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作者有話要說: 上一章太少了,後面又補了一點內容,沒看過的可以退回去看下,(づ ̄3 ̄)づ╭?~
“盯着我夫郎嘀咕些什麽呢?”餘舟一手搭在陶姜的肩膀上, 五指微微用力,語氣裏是毫不掩飾的威脅, 好像只要陶姜說錯一個字, 等着他的就會是一陣疾風暴雨。
陶姜這才意識到剛才的失态, 連忙朝餘舟抱歉地行了一禮,解釋道:“實在是太像了。”
餘舟蹙眉問道:“像什麽?”
“我在縣學讀書時的一個好友, ”陶姜啧啧稱奇,“餘兄你夫郎跟他長得至少有五分相似。”
餘舟心忽的一揪, 想到之前把錦川扔下的那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不動聲色地問道:“你那好友姓甚名啥,年紀幾何?”
陶姜也覺得能夠長得如此相像,說不定是什麽親戚, 便如實道來, “我那好友姓李,雙名浩林,雲城人士, 年紀比你我都要稍長一些,如今已經二十又二。”
聽到說姓李,餘舟已經松了一口氣, 再聽到後面這些信息,就更加确認不是錦川那同父異母的弟弟。
因此看到錦川端着點心出來, 就拉着他把陶姜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然後問道:“你可有這麽一個親戚?”
其實錦川父母之間的關系,以及兩邊的親戚, 餘舟都聽錦川提起過,但人就是這樣,聽到說長得如此相似,就會忍不住想要問問,會不會有什麽沒想到的血緣關系。
錦川思索了片刻後,搖了搖頭道:“未曾聽說有個姓李的親戚。”
說完他朝賀雲旗和陶姜點了頭算作招呼,就去竈房裏幹活了。
陶姜則道:“雖然并非親戚,但我還是想說,能長得這麽相似也是一種緣分,等餘兄你跟表哥去參加府試時,我一定要引薦你跟李兄認識。”
餘舟總覺得,自己另一半跟別人長得有幾分相像就罷了,若是還要因此去認識對方,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不過不管怎麽說,這也是以後的事情去了,陶姜說的府試才是關鍵,他笑着道:“我這縣試都還沒過,你就想着府試去了。”
陶姜一副理應如此的表情,“以餘兄你的水準,被縣試錄取不是必然之事嗎?”
Advertisement
餘舟搖了搖頭,把裝着紅薯幹的盤子推到陶姜面前,“吃你的紅薯去吧。”
說完便轉過頭跟賀雲旗聊天。
錦川做的紅薯幹每根都是手指粗細,又收得好,經過大半個冬天也沒有返潮或是變色,橙黃色的紅薯幹表面依舊幹爽,一口咬下去卻是軟軟糯糯的。
陶姜吃了一根就贊不絕口。
只是他不是個坐得住的,聽到外面熱熱鬧鬧的,即便有喜歡的紅薯幹,心思也很快飄到了院子裏。
等了會兒後,終是沒忍住道:“餘兄,我想去院子裏轉轉可以嗎?”
“要我陪你去嗎?”餘舟起身道。
“不用不用,”陶姜抓起一把紅薯幹,“我帶小松去就好了,你跟表哥聊天吧。”
說完就好像有什麽跟在他後面要咬他尾巴似的,飛快地溜了出去。
看着他的衣擺消失在門口,賀雲旗搖了搖頭道:“阿姜從小就比同齡的孩子調皮一些。”
餘舟心知他是怕陶姜給自己添麻煩,便故意清了下嗓子,低聲道:“在成親之前,我也跟他差不多。”
他性格雖不如陶姜那麽跳脫,但跟這個時代大部分的讀書人相比,還是要活潑得多。而且确實是到了這個時代,尤其是成親之後才收斂了很多。
究其原因不過是想讓自己看起來更可靠一些。而且太跳脫了,如果能像陶姜那樣,家裏有足夠的背景,別人就會覺得是潇灑不羁。若是他這種毫無根基之人,人家看到了只會覺得上不得臺面罷了。
賀雲旗聞言卻微微瞪大了眼。
他這個動作自己做起來不覺得有什麽,餘舟卻若有所思地點了下頭。
閑話了幾句之後,兩人就把話題轉到了學問上面,賀雲旗博聞強識,餘舟把最近學習時遇到的瓶頸或是問題說出來後,他很快便能給出解決的方法或是建議。
兩人不知不覺聊了小半個時辰,錦川來敲書房的門告訴他們豬肉已經收拾好,準備一下,再過會兒就可以吃午飯。
村裏就是這個習俗,殺豬飯是有屠夫幫做的,請了陳嬸子過來,也只是幫着錦川切成洗菜跟燒火而已。
餘舟作為一家之主,只需要在這個時候出去招呼一下來吃殺豬飯的客人就行。
外面天冷,而且賀雲旗早早趕過來,又跟自己說了這麽久的話,餘舟就讓他跟小竹留在書房休息烤火,等吃飯的時候再出去。
結果他一出門,就差點沒跟牽着條小奶狗往書房跑的陶姜撞個正着。
即便是自認對他頗為了解的餘舟也覺得震驚了,“你這小黃狗從哪裏來的?”
“你家的啊。”陶姜把小黃狗牽到餘舟跟前,“大概一炷香之前,慶嬸子帶過來的,說你們想要養條狗,托付她找的。”
“那繩索是怎麽回事?”餘舟指着明顯剛換上的繩索,還有狗脖子上的竹環。
陶姜:“陳豐幫忙做的啊,我想跟狗玩,他說套個東西不怕被咬。”
“那肉呢?”餘舟又指着小松手裏端着的碗,繼續問。
陶姜理所當然,“問哥麽要的,我覺得喂它點吃的,狗會更聽我的話。”
餘舟愣了下,才反應過來他說的哥麽是指錦川,便道:“下回也叫哥。”
因為村裏關系比較好的同輩,比他們年紀稍長的陳豐從認識起便一直叫的是錦川的名字,小娟跟二狗子他們也是叫錦川哥哥,所以聽到陶姜這麽稱呼錦川的時候,餘舟總覺得略為奇怪。
陶姜本來就是一個随性的人,聽到餘舟這麽說了後,便從善如流的應下。
只是在放他進書房之前,餘舟還是沒忍住問了句,“我們家還有什麽是你不認識的嗎?”
陶姜狡黠一笑,摸着下巴道:“後院池塘裏的魚還不認識,我剛才去的時候他們都在水底沒出來。”
餘舟深吸了一口氣,把人推進書房裏道:“你還是去跟賀雲旗聊聊吧。”
說完便搖了搖頭,去招呼過來吃飯的村裏人。
中午的時候,一共擺了三桌。
文先生也來了,有他跟裏正在,除了餘舟之外,賀雲旗跟陶姜也有能交談上的人。
不,應該說是賀雲旗有可以好好交談的人。
陶姜比起跟文先生聊學問,跟裏正聊習俗,他更喜歡聽慶叔說打獵相關的事。
餘舟家的殺豬飯自然不會吝啬食物,除了大家規定會有的那幾樣,他還特意讓屠夫炖了一大鍋的豬肉白菜炖粉條。
粉條是他自己做的,除了送過一些跟陳家和文先生外,就連賀雲旗都沒吃過。
一大盆端出來後,所有人都喜歡得不行。
不過村裏人在聽說四五斤新鮮的紅薯才能出一斤粉後,就歇了想要買的心思,紅薯粉再好吃也是素的,有這個錢還不如用來買肉吃。
陶姜卻不同,仗着關系好以及餘舟之前給出的承諾,臨走前直接便說:“餘兄你說過的,我從縣學回來後,紅薯做成的東西任我吃的。”
“還能少得了你的嗎?”餘舟失笑。
錦川也道:“早就準備好了。”
只有賀雲旗,聽到這話後終于有點繃不住,想要去拎陶姜的耳朵。
陶姜邊躲邊委屈道:“我跟餘兄是好友,想要的自然就直接說了,難道還要繞彎子嗎?”
餘舟看着他鬧騰,讓他們二人的書童把準備好的紅薯,紅薯粉以及紅薯幹,還有一些別的回禮都搬到馬車上。
等送走他們之後,又收拾了院子裏的東西,餘舟跟錦川才去查看大家帶來的禮物。
村裏人大多帶的是蔬菜菜幹自不用說。
看到陶姜跟賀雲旗帶來的伴手禮後,餘舟跟錦川才慶幸,還好他們回禮除了跟紅薯相關的東西,以及一些豬肉外,還各放一罐子的茶葉。
本來餘舟還沒想到這茬,是錦川去收拾書房茶具的時候,看到茶葉多泡過一回,猜到賀雲旗或者陶姜至少有一人很喜歡他們家的茶葉,才找餘舟商量,各加了一罐茶葉進去做回禮。
不然跟陶姜從縣學帶回來的學習資料,以及賀雲旗送的書相比,他們之前準備的回禮就太少了些。
錦川翻過幾頁陶姜送的學習資料,便笑着道:“陶公子寫得字跟他人一樣随意。”
“內容應該花了不少的心思。”餘舟比錦川看得仔細一些,陶姜這份資料應該是特意為他準備的。不用給其他人看,字跡自然就用最随意的,反正餘舟能看明白就可以了。
這也符合陶姜的性格。
豬殺好之後,便是熏制各種臘味,餘舟又買了好些魚一起薰了。
之後便是準備年貨,給先生以及長輩們送禮。
除了村裏的人外,還有鎮上的賀家跟吳家。這一年下來,餘舟掙的錢大部分都是經過了吳常林夫夫二人的手,快要過年了,自然少不了要給他們準備一份年禮。
不過餘舟跟錦川知道,普通東西吳常林夫夫肯定不缺,所以準備的大部分還是自己家特制的東西,紅薯粉、香腸跟臘肉這些,先不說做起來比較複雜的紅薯粉,就連香腸,餘舟都沒看到鎮上有人賣。
這兩樣用來送禮是最好不過,再搭上一點尋常人家都會做的臘肉,就很完美了。
熱熱鬧鬧地過了個年後,轉眼又到了元宵節。
上一次燈會的時候,餘舟要留在家裏抓小偷,這次燈會自然不會再錯過,他早早地便跟錦川說好,要一起去鎮上玩。
并托付了暫時還是單身狗的陳豐,在家幫忙好好看着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