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85
說來對于五萬兩就買下一味天材地寶的事情, 林子軒不是沒有疑惑的, 不過所有流程看上去都很正常, 那邊也确實是急着用錢,而且不太明白這東西的價值。
再加上林子軒也想不出, 什麽別人白送給自己一件天材地寶的理由, 所以他只是疑惑了一會,就沒有再想, 認為自己是這段時間事情太多,有些想多了。
畢竟蕭寒羽就是一個受害的孩子,他那樣的情況也不可能是什麽奸細探子之類的,就算是甄家的人想要毒死他, 也不會浪費那麽多的銀子, 付出這麽大的代價。
派個人暗殺什麽的,又或者是讓人在菜裏面下個毒什麽的,不比這代價小得多嗎,雖然容易留下痕跡,但說實話, 這個風口浪尖下還想動手, 沒留下痕跡那才是不可能的。
而林子軒都放下不去想了,何文昊自然就更加不會想了, 兩人聚在一起, 便十分歡樂的商量起接下來的計劃。
想要組建一個情報組織,客棧茶館那是一條路子,不過說實話, 這樣人多眼雜的地方,頂多頂多也就是能得到些流言什麽的,得不到太多有價值的東西。
若說情報組織最重要的場所,那還是青樓畫舫,靠得還得是那群女子,這一來男人一旦酒色上頭,在美人面前就很難把住關。
二來現在這男尊女卑的社會,男人對女子普遍上就有一種不太看得起的狀态,他們是不會太過防備于女子的,所以獲取消息就顯得容易了一些。
當然,林子軒和何文昊把主意打到這上面的原因,也是因為這青樓畫舫不但能夠收集情報消息,更重要的是還能夠賺錢,以後擴張起來也會變得比較方便。
再留下了十萬兩,作為工坊的流動資金之後,趁着現在群雄亂舞,局勢混亂沒人能注意到他們的關口,林子軒和何文昊就開始自己情報勢力組建的腳步。
青樓畫舫這種東西,是需要很多人去經營的,林子軒和何文昊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經驗,更不可能一下子找來那麽多的女子。
所以兩人果斷的選擇了用錢砸,三十五萬兩銀子在手,雖然那些大的畫舫買不了,但是小的卻是沒問題的。
兩人很簡單的就買下了一座小型的畫舫,其實以他們手中的錢,完全是可以買下兩座的,但是重新裝修,還有從別的地方買幾個花魁姑娘過來,這都是需要錢的。
三十五萬兩看起來雖然不少,但投入到這個行業,講真是不太夠看的,好在林子軒和何文昊也沒想一口氣吃成個胖子,慢慢的發展就是了。
而且工坊那邊的研究已經上了正軌,不需要再怎麽投入,只要控制好市場上的産量,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收割着金銀,那些錢雖然不多,可逐漸的再投入到畫舫之中。
慢慢的疏通關系,打響名氣,賺到錢後再擴大規模,把林子軒前世見過的那些新鮮花樣才弄到裏面去,再慢慢的培訓那些女子,這勢力的雛形就已經出來了。
林子軒這邊忙得是熱火朝天的,對于外部那些紛争就不太注意了,不過事實上也不需要他怎麽注意,有何文昊這麽個小八卦在,每天那各種的消息都是直往他耳朵裏鑽。
只是他聽聽就過去了,并不怎麽上心,倒是對于那個被自己救下的小男孩,他再忙也會找一些時間過去看看。
或許是因為第一次見面的印象太過深刻,林子軒對這個孩子總是有一種莫名的憐惜情緒。
看到對方那渾身是血奄奄一息的樣子,他就總是忍不住想起當年在死亡線上掙紮的自己,就忍不住的想要對這個孩子好一些。
而越接觸林子軒也越喜歡這個孩子,他總覺得這孩子懂事的讓人心疼,雖然從外表上看,他們兩個的年紀其實是對方比較大。
但自認為心理年齡比較成熟,而且前世今生加在一起也有二十的林子軒,還是自覺的把對方當成是弟弟來照顧,雖然對方其實是把他看成弟弟一般的說話。
對此,林子軒不是感覺不到,不過他雖然覺得這樣有些不舒服,但考慮到外表上自己的年齡,确實無法讓人把他當做是哥哥,他倒是也只能無奈的默認了。
不這樣的話,他又能怎麽辦呢,吵着鬧着要對方認他當哥哥嗎,那豈不是更像小孩子了,到時候就算是別人不說什麽,他自己都看不過眼。
随着林子軒籌建自己情報組織的事情日益走上正軌,蕭寒羽的傷勢也漸漸的好轉起來,可以下地走動了,京城方面終于收到了林如海的奏折。
而與其同時,其他幾位皇子那裏,也是第一時間就收到了來自江南的第一手消息,對于這件事都已經做好了準備,打算在朝廷上狠狠的攻擊甄家一番。
當然,這幾位都收到了消息,六皇子那邊自然也是早就收到了消息,暫且不說得知這件事後,讓六皇子是多麽的憤怒,對甄家又産生了什麽樣不好的印象。
但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他卻不可能做出什麽大義滅親的事情來,畢竟甄家那可是支持皇位的後盾,就算是不看在情分上,只看在利益上,那他就不可能不管不是。
收到甄家消息的當天,六皇子再把書房內的花瓶都砸碎了一遍之後,到底還是冷靜下來,召集府內的幕僚開始緊急讨論這件事該如何辦。
好在甄家這事雖然給他添了大麻煩,讓六皇子直接就陷入了一個無比被動的狀态,但是甄家家主的當機立斷,直接大義滅親的做法,還是稍稍緩解了一下危機的形式。
雖然江南方面還有些流言,把甄家也都給整個的牽扯到了這件事情之中,但是證據擺在那裏,空口白話無中生有,六皇子也不是吃素的,會任由別人誣陷。
而且沒有證據,若是其他幾位皇子鬧得有些過火,他還可以直接哭訴是有人要害自己要害甄家,把這件事與他和其他幾位皇子的争鬥聯系到一起,讓父皇起一下疑心。
這樣一來,局面就不會一邊倒,就算是處罰也不會太重,可以說,甄少華這幹脆利落的一死,确實是讓這件事情好處理的多了。
與甄家家主想得一樣,對于他的行為,宮中的甄貴妃自然是極為憤怒的,畢竟自己的弟弟再如何的不好,那也是自己的弟弟。
可讓別人打死,還是打着為自己好的名號,那就讓人有些接受不能了,不過她雖然接受不了,但六皇子卻是頗為贊賞這果斷的決定。
若不是這甄少華死的這般幹脆,那他的麻煩可就大了,即便是如此,能不能順利的過關,還得看接下來皇上的态度。
官府收到消息的速度永遠是最慢的,就在其他幾位皇子,還有六皇子都已經為這個事情,讨論了很長時間後,刑部那邊才接到這個消息。
怎麽說呢,大家都感到有些棘手,好在這件事林如海那邊已經差不多解決了,接下來也是皇上和諸位皇子的戰場,他們頂多就是個中轉站,倒是也沒有太過慌張。
只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就把林如海的折子送到內閣了,而等內閣的閣老們看完這份奏折,老皇帝才在批閱奏章的時候,知道這個消息。
其實正常來說,手裏握着玄衣衛這樣合法的特務機構,老皇帝應該是最先知道這件事情的。
不過就像是林如海明明有着直接密奏皇上的權力,卻偏偏按照正常的程序,通過刑部上交給內閣,再送到皇上手裏的做法是一樣的。
這件事情玄衣衛雖然知道,但是整個天下,一天不知道有多少大事等着處理,而皇帝的精力卻是有限的,這樣的事情,底下的官員不鬧上來,他們是不會向皇上提及的。
玄衣衛作為一個官方的特務機構,他們雖然各種消息都收集,但是有資格擺在皇帝案前的奏章卻并沒有多少。
像是電視劇裏演的那樣,皇帝連臣子吃什麽,做什麽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皇帝可沒有那個閑工夫去了解這些,真相知道這些的還是玄衣衛。
沒有特意針對哪個大臣,又或者發生什麽事的時候,那皇帝了解的就只有天下間的大事,就比如說邊關的情況,各地的災情,還有朝廷大員結黨營私之類的。
當然,如果皇帝主動詢問,那自然又是另一種情況,而在收到這封奏折之後,老皇帝果斷的就把玄衣衛收集的資料調了上來。
并沒有像是林如海又或者是六皇子想得那樣,老皇帝在收到這封奏折之後,反應其實是很淡定的,一點都沒有生氣或者是憤怒的意思。
雖然自己親封的爵位,自己的小舅子是這個樣子,讓他有些面上無光,但怎麽說呢,貴妃也只是妃而已,說不好聽點,那就是妾。
他給面子的時候,跟人說是自己的小舅子,不給面子的時候,那就是個無關人員,說是丢臉,其實也丢不到哪去,還不如自己選得官員,倚重的心腹貪污受賄讓他來得失望。
從年幼時登基到現在,老皇帝不知道經歷過多少風風雨雨了,若是遇到一個事就會很生氣的話,那他怕是早就要被氣死了,也活不到現在。
相比于生氣,他考慮更多的反而是這件事情背後的意義,民間的影響其實已經沒什麽了。
這主謀之人都已經死了,百姓現在只不過是被人煽動,過段時間,哪裏還能想起這件事,他們的忘性是非常大的。
真正讓老皇帝皺眉的是,這件事幕後出現的那幾個身影,他那幾個不省心的兒子,雖然這次的事情,并不是陰謀陷害,而是确有其事。
但瞅着幾個兒子,不專心的做自己的事情,在朝廷上做出一番政績來,反而總是想着對付自己的兄弟,往他們身上捅刀子,這老皇帝心裏如何能好受了。
雖然這個局面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都是他造成的,當初太子年富力強的時候,他怎麽看太子都不順眼,時刻擔心着自己的皇位。
把其他幾位皇子都扶持了起來對付太子,卻不成想,一下子玩過了火,直接把自己最心愛的兒子給玩廢了,當時老皇帝還不覺得怎麽樣。
可時間越過去,他便越有些後悔,畢竟相比于其他那些兒子,他在太子身上耗費的心血是最多的,尤其是随着太子被廢,其他幾個兒子之間的關系也是急轉直下。
雖然在他的面前,看起來還是兄弟情深的,但明眼人都知道,那都是僞裝的,私下裏恨不得都能直接拔刀相見了。
老皇帝當年争皇位的時候,其實也是這樣的狀态,不過那個時候他對付的都是同父異母,關系不好的兄弟,可現在那一個個都是自己親生的兒子。
即便是兒子,有疼愛的,和不疼愛的分別,但眼瞅着他們一個個鬥得跟什麽似得,那做父親的心裏如何能痛快,只是太子都已經廢了,就算是後悔也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臉,再把太子給立起來。
所以老皇帝也只能是盡量的壓制自己的幾個兒子,可随着他年紀越大,精力身體大不如前,其實已經壓制不住了,朝中幾個皇子的争鬥也是越來越厲害。
眼下這件事,在這個時候忽然爆發出來,就算是不看玄衣衛的奏報,老皇帝都能想到,這絕對是幾位皇子争鬥的産物,是借甄家對六皇子的攻擊。
想到明日早朝可能會面對的情況,老皇帝只覺得頭是越發的疼了,人越老就越念舊情。
對于昔日的人和物都充滿留戀,他對賈代善這個伴讀尚且是心存不忍,對賈家的事情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何況是自己曾經的奶娘呢。
老太太今年都多大歲數了,甄少華這個罪魁禍首又已經死了,老皇帝其實并不想再處罰甄家,但想也知道其他幾位皇子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這讓老皇帝也有些為難。
處罰的重了,想起昔日在宮中時,與奶娘相依為命的情分,他就覺得于心不忍,尤其是在甄少華已經被打死,而他又知道奶娘是如何疼愛這個孫子以後。
可如果不處罰甚至處罰的輕了,那其他皇子會不會善罷甘休暫且不說,首先這種偏心的行為,就一定會埋下禍根。
想當年,他不過只是透露出點意思,扶持了大皇子跟太子打擂臺,一瞬之間,太子就被其他皇子打壓成那個樣子,這固然是自己當年疑心太重。
但又何嘗不是因為當年他偏心太子太重,導致太子在諸位皇子之間連個能幫助他,站在他這邊的人都沒有。
往昔的錯誤已經造成了,也沒有辦法去改變,可現在若是處理不好,可能又會是一個悲劇,老皇帝難免多想了很多,在收到這封奏折後,晚上連覺都有些睡不着了。
但其實說實話,老皇帝這樣的想法,不過只是他自己想當然而已,他的偏心并不是一天兩天了,那些皇子早就有所感覺,誰都不是傻子,該種下的積怨早就已經種下了。
這個時候再來談論偏心與否,會不會埋下嫌隙,其實早就已經晚了,幾個年幼的皇子暫且不說,幾個年長的皇子之間卻已經是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
這幾位皇子之間,不管是誰登基,其他那幾位都不會有什麽好下場,奪位的過程中他們積累的恩怨,已經深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
只是皇帝嘛,從來都是被人捧着的,就算是反思,也不會真的去思考自己的過錯,尤其是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哪個父母會覺得自己是偏心的呢。
不過不管皇帝怎麽想,該來的總是會來的,與大多數人所想的一樣,在內閣把這封奏折送上去後,第二天早朝之前就已經不平靜了。
雖然本朝規定,大臣們在皇宮外等候上朝的時候,禮儀規矩必須得非常的注意,不能有一絲的差錯,更不能與他人交談,聚在一堆。
但是規矩是死的,人卻是活得,這規矩對于一些小官來說,那自然是不能違背的,一旦違背了,很可能就被那些盯着你的禦史言官給記上一筆。
可對于那些內閣大佬,還有幾位皇子而言,卻不是這樣了,他們都是有優待的,簡單點來說,那就是沒有哪個禦史言官敢在這些小事上找這些大佬的麻煩。
就算是他們彈劾了,皇帝也是不會理會的,還會覺得他們是神經病,這點小事也值得放到朝上去說。
所以每日早朝之前,其實那些大臣們也都是各自聚在一堆的,不過今天因為這件事情,談論的就明顯更加激烈了些,就連幾位皇子碰面的時候,那笑容中都好像是帶着殺氣一般。
內閣的幾位大佬似乎是早就想到了這樣的情況,普遍的都比平時來得早了一些,不過他們都是各自站在一邊,帶着自己的門生下屬,只是默默的看着,絲毫都沒有參與進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