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肆柒
商墨淩在第二日晨朝時宣布了他賜給功臣的封賞,楊慎自不必說,金銀細軟土地食邑一樣不少,群臣也并無異議。而當他宣布加封坤城君為護國公時,朝堂頓時猶如熱油鍋裏滴進冷水一樣大嘩,群臣議論紛紛,卻并無一人上奏駁議。
商墨淩耐心等他們議論完畢,霭聲道:“護國公長子,都尉鳳文征,賞金五百兩,賜左軍都尉。”
左軍都尉是個散佚,與護國公一樣,只是虛銜,并無實權,然而這樣的虛銜卻讓坤城鳳氏父子擁有了議政的資格,再進一步,便是實權在握。
有禦史覺得不妥,出列奏道:“陛下,臣認為,按祖上規矩,鳳氏子弟不得入朝為官。”
商墨淩點頭肯定他的話,随即發問:“那依愛卿之見,朕該如何封賞坤城君父子的軍功?”
禦史道:“陛下可為坤成君加封食邑,賞賜金銀。”
商墨淩又道:“好,那麽,加封食邑至多少戶最好?”
禦史在心中粗略盤算,道:“加封至二千二百戶最好。”
商墨淩哼笑一聲:“坤城君眼下有食邑一千四百戶,依汝之見,再封八百戶,而國公封邑則為六百戶,舍得賜封邑,卻不舍得虛名,愛卿覺得,這樣比賜爵更合适?”
禦史有口難開,并不是不舍得那個虛名,而是不舍得虛名所帶來的現實意義。
錢可以給,但權卻不能輕易賞賜。
雖然護國公的名號與坤城君一樣,僅僅是一個虛名,可坤城君的虛名注定了坤城君不能直接涉足朝政,而護國公卻能依仗身份之便,對朝政發表自己的意見。
這個道理,皇帝不會不清楚……
他心裏一瞬間過了千萬種念頭,最後忽然醍醐灌頂:皇帝自然是清楚的,他是商氏皇族的直接利益者,應該比任何人都懂得恪守規矩的重要性。
可他仍然做出了這個決定,為什麽?
禦史默默退回了朝臣的隊伍裏,将坤城君參與平叛的因果始末在腦中過了一遍。
Advertisement
皇帝并沒有命令坤城君參與平叛,是他自己一意孤行,先斬後奏,人到了靖州,才給皇帝上奏。
所以……腦中的迷霧散開,禦史輕輕吐出一口氣。
一場自導自演的忠君戲碼,皇帝是被脅迫的,他不得不給坤城君分封官職,因為坤城君父子的确有功,這是任何人都抹殺不了的。
禦史又吐出一口氣,徑自在散朝後去了丞相府。
“難為劉大人能想通這一層,”桓傑滿臉感慨:“陛下也是身不由己,明明被坤城君逼迫破了規矩,卻要自己出來背下這個黑鍋,偏偏還有口難言。”
禦史問道:“皇太後難道不打算出面嗎?”
桓傑黯然:“昨日觐見陛下,聽說就連皇後娘娘都打算為坤城鳳氏的後妃晉位,你覺得,太後是什麽态度呢?”
禦史長嘆:“國将不國!”
桓傑道:“還不到這麽嚴重的程度,不過是個虛名罷了,既然坤城君想要,便随他去吧。”
禦史着急道:“桓大人糊塗!這壓根就不是虛名實名的事情,倘若這次遂了坤城君的意,那下次他便能張口索要更多了!”
桓傑看着他,道:“劉大人不糊塗,那你可有什麽方法,合情合理地拒絕坤城君的封賞?”
禦史胸有成竹道:“坤城君參戰時先斬後奏,蒙騙陛下,如今雖有戰功,卻是功過相抵,不賞不罰。”
桓傑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道:“你能想到的,你以為坤城君想不到?他早在靖州時便已經向陛下請罪,也得陛下的親口饒恕了!”
禦史驚訝地看着他:“這這這……這坤城君竟然如此老奸巨猾!”
桓傑嘆了口氣:“如今木已成舟,我們除了再謀他路外別無對策,只能日後盯緊了坤城君,盡力阻止他在做什麽得寸進尺的事情了。”
禦史道:“他如此藐視商氏與鳳氏的規矩,其餘七脈鳳族難道能袖手不管?”
桓傑無奈道:“不論其餘七脈是如何看待此事,贊成也好,反對也罷,那都是鳳氏的事情,哪裏輪得到我們這些外人來指手畫腳呢。”
禦史緊皺眉心,沉吟片刻,忽然道:“你說……坤城君會不會早已在朝中買通了人脈?不然今日陛下下達那樣的诏令,為何只有我一人反對?”
桓傑一怔,猶疑道:“這個……”
禦史表情肅穆:“還請大人立刻進宮觐見皇後娘娘,請她延緩晉封坤城妃一事,倘若有朝臣上奏催促,那必為坤城爪牙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