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李禦史提議
玉碎之時, 村民嚎聲震天。
“傳說開封府在包大人帶領之下,官員廉明清正。騙人的, 毀我們村寶貝!”
“殘民害物!”
“我們聯名上告,找包大人做主!”百裏氏喊道。
龐元英看着地上玉葫蘆的碎片,有一卷嬰兒拇指大小粗細的白皮子壓在白玉碎片下。在衆人不注意的時候,龐元英彎腰拾起皮卷。根據玉葫蘆部分碎片的形狀可以看出, 葫蘆裏面剛好有一個卡住這種皮卷的凹槽,其它部分皆為實心。
怪不得他之前晃動玉葫蘆的時候,感覺不到裏面有東西, 卡得剛剛好。
龐元英打開羊皮卷,發現是一張畫得很細致地圖。這地形圖他不認識,召來王朝和馬漢瞧。倆人也搖頭表示不熟。
龐元英問白玉堂。
白玉堂回答得也算是理直氣壯。“我不是本地人, 你是。”
“我——”龐元英噎了下,“我是本地人,但我比較了解酒肉符紙,地圖不了解。”
龐元慶斯文走過來, 問他能不能看一下。
接過地圖後, 龐元慶仔細想了想,指着地圖對龐元英解釋道:“這不就是碾子村麽, 這是村子周邊的山, 我們剛才去的高粱米地大概就在這個位置。”
百裏氏等人看到玉葫蘆裏藏着地圖,全部都驚呆了。驚呆之後, 滿臉的悔恨, 悔不當初沒有悟到這一點。早知真正的寶貝摔一下就能得來, 他們當初何必千辛萬苦猜測,還互相制掣,彼此算計。
“我看看!”王叔湊了過來,搶着要看地圖。
龐元慶當然不能然他得逞,退了一步。
王叔就瞄了一眼,立刻道:“是我們碾子村的地圖!”
Advertisement
說罷他就氣得跺腳,不知有多少悔恨。
百裏氏急紅了眼,轉眸瞧着地上蓋着草席的熊峰的屍體,恨不得去踩上兩腳。若非他多事,指不定這玉葫蘆的事還有挽回的餘地。現在可倒好,秘密全讓官府的人知道了。
龐元英問龐元慶是怎麽一眼就看出這是碾子村的地圖。
“上次要來劉秀才這裏的時候,他和說過碾子村,推拒說這地方窮鄉僻壤,不宜我來。我回家後,便看了地圖,想找找碾子村在哪兒,便記住了。”龐元慶解釋道。
“厲害,看一眼就記得,過目不忘!”龐元英稱贊罷了,見天色尚早,帶人按照地指示進了山。
龐元慶邊走邊問龐元英覺得地圖上紅點所指示的地方,會有什麽寶貝。
“銀葫蘆。”龐元英道,“我覺真正四個字可能是‘葫蘆藏銀’。這出地點指示就是銀子。”
跟着上山的王叔和百裏氏等人,聽這話都激動起來,更懊悔得氣不打一處來。各自腦海中做了各種假設,假設當初他們某一環節聰明一點或者做對了選擇,哪會有今天。他們就可以爽快地獨吞寶藏了。
龐元英回頭看他們,“看來你們都很堅信你們祖宗給你們留下了一大筆寶藏,為什麽?”
王叔和百裏氏都選擇低頭,躲避龐元英的目光。
“你們怎麽知道不是謠傳呢?”
“祖宗傳下來的話,怎可能騙人。”百裏氏道。
王叔跟着附和。
“那為何是熊、王、劉、百裏你們四家?你們四家祖上原本做什麽?”龐元英再問。
百裏氏和王叔倆人一前一後地小聲回答說不知道。
龐元英覺得他們知道,但就是不說。
在龐元慶的帶領下,大家按照地圖走到了一座山的山頂,沒看到什麽特別之處,也沒看到有什麽山洞地窖之類的地方藏寶貝。龐元英打發幾名衙差先仔細搜索排查一遍整座山,以确定真沒有藏匿銀子山洞。
不休後,搜山的衙差們都回來了,表示沒在山上其它地方找到能藏銀子的地方。
“銀子會不會埋在某處地下?”龐元慶問。
“要是這樣的話,地圖上是不是有個具體地點的标示才對。但這個紅點,只是點了這座山的所在。”龐元英質疑道。
“挖挖看。”白玉堂随便指了處地方,吩咐衙差和村民去挖掘。
村民用鎬頭刨了一尺深的土皮之後,就遇見石頭了。換了處地方,基本上都是如此。有的地方土千,勁兒使大了,還把地底下石頭刨斷了一塊出來。
太陽西斜,近黃昏時,大家挖了二十幾處地方,都沒什麽發現。
“少尹,您說這會不會是他們老祖宗閑的沒事兒,故意畫這麽個地圖唬人玩呢?”馬漢手抓着鎬頭,抹了一把頭上的汗,頗為怨念道。
“一家人無聊可以解釋,四家人一起無聊,不大可能。這座山裏肯定有秘密。”龐元英堅持道。
“但山底下都是石頭,埋東西有點難啊。”龐元慶嘆道。
白玉堂本要建議龐元英還是先回去休息,明日再來看看。但忽然看他愣神兒,似乎想到了什麽,讓他快說。
龐元英走到之前刨處石頭的那個土坑前,彎腰把石頭撿起來,用手拍掉上面的泥土,為米黃色和銀白色相間的‘花石頭’。龐元英在随便在找一處土坑,用一把樹葉掃幹淨坑裏面石頭上的土。
白玉堂湊過來看,立刻道:“銀礦。”
“銀礦?”幾個人異口同聲,包括王朝、馬漢、百裏氏和幾個村民。
王朝等人跟着過來看。
百裏氏和王叔則自己找了處土坑,撥土去瞧,果然在石頭上瞧見了銀白色的東西。
“天啊,難道這一整座山都是?”百裏氏看向王叔,緩緩地吸口氣。
倆人都醒悟了,當初真不該争,怪不得老祖宗被這事兒留給了四家。這開采銀礦,可并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真夠糟心,銀山就在自家門前。他們都被蒙了雙眼,生生給錯過了。
“你們別想了,私采銀礦是死罪。這東西是官府的!”王朝看他們一臉懊悔樣兒,忍不住提醒道。
“他們估計不怕這些。”
龐元英猜測他們祖上就幹犯法的事兒,所以熊峰殺人能如此演戲能如此熟稔,百裏氏和王叔也不像是見個死人就害怕的普通百姓。至于劉秀才母子,從他們玩詐騙的事兒上就能看出來,都不是善茬。
這四家人從根兒上都沒好過。
銀礦的事上報開封府之後,自有開封府的判官來徹查碾子村的歷史,挖出四家祖上曾犯下罪孽。原來這四家是太|祖皇帝時期,在益州劉縣令、百裏師爺、王鐵匠和熊匪頭。四方勾結,盜采銀礦,事發之後,一同逃離。并憑着他們自個兒的能耐,找到了碾子村附近的一處銀礦。但因為此處距離京城較近,他們風頭沒過,而且手裏的錢也算夠花,就打算把這個好事兒留給下一代去弄。
沒想到這秘密懸念太好了,導致了四家人互相猜忌,分崩離析,沒能成事兒。
案子破了,銀礦收繳,罪犯田茶伏法。龐元英代表開封府為國庫弄了一座銀山出來,立刻得到了價皇帝的嘉獎。
次日,趙祯特意憑此為借口,令龐元英觐見,當着忠臣的面贊美了他一番。龐太師見縫插針,跟着贊美了兒子兩番。晏殊和包拯也跟着湊了熱鬧,不吝誇獎。
一時間朝中竟然大和諧,所有人口徑一致,把龐元英捧得高高的。
縱然龐元英臉皮厚,自以為自己真不錯,也喜歡贊美,可這麽誇獎他可受不來。回頭有什麽大事兒,找他負責辦,再立個軍令狀什麽的,他豈不是很慘。
所以龐元英趕緊謙虛,表示他有今日都是包拯功勞。是包大人英明神武,無所不能。
“龐少尹莫要自謙,您的才華大家有目共睹。還記得當初少尹調戲良家落水一事,鬧得滿城人都笑話你。而今少尹痛改前非,勤懇為官,成了表率,人人稱頌。想必少尹,必很勇于面對過去。”李禦史忽然站出來說了這一番話。
龐太師立刻變了臉色,瞪向李禦史。
包拯的臉色也不好看,皺起眉頭。
範仲淹這時問李禦史,“李大人故意提及此事,目的為何?”
“自然是覺得,此案不如就交給龐少尹來辦,不枉當初他調戲人家一番,如此便權當作致歉了。”李禦史半譏諷地說道。
龐太師怒道:“李大人,你過分了。小兒當初的确舉止不當,意圖調戲那位姑娘,但當時他落水丢了半條命,為此大病了小半年,險些命喪黃泉。小兒為此事已經領夠了教訓,不必為此負責。”
“太師息怒,下官也并非說少尹要為此女子的死負責。只是說此案蹊跷,撲朔迷離,少尹乃破案奇才,而死者剛好與少尹有些淵源。少尹為她伸冤做點什麽,也不算為過。”李禦史嘴不饒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