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垂拱元年,并州城外出了些流寇,四處偷盜掠搶。這些流寇趁太宗駕崩,高宗登基,天下尚未安定,于是打着複隋的旗號,流散“唐高祖李淵乃胡人之後”的謠言,很快形成了規模不小的造反集團,殺官兵,劫商車,騷擾百姓。
并州府軍幾次剿殺不成,直到盧肅遠向高宗上書請朝廷派兵馬鎮壓,才得以順利剿殺并捉住此次造反的幾名頭目。可惜的是,造反頭目中的“二當家”楊明奚趁亂逃走了。
這楊明奚是反賊裏軍師一般的人物,據說心狠手辣,曾用毒計“砍馬腿”成功伏擊大批府軍。亦有傳言他和手下将俘虜的唐朝軍士一一活着割舌開膛破肚,讓俘虜慢慢流血而亡。朝廷退兵後,潛逃的楊明奚放出風聲,要狠狠報複盧肅遠,為“大當家”和兄弟們報仇。
“秋兄,你最近要小心。”楊元慥聽說了造反頭目逃走的事。
盧尚秋坐在座位上發呆,“嗯”了一聲算是回答。盧府近日因楊明奚的報複之語而加強了戒備,盧肅遠亦給寶貝兒子多配了六個身手不錯的家丁保護他,因此他也十分擔心自己和家裏人的安危。
楊元慥又道:“你也不要擔心,有元弟我在。我武功高強,可以保護秋兄。”
盧尚秋終于聽見他的話,高興之餘又覺得好笑:“可是對手是那個詭計多端的楊明奚,若是哪天真遇上了,元弟你可不許不自量力,與他硬碰硬。”
一番話說得楊元慥十分不自在,覺得自尊心受到了打擊:“楊明奚是誰?不過是一屆土匪。老子學的是正宗楊家武功,怕他作甚!”
又道:“那蟊賊不敢真刀實劍來報複,只知道躲在暗處瞎嚷嚷。待我來學他如何窩囊。”楊元慥愈說愈來了興致,跳上孫夫子的書案抓起戒尺。
“呀呀呸,老子今天要給盧肅遠一個好看。”楊元慥捏着嗓子學楊明奚,一手高舉孫夫子的戒尺,一手叉腰,一腳跨在孫夫子的書案上,又是擰鼻子又是皺眉頭,還裝作往地上吐一口痰,逗得盧尚秋和其他同學狂笑不止。
“夫子來了!”有人喊道。一群學生立刻一哄而散,紛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搖頭晃腦裝作一副苦讀的樣子。
楊元慥聽到喊聲,連忙把戒尺擺回原位,這一停頓,孫夫子已跨進門來。把他的小動作看了個一清二楚。
此時的楊元慥,不知是否因為常年習武的緣故,個頭一直蹿蹿蹿,與趙劉毅已一般高,胳膊上練出了小肌肉,身板比從前壯實許多。可惜他雖武藝突飛猛進,卻在讀書上不大開竅,就連被孫夫子拿戒尺訓斥,被楊父拿撣子抽得滿院跑,也沒甚大用,反而讓這小子長了逆反心理,越來越不愛讀書。除了一種時候,他會乖乖讀書,便是多虧盧尚秋每日放課後給楊元慥開小竈,才免去他不少戒尺責罰。而盧尚秋已成為學堂裏最優秀的學生,深得孫夫子的喜愛。
孫夫子也頭疼這個在他印象中“十分頑劣”的學生,若不是他與楊父有交情,早該讓這學生退學了。
見孫夫子拿起戒尺,衆學生脊背上一陣汗毛倒豎,有人更是默默念經以求不要在夫子面前出錯。
孫夫子走到楊元慥面前,板着臉道:“元慥,昨日功課可做完?”
Advertisement
楊元慥知道逃不了,但還是硬着頭皮點點頭。
十一二歲的學生已經開始學賦文。孫夫子料他說謊,于是問道:“那麽,昨天布置的課文,你給為師背來聽聽。”
孫夫子布置的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離騷》,長長一大篇對小楊元慥來說,猶如天書。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于孟陬兮,惟——惟——”楊元慥急得面紅耳赤,可就是記不起來下文。
盧尚秋小聲提醒道:“惟庚寅吾以降。”
夫子皺眉。
楊元慥禁不住打了個寒顫,他硬着頭皮接着背:“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名——”
“名餘曰正則。”
“盧尚秋!”孫夫子十分生氣,“為師警告過你,不許提醒楊元慥。你屢犯不改,去罰站。”
待盧尚秋自覺地出去罰站後,孫夫子回頭問楊元慥:“背不出書來怎麽辦?”
楊元慥哆哆嗦嗦地伸開手心:“請夫子責罰。”
“啪,啪……”戒尺打在手心的聲音響徹學堂,聽得在院子裏罰站的盧尚秋小心肝一顫一顫地。
仿佛過了很久,楊元慥捂着右手出來,站到他旁邊,讪讪地一笑:“夫子讓我和你一塊罰站。”
盧尚秋低頭踢着腳下的石子兒,不願搭理他。昨天才盯着他背過《離騷》頭一段,希望能幫他逃了夫子的責罰,結果這個笨蛋今天一早就忘得精光,還牽扯到他也被罰站,這讓盧公子的面子往哪裏擱?
楊元慥知他生自己的氣,不好意思地蹭到他面前:“小秋,都是我不好。我不會背書,還連累你。你打我吧。”
盧尚秋其實覺得孫夫子叫楊元慥學《離騷》完全是拔苗助長,再看他一副可憐兮兮地樣子,氣已消了大半。楊元慥已經很努力地跟随他背書了,他怎麽能舍得打他?他抓起楊元慥的手,心疼地幫他揉散手心紅紅的戒尺印。
“我沒事,我皮糙肉厚,經打。”楊元慥紅了臉,欲抽出手,“夫子打板子,響是響,于我卻是不疼的!”
“喲呵,小兩口調情哪~”一聽這怪裏怪氣的聲音就可以猜得,定是趙劉毅也背錯了書,被夫子趕出來罰站了。
盧尚秋慌忙收回手。
楊元慥上去試圖給趙劉毅一個大耳刮子,被盧尚秋拉住了。“就你嘴賤。”
“嘿,不服氣,你打我呀?”趙劉毅故意挑逗他。
孫夫子探出頭:“乖乖罰站不許講話。再講每個人加罰十下。”
三人同時縮了縮脖子。
待孫夫子離開,楊元慥鼻子裏哼一聲,小聲說:“趙劉毅,你也就會耍嘴舌功夫,有本事咱們單挑。”他知道以自己如今的身手,趙劉毅已難勝他。
趙劉毅被激:“你以為我打不過你?”
“就是打不過。”
“行,咱們現在就比。”
“在哪裏?在這裏?我可不想被夫子再打板子。”
趙劉毅神秘兮兮地說:“我知道一條路,從學堂花園通到外面,既可以不讓夫子察覺,又可以避開門口的家丁。那裏有一塊空地,咱們去那裏比劃。”
“好。”楊元慥立刻贊成。兩人有一陣子沒有比劃拳腳,都有些迫不及待。
“現在去?”
“嗯,現在去。跟我來。”
盧尚秋未料到他們居然敢光天化日下開溜,見趙劉毅提腳便走,楊元慥也欲跟上,急得攔住他們:“你們瘋啦,夫子要是看我們不見了該多心急,屆時我們都會被責罰得很慘。”
楊元慥說:“沒事,我被罰站得多了,我知道夫子一時半會兒的不會出來管我們。小秋,你也來。”
盧尚秋搖頭說:“要去你自個兒去。”
楊元慥推着他走:“小秋,你被罰站又不能聽課,不如随我一起去玩,也好給我們做仲裁,看今兒個到底誰勝誰負。”邊說改握住他的手,拉着他加快了步伐,跟趙劉毅一起從假山一處隐蔽的牆縫中鑽出去。
盧尚秋畢竟孩子心性,此刻心道反正已出了學堂,免不了責罰,便索性提起興致觀戰,觀戰的同時不忘給他的元弟助威。
***
楊元慥與趙劉毅去了私塾南邊不遠的一處空曠地方比武。兩人拳腳相碰,虎虎生風,打得不亦樂乎。
這時一位白胡子老和尚途經此地,闖進了他們比武的範圍。
楊元慥瞥見老和尚,心道不妙,千萬別誤傷路人,于是向趙劉毅喊:“不要打了!”同時手下動作放緩。
哪料趙劉毅見他慢下來,覺得好不容易有個機會在同窗面前打贏他,竟是把拳頭舞得更快了。
“元弟小心!”盧尚秋驚呼出聲。緊接着楊元慥肚子上便挨了生生一腳。
趙劉毅改專攻他下盤,楊元慥無奈忍着肚痛躲閃趙劉毅的步步緊逼。
“趙劉毅快住手,本公子命你住手!”盧尚秋在旁邊急得上蹿下跳,完全不顧公子哥的形象,卻苦于兩人武功都高過自己太多,插不上手。
這邊楊元慥一個跟鬥倒立躲開趙劉毅一記上勾拳,不料老和尚正巧從他身後經過。眼見自己一個大腳丫就要踹上老和尚的光頭,他卻失了重心,收腿卻是已來不及,只得咬咬牙忍着這重重一摔。
眼前一花,老者已閃到他身後,穩穩接住了原本将要摔個四仰八叉的楊元慥。再一看,趙劉毅反而不知被誰絆了一跤,狠狠地摔了個屁股蹲。
楊元慥雙手合十向老和尚賠不是。
和尚也不介意,只是問了他許多問題,問他是什麽人,是誰家的孩子,剛才這一跟鬥是什麽功夫,哪裏學來的。
“我叫楊元慥,我爹爹是楊成武。我學的是爹爹傳我的楊家拳法和楊家刀法,剛才這一後翻是刀法中的‘以退為進’,爹爹說要使長刀借力才能克敵,若手中無刀,便只能作躲避只用。”楊元慥如實回答。
聽到“楊成武”這個名字時,老和尚忽然眼睛一亮。他拍拍楊元慥的頭,說:“小施主,你這一招‘以退為進’,是楊家刀法裏數一數二的招數,即便不持刀也可克敵制勝。哪怕是一顆石頭,一把沙子,你也可當作刀劍,用相同的招數送出去,你試試看。”
楊元慥抓了地上一顆石子,看趙劉毅還要再攻上來,就使了一招“以退為進”。石子果然飛了好遠,擊中趙劉毅的額頭,即使以孩童的力量也在趙劉毅的額頭上留了個腫包。
老者又道:“當你的功夫更進一層時,連實物也不需要,那時只要手中聚劍氣,如老衲這般輕輕一送——”老者右手手心推出一道劍光,面前一塊大石頭“轟”地被炸得粉碎。“懂得運氣是第一步,等你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便可收放自如。”
“多謝前輩指點。”楊元慥知道是遇上高人了,欣喜地道謝。
老和尚哈哈大笑:“小施主,你若是哪天想成為武林高手,就來嵩山少林寺找玄鳴和尚吧。”說完大笑着離開,留下三個半大小子在原地,驚訝得合不攏嘴。
“元弟,你沒事吧?”盧尚秋率先回神,他的元弟被趙劉毅狠狠踹了一腳,還不知傷勢如何呢。
“小秋,我——”楊元慥想告訴他的小秋自己沒事,突然之間肚子裏翻江倒海似地疼,他“啊”了一聲跪坐在地上,嘴尖有腥甜的味道。
“元弟,你怎麽了?”盧尚秋見他嘴角緩緩溢出血來,急得聲音都哽咽了。
楊元慥望着盧尚秋急切的目光,想說話卻發現發不出聲音,竟急急暈了過去。
作者有話要說:
後娘我不太擅長寫武俠,好在這一本書中武俠部分不算多。請各位大大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