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碧玉簪·送鳳冠(3)
一襲紅衣,滿頭珠花,紅綢下的面容清麗無比。微微一個擡首,眼波流轉,竟是極美的閨門旦扮相。
“新房之中冷清清……”觀衆還震驚于虞孟梅花旦形象的時候,她已慢慢開了口,又是極悅耳的唱腔,不免贏了一個滿堂彩。
虞孟梅的聲線沒有陳雲笙那麽明亮,所以她并不追求一開腔就驚豔全場。她的長處在于氣息好,又極善用嗓,對唱腔處理尤為精細。在小腔的豐富下,她這段《洞房》初聽之下略嫌質樸,可是一經細品,卻又是婉轉多情,非常經得起回味。
她的身段竟也是極好。小生反串花旦,最易有的毛病就是腰板太硬。可是這樣的缺陷,觀衆竟是完全沒在虞孟梅身上找到。他們并不知道花旦才是虞孟梅本工,只覺得她儀态優美,婀娜多姿,竟不像常年唱小生的人。她的演技一向倍受肯定,對于李秀英端莊溫婉的形象自然也是手到擒來,拿捏得恰到好處。
不但臺下的觀衆,陳雲笙也是看得癡了,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阿笙?阿笙?”方秀瓊找她說話,誰知叫了幾聲都不見她答應,最後跺了下腳,大叫一聲,“賢婿!”
“啊?”陳雲笙回過神,“秀瓊姐?”
方秀瓊笑她:“你看看你,都瞧傻了。”
“沒想到虞姐的花旦戲這麽好。”陳雲笙由衷地誇贊。
“她的戲感一向是最好的,”方秀瓊笑說,“你不知道吧。學戲的時候,從來都是她演小姐,梁豔芳演丫環。她要是沒改小生,梁豔芳都不一定出得了頭。”
“真可惜,虞姐要是不改小生,得是多好一個花旦啊,”陳雲笙有些惋惜,不過她馬上又雀躍起來,“但是回頭一想,她要是不改,又得少多好一個小生。而且我不也就沒辦法和她搭戲了嗎?”
方秀瓊點她額頭:“你現在唱的是什麽?她不改,你改呗。”
陳雲笙一想是這道理,喜滋滋地說:“對啊,虞姐要是唱花旦,我就改回小生去!”
方秀瓊聽得直搖頭:“真是個傻姑娘!”以為這麽改來改去很容易啊?
舞臺上的戲很快演到了《歸寧》。這又是花旦的重頭戲。
李夫人思念愛女,派人送信邀請女兒女婿滿月歸寧。王玉林不去,秀英只得獨自前往。雖然倍受冷待,秀英卻叮囑丫環春香,不得向母親透露她在王家的不如意。李夫人見到女兒十分高興,想要留她多住幾天,誰料王玉林讓人遞書一封,命秀英原轎去,原轎回,不得留宿到天明,否則便要休妻。秀英左右為難,終于還是請求母親讓她回夫家。
李夫人不知內情,苦苦挽留。秀英開始還欲遮掩,奈何李夫人不肯諒解,口口聲聲指責女兒出嫁以後只有夫家,忘了娘家,最後甚至氣道:“倘若為娘今日病死在床上,你也要回去不成?”
秀英無奈,只得向母親婉言述說苦衷。
這一段十分苦情,向來催淚。只聽虞孟梅一聲悲呼:“娘——”然後就有一個極長的起腔:“娘啊——”
李夫人背過身,不理女兒。
“女兒是娘親生來娘親養,有長有短總好商量。女兒若有事做錯,啊娘啊你也肯來原諒……”這一段,虞孟梅也刻意加了許多轉腔,聽着是如泣如訴,一下子就抓住了觀衆的情緒。
接着她細述自己嫁到王家才一月,尚有許多不便之處。唱到“那婆婆雖好,怎比得堂上我親娘”一句,她水袖一收,跪了下去。跪下以後,她再接着唱:“我夫妻雖然也恩愛,怎比得親娘你能知兒痛癢。”
這個唱段分明是情緒最為糾結濃烈的時候,虞孟梅卻沒有放開嗓子,而是有意收斂,也絕不多加身段動作。她這裏越是平淡,反而越能營造出隐忍凄婉的感覺。
最後她牽着李夫人的衣袖,緩緩唱道:“娘啊娘,你今日放兒回家去,到來日,我雙雙對對來望親娘。”
臺上的李夫人固然聽得淚流滿面,與秀英抱頭痛哭,下面觀衆席裏也有不少人泣不成聲。
《碧玉簪》這樣的老戲,幾乎人人看過,但是他們卻仍然被虞孟梅的唱腔調動着情緒。不少人還開始埋怨這王玉林太不近人情,看把秀英委屈成這個樣子。不獨他們,就是陳雲笙也聽得唏噓不已。
倒是方秀瓊一點不吃驚,一邊看一邊饒有興味地磕起了瓜子。
“秀瓊姐……”陳雲笙忽然幽幽叫她。
“什麽事?”方秀瓊回答。
陳雲笙向她轉過頭,一臉憂色:“虞姐這段演得這麽好,你說一會兒我這個王玉林上了臺,觀衆會不會扔磚頭啊?”
方秀瓊聞言大樂。
平時是虞孟梅演王玉林。她戲迷衆多,臺風又潇灑,就算演個把負心漢也不會吸引很多仇恨。現在她改演了李秀英,觀衆本就同情秀英,這時自然會更加地偏向她。等會兒他們情緒激動,陳雲笙就難免要招罵了。
方秀瓊拍拍她的肩膀,同情地說:“賢婿可要小心了啊。”
陳雲笙欲哭無淚,當初挑唆她虞姐反串時怎麽沒想到這一點?現在簡直就是自搬石頭壓腳背啊。
看她很認真地擔憂着,方秀瓊更樂了:“賢婿莫急,待老夫幫你想想法子。”
一會兒虞孟梅演完了《歸寧》,下臺看她兩人只顧着聊天,板着臉說:“你們倆幹什麽,沒戲了嗎?”
陳雲笙和方秀瓊頓時作鳥獸散。
作者有話要說:
今日私貨。
金采風62年電影裏的歸寧片斷。飾演李夫人的是姚水娟,三四十年代上海的越劇皇後。三花不如一娟,這個娟指的就是姚水娟。(晉江和諧Q.Q,請去掉中間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