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拜師
回到宇文恺府中,楊崇卻意外地見到衛玄正在客廳坐着,和宇文恺、宇文述聊天;衛玄看見楊崇,示意楊崇進去坐下說:“楊崇,那天在議政廳關于西域的話題我們沒說完,今天繼續。”
隋炀帝楊廣不在,楊崇放松不少,叫苦道:“衛大人,我就是一個小人物,釀釀酒,鼓搗點小東西差不多,這種大事就不要為難我了。”
衛玄呵呵笑道:“楊崇,你現在是給事郎,朝廷命官,我好歹是你的上司,論年紀更是你的長輩,和你談論點東西怎麽了,難道委屈你了。”
“不委屈,不委屈。”楊崇拱手道:“尚書大人,您請吩咐。”
衛玄得意地說道:“我就知道給事郎是個明是非的人。我問你,你說的遠交近攻是個什麽設想?”
楊崇回憶了一陣說:“西域地區廣漠,要想一下子吃下來幾乎不可能,以我看,從土谷渾到高昌一步步拿下來方為上策。我說的拿下來是朝廷設置州縣,移民過去,每十年往前推進一步,如同秦滅六國的做法;至于西突厥,我們滅不了,就算滅了,也會有新的部落崛起。”
衛玄和宇文述面面相觑,宇文恺好奇地問:“難道楊崇的話有什麽不妥?”
衛玄調整了一下情緒說:“昨天諸葛颍父子進宮赴宴,諸葛嘉會說諸葛全說裴矩的計策不可行,只是隔靴搔癢。今天聖天子召見了諸葛全,諸葛全說現在大隋四面臨敵,要想一個個打服是決不可能的事,長期戰争下去,就是戰國時魏國的下場,雖然魏武卒天下無敵,最後還是疲于奔命,輸掉了整個魏國的前程。”
諸葛全的話和楊崇有幾分相似,難怪衛玄和宇文述兩位重臣有點失态;楊崇卻是另外一番感受,這個諸葛全竟然有這份眼光,莫不是和自己一樣穿越而來?楊崇問道:“諸葛全有沒有說,應該采取什麽辦法?”
宇文述立即問道:“他說大隋和秦國一開始的情況類似,應該先消耗東突厥,再圖其他。”
楊崇點頭,後來唐朝正是采取的這種方式,才平定草原;但是東突厥在隋朝正處于最強盛的時候,想要消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宇文恺問道:“聖天子現在是什麽态度?”
衛玄嘆了口氣說:“段文振已經到京,弓在弦上,不得不發。”
楊崇道:“如果只是先攻打吐谷渾,應該沒事。”
楊崇有把握,歷史上隋炀帝擊敗吐谷渾,占據青海新疆等地,并沒有引起東突厥的反應,東突厥蠢蠢欲動是在三征高句麗,中原大亂已起的時候。再說隋炀帝楊廣,也不是個輕易改變主意的人。果然,冬十月戊子,靈州刺史段文振出任兵部尚書,朝廷雖然沒有明言,但是府軍十二衛開始調動,大批的物資通過大運河運往長安。
楊崇的實缺一直沒有下來,便趁機去了孟津渡諸葛家的鐵坊,鐵坊看上去不大,但是占地位置很好,依山傍水;北面黃河滾滾而下,河面上千帆競流,東面一座小山崗郁郁蒼蒼,一片綠色。鐵坊前後都是車水馬龍,一面是運鐵礦石進坊,一面是來提貨的官府車輛和商人,讓楊崇佩服的,是鐵坊外蓋的一個小村落,整整齊齊的三排瓦房,緊挨着官路,在村頭甚至還有一個小小的集市,開着百貨鋪、酒店,大有後世宿舍區的味道。
諸葛全三十而立,身材很高,看上去玉樹臨風,一雙奇異的眼睛,睿智而靈活,讓楊崇有一種面對袁天罡的感覺;一路上楊崇試探了幾次,從天文地理說到商賈買賣,最終确定諸葛全只是聰明,不是像自己一樣,穿越而來的後世人。
Advertisement
諸葛全得知楊崇二十七歲,也是不敢相信,楊崇的外表怎麽看都是二十剛出頭的樣子,卻是一副什麽都懂的派頭。見楊崇關注瓦房,諸葛全介紹道:“那是給廠裏工匠居住的地方,有些人拖家帶口,所以就買下了坊前後的兩百畝荒地,不過沒有荒廢,我在後面建了一個一百多畝的馬場,有機會你去看看。”
進了工坊,諸葛全直接帶楊崇到了材料間,讓管事拿出了五片彎彎曲曲的片簧,有鐵的,有銅的,楊崇試了一下,彈簧的彈性都不夠。楊崇學過,制造鋼彈簧時,常加矽、錳、鉻、釩及钼等金屬元素于鋼中以增加彈簧之彈性及疲勞限度,且使其耐沖擊;而銅彈簧的黃銅是銅和鋅的臺金,它的顏色随着含鋅量的增加,而由黃紅色變到淡黃色。
楊崇對這個問題已經考慮了十多天,和諸葛全商量後,決定還是做青銅片簧,為了保證彈性做大做厚,再加上動物筋腱的扭簧,花費一個多月時間做出了三個樣品,送到将作監,宇文恺第一個念頭就是用在抛石機上。改裝抛石機花了兩天的時間,宇文恺才讓衛玄請段文振過來觀看。段文振親眼看到兩百斤抛石機的射程提高到一百米,立即讓衛玄安排下單。
衛玄來了洛陽兩個月,總算明了所有采購中的彎彎繞繞,但是面對楊崇這種用産品取勝的做法,衛玄還是很欣賞。要是人人都不走歪門邪道,不以權勢壓人,自己這個工部尚書将當得何等惬意,可惜這樣的人太少了。衛玄走出工部的時候,看見一支車隊停在宮前,很多人在圍觀,衛玄一問,是出使西域的韋節和杜行滿回來了。
兩人滿載而歸,帶回來羁賓的瑪瑙杯、安國的無色鹽、王舍城的佛經,最出彩的還是史國的禮物,不僅有火鼠毛、獅子皮這樣的珍稀物品,還有十名正在芳齡的舞女。隋炀帝滿面微笑地看着內侍清點禮物,一一拿走或領走,和朝臣一樣心中等待的,還是韋節二人在西域的見聞。
韋節、杜行滿的西行不是為了禮物,專門安排好的路線,康國、史國、嚈噠、安國都在藥殺水的南岸,與在石國的西突厥一岸之隔;繞道去罽賓、王舍城,就是為了看看土谷渾的态度,開皇年間伏允發動政變,殺了原先的吐谷渾王呂伏,隋文帝又同意伏允兄死妻嫂,娶了原先嫁給呂伏的光化公主。楊廣就想知道,自己這個妹夫伏允,拿沒拿自己當舅子看。
韋節中等身材,神采奕奕,面目清朗;杜行滿矮了半頭,體型肥胖,嘴角始終挂着笑容。到了朝堂,只能是作為正使的韋節彙報,韋節說了大半個時辰,越往後說越不從容,最後苦澀地說:“吐谷渾道路不通,臣和商隊一樣,從鄯善路回來的。”
滿殿無聲,楊廣面色鐵青,俊朗的臉上有着一絲絲扭曲,一個字一個字從嘴裏迸出來:“下月回長安。”
留守長安的皇太子楊昭是和楊素同月死的,關隴元老、留守長安的官員一封接着一封的奏章,請楊廣回長安主持大局;為了江山大計,楊廣只是封皇孫楊倓為燕王,皇孫楊侗為越王,皇孫楊侑為代王,硬是沒有回長安一趟。今天,楊廣終于決定回長安了,所有官員都明白,大戰的帷幕拉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