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山水供蓮花
第二天,唐啓來接了謝靈涯和施長懸,這次有人幫忙,就好把辦法事需要的東西都帶上了。
唐啓是個辦事雷厲風行的人,他重視到親自跟着去,而且在車上還用筆記本遠程辦公。中間還穿插關心了一下抱陽觀的規模。
謝靈涯都懷疑他對抱陽觀也感興趣了,不過抱陽觀雖然最近小火起來,但又小,周圍的地又貴,也不能像他的度假區那樣形成綜合,非常孤單,不劃算。
昨天唐啓離開後,施長懸就和謝靈涯說了,據陳三生透露,唐啓以前還想承包太和觀,不過陳三生扛住沒同意,人家自己賣票、規劃什麽的,弄得也挺好。算是大片被承包,幕後坐着私人老板的寺廟道觀中的清流。
也是太和觀香火比較多,唐啓才打主意,現在他開發景區,就選擇的寺廟,又拉來了高僧。除了佛寺好做一些之外,也是本地再新建道觀沒那麽大的市場了。
從抱陽觀到唐啓買的那塊地,大約得一個多小時,到了地方後,只見現場一片黃泥,邊上有些二層的移動板房。
幾人先休息了一下,把東西放好,然後唐啓又親自倒了茶,有些得意地道:“施道長,我這山勢如何?”
施長懸颔首道:“起伏奔騰。”
風水中以龍來形容山脈的變化,因為山與龍一樣善變化,看山勢就是看龍脈。龍脈起于山祖——堪輿家稱昆侖山為山祖,山祖延伸出三條主幹大龍脈,每條又各有許多分支。除了三幹龍,還有三處大水,也就是長江、黃河和鴨綠江,各自夾着三大幹龍。
看山勢前,看似只觀察一地,其實心中得對天下龍脈有個數,知道其“來龍去脈”,才能更好的判斷。
整個鵲山省大部分山,在大類上屬于中條幹龍的分支。唐啓買的這塊地所處的山脈,是一條“進龍”,上下起伏,十分有力量,屬于很富貴的格局。
施長懸看看後方,又道:“泉口在哪處?”
昨天唐啓說過他這裏還要建溫泉山莊,施長懸才有此一問。大概不好看到,唐啓拿出一張地圖指給施長懸看:“我們現在是這個位置,泉口在那邊。”
老話說湖有千年不涸之水,家有千年不散之財。風水之法,得水為上,這溫泉水彙聚在前,招財聚氣。
施長懸點頭,“你将山莊修在這裏,水聚天心。至于佛寺,要得生氣,稍微走一遍,看看哪裏聚氣。”
“好,哈哈。”唐啓大為開心。
等到休息一會兒後,他們又換上套鞋,上地勢比較高的地方望氣。唐啓幾個下屬跟在一旁,心中都訝異得很。跟着唐啓那麽久,當然知道唐啓的喜好,但是以前唐啓請的都是有名的道長、高僧,一個個年紀起碼四五十歲了,這倆人,卻是一身便服,不像出家人也就罷了,還年輕得和學生似的。
當然,之後他們會知道其中一個的确還是學生。
謝靈涯本來是不用來的,但他也不好意思一個人坐着等,跟在施長懸旁邊還能學點東西,就一起爬山去了。
雖說這裏都推得看不到草木,但這年頭有照片有視頻,足可以證明些什麽了。一般草木幹枯,當然不是什麽好地方,唐啓一開始就會排除掉了。
寺廟要依山而建,所以先看山形,施長懸來的路上和剛才從地圖裏觀察,已經看過了山勢。然後要看地勢,望氣,定結穴之地。
施長懸手裏拿了一只羅盤,看着十分古舊,他家畢竟是世代做道士,謝靈涯估摸着這羅盤也是老輩傳下來的。
抱陽觀傳下來的東西裏,就沒有羅盤。雖然抱陽筆記裏也有風水相關的知識,但大概不是主修的,沒這麽專業。
羅盤是立極定向的,施長懸只做參考,看過幾眼後,凝目查看山中生氣。
謝靈涯也眺望過去,并沒看出什麽不同,而且現在風都沒有,也不知道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