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求親
娘家嫂子心疼的攬着五姨娘的肩膀。
感覺到親人的力量,五姨娘吸了吸鼻子,立馬堅強了起來。摸了摸袖子裏頭攥着平日裏最喜歡的白玉簪子,臉上笑的愈發的明媚!
曾經以為再也沒有機會穿上紅色的嫁衣,是以,平日裏最喜歡的便是那最為素淨的白色!這麽多年都熬過來了,何必急于這一時!
簪子慢慢的收了回去,擡頭享受那一點一片片的燦爛的煙花,轉身,立于衆人之前,“今日,是我們想的不夠周到,讓大家受凍了。”轉頭吩咐跟過來的管家,“傳下去,可以開宴了!”
今日,旁的不說,就五姨娘這個氣度,足以讓所有人另眼相看!
不知誰帶了個頭,大家也都聽了五姨娘的話,回了主廳!離的時候,走的都很急,只希望給這個其實算的上可憐的人,一個安靜的時間!
衆人散開,這院子顯得更加的冷清!
娘家嫂子終于忍不住了,扭過頭默默的落淚。
“哥,嫂子你們也先去上宴吧,我在這等一會兒老爺,一塊過去!”五姨娘從容的安排,聲音裏卻是一點悲傷的情緒都沒有。
娘子嫂子終于忍不住哭出生來,娘家兄長忍不住攔住了自己的妻子,紅着眼,愣是走了出去!
似乎在昨日,藏尚書這位二品大員巡視江南,意外碰到了與男子一塊參加詩會的五姨娘,一個能言善辯文采奕奕,一個沉熟穩衣冠楚楚,一眼之間,都動了心!
驕傲如五姨娘,家境殷實,完全不必受這為妾的委屈,可偏偏奮不顧身跳入了藏尚書的柔情裏!
或許,也曾錦瑟和鳴,當五姨娘第一次小産的時候,就變了,開始懂得算計,懂得回擊,懂得在如何在這深宅院子裏生存。直到懷了堯哥兒,她小心翼翼,愣是哄着藏尚書讓她在娘家,平安的度了三年!
沒人看見的時候,五姨娘終是落了眼淚。感情這東西,跟着上一個孩子,早已不在,可偏偏怎的,穿上嫁衣便懷念那些有愛的日子。說到底,還是她自己,傻了!
擦了擦眼角的淚水,五姨娘擡腳,朝屋子裏頭走去。
剛靠近,代嬷嬷的手伸了起來,“姨娘留步,老太太吩咐只與老爺一個人敘話!”
五姨娘眼神流轉,擡腳還是朝前走了一步,想了想又退了一步,“那還勞請嬷嬷,與娘通報一聲,就說兒媳給娘請安了。”
聽這話,代嬷嬷的眼神一變,五姨娘這分明是在提醒她,五姨娘的身份已經變了。
不等代嬷嬷反應,突然有個小厮跑了進來,“見過姨娘。”微微一點頭,就把目光放在了代嬷嬷身上,“嬷嬷趕緊進去禀報請老爺出來,辛王殿下送的賞賜,已經到了門外。”
一聽辛王的名號,代嬷嬷哪敢耽擱,趕緊推門進去,就是進裏屋的時候,連個招呼沒打,直接掀了簾子進來。
不過轉眼,藏尚書趕緊出來了,連着老太太,也趕緊換下了身上這一身白色,穿了一套棗紅色的小襖,緊接着,一邊走一邊扣扣子!甚至也顧不得什麽形象了,一看追不上藏尚書他們,直接小跑了起來!
賓客那邊,也都規矩的站了起來。大臣擡平妻,都能讓辛王下賞,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
禮是伍貴帶人送過來的,依舊穿的跟辛王一樣,一身的黑色,一點都不像是來參加喜事的。也幸好,那一臺臺的賀禮,都用紅布蓋着,才算是有那麽些意思了。
“在下來遲了,來遲了。”藏尚書一看見伍貴,趕緊抱着拳頭上去招呼。
伍貴靠在後頭的賀禮上,硬是受了藏尚書的禮,這才慢慢站直了身子,“尚書大人客氣,今日王爺聽聞尚書府辦喜事,特賜了三十二臺賀禮,希望尚書府來年再添男丁。”
祝福的話一說,藏尚書自得笑的開懷,趕緊招呼伍貴進去喝喜酒!
老太太跟五姨娘是女眷,在一邊站着,男人們進去之後,才跟着進去!
這一擡擡的賀禮擡進來,竟然能圍着院子一圈,這麽一眼看上去,不用數都知道,一定不只是三十二臺那麽多!
藏尚書看出來也不敢多問,只能是人家說是三十二臺,那就一定是三十二擡!
賓客們不知道這些道道,只看這一片片的紅色,本來還同情五姨娘的情緒,全都變成了羨慕!
辛王殿下這一下賞賜,量老太太再也不敢耍什麽身份了!
藏尚書招呼了人趕緊給伍貴安排了位置,伍貴毫不客氣的坐下了,卻還揮手笑着說客氣。“今日可是您的大日子,不必招呼我,您該行什麽規矩,便行什麽規矩。”
伍貴這麽一說,藏尚書連連點頭,手一揮,一時竟然想不起該說什麽。
老太太在一邊反應過來了,趕緊讓代嬷嬷扶着坐到堂前的椅子上,“對,該行禮了,行禮。”
下人們又趕緊忙活着準備茶,還得回老太太屋子裏,去拿個讨喜的賞。老太太本來沒準備,這會兒也只能是,挑着貴的拿了。
藏尚書站在一邊與伍貴說話,因為伍貴是坐着的,他站着顯得擡高了,只能一直彎着腰。伍貴就跟沒感覺一樣,抓了一把瓜子,磕的悠閑,可偏偏,還一直拉着臉。
可一不留神,觸及到藏紅花的視線,吓的立馬把瓜子撒在地上,對着藏紅花抽了抽嘴角,算是扯了個笑容!
藏尚書猜不透伍貴的心思,只覺得他的心思跟辛王一樣,難測!
好不容易,終于安排妥當了,藏尚書趕緊站在了五姨娘跟前,離着伍貴遠遠的!
兩個人跪着給老太太敬茶,老太太喝下,放了賞賜,便是認了五姨娘是她的兒媳婦了。
不僅如此,連辛王都送禮了,她肯定的堆着滿面的笑容,說了許多好話!
等結束之後,伍貴才又走到藏尚書跟前,指着其中一片賀禮說,“這三十二擡是殿下賜的賀禮,還是四十八臺,是提親用的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