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2)
。臨走時,南宮少秋說道:「大哥,我預定在七月份進京,到時,還請大哥多加照應!」徐承祖說道:「兄弟,那我就在家等候你大駕光臨。」兩人心照不宣地點了點頭,徐承祖一行人,才又浩浩蕩蕩地離開黃山。
徐承祖知道,南宮少秋進京,絕對不是為了游山玩水,必然是有為而來,這也代表着南宮世家正式介入朝廷和兩王之間的紛争。如此一來,徐承祖覺得自己總算不負仁宗的使命!
這兩天,南宮雲天等人一直在讨論着各種對付兩王的辦法,但是各種方法間的利弊得失檢讨起來,始終無法得到能讓衆人滿意的結論。最後,還是南宮少秋說道:「爹,這件事,我看還是由我帶着四位妹子去辦好了!」四靈聽了這話,全都十分贊成,一齊說道:「這樣最好!」
南宮雲天卻說道:「少秋,你可要想清楚,兩王地位崇高,北京又是在天子腳下,這可不像在蘇州,可以随随便便地殺人放火!」南宮少秋說道:「爹,孩兒知道。兩王有官方身分,孩兒當然要從官方着手。」
何明珠問道:「少秋,難不成你想當官?」南宮少秋說道:「正是!咱們家的其他人,都太清高了,沒有食肉像!所以,這件事還是由我去比較恰當!」錢秀荷語帶諷刺地說道:「少秋,那你想到哪個衙門裏叩頭當差呢?」
南宮少秋說道:「既然是錦衣衛出了問題,那我當然是到錦衣衛去!更何況徐大哥又是指揮使,我到錦衣衛,豈不是名正言順?」南宮萍說道:「叁弟,大弟和二弟雖然不在,但我前些天就和他們談過了,大家都希望你能成為劍魂山莊下一代莊主!如果你現在加入錦衣衛,恐怕於你名聲有損,以後掌管南宮一門,将會增加許多麻煩,你可要想清楚!」
南宮少秋一聽此言,不由笑道:「大姊,我只希望能逍遙地過一輩子,你們可千萬不要拿劍魂山莊這個擔子加到我身上!再說,大哥一向剛直方正,為衆人佩服,由他繼承,才更為恰當!我現在的名聲,就已經夠差的,加入錦衣衛,也不可能再壞了!何況漢王這件事,又非得從錦衣衛開刀不可!」
南宮少秋環視衆人後,繼續說道:「奶奶,爹,娘,大姊!我知道大家都十分愛護我,不希望我去冒險,不過這件事,就算你們都反對,我也非去做不可!」衆人見南宮少秋心志已堅,遂也都不再反對!
本來四靈想要立刻就行動,不過,由於四靈的武功,即将小成,目前正是緊要階段,實在不宜離開黃山;更何況,如果南宮少秋等人現在就跟着徐承祖進京,反而會引起敵人的重視和注意,而南宮少秋一向認為,不引起敵人的注意,就給人致命一擊,才是克敵制勝的不二法門!於是衆人商定,七月時,再由南宮少秋帶着四靈進京。※※※徐承祖帶着衆侍衛,輕松快意地回京去了。徐承祖這回能不負使命,取得劍魂山莊的承諾,令他心中高興已極。一行人到了南京後,徐承祖特別去拜見在南京駐守的皇太子。徐承祖認為,他這次出京之事,有必要讓太子得知詳情!
徐承祖進入大廳後,看見南京國子祭酒胡滢胡大人也在座,徐承祖遂抱拳一揖,說道:「胡大人,久未謀面,不知大人近來可好?」胡滢笑道:「奉了聖上旨意,就要回北京了,怎麽不好?小公爺看來春風滿面,這回黃山之行,必然十分順利!」
徐承祖想道:「這老兒還真不愧曾是天下密探頭兒,見事之明,無以複加!」於是說道:「托聖上鴻福,一切都談妥了!倒是大人奉旨回京,看來,馬上就要高升了。
在下先恭喜大人了!」兩人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胡滢本是太宗最信任的大臣,靖難後,太宗命胡滢掌管天下密探,在天下各處搜尋建文帝的下落。胡滢雖然明知建文帝扮成和尚,逃往雲南,但他不願太宗屠殺自己的親侄兒,反而謊稱搜尋不得。
太宗屢次想要廢掉太子,遂命胡滢暗中監視太子,希望能找到太子的錯處,好名正言順地廢了他。胡滢卻老是報告,太子仁民愛物,世所難得,不宜廢除。但胡滢卻沒想到,太子卻因此,而對他有所誤會!仁宗即位後,漢王想要完全掌握錦衣衛的勢力,一直想把胡滢這個阻礙趕走,於是派人在仁宗面前進讒,仁宗不察,遂将胡滢調到南京,胡滢卻一句答辯之詞也沒有,只是默默上任。仁宗萬萬沒想到,胡滢一走,錦衣衛的勢力,就完全落入漢、趙兩王手中。
這幾天仁宗翻閱宮中舊檔,看到胡滢給太宗的報告,仁宗才知道自己誤會了胡滢,於是下旨,要胡滢立刻回京,另有任用。想來,必然是要借重胡滢,重新整頓錦衣衛。胡滢今天,正是來向太子辭行的。
徐、胡兩人正談笑間,卻有一名面如滿月,朝氣蓬勃的青年走入大廳,兩人一見此人,立刻跪倒,一齊說道:「參見殿下!」青年立刻上前扶起兩人,說道:「兩位大人請起,今夜不是在朝中議事,只是老朋友聚聚而已,不必管那些俗禮。」
Advertisement
這位青年,正是當今皇太子朱贍基!
本來,皇太子應該在東宮輔國,怎麽會派到外地駐守呢?原來,仁宗皇帝雖然十分賢明,卻有個好色的毛病。太宗駕崩不過一個月,仁宗就在宮中和寵妃嬉戲。
這件事讓太子知道了,立刻面見仁宗,勸谏道:「啓奏父皇,大喪未除,實不宜行此事於宮中,否則,恐難杜天下悠悠之口!」
仁宗對旁的人也還罷了,對這太子,确實有幾分忌憚!因為仁宗之得帝位,有這麽一個好兒子的因素卻占了大半。
當初,太子妃張氏分娩之夜,太宗夢見太祖,拿了一塊玉牌給他,上頭镌刻着:「傳之子孫,永世其昌!」等八個大字!朱贍基彌月之時,太宗抱着孫兒看視,只覺得這小小嬰兒竟然英氣滿面,和夢兆相符,於是更加喜愛!朱贍基長大後,不論智謀武略,都不負太宗之望。有一回,太宗問大學士解缙該不該廢太子,另立漢王。解缙答道:「皇長子仁孝成性,天下歸心,請陛下勿疑!」太宗聽了這話,只是沈默不語!解缙又說道:「皇長子且不論,陛下寧不顧及好聖孫嗎?」這才令太宗不再考慮廢儲之事。
如今,這位當初解缙口中的好聖孫,已經長大到會幹涉自己父親的行為了,這令仁宗十分不快,但也無可如何。於是仁宗将太子調到南京,名之為監國,實際上卻存了個眼不見為淨的心思。
叁人重新就座後,徐承祖将這回黃山之行,詳細地道出,又将南宮少秋即将進京之事,告訴兩人。太子和胡滢,一方面對朝廷大勢如此危急,十分憂心,另一方面,又對南宮世家的态度,十分感激。太子更是頗有興味地問道:「這位南宮少秋,不就是天下有名的四不公子,為何徐指揮使會對他如此推崇呢?」
徐承祖尚未回答,胡滢卻笑道:「殿下!以南宮世家的聲威,身為南宮雲天之子,若是稍有才能,有沒有可能隐名於世呢?」朱贍基一聽此言,立刻明白胡滢之意,笑道:「古人大隐於市,看來,這位南宮叁公子還更要高明呢!我還真想見見這位南宮少秋!」徐承祖說道:「殿下若有此心,臣當可安排。」
叁人正談笑間,有一名軍士進來禀報道:「啓奏殿下,中官海壽,有急事報告!」
朱贍基說道:「快請他進來!」再對徐、胡二人說道:「海壽從北京來,朝中必有大事發生,二位都是國之棟梁,不必回避,正好也可以幫我拿拿主意!」
卻看見衆軍士引進一名太監,這太監一見到朱贍基,立刻跪倒,哭叫道:「啓奏殿下,皇上病危,皇後娘娘命奴才請殿下立刻回京!」
原來,仁宗自小就十分肥胖,又好女色,遂得了個消渴之疾「注」,腳氣為病,行走之時,都須要有人扶持,身體本就不佳。再加上這幾天,兩名皇子,為了點兒小事,争鬧不休,讓仁宗煩惱不已,病情竟一發不可收拾!注:消渴疾,可能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糖尿病。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狀,就是吃多、喝多、尿多,也許古人就是因此,才稱之為消渴疾。
張皇後和諸大臣商議,認為此時萬一皇上駕崩,而皇太子不在京師,将予漢王可乘之機,遂立命中官海壽,至南京迎回太子!
衆人面面相觑,朱贍基更是急着要趕回去。胡滢卻說道:「殿下,回京之路,須經漢王封地樂安,殿下當防漢王有貳心!為今之計,還是以繞道徐行為佳!」徐承祖也說道:「殿下,胡大人所言甚是,殿下當叁思而行!」朱贍基怒道:「君父在上,誰敢妄行?吾意已決,兩位不必多言!」遂命衆軍士整備,天明後出發!
徐、胡二人走出大廳後,胡滢說道:「小公爺,此次回京,路上定必兇險異常,不知小公爺有何良策,可以保得殿下回京?」徐承祖說道:「在下已命八百裏加急羽士數人,将此事飛報黃山,若能得到南宮世家之助,路上雖有兇險,必然能安然渡過!」胡滢說道:「但願能如小公爺所說,否則你我二人,都将是國家罪人!」
徐承祖說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我二人也只能盡力而為罷了!」
胡滢聽了這話,只是默默點頭,憂心忡忡地,看着屋外往來雜沓的人馬,和繁星燦爛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