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作品相關
《火花明露集》作者:沈邱雅【完結】
潇湘2014-6-10完結
內容介紹:
青春之所以是青春,是因為孤單。偶然的機會,我在閣樓裏翻到了母親的日記本。才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曾經那樣年輕過,青春那樣美好過。讀着母親寫下的一些零散文字,我好像看見每一個人,每一次的青春,都是無法抹去的回憶。以此文,獻給所有青春,不僅是自己的,還有母親的。當然,本文所講的故事,與母親其實并無多大關系,只不過,丢不掉那一點對于青春的回憶,這一點上,我們與母親相同······
一次遇見,一次擦肩,一次生生世世無法磨滅的愛戀。我到現在,仍然很想要說,原來我還愛你。
質本潔來還潔去——獻給原本很幹淨的明露
青春之所以是青春,是因為孤單。
我在此刻寫下這些文字時,正是有如流火般的七月。此刻,我十八歲。
沒有空調也沒有電風扇,卻有無數飛蟲噬咬肌膚的時光。正午時光裏,烈日烤的整個房間的牆壁發燙。但我緊閉了窗反鎖了門。
我有個怪癖,喜歡獨處時四周一片漆黑。所以一點明亮的燭光便能照亮整個世界。我喜歡躲起來,誰也看不見我誰也找不到我然後只有一個人的狹小空間很幹淨很透明。
前日在閣樓找一些東西,不意竟翻出了整整一箱母親昔日的書籍,從《毛主席語錄》到《傅雷家書》,從托爾斯泰到魯迅,還有大疊的讀書筆記。真是大跌眼鏡,原來母親也是個文藝小青年哪,與今天那個風塵仆仆絮絮叨叨的中年婦女相比,年輕的母親是什麽樣子的呢?我與母親的關系好得不得了,兩個人什麽都談,當然也談過她的青春,談過她的初戀,她的高中同學,她16歲的一切,可是似乎每一個父母都有一樣的毛病,喜歡把自己的過去說的很輝煌很哲理,然後像教科書一樣的灌輸到子女腦子裏去,所以你很奇怪為什麽幾乎每一對父母的過去都一模一樣,甚至連談戀愛的地點也大同小異,于是你很奇怪現在我們這樣多姿多彩的青春是哪裏來的。
我不想去追究母親的記憶裏究竟藏着怎樣的回憶,大概人都有美化回憶的傾向吧。當然,母親也年輕過的。
我翻到了她的日記本。
人總是這樣,喜歡把一些有的沒的小事情記錄下來,好像很文藝很小清新的樣子,那些記錄下來的事情就好像犯罪證據一樣抹不掉了。
母親寫這本日記的時候,應當是16歲,比現在的我還要小。 16歲,多美好呀,我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就在16歲裏了。
那是一本粉紅色的硬皮筆記本,封面上畫了一個舞蹈的女孩兒,穿着不知哪個民族的傳統服飾,微微笑着,佷溫,很暖。翻開封面,映入眼簾的第一句話是“鐵樹開花”,我當然不懂她的意思。
Advertisement
母親的第一篇日記,很短很短,只有兩句話,現将原文抄錄如下:
“ 星星
夜空,擠滿了星星,卻是那麽靜谧,安寧,從不争吵,相互致敬,用那溫柔漂亮的眼睛。我想,我們的班級也該這樣友愛可親,在五十個座位上,閃耀着一百顆亮晶晶的星星。”
我,此刻十八歲,過去時光已是我生命的五分之一,因着生命的時光太多太長,我沒有學會珍惜,也因着生命的時光太短太快,我已來不及珍惜。人總要到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的。
母親的日記本,記錄了她的十六歲,我覺得,十六歲,正是最美的年華,對母親,對我,都是如此。可惜這年華我已失去,我以為我很年輕很美好,不錯,十八歲,我确實很年輕很美好,但是我把最美好的弄丢了。十六歲,是我最美好的。正如母親的日記裏只有十六歲一樣,我也只書寫我認識的十六歲。
母親的日記,每一頁都寫得滿滿當當,是不願意浪費紙張,可有一頁,只在開頭寫了四個字:“火花明露”。沒有下文,不知為何,給我很大的震撼。我生出一種沖動,想要把那一頁的空白填滿。
我把十六歲的青春叫做明露,也許真的如同火花一般,絢爛、短促。可就那一瞬間已經足夠華麗。對于“明露”,母親的本意,我不得而知,去問母親,她說忘了,哦,是啊,人的記憶那麽短呢。但我明知她是知道的,她的眼睛,聽到這四個字時,明亮如同清晨的露水一般,所以充滿了希冀。
十六歲,正是懵懂的年紀,好像什麽都懂,又好象什麽都不懂了,但硬是要裝出一副什麽都懂的樣子來。當時年紀實在小,我們都只是孩子,雖然這世界在我們十六歲的紙上書寫了太多,我們的本質仍是一張白紙,無論如何點染,還是潔淨無比。
如今的我,似乎已然老去,只有十八歲,卻已比十六歲成熟太多,那天梳頭時,竟在鬓間找出一根白發來。我舍不得拔掉,就讓它一直留在那裏,刺眼得很。
高三,在題海裏揮汗如雨的時候,我已學不會微笑着擡頭,看看我那依舊的明露。
十八歲,我已熬出了人生的第一根白發。
我們不是要颠覆什麽的革命者,雖然會抱怨會含淚但絕不說“我活膩了”。人間幾十年的光陰似乎真的很長很長,沒有足夠的勇氣我還站不穩。所以,我們并不是孤單一人,因為這樣的原因,我不害怕了。
明露啊,你不知道我有多麽喜歡你,真的太幹淨太清澈所以把你緊緊鎖在心裏,舍不得放出一點兒,生怕弄髒。
我不知道這個王國的疆界,但我已是它的國王。一定。
------題外話------
18周歲過去了,想要回憶一下我的青春,順便,讀者們也感傷一會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