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姐憑弟貴
瑤華原本想着一切都靜悄悄的進行,除了知情人之外,能好誰都別驚動。
但有些事情總是讓人猝不及防。
在童子試過後的第三日,瑤華正把恩哥兒收拾地幹幹淨淨,準備讓闵嬸帶他去薛太妃所在的莊子玩上幾日。馬車還沒套好,外面就有人砰砰砰敲門,高喊着,“可是和堯恩府上?”
羅明羅亮悄悄爬上牆頭,朝外一看。忙一人去開門,一人去裏面禀告瑤華,“和娘子,是內侍前來傳話!”
瑤華一驚,內侍前來傳話,為何喊的是恩哥兒的名字。趕緊請內侍進來。
那內侍是個面生的人,一張笑臉朝瑤華和恩哥兒行了一禮,“恭喜恭喜,府上小公子得了童子試初試的頭名,官家特召至中書省複試。”
啊?瑤華又驚又喜。
江海清只說讓恩哥兒去試試,她也覺得恩哥兒去累積一下經驗,重點還是放在秋天的鄉試上,根本沒抱多少期望。但……竟然是頭名!
瑤華拉着恩哥兒的手,愕然之後就是狂喜,竟然不知道說什麽好。
恩哥兒倒是比姐姐還淡定,對內侍道,“還請公公稍後。”
他拉着瑤華進了屋,“還勞煩姐姐幫我準備幾個荷包。”
瑤華這才回過神來,“對對對,瞧我,竟然高興得……”
她難得這般失态。連旁邊的闵嬸都笑了,“姑娘,這才是童子試呢,要是回頭恩哥兒得了狀元,你可怎麽辦啊?”
瑤華笑着,将本是為成親那日特地打造的一些平安如意的袖珍銀元寶抓了一把出來,塞進了荷包裏,遞給了恩哥兒。
恩哥兒辭別她,“姐姐,你在家中等我的好消息。”待出了門,他就先遞了一個沉甸甸的荷包給了那個內侍,“勞煩公公了,還請公公多指點。”
“啊呀,小公子這麽客氣。走走走,我們上車再說,不可耽誤了時辰。”那內侍連忙引着他往外走去。
Advertisement
瑤華見恩哥兒出了門,強忍的歡喜淚水終于落了下來,與闵嬸兩人對坐着痛哭一場。
而和堯恩跟着那內侍入了宮,穿過了長長的宮道與長廊,來到一處側殿,裏面還有幾個孩子。最小的那個只到他的胸口,反而他是最大的一個。
堯恩不慌不忙,朝着那幾個孩子友善地笑了笑。那幾個孩子到底年紀小,頗為局促不安,便是回了恩哥兒一個笑臉,其實也是強擠出來的。
不一會兒,那名內侍前來傳他們,“各位小公子,請跟奴這邊走。一會兒便是面聖了。”
堯恩便率先跟着那位內侍走了出去,來到一座殿中。上面一人穿着龍袍,面白而微胖,留着短須,威嚴過人。
衆學子連忙行禮,跪地聽訓。
這些都是在童子試中表現得特別出色的學子。官家心中很是高興,衆臣也連聲恭喜。
不過一地圓溜溜的小蘿蔔頭,也就是和堯恩這棵小白蔥格外顯眼一些。
官家和聲問,“下面哪個是童子試頭名和堯恩?”
堯恩從容不迫地又行一禮,“正是學子。”
官家瞧他長得眉清目秀,雖說是童子,卻已有一身從容不迫的風範,特別的賞心悅目。他不由眼前一亮,“都起來說話。”又傳堯恩近前來,細細問他是何方人士,在何處求學等等。
堯恩一一對答。
衆官員聽了十分驚奇。這些年為了童子試執着瘋狂的家庭為數不少,甚至還鬧出過逼迫學子讀書出了意外的人家。但可想而知的是,殿中的這些孩童必然都是苦讀之輩,家中多有長輩或名師教導。
卻未想到這童子試的頭名竟然出身鄉野,父母雙亡,僅由長姐撫育長大。雖在京中求學,也不過才一年光景。雖然少不了他勤學上進,但更多的是天分了。衆官員紛紛稱贊他是天才,未來朝廷的棟梁。
官家心中十分喜愛和堯恩,便留下來看着他們複試,由他出題,等和堯恩作答完了,未等墨跡幹透,便讓他将答卷呈了上去,親自過目。
與殿中其他的童子們不同,堯恩不是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生,對答之中加了瑤華曾經講解給自己聽的民間疾苦以及自己親眼所見。官家看得連連點頭,朱筆點了頭名,當場便賜堯恩進士出身,授秘書省正字職務,陪同東宮皇孫們讀書。
又問和堯恩,“你可有字?”
堯恩連忙跪下,“不曾有,還請陛下賜字。”
官家拈着胡子認真地想了一會,“廷翰二字如何。”
這是期望堯恩能成朝廷棟梁之意了。期許之重,堯恩十分感激,再次謝恩。
官家十分高興,對一旁服侍的陳公公道,“明日便送廷翰去東宮。”
陳公公從方才起就盯着和堯恩,總覺得這孩子有幾分眼熟,聽官家吩咐,忙準備開口應承。
堯恩趕緊行禮,“陛下,學生有事容禀。”
官家對他格外寬容,“何事,盡管說來。”
堯恩便道,“學生的長姐成親的日子就在數日之後,能否允學生幾日假期,待長姐成親之後,再……”
陳公公腦中頓時靈光一現,嘿,他想起來這孩子像誰。這京城裏姓和的可不多,這幾日即将要成親的和娘子就更不多了。陳公公頓時就樂了,湊了過官家身邊,小聲地說了幾句。
官家忍不住哦了一聲。再去打量和堯恩就更加滿意了幾分。他原來還覺得這位和娘子無甚過人之處,可如今看來,能獨立撫養教導出這麽出色的幼弟,這個女子本身的品行和學識就很值得誇贊。他這麽一想,頓時對崔晉庭這樁婚事又滿意了幾分。但如今崔晉庭沒有官職在身,不好大賞特賞,如今借着這個由頭,倒是十分順手。
官家哈哈一笑,“你長姐能如此精心撫育教導你,必是一位秀外慧中,淑慎持躬的女子。若天下女子能像她這般,我朝廷何愁無棟梁之才。來,賜你長姐宜人封诰,讓她風光大嫁吧。”
宜人雖是七等,但從此本家那些人看見瑤華就得行禮,不能再輕易地欺負他們姐弟了。堯恩欣喜不已,鄭重地謝恩。
待回家之時,陳公公派了自己的親信親自送了和堯恩回來,同回的還有一車的賞賜還有瑤華七品宜人的封贈文書。
瑤華預料到宮中可能會有賞賜,在家中早已準備好了香案,接旨謝恩。
那內侍很是客氣,“恭喜和娘子,這些恩賞都是給和娘子添妝的。而且陳公公也說了,到了那日,他也來府中讨杯喜酒喝。”
瑤華十分意外,口中連忙應承,遞給他一個沉甸甸的荷包,“多謝大人關照,。”
待得內侍們都離開,瑤華拉着恩哥兒的手細細問了今日複試的經過。姐弟倆正說着,崔晉庭從後面翻牆進來了。他已經接到了消息,知道和堯恩為他姐姐得了個敕命,不由得笑着揉了揉堯恩的腦袋,“哈哈,好小子,居然被你搶了個先!”
堯恩有點不好意思,“只是七品宜人,以後姐姐的一品诰命,還是要靠姐夫的。”
崔晉庭一把拽過他,鉗制住他的雙手,使勁咯吱他。堯恩狂笑得縮成了一團,頭發都弄得一團糟,“你這個小子,居然還會調侃你姐夫了!
瑤華也在旁邊眉眼彎彎。她心中突然想起徐老太太她們為了勸她改變心意時說的那些話。不管當時她們是抱着什麽目的,但有一些話是說對了,給堯恩找個好姐夫,确實是件不錯的事情。
笑鬧了一場,崔晉庭讓闵嬸帶着恩哥出去重新梳頭,而他湊到了瑤華身邊,戲谑着開口,“和娘子,這下可是奉旨風光大嫁,可不是我違逆了你的意思啊!”
瑤華想了想,“怎麽個風光大嫁法?”
崔晉庭大手一揮,兩眼放光,“催妝、鋪房、迎親,擡上那些東西,排上個十裏八裏的長隊,熱熱鬧鬧地在京城裏兜上一圈,到了迎親那日,擺上個百八十桌。”
瑤華頓時樂了,“就這剛修整的園子,能擺下十桌已經是很勉強了,還百八十桌,難不成你要包下酒樓去擺酒嗎?”
崔晉庭磨牙,“實在不行,我們去西園成親!足夠擺下了!”
瑤華微笑着打量着他,心裏想着的有些深遠。眼前這個青年雖然桀骜不拘小節,但自小在富貴鄉中長大,與自己的将就行事不同,他自有一套行事作派的标準。
他自小在官宦門庭長大,後來又被教養在宮內,什麽樣的奢華場面沒有見過,如今離開崔家門第,頭上還壓着個阮太師,行事多有顧忌。連成親這種人生大事都不能如他所願的風光大辦。這種憋屈,她很難感同身受,但也明白他心中難以過去這道坎。
瑤華伸手過去拍了怕他的手背,卻被崔晉庭敏捷地反手一抓,兩人便成了十指交纏,瑤華心中一軟,任由他那樣,和聲道,“再風光的宴請,也不能保證成親後兩人的日子能過得多好。我問你,若是不能轟轟烈烈地辦上一場,你可會因為這個記恨我,不喜歡我。”
崔晉庭看着她,“怎麽會。若是不能風光大辦,也是因為我的原因。是我委屈了你,以後自然會加倍對你好,補償你的。”
瑤華眨眨眼,“這倒不錯。我們就這麽辦了吧。”
崔晉庭還是不甘心,“官家都說了讓你風光大嫁了!”
瑤華用另一只手去敲他的腦袋,“在今日之前,我只是個默默無名的普通女子,官家哪裏會知道我是誰?今日突然得了一個七品宜人的封賞,自然是有恩哥兒的原因,但陳公公派人傳話說是要前來喝喜酒,想必官家和他都已經知道我是誰了。這個七品宜人的封诰,恐怕也是沖着你的面子給的。但是,七品,就是七品,再熱鬧,也得有個度。”
崔晉庭垂下了眼睛,嘴唇抿成了一條直線,有些不開心。
瑤華強迫自己忽略他有些可愛的表情,繼續道,“而且這是我倆成親,沒有長輩,所有的東西都得自己操持,難不成到成親當日,你還要讓我舉着個扇子,出來安排賓客吃吃喝喝?”
崔晉庭抓住她另一只手,“不是還有長公主和太妃呢嗎?”
瑤華好笑,“她們是貴客,好嘛?總不能叫賓客自娛自樂,自己管自己吃喝吧?”
崔晉庭不說話了。
瑤華微微靠近他,安撫他,“難得我倆成親,來的都是真心實意為我倆高興的人。不在乎排場多大,心意比什麽都重要。你要是喜歡,可以吹吹打打一番,但是賓客,就請你真心想請的人就行了。官家看到這副‘風光’想必也會更心疼你。崔晉庭,我們未來的路,還長着呢。”
崔晉庭嘆了一聲,伸手摟住她,“真的不要風光大辦?”
瑤華笑,“不着急,什麽都會有的。”
作者有話要說: 科普一下,這裏提到的童子試,并非是大家常聽到的那種童試,而是一種唐宋時期的一種神童選拔制度。真的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海選。
《宋史?選舉志》對此有明确記載:“宋之科目,有進士,有諸科,有武舉。常選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舉,而進士得人為盛。”宋代的“神童舉”最大的特色是年齡小外,皇帝親自參與考核,所謂的“天子親試之”。參加童子考試年齡最小的是三歲的蔡伯希,當時的主考官是宋代主持童子試次數最頻繁的宋真宗趙桓。
有些神童,後來成了天子身邊的大秘書,在那個時代,可謂是真正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因為許多人家趨之若鹜,為了這種神童選拔搞出了不少悲劇,甚至逼死孩子的也不是沒有。一直到了南宋時期被一些官員上書建議停止,以“保幼稚良心”為由,請求罷免童子科,至此曾經火爆海選的神童計劃方才徹底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