟七七回到禁宮,卻得知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
戰神大人不是帶兵去柳州清掃倭寇了嘛,打仗帶兵離不開糧草啊。
南朝的糧倉分了四種,一為官倉,裏面存的糧食是用來發配朝廷人員俸祿等的,這年頭大臣王宮的俸祿都是用糧食和布匹結算,所以會說享食多少多少石。二為義倉,這個就是遇到災年的時候赈濟流民,讓他們別造反作亂的。再有則是老百姓手裏的餘糧。最後就是商人倒賣囤積的糧食了,說好聽點叫周轉糧。
南朝目前的情況是,官倉和義倉都是空的,給大臣結算俸祿一半都是打着欠條。國家窮成這樣,也真是醉了。前文說過,此前連年打仗,朝廷的家底是花了個精光。因為打仗要運糧啊,而不管是民夫背還是騾子拉,都要吃飯,所以這麽一計算,成本就高了,這會兒長途作戰的話,基本是三個民夫供養一個士兵,而且路程越遠,消耗越大,往往民夫吃的比打仗的士兵還多。
朝廷都這麽窮了,南朝也沒能做到藏富于民的程度,老百姓手裏也沒多少餘糧。
只有商人手中的囤積糧,非常多。
其中最大的糧食商家,便是馬家。
自柔嘉皇太後垂簾聽政時起,朝廷與馬家的默契便是:朝廷讓出二分銀礦管理權,馬家自掏腰包負責小型戰争的軍糧。馬家肯答應,也是有利可圖。相當于他家做了最大的糧食中轉商,通過各種途徑收來的糧食,供給給國家軍隊,看似好像是無償捐獻,背後那二分銀礦早就賺得盆滿缽滿。
這次上官千殺帶兵去柳州剿匪,本該是馬家出糧,結果馬家一開始保持沉默,等到上官千殺快到柳州之時,給朝廷發了個報告,中心意思只有一個:馬大爺家沒餘糧給上官軍。
考慮到馬慶嵋之死,馬家的這舉動八成又是胡滿婵弄出來的事情。
從一個母親的角度來說,感情上可以理解,但是理性上來講……馬慶嵋真是自己作死的啊!要不滿,沖着軍令不滿;不要沖着執法的人不滿啊。
更操蛋的是,馬家的坑貨非但不給戰神大人軍糧,在高志遠帶人拿錢去買糧的時候,馬家柳州掌櫃遵照上頭的意思,一把火燒了三間糧倉!大火直燒了一晚上!竟是寧肯毀了糧食,也不肯賣給上官軍一點。
孟七七從南宮玉韬口中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先是生氣,繼而頓時生出一股豪氣,“媽蛋,你們欺負我家戰神大人,想要讓他餓肚子,輸給倭寇。我來給戰神大人籌糧!啪啪啪打你們臉!”
她本意是要變态表哥一起來籌糧的。
但是南宮玉韬繞了繞頭發,露出個我見猶憐的無辜臉來,“我怎麽幫?給上官軍一人發半斤鹽?”他們南宮家是攙和了朝廷的鹽務,可沒攙和收糧囤積倒賣。
媽蛋,變态表哥靠不住!說好的對戰神大人是真愛呢?
不過孟七七隐約也猜想到了。變态表哥雖然有時候會幫她出主意,看起來像個好人,但是真要是跟胡馬兩家發生正面沖突的事情,他才不會做呢!他比較喜歡背後出陰招,面上呢,他給毓肅帝和胡馬家兩邊都留下個“咱們是自己人”的印象。
嘿,走鋼絲把平衡掌握得這麽好,變态表哥也真算是個人才!
之前孟七七跟在胡淑妃身邊,曾經聽籌糧官彙報過,大概意思她聽懂了,但是一說到細目賬務,她就聽成蚊香眼了。她自己簡單總結了一下,此前動辄十幾萬士兵(上官軍和西北軍,以及抽掉過去填補的各州府兵)陷在吐蕃打仗,光一天的糧食就是天文數字。如十人一天一斤飯,萬人是一噸,十萬人是十噸。十萬人攻城一個月耗糧三十萬噸。
這要多少民夫來運?吓死人!
況且朝廷跟吐蕃打了不是一個月,而是整整三年,難怪最後戰勝了還要戰神大人在雲州變軍為民,自耕自種。朝廷養不起了呀。
馬家不肯出糧,毓肅帝很頭疼。
他連着兩日幾次來怡華宮,與胡淑妃說起此事。
胡淑妃要怎麽辦?一邊是耐心瀕臨極限的毓肅帝,一邊是才遭喪子之痛的親妹妹。她自從入了這後宮,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這樣左右為難的境地裏找尋出路。但是這一次的兩難尤其難以解決。三大財閥,胡家有金礦、營鐵器,馬家有銀礦、營粟米,南宮家則是掌控鹽務、經商。各自的領域分得清楚明白,唯有如此才能幾十年平安相處下來。保持穩定最基本的一點,那就是“別家發財的地界不要碰”。
現在馬家在他們發財的地界上要困死上官軍,胡淑妃要阻止必然要踏進糧食這一塊區域,一旦踏入,與馬家的關系就很難如現在這般和諧了。
胡淑妃正頭疼這事兒要如何盡快解決,卻見跟着自己的孟七七有意兜搭此事,這真是正瞌睡有人遞枕頭。胡淑妃打着“讓你練練手,看你跟着本宮這幾年學得怎麽樣”的旗號,把這事兒推到孟七七腦袋上了。畢竟孟七七年紀小,萬一出了什麽岔子,胡淑妃再出面,總比一開始就是她親身上陣更有轉圜的餘地。
孟七七跟了胡淑妃近五年,見她這樣安排,心知肚明她的打算。不過她也算是心甘情願上套。不然,這裏毓肅帝、胡淑妃跟馬家拔河似得扯來扯去,他們有空磨來磨去,她家戰神大人可還在柳州餓着肚子打仗呢!
為了戰神大人,孟七七拼着蚊香眼,首先就把原本不樂意看進去的賬本重拾了起來。
———
柳州,中部的餘萬縣。
上官軍在此暫且駐紮下來。
高志遠陪着上官千殺巡營後,往縣中幾家糧食商鋪而去。只見所有的糧食商鋪都挂出了“售罄”。
“這馬家着實可惡,捏着銀礦,又不給軍糧。”高志遠怒氣沖沖道:“這不是他家買斷了全縣的糧食,便是這些店鋪背後也都有馬家插手。将軍,咱們的糧食只夠一天了,怎麽辦?”出京時,每個士卒帶了五天的口糧。再多,就不是行軍打仗,而是搬家喬遷了。
上官千殺沒說話,目光落在糧食鋪旁邊一個衣衫褴褛的老太太身上。
那老太太一手拿着一只破碗,一手拄着一根底下已經裂開了的竹竿,身上的棉襖已經爛了,露出裏面的棉絮。她的雙目無神空洞,竟是個瞎的。
“行行好,給口飯吃吧……”老太太哀哀讨着,過路的人連一個眼神都欠奉。今年的柳州遭到倭寇長達三個月的擄掠,民心惶惶,連世情都冷漠起來。
“行行好啊……”老太太擦了擦幹澀的眼角,“我的孫女兒被倭寇擄走了,哎,我的孫女兒……行行好啊……”
上官千殺猛地收回目光,對高志遠道:“把我今日的口糧給她。”
“啊?可是将軍,那您吃什麽?”
上官千殺不答,轉身大步走了。
高志遠滿追上去,腦子裏突然靈光一閃,對,還有小縣主送的牛肉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