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罪有陰得(四)
謝謝你們的建議, 我決定按照你們說的去做了。
——BY 樓主
這句話是沈筠之前沒看到過的內容。
但是樓主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當年帖子裏的網友給樓主提出過不少建議,樓主到底是按照網友的建議去看心理醫生了, 還是決定重新開始新生活了,亦或是——去複仇了?
陳舟認為光憑猜測是沒有用的, 他應該去進行更多的調查, 才能得到更準确的答案。
既然他已經兌換了計算機技能, 陳舟就決定更充分地利用這個技能。
他将發表帖子的樓主的IP地址給查了出來, 查出來的結果令陳舟感到驚訝,這位樓主是登錄了一所大學的校園網發表的帖子。
這所大學就在本省,而且還是一所挺有名氣的學校,名叫桐華大學。
陳舟想起了那個帖子的主題就是校園霸淩, 難道霸淩的發生地點就在桐華大學?
應該是沒錯了,那麽他現在就應該搜索一下, 是不是真的有一名學生因為校園霸淩而跳樓自殺了。
陳舟繼續在網上進行搜索,不久之後,陳舟就查到了, 在五年前,桐華大學曾經有一名學生在校內跳樓自殺, 而且這名學生還是當場不治身亡。
這條新聞似乎被桐華大學給壓了下來,并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
而且這條新聞上也沒有将死者的姓名公布出來。
不過?
如果這條新聞上的死者就是那個帖子裏面的被霸淩者,那麽已經死掉的人怎麽可能還會在網上發帖子?
死人當然是不可能發帖子的, 那麽這個帖子到底是誰發的呢?
Advertisement
雖然這個帖子帶了靈異成分,但是陳舟卻并沒有考慮過鬼魂發帖子的可能性。
既然已經變成鬼魂了,那還發什麽帖子, 如果鬼魂想要複仇,那直接就可以動手複仇了,哪裏還需要聽取別人的建議。
既然這位樓主是在桐華大學發表的帖子,那麽他(她)很有可能就是死者的同學或是好友。
總而言之,應該是比較親密的關系,也正是因此,他(她)才會對死者生前被霸淩的事實一清二楚。
在這位樓主發布的帖子中,曾經詳細描述過‘他自己’是如何被那些惡毒的同學給欺負的,裏面的細節栩栩如生,根本不是光靠想象能夠想出來的。
裏面描述的細節實在是太過真實了,正是因此,這個帖子才會給當時浏覽帖子的沈筠留下足夠深刻的觸動,沈筠作為一名作家,他自然能夠輕松分辨這個帖子的真假。
經沈筠的判斷,這個帖子裏面描述的內容絕對是真實可信的,甚至于這個帖子裏面的部分細節給沈筠帶來了足夠深刻的印象,他還将其中幾個細節添加進入了那本《罪有陰得》當中。
也許正是因為《罪有陰得》中所書寫的細節是真實發生過的,所以那三名兇手才會那麽肯定沈筠肯定和這件事有關系。
因為只有當事人才會知道他們是怎麽欺負那個人的。
雖然在那條新聞中,并沒有出現那名死者的名字,但是陳舟完全可以進入桐華大學的內部網站,将那名死者的信息給查找出來。
很快的,陳舟就将那名死者的身份信息給找到了。
五年前自殺的學生名叫謝嘉樹,出生于農村,在校學習成績良好。
謝嘉樹是在大三下半學期的時候跳樓自殺的。去世時年僅二十一歲。
既然陳舟已經找到了死者,那麽接下來要找出那幾名參與惡作劇的同學就并不困難了。
而殺死了沈筠的那三名兇手顯然也是這個學校的畢業生之一。
“你回來了?”
“嗯,沈筠今天怎麽樣?”
“還不就那樣,一直待在家裏面,也沒有出去過。”
這是安宜琳和她的兄長安和斌對話的聲音。
陳舟在安宜琳的身上裝上了微型追蹤器,追蹤器上附帶着竊聽功能,之前安宜琳和邬灏澤的對話,陳舟也是聽在耳裏。
雖然這兩人的對話很沒有營養,但是至少陳舟能夠再次确認一件事,安宜琳對邬灏澤果然是很有興趣。
可惜的是,沈筠真是喜歡錯了人。
安宜琳如果只是不喜歡沈筠,喜歡別的男人,那沈筠最多也只是單相思一場而已,但是安宜琳卻很有可能和害死沈筠的人有關系,這就不是簡簡單單一句話能夠把事實給抹消掉的了。
竊聽器裏的對話還在繼續,“我今天又去給沈筠送餅幹了。”
“我看沈筠那小子好像挺喜歡你的?不過他肯定不會想到我們之間的關系。”
“他當然是想不到我們之間的關系了,”安宜琳嬌笑着說道,“我們對外可是兄妹,他能猜到才有鬼了。”
竊聽器裏傳來一陣親吻聲。
過了一會兒,安和斌又再次開口了,“你白天好好盯着他,別忘了,那小子很可能是殺人兇手,你千萬不能同情他,不然下一個被下手的對象就可能是我們了。”
“你放心吧,阿斌,我才沒這麽傻呢。”
“你這個傻妮子!”
“你說誰傻呢?”
“當然是你了。”
“你混蛋!”
“……”
“……”
安宜琳和安和斌就繼續在調着情,陳舟接下去的對話就沒有細聽了。
不過,陳舟現在是明白了,安宜琳和安和斌這對兄妹的真實關系卻是一對情侶,兄妹只是他們對外展露的身份和關系。
也是,如果安宜琳和安和斌是情侶,那麽安宜琳就沒法多次單獨去接近沈筠了。
畢竟安宜琳是別人的女朋友,就算她自己不避嫌,沈筠也是要避嫌的。
如果沈筠一開始就知道安宜琳已經有了男朋友,那他也不會放任自己對安宜琳産生好感了。
現在的情形已經很明了了,安宜琳和安和斌這對兄妹就是過來監視沈筠的。
他們和那三名闖入沈筠家中的兇手肯定是一夥的。
仔細想一想,安宜琳和安和斌在明,那三人在暗,安宜琳由于是個年輕漂亮的美女,這樣的女性很容易會降低別人的防備心理,至少沈筠就從沒有對安宜琳産生過懷疑。
事實上,正常情況下,沈筠也不會對自己的鄰居産生懷疑,即使沈筠是一名驚悚懸疑作家,但是他也不會沒有任何證據就随意地去懷疑別人。畢竟這個社會上大部分人都是好人,要碰到一個像書裏描述的壞人,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而且,既然安宜琳和安和斌他們并不是兄妹,那麽這兩個名字也很有可能是假名字。
畢竟安宜琳和安和斌是一對戀人,他們的姓氏應該不會是一樣的。
不過安宜琳和安和斌既然要租下這裏的房子,在簽訂下租房合同時,肯定會用到自己的身份證,那麽他們兩人中應該有一個名字是真的。
而且安宜琳剛剛在竊聽器中稱呼安和斌為‘阿bin’,那麽,安和斌的名字很有可能就是真的。
不過陳舟聽着這對情侶肉麻又惡心的對話,心裏卻覺得十分好笑。
若是光從他們二人的對話來看,他們應該是一對感情很深的親密愛侶,然而,事實上,安宜琳卻對邬灏澤産生了好感,而且還在主動地接近邬灏澤。
不過由于白天安和斌基本都在外面,不會回到家裏,所以他也就不會知道自己的女朋友正在對其他的男人主動投懷送抱。
如果邬灏澤不是一名同性戀,想必此時,安和斌就已經戴上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了。
不過看安宜琳這麽熟練地一邊勾搭沈筠,一邊向邬灏澤示好,而且一點都看不出任何心虛內疚,恐怕這也不是安宜琳第一次意圖給安和斌戴綠帽子了。
何況,安和斌居然能夠想出讓自己的女朋友去接近別的男人這種主意,他的內心是否真的在意安宜琳這個女朋友呢?
即使他們是有原因地去接近沈筠,但是一般的男朋友會願意讓自己的女友勾引別的男人嗎?
但安和斌就願意,他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女朋友可能會被其他男人給占了便宜?
這麽一對渣男賤女,也真是一個鍋配一個蓋,天生一對。
陳舟剛剛被安宜琳和安和斌的對話給打斷了思路,他剛剛已經查到了死者的信息,現在,他可以從死者所住的宿舍和班級來找出當年參與‘惡作劇’,最後害死謝嘉樹的七個人了。
如果那位樓主給出的信息沒錯,那麽參與霸淩的一共有七個人,有六人和謝嘉樹是一個班級的同學,還有一人是隔壁班級的,但由于學校的宿舍分配問題,隔壁班的一位同學和謝嘉樹幾人住在一個宿舍裏面。
這宿舍裏的三人都參與了霸淩謝嘉樹。
這七個人是六個男生還有一個女生,其中有一對男女是情侶。
之前已經有兩人死亡了,再加上隔壁的安宜琳和安和斌這對情侶,以及闖入沈筠家中殺死他的三個男人,加在一起不多不少,正好就是七個人。
這樣一來,這個人數就和帖子裏面的信息對應上了。
陳舟從桐華大學的內部記錄中找到了和謝嘉樹住在一個宿舍的舍友。
這三名舍友分別是桐華大學國際貿易系三班的何佑平、鮑永瑞還有四班的安和斌。
陳舟見到了這三人的照片,和他猜的一樣,安和斌果然是真名。
接着,陳舟又在謝嘉樹的班級名單裏面找到了‘安宜琳’的照片和對應的名字。
雖然照片的‘安宜琳’比起現在的她要稍微顯得青澀一些,但是陳舟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她。
‘安宜琳’确實是一個假名字,她真正的名字是王夢玲。
根據帖子裏面的內容,一直以來謝嘉樹飽受着這七人的壓迫和欺辱,那六名男生是直接欺淩他的人,那名女生雖然沒有直接欺負過謝嘉樹,但她卻沒有少在背後煽風點火、出謀劃策。
現在陳舟已經找到了其中四個人的個人信息,還差三個人。
這三個人一定就在謝嘉樹的班級中,而且都是男生。
陳舟将謝嘉樹班級裏的人全都記了下來,卻沒辦法僅僅依靠現在擁有的線索将剩下的三個人給找出來。
當然,等到兩天之後的晚上,陳舟就能夠将他們全都捉起來,那麽剩下三人的身份,陳舟也自然而然就會知曉了。
不過,現在的陳舟就像是在玩解謎游戲一般,這個游戲他已經通關了一半,還剩下一半陳舟當然是希望能夠繼續通關,将謎題給完全解開。
陳舟思索了一會兒,又想起了一個關鍵的信息。
按照那三人的說法,在此之前,他們就已經有兩名同伴死去了,正是因為這兩名同伴的死亡,他們剩下的幾人才會認為有人因為五年前的惡作劇在向他們複仇。
那麽,陳舟只要查出在謝嘉樹的班級裏有哪兩名男同學已經去世了,那他不就能夠得到他想要的信息了嗎?
陳舟一個一個用三班的男生姓名調查死亡記錄。最後他找到了幾周前剛剛去世的兩名死者。
這兩人分別是陳舟已經查到的謝嘉樹舍友何佑平,何佑平是在一個月前‘不小心’跌入河中溺水而亡的。
還有一個死者是紀向陽,這個名字倒是取得不錯,可惜他的做法卻完全對不起向陽這個名字。
紀向陽是在兩個禮拜前去世的,原因是酒後駕駛,結果他被一輛大貨車給撞上,當場就死了。
令陳舟感到十分有趣的是,何佑平和紀向陽的死法正好和沈筠那本小說裏面的描述一模一樣。
在《罪有陰得》中,第一個死者就和何佑平一樣是溺水身亡的,第二個死者也和紀向陽的死法一樣,是遭遇車禍被撞死的。
只不過,在書中,兩名死者之所以會遭遇溺水和車禍完全是因為鬼魂作祟,是鬼魂來找他們複仇來了。
何佑平和紀向陽的死都被警方判定為意外事故,但是安和斌幾人做賊心虛,當何佑平和紀向陽在兩個禮拜裏面先後死亡,他們自己就馬上聯想到了大學時對謝嘉樹的霸淩,他們感到了恐懼,擔心自己也會像何佑平還有紀向陽一樣遭遇‘意外’。
他們都認為這絕對不是什麽意外事故,肯定是有人在對他們進行複仇。
但是,他們卻又無法向警方說明實情,因為想要讓警方深入調查,就必須将他們當年的所作所為告知于警方。
他們不敢告訴警方當年的事情,就只能自己調查,于是這麽一調查,就調查到了沈筠的身上。
沈筠的書裏有太多和現實不謀而合的細節,安和斌幾人當然不相信這只是一個巧合,于是他們就故意接近沈筠,甚至決定直接對沈筠下手。
但只有陳舟自己知道,這确實是一個巧合。至少對沈筠來說,肯定是一個巧合。
不過對于那個殺死了何佑平和紀向陽的幕後兇手來說,這可能就不是一個巧合了。
當年,沈筠以那個帖子作為原型寫下了《罪有陰得》這麽一本暢銷小說,發表帖子的樓主很有可能就是後來的複仇者。
而且他(她)肯定是看過沈筠出版的《罪有陰得》,并且還故意按照《罪有陰得》中描述的細節,對曾經欺淩過謝嘉樹的人進行了同樣的複仇手法。
書中的鬼魂是在五年後開始的複仇,幕後兇手也是在謝嘉樹死後的五年對何佑平、紀向陽他們開始進行複仇;書中第一個死者和第二個死者分別是溺水身亡、車禍身亡,何佑平和紀向陽也是以同樣的方式死去。
安和斌五人因為懷疑上了沈筠,所以他們明裏暗裏在監視着沈筠的行為,而那個意圖複仇的幕後兇手,此刻也肯定在盯着安和斌五人,伺機對他們下手。
所以,如果陳舟沒有料錯,那個殺死了何佑平和紀向陽的幕後兇手,此時此刻也就在沈筠的附近。
陳舟将兩名死者的信息調查出來之後,參與霸淩的七人中,有五人的身份已經确定了。
他們五人分別是:安和斌、王夢玲、何佑平、紀向陽和鮑永瑞。
還差兩人身份未知。
陳舟對謝嘉樹的死也是唏噓不已。
對那霸淩的七人來說,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對謝嘉樹進行了一個‘惡作劇’而已,他們也沒想到會引發那麽嚴重的後果。這是他們親口所言。
他們妄圖用輕飄飄的‘惡作劇’三個字掩蓋他們的惡行,然而事實是謝嘉樹承受了他們七人的惡意,最終被逼迫至死。
雖然法律根本無法對他們進行制裁,但是無論怎麽看,謝嘉樹的死和他們七人是絕對分不開關系的,即使他們再怎麽給自己找借口,也無法掩飾這一點。
事實上,從他們決定對沈筠下手這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他們這些人的本質就是壞的。
謝嘉樹的死沒有讓他們有所悔悟。在沒有證據,僅僅只是憑借猜測的情況下,他們又再次對一個無辜的人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