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了舊事
黃夫人往晏家走了趟, 心裏有底,回到家中, 先和陳老爺商量。
“母親的念頭, 怕是難了。”她直言不諱,“女官入宮,沒有特例, 怎麽都要?五六年, 方能歸家許配,若是得貴人青睐, 興許更難。即便能出來, 咱們要?讓她嫁給二郎, 晏家也不會?同意的。”
頓頓, 又道?, “路上,我仔細審了紫蘇,老爺猜怎麽的, 年前, 王尚書上門提過親,丹娘險些嫁到王家去了。”
陳老爺大吃一驚, 忙問:“怎的沒成?”
黃夫人道?:“丹娘說齊大非偶,沒敢嫁。”
“這傻孩子。”陳老爺追悔莫及,“既有這樣的福分?, 怎麽又給拒了?”
黃夫人眸光微閃,壓低聲音:“我也覺得這事不合情理,大好的婚事, 沒理由不答應,後來我再一想?, 會?不會?是老太太曾提過什麽,丹娘不敢應?”
陳老爺恍然:“你說得在理。”他細細想?明,實?在找不出程丹若拒絕的理由,便認可妻子的猜測,“怕真是母親透了話,又沒準信,只能這般說。”
說罷,頓足不已,白白錯過和王尚書結親的機會?,由不得他不心痛。
黃夫人趁熱打鐵,問:“老爺說,這事可怎麽辦?”
“和孝哥兒的事情,家裏不準再提了。”陳老爺斬釘截鐵道?,“你約束下人,不準他們胡說八道?,母親那裏,我親自去說。”
心頭的石頭落地。黃夫人語氣都輕松不少,笑道?:“都聽老爺的。”
陳老爺親自與陳老太太說明情況。
出乎意料的,陳老太太并未大發?雷霆,語氣幽冷:“我知道?這孩子能忍,沒想?到這麽能忍。”
離開陳家之前,半點?喜色不露,抓住機會?,立馬攀上更富貴的人家,這份手段和心性,比家裏的兩個親孫女強得多。
“現在你讓我留她,我都不敢留了。”陳老太太慢慢道?,“好在咱們家不曾薄待她,有這五年的恩情在,她總要?認咱們。”
陳老爺說:“母親的意思是?”
陳老太太道?:“想?法子打聽打聽,讓她來見我老婆子一面?。”
“兒子知道?了。”
初到京城,事情極多,要?去吏部報道?,要?去拜訪老丈人,大約忙了半月,忽然接到皇帝的傳召。
陳老爺一大早就起來準備,換好官服進宮等候。
排隊的人很?多,皇帝也不是按次序叫,想?到誰就叫誰。其他沒被叫到的人,就只能喝茶幹等。
陳老爺在小太監上茶時,叫住對方,塞去銀錢:“小公公,我想?打聽一下,宮裏有沒有一位姓程,禾呈程的女官?”
可巧,這小太監就是李有義,收了銀子,掂量着問:“不知那是您的?”
“她是長在我家的親眷。”陳老爺覺得有戲,忙道?,“聽說她進了宮,家裏人惦記得緊。”
“咱們外朝的不清楚後頭的事兒,回頭我給您打聽打聽。”李有義說着,将?銀子塞進了袖子。
陳老爺無可奈何。
晚些時候,李有義随便找了個跑腿的活,就去內安樂堂把陳老爺打探的事兒,告訴了程丹若。
程丹若謝過他,知道?該來的總會?來,便在皇帝與後妃離宮之際,告假一日。
陶尚食沒有為難,很?快批了假。
這大概是洪尚宮争取到的最佳福利——女官可以出宮,而不像是宮婢,幾乎沒有踏出宮門的時候。
步行到宮門,驗過出入宮廷的腰牌,程丹若久違地呼吸到了外面?的空氣。
夏天雖然熱了些,但?比春秋好,沒有沙塵。
她走的東華門,這邊最熟,過了東安門,就是皇城之外,有專門拉客的馬車夫候着,看見她出宮,殷勤地上前:“貴人要?馬車嗎?”
程丹若正猶豫古代的出租車安不安全,背後已經?有人叫她:“程姑娘。”
轉頭一看,居然是柏木。
“是你。”她意外。
柏木道?:“沒想?到姑姑今日離宮,是要?去子真先生府上?”
程丹若點?頭。
“您不介意的話,就由小人護送您去吧。”柏木道?,“京城的路您不熟。”
“謝公子……”她猶豫。
柏木笑了:“少爺身邊不止我一個伺候的,您稍等。”
他跑去和其他人說了兩句,主動牽起馬,又給車夫銀錢:“馬車我租了,回頭還到你們車行。”
“哎,好咧。”車夫連忙套車。
“程姑娘仔細腳下。”柏木放下車轅上的車蹬子,讓她踩着上去。
程丹若進去,這種公共馬車的車廂很?小,木制,三面?幔帳,左右都開窗,所以不算太熱。
“去燕子胡同。”
皇城腳下,馬車走得很?慢,時不時需要?避讓等待。借此間隙,柏木隔着轎簾和她說話:“少爺平日都是騎馬上朝,若早知道?姑姑今日告假,指不定就坐車來。”
程丹若沒把他的客氣話當真,笑笑,反而好奇:“他的馬是黑色的那匹嗎?”
“是,那是陛下賜的良駒,名?——”柏木咬住舌頭,“民間少見。”
程丹若說:“我想?也是。”平時街上可見不到那麽漂亮的馬。
“這麽大的日頭,您特意告假,是有什麽急事嗎?”柏木問,“若您着急,我就趕快些。”
程丹若不愛說自己的事兒:“沒什麽,慢慢走好了。”
柏木聽出話音,應了一聲,專心趕車。
到了燕子胡同,程丹若給他車錢,他卻死活不肯收:“您要?還,還給我家少爺就是。”
程丹若無語:“我又見不到你家少爺。”
柏木朝她笑笑,躬身退走。
程丹若無法,只好先辦正事。誰想?一問門子,來得不巧,今天晏鴻之出門訪友去了,遂直入後院,拜見洪夫人。
母女倆說了陣話,主要?是程丹若交代入宮數月的經?歷。洪夫人免不了叮囑,卻也是老生常談。
兩人真正商議的只有陳家。
洪夫人問:“你是怎麽想?的呢?”
“養育之恩,今生難報。”入了宮,程丹若心中反而安穩,無非是混到退休,抑或是死,平靜地答,“我力所能及之處,能報則報,報不了的,下輩子結草銜環再報。”
在古代,誰也不會?覺得未成年人就該接受撫養,家裏養不了的,國家該養,所以恩情永遠是恩情,逃不過的。
但?怎麽報恩,也有講究。
洪夫人嘆氣:“你心裏是明白的,也不必我多說什麽。”
“請義母放心。”程丹若說。
洪夫人留她用?午膳,期間又與大奶奶見了面?,雙方寒暄片時,也就散了。
飯後,程丹若又替洪夫人診脈,确認她身體無恙,便告辭去陳家。
時間剛剛好,陳家已經?用?過午膳,陳老太太還沒歇下。
“老太太萬福。”程丹若屈膝道?福。
陳老太太見着她,輕輕一笑:“倒是沒想?着,我老婆子還能見到你。”
程丹若微笑:“老太太身體可好?”
“若我說不好,”陳老太太慢條斯理地問,“你當如何?”
這話中帶刺,程丹若哪會?聽不出來,不卑不亢道?:“我替您把脈試試。”
她一如既往得順從,陳老太太便也緩和口吻:“不必了,水土不服而已,歇兩日就好。”
程丹若點?點?頭,接過丫鬟手中的茶盞,與從前一般奉茶端水。
陳老太太的嘴角出現淡淡的笑紋,慢慢道?:“你這孩子也太實?誠,受了委屈,忍忍就是,等你表叔來了,自會?替你讨個公道?,非要?進宮去。”
程丹若不動聲色:“老太太說笑了,晏老先生為人正派,夫人和氣慈愛,哪有什麽委屈。只是,我雖不才,也知道?忠君報國,上有命,不敢不從。”
陳老太太目光閃爍,表情卻愈發?慈和:“這是老成之言,難得你都明白。”
程丹若微微笑了,關切道?:“不知老太太、太太一路行來,可還順利?”
一直作?壁上觀的黃夫人,終于開口:“旁的倒是還好,我們走水路,沒遇上太多難民,只不過水位低,等了好些時候。”
她端茶潤嗓子,又問,“你在宮裏一切可好?”
“不過尋常當差。”程丹若回答。
黃夫人道?:“安分?守己,莫要?惹是生非。”
程丹若應下。
“你在什麽地方做事?”陳老太太問。
“內安樂堂。”程丹若照實?說,“給宮人們治病。”
陳老太太問:“怎的沒去貴人身邊?”
“醫術淺薄,難當大任。”她答,“若招來禍事,恐累及家人,不敢托大。”
空氣一時靜默。
陳老太太阖阖眼,說:“累了,散吧。”自顧自由丫鬟攙扶着,到裏頭卧室休息去了。
黃夫人攜了程丹若的手,安撫地拍兩記:“到我那兒去,和婉娘說說話,你們到底是表姊妹,別離得遠就生分?了。”
又輕聲道?,“老太太一路上都念着你,怕你受委屈,誰想?你這孩子,一聲不吭竟然進宮去了,可不叫我們擔心?”
程丹若立時道?:“勞老太太、太太惦記,是晚輩的錯。”
不得不說,陳老太太和黃夫人這對婆媳雖不對付,卻十分?默契,一個扮紅臉一個扮白臉,敲打她又安撫她。
而陳老太太的态度,變相證明了一件事:她已經?放棄自己的婚事,轉而打算用?養育之恩拿捏。
這是好現象,證明她已有讓陳家利用?的價值。
“可這也是無奈之舉。”程丹若嘆口氣,苦笑道?,“我年歲已長,沒有繼續賴在親戚家的道?理,總要?自謀生路,能在宮中效力,是我的福分?。”
黃夫人微微一笑,确信雙方有了默契,愈發?親熱:“你平日可有假?得了空,常來坐坐,老太太的氣過幾日,也就消了。”
程丹若說:“平日無假,等閑難出宮門。今日是我知道?老太太來了,專程托人才出來的。”
黃夫人露出惋惜之色。
“不知道?表叔會?在京中留多久?”程丹若換了個話題。
黃夫人道?:“還沒個準呢。”
“要?是能長留京城,總有機會?見着。”她笑笑,也為自己留條後路。
兩人各懷心思回到正院,又将?陳婉娘叫來。
姊妹倆再度相見,彼此都覺親切。
黃夫人讓她們下去說話,吃些蓮子湯。
兩個女孩兒交換了一些信息。
程丹若告訴陳婉娘,這京中未婚女孩的社交,以許意娘為首,但?如今嘉寧郡主風頭正盛,還有安王的女兒。
陳婉娘則說,陸舉子家在松江,柔娘今年春天便嫁了,未曾上京。大約要?等到三年後春闱,夫妻倆才會?一道?入京,當然,前提是陳老爺順利留了下來。
又說,黃夫人已經?回過娘家,近日時常走動,好似要?為陳知孝物色對象。
假如他們不能久留,得在離京前敲定婚事。
林林總總,不多贅述。
因宮禁時間較早,程丹若沒有久留便告辭離開。
回宮的時候,“恰好”碰見了謝玄英巡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