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一樁交易
啓民可汗等人只不過商量了幾個時辰,就做出決定,讓咄吉世掌管的鄂爾渾牙旗來做第一筆,咄吉世來時,帶着一個叫安烏喚的昭武人,有五十多歲,體格健壯,神采奕奕。楊崇請教了安烏喚後,為咄吉世定下了一個較合理的數字,兩萬只羊、七千頭牛、兩千匹馬;當楊崇請咄吉世安排人去長安的時候,咄吉世笑着說:“史蜀胡悉就在長安,他是我的人,你讓他和珠寶一起到榆林來。”
楊崇裝作很意外地說:“我現在被他們卸磨殺驢,踢出了葡萄酒的生意,根本不知道史蜀胡悉在哪裏,特勤還是派個人去玉海齋通知他吧。”
咄吉世收起笑容道:“楊崇,我承認,你在高昌幹得很漂亮,到現在我也沒有查出你安排的那個人,不過你放心,我一定會查出來的。”
楊崇玩味道:“特勤吓着我了,其實我是為史蜀胡悉好,中原發財的機會遠高于突厥。再說特勤不是一直有把突厥改造成大隋模式的想法嗎?這次貿易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對你我雙方都有利。”
咄吉世眼神閃過一絲驚愕,随即目露兇光說:“楊崇,知道的太多并不是好事。”
楊崇曉得自己說到咄吉世心中的秘密了,笑道:“特勤有沒有想過,若是我大隋為你提供幫助,你的理想會實現得更快一些。”
咄吉世表面還是比較鎮定的,但是內心已經有些承受不住,讓突厥大隋化是他的一個夢想,對任何人都沒有說過,楊崇是怎麽猜到的;而楊崇後面一句話的威脅更大,大隋能為自己提供幫助,就能為俟利弗提供幫助,就能為任何一個特勤提供幫助。而在目前的突厥牙帳,大隋的幫助是至關重要的,父親啓民可汗若不是有這個巨人撐腰,根本彈壓不了其他部落。
咄吉世喘了口氣說:“我同意和大隋貿易,只是金銀財寶不能當衣服糧食,要來無用。”
楊崇指着安烏喚說:“有安先生在,特勤在什麽地方買不到這些東西。據我所知,玉海齋也經營瓷器,瓷器可不是大隋的管制品。”
咄吉世大喜道:“這就沒問題了。”
東突厥幅員遼闊,很多物品都有幾處的來源,唯獨貴族喜歡的瓷器,尤其是精美的瓷器,只有中原才有,可以說有多少要多少。咄吉世其實和安烏喚商量過,如果能通過貿易讓鄂爾渾牙旗壯大,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雖然咄吉世是處羅可汗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但是突厥最終講究的還是實力。
楊崇暗地裏冷笑,定向貿易的實質就是變相的連橫,通過貿易把突厥的各個部落分開,在利益面前,讓各族發生羊吃人的事件,大隋再一一擊破。十五世紀後,由于新航線的開辟,擴大了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往,英國的對外貿易急劇擴大,刺激了英國羊毛出口和毛織業的發展,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猛漲,養羊變得有利可圖,于是,貴族們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把可以養羊的土地圈占起來發展養羊業。農民喪失了賴以養家活口的土地,扶老攜幼,向着陌生的地方去流浪;塞北各族流浪的地方只有大隋,到時候是予是取,主動權盡在中原。
段文振聽完彙報,捋須而笑,比預料的要好,鄂爾渾牙旗是突厥有數的大牙旗,比原先設想的奚、霫、室韋等部落要有用多了。另一方面作為老将,段文振自然知道邊關駐軍其實早就和突厥各部暗地裏做生意,只是其中的利潤被邊關将領和世家拿走了,今天楊崇能和突厥談成第一單,兵部以後就能談成第二單、第三單。只要源源不斷的錢流入中樞,很多事情就會變得容易解決,不過由于楊崇身上有着宇文家的烙印,段文振還是聽從了明雅的建議,具體的操作請隋炀帝另外安排人選。
隋炀帝楊廣最後選定的是左武衛将軍周法尚。周法尚,字德邁,汝南安成人,初仕陳朝,後遭長沙王陳叔堅讒言陷害,而投靠北周。這次隋炀帝巡幸榆林,內史令元壽曾進言:“應該象漢武帝出關那樣,旌旗連綿千裏,現在在禦營外面,請把軍隊分為二十四軍,每天派遣一軍出發,相距三十裏,旗幟相望,戰鼓相聞,首尾相連,千裏不絕,一顯出師的盛況。”
最後被周法尚否決,認為軍隊連綿千裏,又有山川的隔阻,倘若中央有事,道路險阻漫長,難以相救;應該采用方陣,四面向外防禦,六宮以及百官家屬都在方陣內,倘若發生變故,就命令受敵的方面抵抗,并從陣內派奇兵,陣外奮力攻擊,以車子作壁壘,再設曲形鈎陣,交戰若得勝,就調派騎兵追擊,萬一不勝,可以屯營自守。也就是憑這番話,隋炀帝授任周法尚為左武衛将軍,并賜給良馬一匹,絹帛三百匹。
楊崇樂得置身事外,這個方案最大的反對者其實還是來自大隋內部,因為原先的榨場貿易也好,走私貿易也罷,其實都是掌握在士族手中,兵部的這個方案純粹是在火中取栗,奪人飯碗;現在沒回聲,是因為曉得內情的人并不看好這種手段,一旦産生了實際效果,各種事情都會發生。
楊崇随後幾天,一直呆在兵部,沒事就看看孔穎達送的《墨子》一書。宮中收藏的版本就是全,除了《墨子》本身的七十一篇外,還把在《新序》、《屍子》、《晏子春秋》、《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戰國策》、《諸宮舊事》、《神仙傳》十本書中的墨學言論個編輯了一篇,附在書後,讓楊崇明白了墨學在其他學派眼裏的地位,受益匪淺。
不過喧嘩的榆林城已經容不下楊崇一張平靜的書桌,獨狐篡送來最新消息,史蜀胡悉在長安逃走了,在戒備森嚴的看守中逃走了。周謙等人撒出大網,都沒有追查到一點線索,獨狐篡懊惱地說:“楊崇,你說得對,他還有很多話沒吐出來。”
獨狐篡也與很多話沒有說出來,憑着突厥和史蜀胡悉的力量,怎麽可能把史蜀胡悉救走,并且掩藏得一點線索也沒有;救走史蜀胡悉的只可能是中原人,而且是位高權重的中原人。能坐到那種位置的人不缺錢,這麽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和宇文化及一樣,有把柄在突厥人的手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