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四】
【四】
自打他知道了這個人,怪事愈發多了——不論怎樣詢問,章瑾瑜就像個鋸嘴葫蘆似的,悶着頭一個字也答不出。
而更奇怪的是,明明知道事出有因,傅靖這次卻不想追究到底。他最後只是道:“章愛卿雖有失儀之處,也是為朕擔憂、一時情急,朕不怪責你。”
章瑾瑜謝了恩,正要退下,又被傅靖叫住:“你來為朕彈會兒曲子。”
章瑾瑜問:“不知聖上想聽什麽?”
傅靖原想說随意就好,看着青年重又藏到額發下去的臉,忽然起了兩分作怪的心:“就聽《七德》曲,你不是作了詞麽?”
——他才不是故意要聽人誇他呢,嗯。
午膳很快擺了上來,傅靖與太子進食的時候,章瑾瑜便踞坐在旁撫琴低歌,字字句句歌陳王業。傅靖被人當面誇一通,只覺得滿足又開心,伸手逗逗兒子,不經意間笑着向章瑾瑜投去一瞥。
他忽然一怔——為對方臉上那似乎久違、又分明陌生的淡淡笑容;那笑意看上去像含着失落,卻又十分滿足。
傅靖為那個笑從飯桌一路失神到床上,剛脫了外衫,忽然一拍大腿——想起來了,先帝爹每次看一卷畫像的時候就常常露出那樣的神情。而那畫嘛,從案頭最後一路陪到他老人家棺材裏,不消說也知道是誰的了。
皇帝爹對着幅畫那樣笑,是因為那是他心尖尖上的人;而章瑾瑜……
……難道他對朕有想法?
傅靖渾身一悚,下意識将章瑾瑜的音容笑貌在腦子裏過了個遍,繼而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一貫愛在晨起時精神抖擻的大兄弟不知怎麽的忽然起立,點着頭耀武揚威起來了。
——他肯定對朕有想法!
猥瑣地蒙在被子裏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齡單身皇帝如是想。
男人和男人嘛,傅靖早年在軍營裏見得多了。有的只為一夕之歡,相約着下河游游泳或鑽鑽小樹林;也有的是正經結了契搭夥過日子的,有的甚至想法搬到一個營帳裏住,彼此情深意長,瞧着也很像那麽回事。許是遺傳了老子半分風流愛好,傅靖自己當年也頗愛看幾眼年輕俊俏的後生,當時不曾開竅,成了親也就收心了,誰曾想十餘年後竟又把這一樁風流韻事思量起來?
不管了,既然皇帝都當了,天大地大老子最大,要個把人算事兒麽!
傅靖換了身衣裳,大搖大擺走去章瑾瑜的住處找人,一路上心裏跟枯木逢春冒新芽似的,刺撓刺撓癢得厲害;可等真見着人——又在彈那首平樂小調了,傅靖一下子想起他娘和他娘抽過來的繡花鞋,打個寒噤,頓時把什麽風流心思都歇了大半。
他随意席地坐了,沒話找話地問:“你同那平樂的朋友很是交好?”
章瑾瑜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只道:“不過是自幼一處長大的情分罷了。”
傅靖故意拿話逗他:“這麽說來,長大了也就沒情分了?”
章瑾瑜淡淡地笑了下,沒有接話,傅靖卻偏要他答:“兒時情分,尚餘幾分?”
章瑾瑜擡起眼來,難得大膽地直面聖顏,望着他回答說:“回聖上的話,那人已過身多年。人死了,就什麽情分也談不上了。”
傅靖看時,他眼底似有雲蔚霧氣;再細看時,又是清亮如水的一雙眸子,除了自己的影兒什麽也沒有——只有章瑾瑜知道,君王俯身湊近前那一刻,那一刻驚起他心底多少舊日煙塵浩蕩漫過今生今世去。
——人死了,就什麽情分也談不上了。
……那時他是出身京城世族的貴公子,清河章氏的長房嫡孫;父母去得早,是二叔章懷柳将他帶在身邊教養長大,待他一如親子。
四歲那年,忽有一日,二叔問他:“瑾瑜,你想不想要個玩伴——比你略大一些兒,能常陪着你的?”
他是獨子,長房再無兄弟姊妹,常常羨慕一同玩耍的其他世家小公子家中人丁繁盛,有哥哥護有姐姐寵,聞言便毫不猶豫答:“瑾瑜要的!”
他以為叔叔大約是要為他找個伴讀,卻不想十幾日後,叔叔将一對母子帶回了家——聽說那是襄王的外室和外室子。要知道,襄王可還沒成親呢,所以這個黑瘦黑瘦的小刺兒頭——就是襄王的獨子!
那時的章家,從上到下都依附且順從着太子,就是得罪區區一個襄王、把他的獨子扣下當人質又怎樣?
年幼的章瑾瑜卻不懂這些,他只曉得他多了個極好的玩伴——會打鳥,會爬樹,會做彈弓、做風筝。等閑世家小公子哪裏見識過這些?立時就被傅靖收得心服口服,從此認了老大。
襄王在京城的處境不大好——不止襄王,所有的異母弟弟在太子那裏都讨不着什麽好。襄王的處境不好,大約因他母親出身最低、去得又早,沒什麽勢力背景,随便哪個兄弟都能來踩上一腳。做父親的襄王不争氣,兒子也四處受欺負。若不是章瑾瑜常常護着勸着,傅靖不知要多挨多少打。
襄王時常來章家要兒子。因說話不硬氣,過了兩三年才把大的小的一起要回去——要回去沒多久,襄王離京辦差,去了還沒半個月,外面就紛紛傳信兒說襄王反了,在封地賓城招兵買馬舉了事,太子大怒,京城裏襄王府上上下下給屠了個遍,血把地面都給染紅了,卻沒找到襄王家那個小孽種。
傅靖就是那個時候找到章瑾瑜的。他扮成街上的小乞兒沿街乞讨到章府後院,摸着狗洞鑽進來的。他來的時候頭發淩亂,衣衫髒破,裏衣上還沾着血,可把章瑾瑜吓得不輕。他卻只是摸摸臉,說:“不礙事兒,血不是我的。”他又滿懷希望地說:“我娘讓我來的,她說父王都安排好了,讓我在你——在章大人這裏躲上幾天,她等等也來找我們。不要多久,父王就能接我們回去。”
——後來他們當然都知道那女人是騙人的。她一定沒有接到任何通知、任何安排,但她想讓自己的兒子活下去。為了讓兒子活下去,她被永遠留在了襄王府,她的血不知染紅了哪一塊地、澆灌了哪一叢花。她當然也沒能來找他們。
當太子的人氣急敗壞地滿城搜尋傅靖的蹤跡時,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要找的人就藏在太子最信任的章家人這裏——傅靖被章懷柳下了死命令:為了他能活命、也為了章懷柳和章瑾瑜活命,他只能呆在章瑾瑜的卧房裏,不能發出聲音,門絕對不能出,其他地方一步也不許去。
章懷柳總是很忙,早出晚歸,來去匆匆;屋裏兩個孩子大眼瞪小眼,從悄悄地做游戲、悶着聲偷偷笑,到沉默地看書習字、沉默地看天明天黑。章瑾瑜可以用紙筆習字,傅靖卻不能,只能拿個裝着沙的盤子在裏面比劃。他漸漸變得寡言,笑容日益減少。沒有章瑾瑜在旁時,他能睜眼熬過很長很長的時間,卻一點也不敢閉眼——他恨透了黑暗,恨透了禁锢他的屋子,也恨透了……這無能為力的日子。
而這日子一過就是三年。有次章懷柳像往常一樣外出,很久很久都沒有回來。廚房送來的膳食照例只是一人份,他們兩個人吃,還不敢吃得太幹淨、生怕叫人看出端倪,于是總是餓肚子。白日裏章瑾瑜到玩伴家做客,偷偷裝了兩塊榛瓤酥在荷包裏帶回來給傅靖吃,誰知傅靖吃了之後就開始渾身發癢、生出許多紅疹子,後來又發起了熱,燒得昏昏沉沉。章瑾瑜吓壞了,五六歲大的孩子根本沒見過這場面,只曉得哭,哭完了又笨拙地找些涼冰冰的東西,想幫傅靖把熱降下來。他試了好多好多法子,玉佩、鎮紙、水……最後他抓着傅靖的手,又哭又累地睡了過去,夢裏還不忘堅定地想,如果傅靖出了什麽事,那他就給傅靖抵命——所幸次日燒就退了,傅靖沒什麽事,只是這一下叫兩人知道了他不能食榛子。
後來有一天,章懷柳匆匆地回來,匆匆地給他們拾掇了兩件衣服物什,匆匆地把他們交給了別人又匆匆地叮囑。他說這是要送他們去襄王那裏,自己很快也會動身,前去與他們會合。
——這就是章瑾瑜那一世和叔叔見的最後一面了。正像傅靖的母親那樣,為了讓他們倆平安無恙抵達襄王麾下,章懷柳不惜暴露了自己卧底的身份,又假意趕往賓城為襄王守軍解圍。賓城陷落後,他和許許多多的襄王心腹一道,死在了那座城裏、死在了那些嚴酷刑罰下,再也沒能出來。
同今生一樣,前世的傅襄再也沒能對章懷柳的死釋懷。所不同的是,那個死在賓城的章懷柳,仍是他心中最好最美的模樣,是那個任何時候都願意為了他奮不顧身的滿懷愛戀的情人;他登基後,追封章懷柳為承恩公,又将章瑾瑜過繼到他名下承襲爵位。
不久之後,皇帝納了妃,也立了後。從前那個美貌癡情的白衣青年,到後來,終于還是成了他時常會憶起、卻慢慢不再痛的一段曾經。
又後來,皇帝有了更多的兒子。他們或有高貴母族,或得聖上喜愛。與弟弟們比起來,傅靖除了一個“長”字,真正是什麽便宜也沒沾上——加上父子倆早年便有心結,關系疏淡得很。
然而即使只占一個長字,那些漸漸長大成人的弟弟們也并不會放過傅靖。他本就沒什麽野心,這下更是在京城狼狽得站不住腳,被皇帝輕描淡寫打發到邊關軍營去。
臨行之前,傅靖來找章瑾瑜:“你要不要同我一道去?”
那是他們相識之後的第一次分離,因為章瑾瑜這樣答他:“京城的繁華世界,我還沒享受夠呢!”
拙劣的謊言,卻輕易把傅靖糊弄了過去——因為他從不覺得他的瑾瑜會對他撒謊,再一想,西北邊陲的荒煙風沙似乎的确也不适合細皮嫩肉的瑾瑜,于是滿懷遺憾地道了別;而章瑾瑜自始至終都沒有機會将真正的理由告訴他。
——他心悅他。
可是傅靖斷無此意,章瑾瑜是知道的。傅靖同他說過,想找個媳婦,不用多漂亮,看着順眼就行,兇一點也沒關系,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舒坦日子。孩子麽,兒子最好,女兒也不賴,他都好好地寵着抱着……章瑾瑜當時一邊聽一邊笑,笑得渾身都疼。
傅靖的願景也許很快就能實現,而他并不想親眼見證那一天。
傅靖于弱冠之年到西北去,章瑾瑜很久沒再聽聞他的消息。直到數年後的一天,傅靖這個名字,一夕之間傳遍了大延上下、大江南北——蒙兀人南下侵略,一月內連下四城,又被一個年輕小将帶着人一月之內盡數打了回去,一路追到王廷不說,還俘虜了蒙兀六部中兩部的莫賀弗回來!這名小将名叫傅靖,乃是今上長子,這年才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