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或曾相識
自打那日得了順啓帝應允,珑玥便開始掰着手指頭算日子。
一天一天的,總算挨過了冬月,進了臘月,這天兒也飄起了大雪。
西疆那裏也愈發的不安穩。
想來也是,游牧民族不比漢人,不侍農耕,又無固定居所。進了冬季,天寒地凍的日子定不好過。又加上民風強悍,缺衣少食了,必然襲擾邊境,搶掠食物,更有甚者還會擄掠婦女。
不過,此次似乎并非襲擾搶糧擄人這般簡單,不然,順啓帝也不至于一連半月皆宿于禦書房中,沒日沒夜的召外臣議事。看來戰勢頗緊,很可能一觸即發。
這幾日,便是李隆佑與李隆佐也被順啓帝拘到了禦書房中。
說起來,這順啓帝也是個各色的,在歷朝歷代皇帝中,養兒子的方法也是獨一份了。五個兒子,只瑾皇後嫡出的兩子自小學習帝王之術,十二歲之後更是由順啓帝帶着涉及朝政諸事。其他三子,只習君子六藝,便是朝政的邊兒,順啓帝也不讓他們摸到。這意思再明顯不過,同是兒子,但嫡庶有別,順啓帝只要他們當個知書達理的安樂王爺便是了,之于皇位便不要觊觎了。
想來順啓帝是被這皇位更替之時的奪嫡厮殺吓着了。這大昭國說來也奇了,平穩過度,登基即位的只兩代皇帝,其餘皆是踩着屍骨和鮮血坐上的大寶。到了順啓帝這裏,更是一連砍殺了五個兄弟。
要說之前的幾代皇帝皆因沒有冊立太子所至,可順啓帝早先可是坐在太子位上十多年啊!
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以想見,順啓帝是不想見到日後兒子們因着皇位刀槍相見,血流成河,故而,幹脆一開始便讓那幾個嫔妃所出之子歇了心思。
可,要說,這順啓帝也是個膽兒大的,您老就不怕嫡出的兩子是那扶不起來的阿鬥?又或兩個兒子皆太有本事,同胞手足相殘?
此一事,當初瑾皇後也曾與順啓帝提過,只是措辭委婉。
順啓帝只道:“朕相信,瑾兒與朕的孩兒自是錯不了的。”
只,不知道當時的瑾皇後會不會“亞歷山大”。
這一日正是“臘八”。
宮中人多,比不得尋常人家,人口少,好管理。故而,許多小的節令便皆省去,若有那有閑心又講究的嫔妃想要過上一過,便自己拿了銀錢使了廚房去做。
Advertisement
這日,珑玥使人問了吉安,今日未時左右,順啓帝不曾召了外臣議事。上午時分,便讓自己宮內的小廚房用幾種米糧,再加上桂圓幹、葡萄幹、紅棗、枸杞,文火慢慢的熬了“臘八粥”出來,後加上桂花蜜糖。
命人拎了食盒跟着自己,先與太後與瑾皇後送了過去,再撒嬌、淘氣,逗着太後與瑾皇後高興了會子。
估摸時候差不多了,才又命人将火上溫着的臘八粥裝了保溫的食盒,跟着自己去禦書房。
珑玥裹了襯着雪白狐貍毛裏子的大紅軟緞子棉鬥篷,頭上戴着同樣材質的兜帽。鬥篷裏面是一身金紅色滾雪白兔子毛邊兒的褲、襖,五歲的女童并不穿裙子。足蹬一雙紅色小羊皮棉靴。雪白狐貍毛的暖袖裏揣着景泰藍掐絲小貓撲蝶的小巧暖手爐。
捂得嚴實了,璎珞姑姑方喚了吉安派來的四個小太監,緊着囑咐了好些,才放珑玥出來。
之于,為何要吉安遣了太監來接?
一是,珑玥宮中無有太監聽差。
再是,自打出過迎嫔一事,順啓帝便命:後宮嫔妃、宮婢未得傳召不得出承乾門,進勤政殿。
天上飄着雪花,不大。
自驚蟄殿走至承乾門,卻也落了滿肩。
珑玥一路走來,專挑那雪白如紙,未有人踩踏過的地界兒去走。偶爾多踩幾個印子,弄出一個五瓣花的樣子。
進了勤政殿的宮門,往東一拐便是禦書房。
老遠的,珑玥便見禦書房門外廊子下的雪地裏跪了一個藏青色的身影。
可見跪的時候不短了,墨染般的長發與鬥篷上皆覆上了一層雪。
此人卻依舊跪得筆直。像松,很有些不屈不撓的風骨。
走得近了,珑玥方看清。
這是一個與自己家小哥年紀相仿的少年。
藏青色的鬥篷裏是同一色的棉錦直綴。
劍眉入鬓,一雙星目熠熠中似流露出他這個年紀不應有的沉寂,卻也帶着些許狠戾。鼻若懸膽,鼻梁高挺。緊抿的薄唇已有些微泛白,應是在這雪地裏凍的。面龐已脫了少年的圓潤,初見棱角。
珑玥可以确定,自己未曾見過這個少年,只,為何他會給自己或曾相識之感?心中似還有些酸楚。
不由得半跑着來至少年身前。
------題外話------
今兒個某羊我終于讓男主出來露一小臉兒了,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