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83
老實說, 甄家家主的做法, 其實是很正确的,趕在林如海帶着衙役過來之前,用家法把甄少華打死或者是打殘,對外就說是清理門戶, 大義滅親。
不但能夠保住甄家的顏面, 甚至能在皇上那裏賣賣苦, 訴訴情, 說不定這件事就能這麽平息下去,讓那高高舉起的板子輕輕的落下。
而且甄家在江南一地的名聲之所以這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甄少華,如果他被家法處死,他們甄家在百姓中的名聲或許還能挽回一些。
那外面四起的流言, 也能立時的平靜下來, 最重要的是,這個始作俑者一死,那其他幾位皇子,幕後操縱的人,就找不到他們什麽把柄了。
誰家都有幾個不孝的子孫, 他們甄家都已經大義滅親了,還想讓他們怎麽樣,這瞬間就能讓他們從一個加害者的身份,過度到弱者的位置。
雖然說這樣做是一種示弱的表現,可家族利益大于一切,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甄貴妃和六皇子,他們甄家就算是不能幫忙,也不能拖後腿不是。
現在丢些面子沒什麽,等以後若是六皇子登基了,那誰又能想起這茬來,若是六皇子失敗了,那甄家說不定在哪了,就更是不用擔心這個。
可道理誰都明白,能不能做得了那就是一回事了,甄少華是誰啊,那不是普通的甄家子弟,他不僅是甄貴妃的弟弟,更是甄老太太的心肝肉。
在甄家,平時就連家主都不怎麽敢動他,更何況是直接犧牲掉,這雖然說是為了甄貴妃和六皇子,可萬一人甄貴妃不領情呢。
萬一人看重這個弟弟,勝于其他的一切呢,那他們若是動手豈不是就惹到了甄貴妃,那就算是躲過了這一茬,将來怕是也沒有什麽好果子吃。
更何況,就算是不提這個,只說甄少華有爵位在身,那就是不能用家法處置的,國家國家,國永遠都是在家之前的,國法自然也是在家法之前。
甄少華就算是爵位再小,他也不是白身,就連林如海想要處置,那都得交由刑部議事,往上禀報,更何況是他們,這若是真處置了,還是件觸犯國法的事情呢。
所以即便大家都明白,怎麽做是對甄家最好的選擇,但依舊沒有人敢這麽做,可這會甄家家主突然發飙,這些人面面相窺之下,倒是也沒人上前阻止。
他們想得倒是也挺好,家主動手,就算是甄貴妃怪罪,也怪罪不到他們身上,而甄少華這麽個禍害直接弄死也不錯,省得玷污祖宗的名聲,還留着給六皇子添堵。
這些人想得清楚,甄家家主卻也不是個傻得,他敢不顧甄貴妃的想法,敢不顧國朝的律法,就這麽直接動手,自然也有自己的盤算。
甄少華是甄貴妃的弟弟沒錯,可說實話,若是沒有甄家,那甄貴妃也坐不穩這個貴妃的位置,再者說,甄家現在效忠的那是六皇子,扶持的也是六皇子。
相比于甄貴妃與甄少華從小一起長大的感情,六皇子對于這個敗類般的舅舅那可沒什麽感情,現在甄少華惹了這麽大的事,那他恨還來不及呢。
他現在動手,把甄少華直接打死,對外說大義滅親,平息了這一場風波和災難,甄貴妃或許會不高興,但六皇子絕對不會不高興。
至于說甄老太太,老人家年紀畢竟大了,這件事只要想瞞,那就是能瞞住的,随便找個借口什麽的,說是甄少華進京城了,那老人家還能追過去嘛。
拖個兩年,老人家還能活多久,總不會讓她太過傷心就是了,至于說國法,那也好辦,甄少華畢竟是甄家的人,而且又做了這麽大的錯事。
那一時激動,憤怒之下沒收住手,直接就打死了也是值得原諒的,畢竟是大義滅親嘛,這是一種很值得提倡的品質,皇上就算是會罰他,卻也不會罰得太過。
他如果态度好一點,上奏的折子寫的誠懇凄涼一點,再加上甄貴妃和六皇子他們敲敲邊鼓,說不定還能讓皇上有幾分同情。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打死甄少華雖然有些麻煩,但是還是利大于弊,而相反,若是留着這個敗類玩意,那才是會把整個甄家都給坑苦了。
甄家家主是個相當聰明也是非常有決斷力的人,再聽到林如海帶着衙役過來之後,連半點猶豫都沒有,直接就按照自己所想的那麽做了。
一時間,大堂之內是鴉雀無聲,就只剩下棍子砸在人體上的聲音,還有甄少華那凄厲的哀嚎之聲。
血腥味沒一會就冒了出來,直到那深色的衣服上都能看出明顯的血跡,甄少華的聲音也變得微弱,整個人從一開始的劇烈掙紮,變得躺在地上,身子只剩下本能的抽搐。
甄家家主這才氣踹虛虛的停了下來,這打人也是個力氣活,尤其是在想把人直接打死的時候,看着躺在地上,只有出得氣沒有進得氣的甄少華。
他擦了擦額頭上冒出來的汗水,并沒有停下來休息的意思,棍子舉起來就又打了下去,不把甄少華徹底打死,事情就沒得完。
若是打到一半,再讓林如海過來,把甄少華帶走給救活了,那這事情可就成玩笑了,甄家也會陷入到一個非常尴尬的境地之中。
其實甄家家主剛剛停下來的時候,是想指揮下人幫他打得,畢竟打了這麽久,他也累了沒有那麽多體力了。
可想了想,這甄少華再如何多的不是,好歹也是甄家的人,現在雖然決定犧牲這個不孝的子孫,但是怎麽也得由他這個族長親自動手才是。
而且他動手,說是憤怒之下一時失了控,也比較合情合理,讓下人打再這麽說,那就不太對了,哪家的下人也不敢直接把少爺打死啊。
甄家家主手中拿得乃是家法的棍子,家法乃是教訓族中子弟的,自然不會真的把族中子弟打死或者是打傷,所以想要打死人,那就費功夫了。
可都這個時候了,也不可能把這家法再換成別的,誰讓他們一開始把家法拿出來吓唬甄少華的時候,沒想過事情會變成這樣呢。
當然換個角度想,這樣雖然有些費力氣,但是也不是沒有好處,起碼林如海過來看到這個場景的時候,會顯得更加的逼真。
只是這樣一來,這甄少華就要多受些罪了,不過這位不光是在揚州城裏,就連在族內,他也沒有什麽太好的名聲,甄家的人普遍都不怎麽喜歡他。
再加上這件事一出,衆人對他厭惡的心理就更重了,自然也沒有什麽人會可憐他,反而還頗有一種解恨的心理。
所以當林如海帶着衙役來到甄府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甄家的家主手裏拿着根沾滿了鮮血的棍子,而甄少華已經徹底的躺在地上無法動彈。
大堂內其他的甄家族人,都是冷眼旁觀中,沒有絲毫的反應,看着那甄少華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個完全無關的陌生人,直到林如海在下人的帶領下進來,他們才轉移了視線。
本來尋思着先把甄少華暫時收押在府衙,等到明日就啓程運向京城,由京城那些刑部老爺處置的林如海,一見到那渾身是血的甄少華,頓時整個人都愣住了。
他看了手中拄着棍子,正不停在那裏踹着粗氣,臉上還猶自帶着憤怒之色的甄家家主一眼,而後便親自上前,去試了試甄少華的呼吸。
當發現這位掀起偌大風波的纨绔子已經被打死了之後,林如海站起身來,神情複雜的看着甄家家主,卻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雖然說家族的利益大于天,這是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但這麽快,在局勢尚未完全惡化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族人侄子打死,這果斷的态度,還是讓林如海忍不住贊嘆。
只是甄少華這一死,他的處境就有些尴尬了,雖然沒有把甄少華抓到監牢裏去,還沒有損害甄家的面子,但他這大張旗鼓的一幕,已經是表明了态度。
仇都已經結下了,對方卻直接把自己的把柄給解決了,或許在皇上面前還能博得個大義滅親的形象,這就叫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原本因為甄少華這一件事,甄家肯定會受到很多打擊,幾位皇子一動手,再加上民怨沸騰,他們就算是恨自己,八成也是沒有那個精力來對付自己。
可這會因為甄家家主這無比果斷的行為,甄家不會受到太多的損失,那勢必是會報複的,而首當其沖,就是林如海這個上門要來抓人的林如海。
不過這個時候,後悔也已經晚了,更何況,就算是再來一次,林如海也會這麽做,畢竟處于揚州知府這個位子上,他本來就沒什麽選擇。
雖然林如海是上門抓人的,而且就是因為他這大張旗鼓的動作,才逼得甄家家主直接下了狠心,把那甄少華給打死,但是這會見到林如海,甄家的人卻都是極為的客氣。
尤其是甄家的家主,拉着林如海的手,就開始痛哭流涕,什麽自己家中竟然出了這樣的不肖子弟,實在是對不起揚州父老,對不起皇上對不起朝廷。
什麽自己一得知消息,就把這畜生拉過來審問,再得知他所做的那些事情後,一個沒忍住直接将人給打死了,實在是太過沖動。
什麽自己家裏的人做了這樣的惡事,他也有責任,請求林如海把他也給綁了去,他願意接受朝廷任何的處罰之類的,可以說是情真意切,讓人看着都覺得于心不忍。
畢竟那麽大的一個官,這麽大的一個人,哭成這個樣子,連面子都不要了,誰又能苛責什麽呢。
雖然已經成為了敵人,林如海也非常狠得下心去苛責,但事實上,這位甄家家主都已經擺出這幅不要臉的模樣了,他也只能是裝作一臉的動容,表示理解表示同情。
至于其他的,那什麽都做不了,揚州知府有揚州知府的權限,甄少華雖然有爵位在身,但并沒有實際的官職,在民怨沸騰之下,林如海把對方拿下,還有個說法。
這甄家家主身居高位,又沒有犯什麽事,打死甄少華那也是用的家法,古代法制家法打死人,那根本就不算殺人,打死也就打死了。
民不舉官不究,而且通常就是有人報官,這種設計到家族內部的事情,也沒多少人願意去插手,親官難斷家務事,那可不是說說而已的。
所以即便是再不情願,林如海卻也只能是氣勢洶洶的來,不說是灰頭土臉,卻也是并不那麽順利的回去。
當然,甄少華的屍體那還是要帶走的,這是為了防止甄家作弊,用什麽假死來糊弄官府,又或者是這人不是甄少華,而是用其他人假扮的。
帶回去才好驗證身份,畢竟這麽短的時間內,他們很難看出什麽不對,而且在甄家之中,他們也不好意思直接讓人查驗不是。
對于林如海把甄少華屍體帶走的行為,甄家雖然心裏并不是那麽愉快,但思想上卻也是早有準備,這時候也都是裝作一副非常理解的樣子。
雙方其樂融融的,不知道的還真會以為兩方的關系很好,這些人各個都是通情達理的,但實際上,不管是林如海也好,還是甄家也好,心裏都盤算着該怎麽整死對方。
甄家自然不用說了,這次丢了這麽大的臉,甚至連族中子弟,甄貴妃的親弟弟都被逼着給打死了,雖然主謀不是林如海,他甚至連次謀都算不上。
但這件事他畢竟有份參與,畢竟是他帶着衙役上門,那甄家就算是再怎麽有理智,也不可能不恨上林如海。
至于林如海,他的想法那就更簡單了,雖然說自己的行為,那是被逼無奈的,但是雙方既然已經結仇了,甚至還死了人,那就沒有什麽化解的可能。
不把甄家弄死,對方也會把自己弄死,那他自然得是想辦法先下手為強了,甚至林如海現在已經考慮,該找哪位皇子投靠了。
經過這件事情之後,他純粹的帝黨顯然已經是做不下去了,畢竟有一個甄家,宮中有一位甄貴妃,朝中還有一位六皇子會使勁的找他麻煩。
他不找個靠山的話,那皇帝很容易就被枕頭風給吹跑了,即便他算是皇帝的心腹,但到底是近不過人家枕邊人呢,朝中宮裏沒人給他說話的話,那他可抵不住對方的針對。
只是要找誰,卻必須慎重的考慮一下,好在這件事情,之前林如海就已經有了考慮,老皇帝畢竟是年紀大了,即便他是帝黨,也得考慮一下新皇繼位後的事情。
站隊這個問題是遲早都會面臨的,除非他不想再往上爬了,現在雖然是被迫的選擇,但是倒也不是特別的慌亂。
帶着甄少華走出甄家大門的時候,林如海明顯的看到,那些圍觀的百姓都愣住了,而之後還沒等他說些什麽,就見那位剛剛還跟他鼻涕眼淚一大把的甄家家主。
又一次出現在了大門口,帶着那些甄家的族人,便是沖着門口站着的那些百姓,痛哭流涕的表示了自己的歉意,那模樣弄得原本群情激奮的百姓,都是面面相窺不知所措。
古代的百姓都是比較淳樸的,不是被逼到了一定的份上,都不會奮起反抗,揚州城裏的百姓,因為地區比較發達,見識要比一般的農民高很多。
不過再有見識,又哪裏見過達官貴人給他們賠罪的,頓時都是受寵若驚,原本的怨氣也消了大半。
畢竟他們的怨氣,多數都是沖着甄少華去的,現在那甄少華被打成了那個樣子,基本上看着好像就只有出得氣沒有進得氣了。
他們沒有了怨恨的對象,本來怨氣就消了一些,這會又被甄家家主,那往日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行禮致歉,若是再有怨氣,好像也說不過去了。
這些百姓的反應,林如海都是看在眼裏的,再瞅着甄家家主的目光,就又是變了一個樣子,以前不覺得,現在看來,這位還真是個人物。
剛剛在屋子裏與他做戲也就算了,畢竟他們是同一個層次的人,雖然仍舊是有些丢臉,但總歸還是要好很多的。
可當着這麽多人的面,給百姓賠禮,這對于他們這些世家子弟來說,那完全是不敢想象的,說是折辱那都不為過了,但這位卻是做得面不改色心不跳,讓林如海如何能不佩服。
不過再佩服,他們這會也注定只是敵人了,林如海不想再看對方表演自己,直接讓人擡着甄少華的屍體,就帶着大隊人馬匆匆趕回了府衙。
至于甄家家主接下來會怎麽表演,那就由他去吧,那些百姓不像是衙役,不會跟他一起走,他們是哪裏熱鬧湊哪裏,這難得有個達官貴人給他們賠禮。
這樣一個新鮮的事情,他們怎麽可能離開,所以他也就不費那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