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暴動
轉眼便到了十月下旬,稻谷已經成熟,涼風席卷着稻香揚起了陣陣麥浪,天氣變得涼了,但這絲毫不能阻止堯城郡百姓越發高漲的喜悅。
原來真的能種兩季糧食!這是多好的事啊!等收了稻米脫了外殼後,便是白生生的稻子了!
稻米飯之前還是那些大人吃的,沒想到因為一次饑荒,他們居然能吃上白米飯了!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吃白米飯呢!
許多百姓現在已經合計着以後也要種兩季糧食,早季種粟米,保證家中的吃食和賦稅,晚季種稻谷,可以收了拿去賣,這樣一年下來也有餘錢。
這樣扒着指頭算下來,百姓的眼睛越來越有亮光,幹活越發積極高漲。
堯城郡中正在搶收稻谷,林知非親自下令,讓所有人順着稻田開始收割。大家知道郡公好意,便按照他的規劃,全員齊齊上陣,進入了熱火朝天的搶收中。
“畝産量與往年粟米的産量相比稍微薄了一層,不過時節不同,種的又是稻米,種糧總比不種好太多太多。”
比較完稻米同往日粟米的産量後,楚崖和周汝凱放下了心。
“照這樣看來,百姓節儉一些,便能撐到明年收獲果蔬糧食之時。”林知非眉目間神采飛揚,心裏的喜悅蔓延開來,他忍不住朝着楚崖和周汝凱抱拳。
“多謝羽人同先生為此出謀劃策,如今災情已過,郡中官民皆可放下心來過一個好年了!”
“不敢當,不敢當。”楚崖和周汝凱連忙抱拳回禮:“都是郡守大人深明大義,領導有方。林小郎君聰慧過人,才能使此次災情順利渡過。”
林知非暢快一笑:“堯城郡下堯城縣消息已經傳來,百姓收獲的稻谷數量與這個我們這個數量相差不大。待幾日後,李縣與周縣傳了好消息來,便恰好能舉行立冬祭祀。”
祭祀是對未來的期望,以及回顧一年以來勞動的成果,當然,更多是官民同歡慶祝豐收。因為災荒,林知非本來都打算不過冬祭了,但是現在危機解除,他自然能帶着百姓慶祝一番。
楚崖和周汝凱期盼道:“我等期盼那日到來。”
三人暢笑出聲,心裏都有了濃厚的期待。
林璇在林知非把莊子交給她後,她便讓人瞞着林知非挖了個地窖,然後秘密地收了一部分的糧食,把地窖填滿。
Advertisement
經過曲轅犁一事,林莊中管事的陳進和趙已,似是真把她當成仙人座下的童子一般,無比崇拜。對于林璇吩咐的事,他們都毫無疑問地去完成。
天氣漸涼,林璇帶着衛恒看完地窖裏的糧食後,有心考他,便問:“阿恒可知我為何要偷偷存糧?”
“阿璇是為我的将來做謀劃?”衛恒想了個大概,接着道,“許是怕我以後奪位不太順利,所以得有自己的兵衛才行,而其中糧草便是最重要的事。”
林璇淺淺一笑:“你說的不錯。”衛王肯定不會輕易的把王位給衛恒,既然這樣,那他們還不如早做準備,以期一日自己也有能力奪下衛國。
衛恒染了林璇的習慣,并不去喝加了各種料的茶湯,而是倒了兩杯溫水,把其中一杯放到林璇身邊。
林璇喝了一口,看向衛恒問:“阿恒可知我們要如何才能把王位收入囊中?”
聽到林璇有考教的意思,衛恒仔細想了想認真道:“需要老臣的支持,以及百姓的民心。”他經常聽林璇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樣的話,這個想法同儒家的想法很是符合。
衛恒之前找了些儒家的書來看,之後他深深覺得民心十分重要。君不見,多少朝代便是因為百姓揭竿而起而滅亡的。
受到林璇鼓勵的目光,衛恒接着把自己所知道的典故,史事旁征博引的說出。
“看來,我們阿恒還會是個仁君。”林璇欣喜的笑了笑,才道,“有個仁君乃是百姓之福,但是一國之主除了仁心外,還須得有一顆鐵血雷霆之心。只有恩威并重,對百姓和善,對敵方心狠果決,才能治理好國家。”
衛恒點頭:“阿璇所言甚是,恒受教了。”
林璇把剩餘的小半杯茶水飲進,才正色道:“不過若要掌控衛國,璇只有九個字送與阿恒。此九字為‘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如今,這九字便是你我需要做的。”
這九字本是明.太.祖奪位之前,謀士朱升所獻的方法,因為此時城牆的高度有所規制,若林璇他們現在築高牆,便是違背了規制,會有人懷疑你有不臣之心。
聯系實際,林璇把這九字調了一下順序,把糧草作為首要因素。
所謂槍杆子裏出政.權,手裏有軍隊才是最重要的事,而“糧草又是軍隊中最重要的。
雖然這九個字簡簡單單,但是只此一話,便把所有稱王需要的準備都概括進去了。
衛恒醍醐灌頂,他細細品味這九字,只覺得這話精煉又準确,一針見血的告訴了他到底該怎麽做,他心裏對林璇便更為嘆服。
林璇接着道:“如今災荒剛過,等堯城郡好了起來,許多事的議程便要正式運作了。讀史使人明智,在此之前阿恒可以先讀些史書。”
只要是林璇提的,衛恒都會去努力做到。他很勤奮學習,也很有耐心的去接觸百姓,林璇并非把衛恒局限在一個諸侯王的身份裏,她按照的是後世明君的風格,慢慢養着一個合格的君王。
衛恒也很聽林璇的話,回到郡守府後,便開始苦讀。
林璇卻是把之前想要做的事,細細寫了下來。
自己是一定要有兵的,如果要養軍隊,除了糧食之外,還需軍饷。養兵千日,這是個燒錢的活計,無論是軍隊的裝備、還是軍饷、馬匹都需要很大一筆錢。
而林璇想做的就是賺錢,她寫下來賺錢的方法是制糖法。
糖的歷史由來已久,據詩經記載大約在西周時就有饴糖出現了。饴糖屬于澱粉糖,一般用米和麥芽糖化而成。饴糖在現在,還是個稀罕物,而真正意義上的白糖,要到唐朝時才出現。
白糖的雛形只是砂糖,大約漢朝才會有。
現在饴糖只有貴族上貢時才會有,連林璇家也很少。百姓不吃糖,一般只喝“柘(zhe)漿。”柘漿是從甘蔗裏提取出來的汁水,像是後世的甘蔗汁。
林璇是古代漢語老師,她讀過古籍,卻從來沒有真正實踐的去制過糖。現在,她先把方法寫下來,打算等冬祭過後,再找合适的人嘗試。
而林知非正在等待李縣和周縣的豐收的好消息。
殊不知,此時李縣正是熱鬧的時候。
縣丞李從明摟住身姿婀娜的歌姬,朝着嚴溯舉起一樽佳釀:“嚴郎君來此,可謂是蓬荜生輝,真是從明積了厚福,才能迎到郎君下榻。”
他圓潤的臉上有絲讨好的笑意,刺史家一半的權利是嚴溯掌握的,他雖是贅婿,但刺史刑渠卻很信任他。自刺史家的家業交于嚴溯打理後,家財已翻了一翻。世人也都道刺史大人運氣好,有了個進財有道的女婿。
李從明幾乎是用看財神爺的眼神看着嚴溯的。
嚴溯舉杯,笑得溫雅:“縣丞大人招待殷切,為人誠懇,來到李縣能認識縣丞大人這般誠摯之人,才是小子的福氣。”
李從明一聽,越發開懷了,他拍拍手:“那今夜你我便不醉不歸!樂師快些奏樂!”
歡快的樂聲響了起來,舞姬身姿袅娜綽約,在熱情洋溢的樂聲中跳着衛國有名的舞曲。她們眼若柔絲,一眼望去便覺得盈盈脈脈,眉目含情。
李從明拉着歌姬的手,喂歌姬喝酒,桌上上好的彘肉抹了蜂蜜考得噴香,煮的爛軟的雞肉同幾疊新鮮的小菜,精心的擺在盤中。
肉是好肉,酒是好酒,人是美人。
酒酣耳熱之際,煩惱通通都一掃而空,耳邊只有美人的嬌笑,以及令人歡悅的樂聲。
李縣之外,越來越多面黃肌瘦的漢子拿着棍棒聚集到了一起,臉上盡是不忿。
“郡公令縣丞發放稻種給我縣中父老鄉親種糧,說是要種晚稻。如今堯城縣、周縣皆收了顆粒飽滿的稻谷,只有我們李縣收的全是爛糟糟不能吃的空殼!”
阿雨氣得眼睛都紅了:“我家早斷糧兩天了,若是靠着這些米殼子,怕只有等死了!憑什麽堯城縣、周縣百姓都有米糧吃,而我李縣的父老鄉親卻沒有!”
下首的漢子竊竊私語起來:“聽說是縣老爺把郡守大人給的稻種悄悄吞了,給我們的皆是陳年爛谷,還有那‘曲轅犁’,郡守大人派來的人視察的時候,縣老爺趕忙讓人去造,等人走了,縣老爺就把那造好器物賣給隔壁喬洲郡了!”
“是啊,既然鄉親們斷糧了。反正都是死,不若我們親自去縣府,拿回郡守大人給我們的稻子!”
“對!應該拿回來,那是郡公給我們的!我家斷糧許久了,連樹皮都沒得吃,在這般下去家中小兒便要餓死了!”
下首的漢子想到家裏的家人,眼眶便發了紅。
李從明憑什麽要貪了郡守給他們的糧種,若是有了糧種,他們也能像隔壁兩縣,好好過冬了。
夜間寒風吹來,火光映襯着百姓饑餓的臉龐,他們的眼中似有洶洶烈火在燃燒。
縣丞李李從明正摟着溫香軟玉之時,李縣家家戶戶的頂梁柱、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已紛紛拿了棒子、棍子、自制的武器把街道堵得水洩不通。
他們的目的只有縣府。
縣府管家帽子半途中掉了,他顧不得去撿,只慌慌張張的跑到宴席上,顫着聲吼道:“禀縣丞,整個縣的百姓都暴動了,如今縣府都已被圍住!”
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均,李從明又是在饑荒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吞了糧種,此舉自然引發了人民暴動。
作者有話要說: 因為需要蹭九點的玄學,來不及修改,所以作者會在九點之後再繼續修改發文,小天使諒解一下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