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恰逢縣試。縣城的客棧可謂是爆滿,住在莫家,省去了許多之苦,衆人過意不去,便商量着集些錢財,好抵了食宿,小胖子莫有風堅決不收,聲稱:“給我錢就是看不起我,咱們兄弟之間不講究這個。”
幾人無奈之下,商量着去給他買了個不錯的硯臺,不算是什麽太好的品質,但多少是個心意。
本縣的科考棚,大小均是座北朝南,最南端有東西轅門,圈以木栅,有一大院,院北為正門,叫“龍門”,龍門後為一大院,供考生立院等候喊名。再往北有三間大廳,中間是過道,縣試考官坐西間,面向東點名。再往北有很多簡易的多排座位,供給考生寫作。
今年的縣試只考四場,每天考一場,就是四天。
考試的時間也不長,答完了就可以提前交卷走人。
為了以防萬一,衆人還是帶了一些幹糧,裝了一壺水。
縣試的禮房離莫家很近,走路不到一刻鐘便到了,清晨的寒風吹過,仍有些刺骨的寒冷。
天色未亮,此時聚集的考生已經不少,有不少差役在維持秩序。
考生排成長隊,等候着搜身入場。
兩位“搜子”對每一位考生從頭掃到腳,輪到洛炎時,他将自己的考籃遞給一位“搜子”,由他檢查其中的物品,手中的“準考證”遞給另一位。
把筆墨硯臺一一查驗過,文書對好,另一名差役帶着洛炎走到旁邊的小房,脫掉外衣進行搜身。
終于檢查完了,之後便是漫長的等待。
等所有考生全部進場,縣令等人完成儀式,宣布開考之後,洛炎在差役的帶領之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號舍以洛炎的計算方式來看,大約有三平米,三面是不甚整齊的磚牆,兩邊牆上有放置木板的托槽,除了充當桌子的木板,一個給考生坐着考試的凳子之外,地上放置了一個簡易的火爐,對了,還有給考生照明之用的三根蠟燭,盛滿清水的筆洗。
號舍不知又沒有人打掃過,仍有許多灰塵,好在孫秀才在之前已經進行了諸多囑托,洛炎的號舍裝備可謂是一應俱全。
拿出一塊抹布擦拭桌子板凳,把筆墨硯臺擺放好,考籃安置在地上,等待考卷下發。
Advertisement
此時天色漸亮,洛炎便沒有點燃蠟燭。
今天是縣試的第一天第一場考試,叫做正場,難度不會很大。
等到考卷下發,洛炎一一過目,做到心中有數。
在源世界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中,不外乎考經文,詩賦,骈文,八股文。
待在這個世界之中,八股文還沒有衍生出來。
縣試所考內容無非是詩賦,墨義,帖經,經義。
今天考卷上的內容都是墨義題。
所謂墨義題,就是圍繞四書五經中的經義及其注釋而出的問答題。
需要寫明這個句子的含義,出處,注疏等等。
天氣有些冷,洛炎并不着急答卷,他揉了揉有些僵的右手,讓右手慢慢活絡起來。
用自帶的火石打火點燃火爐,感覺身體漸漸變暖之後,研墨,思量一番之後,在草稿紙上寫出答案,修修改改最後謄抄于考卷之上,考卷內容不難,對于洛炎來說甚至稱得上是簡單,他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回答問題是要以本朝人的身份,遏制住自己來自現代社會的奇思妙想。
考卷通通答完,墨跡已幹,洛炎又仔細檢查一番,遍老神在在的坐在那裏。
等了好一陣子,終于有人交卷了,洛炎按捺住自己的內心,又等了三四個人交卷之後,才跟着交卷離去。
出了考場,看了眼天色,快到午時了,不知道其他人怎麽樣,拎着自己的考籃回到莫家,發現莫有風,許敬軒及其表哥早已回來,只等着他和陳冰了。
沒過多久,陳冰也回來了,五人閉口不提考試,但看着還算輕松的樣子,應該考的都還不錯。
五人一起吃了飯之後就各自回了房間,準備接下來的考試。
今天考了墨義,那麽明天也許考帖經,對于洛炎來說,就更是小菜一碟了,只是不知道這個難度會不會加強。
第二日,第二場考試人們稱之為初覆,考的是“帖經”。
所謂“帖經”,就是現代語文考試中的古詩文填空。
在這裏,就是四書五經中的随便一段,給出上一段,考生要寫出相應的下一段,只要考生能夠熟背,根本就不是問題。
因為并不是很有難度,洛炎寫起來尤其注意,畢竟考官一定會更看重字寫得好的。
雖然說早早答完了試卷,但洛顏一直貫徹着堅決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原則。
等到有幾個人交卷之後,才随大流交卷。
第三日,第三場考試稱為再覆,帖經與墨義合并的綜合卷,難度也是直線的上漲,當然,這對于洛炎來說并不難。
第四日,最後一天,便是連覆,不出意外,考的是詩賦與經義題。
詩賦自然是考考生作詩的能力,經義換做現代人的思想來看,就是換了一種方式的議論文,給出一句或一段經義,考生根據此句闡述自己的認識,引經據典,寫出一篇優秀的小作文。
文采與質量缺一不可,文章的字數既不可多,也不可過少。
今年的詩賦題很簡單,題:賦得春雨如膏
要求做一首五言六韻,“春”為主題,很是大衆了。
考完縣試之後,洛炎自我總結,不難,真的不難,只要能熟讀熟背四書五經,一路平穩的讀私塾,字也是寫的不過分醜的話,縣試這一關還是很好考的,沒有他想象之中那麽難。
四場都考完之後,五人回到莫家,才有心思說說自己考得如何。
“今年考得不難啊,除了第三場,我覺得我考的都不錯,今年的縣試肯定能過了。”莫有風信誓旦旦地說着。
陳冰卻有些憂慮,“我們覺得簡單,怕是其他的考生也覺得簡單,這樣反倒是競争激烈了。”
洛炎反過來安慰他:“我們覺得簡單,別人未必覺得簡單,放輕松,要對自己有信心。”
十日之後縣試的成績才會出來,幾人商議一番,決定收拾東西回家,在縣城呆了幾天,人生地不熟,到底是不習慣。
雖然莫家在縣上有院子,但莫有風也是常駐在明溪縣,便和大家一起回青岩鎮鎮上。
已是過了晌午,此時陽光尚烈,走在路上反而有了些暖意。
天色未晚,趕回小林村還來得及,半路上也有別的學子加入了洛炎等人隊伍,一路說說笑笑,便回到了青岩鎮。
到了青岩鎮,各人分道而行,洛炎本想若是回來的太晚便去外祖家陳家住一晚,此時天色未晚,趕回小林村也還來得及,便直接帶着東西回到小林村。
到了家,李氏等人對他回來很是意外,怎麽這就回來了?
“柱子,你都考完了?”李氏急忙給洛炎倒水,又招呼着吳氏去弄些吃的來。
“中午都考完了奶奶,就等十天之後看榜了。”洛炎喝了口水,緩緩說道。
吳氏端了一碗溫粥過來,雖然有心想要問問柱子考得怎麽樣,但婆婆還沒開口,又怕柱子考的不好,自己問了反倒戳人。
“柱子趕路回來累了吧,也不知道考試這幾天吃的怎麽樣,喝完熱粥暖暖胃。”
“謝謝小嬸。”
洛炎一邊喝粥,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回答家人的問題。
李氏和吳氏又念叨起村裏最近發生的事情,洛炎始終傾聽,未有不耐之色。
和村內孩童在外邊瘋玩的大樹跑回來了,看到自己的堂哥正坐在堂上笑眯眯地和娘親,奶奶說話,不禁有些害怕。
聽到堂哥接下來的話語,他幾乎想要哀嚎出聲。
“奶奶,小嬸,大樹已經滿了五歲,也是時候去村學開蒙了,這些年雖然我教他識字,但始終還是由夫子教來更好一些,我自己也要準備科考,恐怕沒有太多時間教大樹讀書。”
吳氏聽到洛炎的話語,不禁心頭一喜,雖然她也想要把大樹送到村學,但既想着由柱子在家教的話,就省下了一份錢,又害怕婆婆不同意,這家畢竟是李氏管家,她和洛明德兩人并沒有多少積蓄,不敢擅自開口。
現在柱子開了這個口,婆婆向來重視長孫的意見,只要問過公公,這事兒便是成了。
想到這裏,吳氏不由向洛炎傳遞了一個感激的眼神。
聽了長孫的話,李氏緩過神來,是了,小孫子也已經五歲了,到了該開蒙的時候了。
等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洛青松與洛明德父子倆從地裏歸來,飯桌上,李氏提及了要送大樹去村學,除了心中憤憤,專注扒着飯的大樹,其他人對此都并無意見。
“小子,終于輪到你了。”洛炎看着不情願的大樹,心中暗自偷笑。
這個時代能認字讀書總是好事,不管是為了一席官身而科考,還是天資不足,僅僅認字就了事,也能去做個賬房先生,總比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土裏刨食強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