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新鋪子、新年
城邊,一間臨街的商鋪裏,門半開着,從開着的門往裏瞧,門邊上放着兩桶半腿高用水拌好的石灰漿,還能聽見裏面傳來輕微挪動東西和說話的聲音。有人正在粉飾房間,看來這又是一家即将開張的新鋪子,過路的人都會有這樣念頭閃過,然後繼續走自己的路。
秦雯站在屋子的角落,仰頭望着韓志軍兩兄弟刷牆。那天在大橋上,問了對方會不會刷牆,韓志軍怔了怔,然後揚起笑容回道:“會。”于是她又收容了個人。
随後三個人在街上晃了一天,沒有遇到合适的鋪子,就先回了家。文秀琴見到一身灰撲撲的韓志軍愣了半天,還以為女兒領了個乞丐回來。
“哦,他是韓志宏的哥哥,韓志軍,會刷牆,以後新鋪子粉飾的事就交給他了。”秦雯道。
文秀琴忙收起驚愕的表情,笑着迎他們進來,韓志軍親切的地叫她阿姨,随後在秦雯的手指方向去衛生間洗了澡,換了幹淨衣服。晚上的時候,文秀琴進秦雯房間問是怎麽回事。
秦雯如實說了。文秀琴嘆息了半天,道:“讓他留下吧。”
第二天,三個人出去尋鋪子,這次秦雯決定分三個方向找,到下午的時候,韓志軍找到了适合的商鋪,并且交付了押金。因為他尋到鋪子時,正有幾個人和他一樣目的的人,他和房東交涉了半天,對方終于願意租給他,為了不讓房東反悔,将自己身上所有的錢拿出來當作了押金。
之後趕緊去找秦雯看鋪子。
“不錯。”秦雯看後很滿意,臨街,人多,空間大,房租便宜,于是簽了租房合同,付了一年的房租。
房子租好了後,秦雯決定先粉飾。上次和文秀琴是先進貨,後粉飾,那個味道困在鋪子好久才散去。于是,這重任就落到韓志軍兩兄弟身上了。
韓志軍不會刷牆,但是他見過村裏一個比他大五、六歲的粉刷匠給別人家刷過牆,因為好奇和對方聊了很多,所以覺得不會太難。他帶着韓志宏先将新鋪子牆面打掃一遍,将有要脫皮的立刻敲下來,破損或縫隙處先用紙筋石灰填補平,等牆面徹底幹淨整潔了,就帶着從秦雯處預支的材料費,和韓志宏上街買材料。
排筆,粉刷,架子,熟石灰,兩雙膠手套,還有兩個鐵皮桶。準備好了一切,拌好石灰漿,戴上手套,他們就開始刷牆了。等兩人刷了一遍後,秦雯就出現在鋪子裏,仰頭看了會站在架子上的他們。
随後四處查看了一回,開口說了一句:“還行,像模像樣的。”
韓志宏得意笑道:“那當然,哥哥可是學什麽都快的。”
“誇的又不是你,得意什麽?別偷懶,抓緊做事。”秦雯道。
韓志宏不服氣地要繼續争辯,被旁邊的韓志軍一個眼神制住。從那天大橋的事後,韓志宏對秦雯的好意都明白過來,只不過有時候會忍不住反駁兩句,見韓志軍眼神掃過來,安靜閉了嘴,悶頭接着刷牆。
見他們做的還行,人也自覺,便不繼續待下去,叮囑了幾句秦雯就先回了家。韓志軍兩兄弟一直到下午才把牆刷好,因為是冬天,為了讓它盡快幹燥,韓志軍回到秦雯家後,建議她放一籠火爐子在裏面烤兩天。
“明天你們去把火爐子燒起來,先吃飯吧。”秦雯正坐在桌邊,文秀琴已經去給文紅紅送飯了,送完飯她要去看趙剛。
三人一起吃了飯,韓志軍很勤快收拾了桌子,洗了碗,而韓志宏因為有他在,一吃完飯他就跑去沙發坐着看電視。等韓志軍幹完活出了廚房,韓志宏笑着向他招手:“哥,快來看電視。”
“秦雯同學呢?”韓志軍問。
“她不怎麽愛看電視,坐了一會回自己房間了。”韓志宏拉着韓志軍坐在身邊,高興和他聊電視裏有趣的畫面。
韓志軍認真地聽着,等文紅紅回來韓志宏又和她說個不停,最後文秀琴回家時,他們才洗漱睡覺。
第二天,兩人擡着笨重的火爐子去了新鋪子,燒了火,守了半天,下午的時候添了足夠的煤在爐子裏,确保第二天火不會熄滅,兩人才回了家。和昨天一樣吃了飯,看了電視,和文紅紅聊會天,然後休息。
這樣過了五、六天,新鋪子牆面不再濕漉漉的,勉強幹燥了,就不再燒火爐子,開窗讓它自然風幹,韓志軍兩兄弟将爐子擡了回去。
這五六天除了看着火爐子,兩人還上街買了許多衣架子,長的短的都有,還有桌子,鏡子。等火爐子一撤走,韓志軍就帶着韓志宏花了兩天時間将這些東西擺放好。
為此,韓志軍還特意去其他服裝店轉了一圈,心裏記下人家是怎麽擺的,為什麽這樣擺,怎麽擺才好看。
等秦雯來看時,大大的誇贊了他們一回。新鋪子整得有模有樣的,比起來,第一個就太簡陋了。
“我看其他服裝都裝飾得很漂亮,所以想既然是新鋪子,不如一次性弄好點。”韓志軍對四處觀望秦雯道。
秦雯贊同點頭。
“明天,我們要去上海拿貨。”秦雯看完對兩人說。文秀琴一直想去上海進貨,只是時間和人力不夠,所以一直耽擱,現在有兩人在,她也不會不同意。
于是第二天告別了文秀琴,三人先坐車去省城再坐火車到上海。這裏的流行元素比其他地方要快,冬天還沒過去,商鋪已經開始批發春裝了。
來到老地方,老板熱情地招待三人,秦雯和韓志軍挑選衣服,韓志宏在一旁東看西瞧。想着來一趟不容易,節後馬上就是春天,秦雯決定多進點春裝和少量的夏裝,不能白來一趟。
于是回去時,每人身上挂着四五個大口袋,擁擁擠擠一路回到了縣城。新鋪子還有些潮濕,便把衣服全部擱在了老鋪子後面庫房裏,等要用的時候再來取。
忙完這一切已經是二月初,離春節不到半個月,秦雯放了兩人的假,給他們結了工資:韓志宏來了二十六天,一共七十八塊錢;韓志軍晚來七天,一共五十四塊錢。最後見他們幹活勤快不偷懶,秦雯大手一揮,每人多給了五十塊錢。
“要過年了,這是身為老板的我,給你們的獎金。”秦雯道。
數着手裏的一百多塊錢,韓志宏笑得嘴都快合不上了,韓志軍柔聲道謝:“多謝。”
兩兄弟又在縣裏待了一天,把明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算出來,剩下的給爸爸和奶奶每人買了件新衣服,價錢都不貴,兩雙耐穿的帆布鞋,還有兩斤軟和的糕點,兩斤葵花籽,三斤菜籽油,還有幾斤面粉和五花肉,又去藥店給奶奶買了瓶止痛藥後,兩人便告別了秦雯一家,踏上了回家的路。
棗花村離縣城遠,他們先是一早趕了班車坐到他們鎮上,下車後又搭了二十分鐘下鄉的拖拉機,最後步行了十多分鐘才到家。村裏的人見到兩人熱情地招呼,畢竟這是村裏唯二能考到縣上去的高中生。
他們的家在一座陡坡上,兩間土泥瓦房,一間堂屋,奶奶住一間,父子三人住一間。有個小院子,幾只雞在院子裏跑來跑去,見到人來,倏地一趟跑不見了。
韓長青見兩個兒子回來高興忙前忙後,瞥見兩人帶來的東西,困惑道:“買這麽多東西,得花多少錢?”
韓志宏興奮給父親說他們掙了多少錢,不但有了學費生活費,剩下的錢買完這些各自還剩了二十來塊,說着怕父親不信,從兜裏摸出來給他看:“爸,你看,我們沒騙你吧。”
韓長青笑着點點頭,“相信了,你們遇上個好主家。”他雖然沒進城打過工,但卻知道村裏有人出去打工,經常被拖欠工資,很久才拿到,兩人剛做完活就能拿到錢,可見主家寬厚。
在父子倆說話時,韓志軍将買給奶奶的新衣服還有軟和糕點取出一半送到房裏去。
餘奶奶見到大孫子回來,欣喜的拉他坐在身邊,摩挲着他的手,見到為自己買的東西,直誇兩個孫子出息了。
當晚一家人高高興興吃了個飯,韓志軍和韓志宏每天除了做學業,就是幫爸爸幹活,順便準備過年。
————
離過年只有四五天,文秀琴和秦雯上街采買年貨,水果,新鮮魚蝦,幹果,還有代表喜慶的福字、對聯,鞭炮煙花一樣都不能少。
年貨預備好,打掃幹淨屋子,貼了倒福對聯,過年前一天給文紅紅放了假,發了點獎金,關了鋪子,大年三十這天,秦雯母女倆就在家裏忙活起來。
忙到下午,秦雯正把菜從廚房裏端出來擺在客廳小木桌上,有人敲門,文秀琴在廚房聽見,喊了聲:“雯雯,開一下門,肯定是你趙叔叔他們來了。”
秦雯應了一聲,轉去開了門。門外果然是趙剛父子,趙剛右手杵着拐,左手摟着趙晨的脖子,見到秦雯,笑道:“我們來了,好吃的都做好沒有?”
“趙叔叔,你們來了。”秦雯笑着招呼他們進了屋。
靜養了一個月,趙剛的腿好了很多,能緩慢行走,進了屋,也不先坐,拐進廚房看文秀琴炖最後一道魚湯。
“好香啊,秀琴你的廚藝越來越好了。”趙剛笑嘻嘻道。
文秀琴回頭瞅了他一回,用小勺子舀了一點魚湯擱在碗裏,端到他唇邊,“嘗嘗,還差點什麽?”
趙剛低頭一口喝下,抹了抹唇笑道:“鮮!什麽也不差,就這樣最好。”
“那快去坐着,馬上吃飯了。”文秀琴關了火,取一個印着花瓣的大瓷碗盛出魚湯。
趙剛聽話的出了廚房,坐在桌邊,趙晨坐在他身邊,秦雯還站着舀飯,文秀琴端上了魚湯,回廚房洗了手,解下圍裙挂在牆壁上才出來坐好。
“哎呀,瞧我這記性,差點忘了,得先放鞭炮。”文秀琴笑着輕拍了一下前額。
“我去。”秦雯要站起來。
“我去吧,雯雯。”趙晨先一步立起身,對她笑了一回,走到門邊,從旁邊的櫃子上拿起兩串鞭炮,開了門,下了樓。一分鐘不到,房裏的三人就聽到一連串‘噼裏啪啦’的鞭炮聲。
等聲音停下,趙晨才跑了上來,關了門,“好了。”回到趙剛身邊坐好。
“那就開始吃吧。”文秀琴道。
“吃,吃,都是自己人不會客氣。”趙剛笑着先動了筷子,随後衆人相互笑笑,也動起筷子,一時間桌上只聽得碗箸碰撞的聲音。
文秀琴停了筷子,起身到廚房,拿出和秦雯辦年貨買的一瓶葡萄酒,又取了四個玻璃杯,為每人倒了半杯,然後舉杯笑道:“來,我們幹一杯,慶賀新年快樂!”
秦雯三人也笑着舉起杯,一同道:“新年快樂!”說完,一口飲盡。
“秀琴,我要敬你一杯,祝你明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來!”趙剛喝完手裏的,又自己倒了一杯。
文秀琴笑着和他對飲了一杯。趙剛接着又滿了一杯對趙晨和秦雯道:“我和你們喝一杯,祝你們學業有成,将來成就一番事業。”說着一飲而盡,末了砸着嘴品着嘴裏剩酒。
秦雯和趙晨各自喝了一杯。趙剛笑呵呵伸手要抓酒瓶倒酒,被文秀琴一把搶了過來,道:“行了,都喝了三杯了,還不自覺停下,你那腿還要不要了?”說着将酒瓶放得遠遠的,趙剛只能幹看着着急。
“最後再喝一杯。”趙剛伸出一根指頭笑道:“就一杯。”
“不行,現在正是恢複期,只能喝少量酒,因為今天過年才讓你喝一點,不能再喝了。”文秀琴嚴肅道。
趙剛笑笑,不再提喝酒的事。雖然他愛酒而且這一個多月來,因腿受傷就禁了酒,今天乍一得喝,就控制不住想饞兩杯。但是文秀琴一發怒他就有恘,比起酒來他更不願見到文秀琴生氣。所以,趙剛朝她咧嘴笑了一回,夾了一口菜吃下。
一旁的趙晨見到趙剛的樣子,低頭笑笑。一頓飯在高高興興熱熱鬧鬧中度過,飯後,秦雯和趙晨收拾殘桌,文秀琴和趙剛在沙發聊天看電視。
桌子收拾幹淨,秦雯端上來水果和瓜子幹果,坐在一旁一面剝橘子吃,一面看電視,一面又聽他們閑話。四人守到午夜十二點,快到準點時,街上各家各戶此起彼伏的響起了鞭炮聲,震耳欲聾,一時間整個城市的上空都只有鞭炮的聲音,秦雯和趙晨忙把剩下的鞭炮提到樓下,加入這個熱鬧的時刻。
等巨響漸漸停止後,趙剛和趙晨回了家,秦雯母女倆也洗漱睡了。因第二天沒事,兩人都起得晚,也沒出去,就在家看電視。下午的時候,趙晨上門來說,家裏做了晚飯請她們過去吃。
于是秦雯母女倆晚上就在趙晨家吃飯,四人聊天到九點,她們才回了家。第二天是初二,出家的姑娘回娘家,文秀琴和秦雯将備好的節禮帶回了外婆家,分別送給了張鳳、文繼家、還有文高家。
在槐花住了兩、三天,不是這家吃飯,就是那家請酒,于是在第四天文秀琴和秦雯決定回縣城,臨走的時候告訴劉菊香,她們定好了初九開張,讓文寶記得來上班。
回到縣城,母女倆或者在家看電視,或者出門逛逛街,看看電影,有時會去趙剛家吃飯。到了初九,同上次一樣,買了鞭炮助熱鬧,趙剛父子早早來了,張鳳也來了,只這次孫蘭花夫妻沒來,來的是文繼夫妻和文寶。
“怎麽不見小健?”放了鞭炮,文秀琴不見文健問了一句。
文繼夫妻頓時滿臉難看,半天不說話。還是張鳳解釋道:“那倔小子,初六就跟着村裏的人走了,說要到上海去,攔也攔不住。”說着嘆了一口氣。
文秀琴唏噓了一回,随後安慰大哥大嫂,道:“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大城市機會多,說不定等他回來了,真能闖出一番事業,你們別擔心。”
“我也不求他掙什麽大錢,只希望平平安安的。”劉菊香惆悵道。
文秀琴怕她多想,忙岔開了話題,之後大家一起熱鬧了一頓飯,文繼夫妻和張鳳就回家了,臨上車時,叮囑文寶好好幹活,不要偷懶。文寶乖巧答應了。
随後趙剛父子也回去了。
因為多了新鋪子,距離又遠,文秀琴看不過來,秦雯便讓她每次進貨時先盤貨,将所有貨品記錄在固定本子上,數量價錢都要清楚。又讓文紅紅和文寶每賣一件衣服也記錄下來,價錢寫清楚;然後每半個月文秀琴盤一次庫存,和兩人的賬目相對。
這樣一來,即不怕他們有什麽錯漏,文秀琴也省了很多事。
忙忙碌碌到了正月十五燈節,到趙剛家吃了飯,想着趙剛的腿能獨立行走了,只是不能走得太遠。文秀琴便提議出門看看街上的龍燈。
四人一起出了門。今天家家戶戶屋裏都亮堂得很。這裏的俗話:三十的火十五的燈,都熄不得。街面上的人很多,老老小小,擁擁擠擠,朝着熱鬧的地方跑。忽地,一條燃着煙花的火龍被人舉着慢慢移動着,大家頓時喧鬧起來,指着火龍笑嘻嘻地看着。
秦雯望着熱鬧的場景,心情舒暢不已。四人一直看熱鬧到十點鐘,才慢慢走了回去。
燈節後一個星期,學校開學了,回家過完新年的學生,又卷起了行囊從四面八方趕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