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番外:八一八那個畫風不對的封神世界(上)
帝辛三十四年,八十四歲的王叔比幹在王都朝歌去世,追封太師,其長子子泉改封于齊,次子封于譚,三子封于周部的周原之地,改為林國,齊為侯,譚、林為伯。
自帝辛三十年之後,天下封國轉行公侯伯子男五爵制,根據國之大小定等級,然而即使如此,達到侯爵級別的也不多,更不用說次子、幼子等原無繼承權的人也有封國可封的了。
比幹死後沒有魂歸地府,看到侄子這麽尊敬自己,堪稱老懷大慰,嗯,不愧是我的寶貝侄兒,就是乖。
大概是他最後的所思所想遭了報應,很快他就要被打臉了。
封神世界的女娲娘娘:是誰讓你得出你侄兒是個乖寶寶的結論的?你眼瞎嗎?
壽終正寝之後的比幹被迫來到封神世界以後是很無奈的,至于他為什麽能在沒有人解釋的情況下就得出這個世界是封神世界的結論……
比幹在從天而降、毫發無損地落到一處大殿中時,正好聽到了這麽一段對話:
“臣商容待罪宰相,執掌朝綱,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聖誕之辰,請陛下駕臨女娲宮降香。”
“女娲有何功德,朕輕萬乘而往降香?”
這兩句是封神演義裏的原版臺詞,雖然官階、自稱之類的有不對勁的地方,而且一個人記性再好也不可能完全把一本書的臺詞都記住,頂多記住大概內容就差不多了,但是這種情境,這種臺詞,不是封神演義才怪!
更何況,不是這種怪力亂神的世界,比幹他怎麽可能從七十多歲的老爺爺變回五十多歲的模樣,還從天而降都毫發無傷。
別說比幹自己覺得不科學,就連這個世界的帝辛和滿朝文武都覺得不科學。
因為《封神演義》是明朝文人編纂的,所以官制、言辭都充斥着濃濃的“後古代”風格,在大商待了一輩子的比幹表示他們那個時代才不是這樣說話的呢!
《詩經》裏的那種畫風才接近他們那個時代的通用言辭好麽!
和比幹長得有七八分相似,只是年紀約莫是六十幾歲的某人一直抖着手,最後終于鎮定下來:“汝是何人?”
比幹正色道:“吾乃文丁之子、帝乙之弟、帝辛之叔,名幹,職封少師,因受封比邑,故人稱比幹。”
“哦”,禦座上的纣王來了興趣,“你若是比幹,那朕的少師,又是何人?”
纣王是周人對帝辛的污蔑性的稱呼,但是誰讓封神演義裏從頭到尾都是稱呼纣王的呢?更不用說,比幹暫時還不能接受這個世界的纣王是他的親親小侄子,所以只能使用這個稱呼了。
如果按照書裏塑造的那樣,那這個世界的子受真的是熊到沒朋友。
“吾名為子幹,若是非要區分,那便稱吾為子幹,陛下你的少師為比幹好了。”子幹從善如流地将名字從比幹改成了子幹,反正這個名字才是他一開始的名字。
纣王并不滿意子幹的回答:“汝緣何在此?”
他的話音落下,滿朝文武眼裏也閃着好奇的光芒。
子幹很無奈,要是他知道,他早就說了好麽!問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啊。
大殿地上的石板光可鑒人,子幹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現在的容貌,手上的皮膚狀态以及下巴上的胡須都提醒他,他現在絕不是死時白發蒼蒼八十幾歲的模樣,而是大約五十歲左右的狀态。
“吾不知。陛下宣召,吾正準備入宮議事,誰料剛下了馬車,便到了這麽個地方。看陛下你那少師的年齡……不知此時是否是帝辛十年之後?吾來的時候才是帝辛二年,大王子祿父剛剛出生呢!”子幹這麽說道。
雖然他知道這應該是封神演義的世界,但是一個純正的古代人怎麽會弄清楚平行世界、未來之類的區別呢?
所以能裝傻就裝傻吧!
聽完他的話,纣王來了興趣:“大王子祿父?朕的大王子名為郊,二王子名為洪,就是沒有祿父這個兒子啊!”
子幹暗暗地在心裏翻了個白眼,廢話,我還沒有殷郊和殷洪這兩個連“子”都不姓的侄孫呢!
況且,我的子受侄兒的自稱怎麽會是朕?分明應當是寡人才對!
看着纣王依然興致勃勃的臉,子幹回答道:“當初為王子命名的時候陛下說過,大王子名祿父,二王子名紀,妲己王後如今雖只生育了大王子一子,但吾相信二王子誕生的時日必也是不遠了。”
滿朝文武and纣王:等等,你說王後是誰,能不能重複一遍?
子幹呵呵笑了兩聲:“有蘇氏之女,妲己啊!”
說完這個名字,他還好一通感慨,把當初子受登上帝位以後還沒成婚,結果太後和他只能在天下廣選美貌女子,最後子受自己選定了妲己這樣的戲劇化過程都說了出來。
大殿上所有人都聽愣了。
纣王:喵喵喵?朕仿佛娶了一個假王後,生了倆假兒子。
這個時代并不忌諱女子抛頭露面,因此冀州侯蘇護之女妲己貌美的名聲可謂是傳揚四方,人盡皆知,但是纣王的王後早在他被立為太子之前就定了下來,要不是有岳家支持,他做作為幼子想要抗衡兩個兄長還是很有難度的。
“這……緣何你說的那個朕他直至登上帝位以後還未成婚?父皇如何會允許?”纣王表示自己非常好奇。
能按照自己的心願娶一個美人為王後,當然比迫于外界形勢娶來的王後有感情啊!
“陛下幼年之時便頗為聰慧,天資聰穎,先帝甚是喜愛,早早立為太子,因此攀龍附鳳之輩甚多,為此先帝特許太子可自選正妻,于是一直到陛下登基,都未曾大婚。”
纣王:……可惡,不知道為什麽朕好羨慕啊!
不過……
“什麽叫早早立為太子?”千辛萬苦地從正史上的商朝根本沒有的“壽王”升級成太子的纣王表示不高興。
比幹很樂意給這個世界的人科普一下自家的子受侄兒有多麽的聰明伶俐,小時候有多麽的乖巧可愛,多麽受人喜愛。
纣王的臉色五彩斑斓,所有人都知道他心裏想的約莫就是“天道不公”之類的中二臺詞。
想想也确實不公平。
在沒有給女娲廟題詞兒的時候,纣王他的畫風還屬于一代明君,否則的話,在他被迷惑以後,就不會有那麽多的忠臣義士站出來勸谏他。
忠臣義士哪裏來?還不是早些年培養出來的?
要是他一開始就不是個好東西,不用九尾狐出馬,他自己就能把這個江山給敗光。
為什麽明明早年的經歷是一樣的,子幹的侄兒就能從小被立為太子,纣王就要自己一個人辛辛苦苦地博得父皇的喜愛,然後力壓兩個兄長奪得儲君之位。
這中間的差別也太大了一點吧!
子幹:怪我咯?
誰讓你們這裏是封神演義的世界呢?一切都是命啊!
在這樣一問一答的循環往複中,子幹也好,纣王以及這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罷,終于弄清楚了兩個世界的區別。
在子幹的世界中,他是少師,統領百官,商容和他是少年時的好基友,在他手下為官,他的爸爸、哥哥、侄子都對他很好,他侄子帝辛登基以後通過全國選秀的方式選中了妲己為後,之後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小王子祿父,少師比幹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帝辛不要再讓他帶孩子了,他在帝乙的诏命下給子受當師傅就已經受夠了,他真的不要過那種白天處理政務順帶教導侄孫晚上帶孫子的生活了;
而這個世界,比幹也是少師,但統領百官的是丞相商容,更不用說上頭還有一個太師聞仲了,纣王的王後是東伯侯姜桓楚之女,不是有蘇氏的妲己,纣王感念自己的經歷因此早早地就封好的太子人稱殷郊——誰會用殷某某來稱呼直系的子姓王族啊,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還有個和殷郊一母所出的二王子殷洪。
當然了,重要的大雷當然是要放在最後才放。
這個世界的太師聞仲,堂堂的截教門人,帝乙托孤大臣,與武成王黃飛虎并稱殷商文武雙壁的人物,在子幹的世界,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真·草根人物。
封神世界所有人:等會兒,什麽叫做奴隸出身,擅長水工?
子幹:一切都是世界的錯,這個鍋我是不背的!
正史世界:這個鍋我也不背,作為明朝人寫的商末背景、某種程度上可以當作同人看的小說,你們世界發生的所有毀三觀的事情都不要找我背鍋,謝謝。
子幹日記:
死了以後居然來到了封神世界,崩潰。
有本事讓我一早就生在這個世界,求仙問道啊!
來到封神世界的第一天,伐開心,想作妖。
作者有話要說: 纣王和商容的那段對話就是封神演義第一章 裏面的臺詞,是一切悲劇的開始啊哈哈
話說看封神蠢作者真的很懵,壽王這種根本不可能在商朝出現的封爵就不說了,許仲琳在書裏一直稱子受為纣王,就算是列帝王世系那裏,成湯一直到文丁、帝乙,都是一種畫風,帝乙後面列的不是帝辛是纣王,畫風驟變,蠢作者表示很崩潰。
話說文章開頭為什麽給比幹選擇八十四歲去世……有一句話叫“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就是說這兩個歲數比較容易狗帶,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孔子是七十三歲去世的,孟子是八十四歲。
除了開頭稱呼比幹以外,後面都用子幹來稱呼這篇文的主角,封神世界的比幹就叫比幹,這個世界的子受叫帝辛,封神世界的子受只能叫纣王了orz話說纣王真是難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