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面見炀帝
原來隋炀帝楊廣是讓衛玄來看看楊崇這個人,如果衛玄感覺對光,就帶去宮中一見,楊崇得知大是後悔,人啊,就是不能沖動。但是木已成舟,楊崇只好乖乖地跟着衛玄來到宮中議政廳,隋炀帝楊廣是個身材偉岸,相貌俊朗的人,一雙眼睛更是炯炯有神,一點也不像後世中描寫得那麽不堪,要不是在隋朝,楊崇還以為是唐太宗李世民呢。
隋炀帝是後來唐朝給楊廣加的號,楊廣自己在位的時候,是稱隋明帝。楊廣看着楊崇也很是驚奇,這個年輕人一看就知道沒有經過軍旅生涯,甚至不會武功,那麽他對武器的想法是從哪裏來的?楊廣一聲厲喝:“拿下。”
早有侍衛過來将楊崇一舉擒下,楊崇根本反應不過來,就算反應過來也沒有反抗力,乖乖地被按在地上。楊廣問道:“楊崇,你是在什麽地方見過這種長柄彎刀的?”
楊崇來自現代,稍一慌亂,便醒悟這是楊廣在詐自己,明白萬萬不可說是在哪裏見過,一旦說了,楊廣追問下去,自己就不得不一個謊接着一個謊,弄不好就會露餡。楊崇低頭回答道:“皇上,這是臣的靈感。”
“靈感。”楊廣是聰明到極點的人,瞬間便領會了這個詞的意思,示意侍衛松開手說:“那麽朕給你一個機會,你若是在一個時辰內再設計出一種軍隊用的兵器,朕就相信你,并升你的官,任命你做給事郎。”
給事郎是正八品的官,楊崇等于連升兩級,議政廳裏的幾位宰輔都默不作聲,靜眼觀看,楊崇要是能闖過這一關,絕對有資格做給事郎。楊崇謝恩後站了起來,一時還真沒什麽東西拿得出手,朝四周看看,議政廳不是大殿,有點象後世的會議室,君臣都是圍着一張大桌子坐着,只不過隋炀帝楊廣獨霸一方罷了,坐的正是自己設計的圈椅。
楊崇靈機一動,想到了宋朝的樸刀,要了紙筆,還是畫了一柄長刀,但是這柄刀與長柄彎刀完全不一樣,是寬刃的大砍刀,楊崇把刀柄設計成可拆卸的,安柄之處有螺口,杆棒的一端有螺絲,而且是三個丫兒的。楊廣看了,笑道:“這倒有點象畲刀了,不過這個刀柄不錯,同樣可以用在彎刀上,算你通過了。楊崇,你這兩種刀,可有名字?”
楊崇立即答道:“回皇上,沒有名字。”
楊崇心中暗恨,這楊廣真的和網絡上評價的一樣,若論演技,在奧斯卡拿個小金人不會有問題;和風細雨的問話中暗藏殺機,這刀若是有名字,不就是早就設計好的,還說什麽靈感,妥妥的一個欺君之罪。楊廣似乎全無覺察,點頭道:“那我就起個名字,彎刀叫骁刀,寬刃的叫鷹刀,你們看如何?”
一把刀的名字而已,誰會找不痛快,宰輔們紛紛點頭贊同;楊廣似乎忘了楊崇還站在一旁,回頭和宰輔們商量起國事來,對着桌上的一張大地圖,讨論起西域的情況。楊崇有一種應聘的感覺,面帶微笑站在一旁,仔細聽着,逐漸辨認出矮矮胖胖的是虞世基,身材修長面無表情的是裴矩,始終帶着笑意的是裴蘊,看着自己和仇人一樣的老頭是高颎,和楊廣長得有些相似的是觀王楊雄和納言楊達,還有身穿铠甲的宇文述和有點象太監的楊約。
其實包括楊廣在內,這些大佬都在暗中觀察楊崇,看楊崇始終心平氣和,都有點欣賞;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君臣的讨論漸漸陷入僵局,在能否拿下西突厥的事上存在異議,高颎突然轉身問楊崇:“你剛從西域回來,西域各國對我大隋是什麽态度?”
此舉雖然出乎衆人意外,但是都把目光投向楊崇,楊崇嘴角泛過一絲苦笑道:“大人,這輪不到我說話。”
衛玄笑道:“你駁斥賀若将軍的時候,不是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嗎?高相不過是要你說說看法,有什麽不能說的,另外和高相說話,要稱下官。”
連楊廣都笑了起來,楊崇定定神說:“回高相,以下官之見,西域各國都是小國,人口不足,且需要外部的物資才能發展,對西突厥和大隋,都是不敢反抗的,縱使一千鐵騎兵臨城下,他們也不敢一戰。”
高颎點點頭,作為政治家他自然清楚,楊崇所說不敢戰是因為怕戰了以後,會惹來源源不斷的大軍;但是高颎沒有放過楊崇的意思,繼續問道:“西突厥可敢和大隋一戰?”
楊崇毫不猶豫地說:“西突厥不會和大隋一戰。”
Advertisement
裴矩目光閃動,問道:“為什麽?”
楊崇只能豁出去了,上前幾步指着地圖說:“西突厥雖然立國,但是西域不同于塞北,沙漠荒原多于草原,最适合他們生存的地方在吐谷渾手裏,東突厥的兵鋒可達高昌等地,所以西突厥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控制西域,甚至向大秦和波斯方向擴展,以便獲得足夠的物資和生存空間。如果他們在西域橫行,西域各國一旦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就會起來反抗,這種情況下,西突厥怎麽可能與我們一戰。”
裴矩颔首道:“此話有幾分道理。大業元年,正是處羅可汗治國無道,先發兵襲擊鐵勒諸部,搜括他們的財物,又猜疑薛延陀部生變,殺其酋長數百人,造成鐵勒諸部反抗,共推契苾部首領契苾歌楞為易勿真莫何可汗,薛延陀部首領乙失缽為野咥可汗。我們一直奇怪處羅可汗為什麽這麽做,原來是物資短缺的原因。”
虞世基望向楊崇問道:“如何可利用這種弱點?”
楊崇想了想,謹慎地答道:“遠交近攻,先拿下吐谷渾。”
楊崇記得,歷史上楊廣就是這樣做的,自己的回答應該沒問題;果然,楊廣沉默片刻,吩咐道:“世基,拟個文,升楊崇為給事郎。楊崇,你可以走了。”
楊崇急忙磕頭謝恩,退了出來,有內侍領到在宮門口,一出宮門,就看見宇文化及在前面等着,楊崇無處避讓,只好上去打招呼:“見到宇文大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