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話:什麽是真實?
文中存在大量留白:小莫總去哪了?哈巴山上究竟發生了什麽?最後用120萬港元拍下金首飾的慈善家是誰?謝靈江老師那場哈巴山難真是意外嗎?為什麽寫給冷因的推薦信一直被封存?......再說下去怕是收不住了。
所以你看,思想總是不受控的,總是可以扭曲延展拓寬甚至浪漫化事實,最後一切撲朔迷離如夢如幻。
沒有大悲傷,沒有大圓滿,凡所信即真實——世界不也如此?感知的,相信的,構成了認知的世界。
那麽——
感知真實嗎?相信永恒嗎?“我”又是誰?
......
關于小莫總的結局,有一些“原型”想提及。今天會整理整理發在社交平臺,感興趣的可以讀一讀(如果你們找得到我的號的話畢竟只有兩粒僵屍粉)不想發在作話因為不希望幹擾閱讀。再者,對于結局,實在是言多必失..不如不說。
還有些硬邦邦的話等番外發完後說。
番外是平行世界,不代表小說結局。
那麽…一會兒見。
☆、第 64 章
珠峰北麓,絨布寺門前,女人在一位盤腿打坐的比丘尼旁坐下。
比丘尼見女人沒有說話的意向,便繼續念誦起了經文。
經文念畢,比丘尼睜開眼,見半山腰陡峭的石階上,一位紅衣僧人背着竹簍,緩緩向上爬着。
“看見了嗎?”比丘尼五指指向僧人,問女人道。
“嗯。”女人點了點頭。
Advertisement
“那是我們的堪布,已經獨自守寺二十餘年了。他現在上廟裏轉經筒,為這一季攀登珠峰的人們祈福。”
“喜馬拉雅山中住着五位神女,為首的神女名為珠穆朗瑪。”
女人正聽着比丘尼娓娓道來,眼前忽然傳來“咩——”的一聲,驚得她向後一縮。
比丘尼笑了,說:“別怕,這兒羊都很溫柔的。就連雪狼也不會傷人。”
傍晚,女人獨自走出住所。
降溫了,風很大。
堪布的住所是一棟小屋,屋內點着燈,幽幽黃光透出窗。
小屋的背後,天藍得深邃,天幕下的神女珠穆朗瑪靜靜俯瞰大地。
然而這一切,女人看不見。
女人是瞎子。
忽然,小屋中燈滅了。那一刻,女人肩膀微微一顫,好似可以感知那一絲溫存的熄滅。
西風輕輕吟唱,天地間仿佛只她一人。
小屋門口,走出一位僧侶,正是那寺廟的堪布,久久的凝視寺門前臺階上伫立的盲女。
……
很多年後,女人再次來到這座寺廟。
那時她已拄着拐杖,伛偻着背,腳步緩慢,卻比幾十年前安然、沉穩。
寺前打坐的比丘尼已經年邁,臉上一道道溝壑間藏進了高地的陽光。
然而比丘尼一張口,女人便認出了她。
比丘尼竟也認出了女人。
何為緣?緣如此。
比丘尼說,當年的堪布,他們的紅衣喇嘛,已經于三日前圓寂。
圓寂的前夜,喇嘛照常在修行洞中點燃百盞酥油燈,讓溫柔的火光照亮整座寺廟。
紅燭後,洞壁上,五彩神女慈愛的笑着。
喇嘛盤坐,念經祈福。
翌日,喇嘛說,前夜照見三生三世。
好似感知大日将近,幾位僧尼忍不住啜泣起來。
——來世化成山岳,生生世世守候于此。
——莫念。
比丘尼說着,說着,眼中飽含淚水。
比丘尼看向女人,說:“三日已到,明日出葬,你來嗎?”
女人搖了搖頭,說:“不了。”
又道了謝,用的藏語。
女人輕擡起頭,湛藍的天空——
一只鳥,飛過;一片雪,飄過。
那天晚上,她做了個夢。
一位僧人用拇指在她眉間一點。
剎那間,混沌了一生的夢境清朗起來。
她竟看見了黑,看見了白。
黑白之間,是一位紅衣僧人。那麽年輕,俊朗。
紅衣僧人背後,是喜馬拉雅山上的雪。雪白,幹淨。
女人在誦經聲中蘇醒。
清晨,喇嘛弟子,絨布寺下一任堪布,背着已故喇嘛的身體,順時針繞着寺院,一圈又一圈的轉着。衆僧尼圍在寺邊,念經超度。
女人望向天邊的山岳,珠穆朗瑪的方向。
雪峰上,一羽虹光。
作者有話要說: 1.《因岳》可能入V,決定了會提前在文案裏寫上日期。
2.《輕潮》需要點時間,是目前篇幅最長、架構最完整的一本,開文前會提前貼出文案,感興趣的可以收一下噢謝謝。
3.目前完結三本多多少少提及了道教、佛教。不是刻意傳教哈哈(态度十分中立),下一本就來聊聊《聖經》。
嗯..結束了..祝大家冬天浪漫溫馨歡樂~白白~~
——來世化成山岳——
——莫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