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誰給你們的膽子, 膽敢對她施行?!”
太子殿下這話一直回蕩在京兆尹大人的腦海裏, 懵逼迷茫後,趕忙疾步前行來到太子跟前,先恭敬地行了個禮,心髒驟縮咯噔一下子, 提到嗓子眼,喘息間硬着頭皮問候道:“不知太子殿下駕到,臣有失遠迎, 還望太子不要怪罪。”
圍觀群衆反應再慢半拍, 也是聽明白了京兆尹大人是對哪一位尊貴之人行禮。
太子殿下啊!
真人版!
不正是時下最熱門話題裏,說書先生口中那位,不能人道,‘不行’的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不是‘不行’?
還出來遛彎?
為美人出頭?
可嘆,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今回憶起來, 太子殿下剛才那番話,這種剽悍的出場方式, 是要為被審問的白姑娘做主?
不過為女人出頭這方面, 顯得很行。
看來傳言果然不盡其然, 摻雜了水分。
圍觀群衆有識趣者先行下跪, 立馬受到響應, 百姓們紛紛跪下磕頭, 高呼:“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烏泱泱的一片瞬間鋪滿京兆尹府。
“都起來吧。”太子揮手平身。
Advertisement
這一場見禮後, 京兆尹大人心有餘悸地哆嗦着跪在原地。
師爺眼疾手快,一把攙扶起腿腳發軟的京兆尹大人。
被勉強攙扶起來, 虛弱地堆滿笑容,方才感覺到後背涼梭梭,手指提起衣袖,趕忙擦了擦額跡的冷汗,強顏歡笑地對視上太子冷厲的目光,尴尬後方才結巴道:“太子……太子殿下,認識……認識白姑娘?”
問到最後,生怕答案和心底猜測的結果不謀而合,那他就離死不遠了。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太子是來為白筠做主來了,如今也就剩下離死不遠的京兆尹大人還在做着白日夢。
“本太子一直在旁聽這場官司,只想問京兆尹大人一句,斷案是憑借臆測?還是講究真憑實據?”這句質問的話音很冷,透着刺骨的涼意。
若是在戰場上,京兆尹大人毫不懷疑,他的身上,已經被太子殿下戳出一個個血窟窿。
思慮後,京兆尹大人硬咽了一口口水,如實回答了天下皆知的答案:“斷案自然要講究真憑實據,怎能單憑臆測,那也太荒唐了?”說完,即便再尴尬,也要自顧自地笑起來,以示太子殿下這番話,極為正确。
太子冷眸瞥了眼,看得他讪讪地止住嘴,方才邁步走下階梯。
他的步子邁得極輕,每落下一步,直叫京兆尹大人看的心驚肉跳。
然而你,說出口的話卻擲地有聲,直戳人的脊梁骨:“好,京兆尹大人想來是心如明鏡,那本太子心底正有一問,可謂十分好奇,白姑娘手裏拿的《六祖壇經》,如何就被京兆尹大人認定是假冒僞劣古籍了?”
京兆尹大人眼眸一亮,反應極快,完全抛下顧慮,恬不知恥地立馬回道:“欸!臣從來沒有說過《六祖壇經》是假冒僞劣古籍啊!殿下對臣是不是有所誤會?”
……
只聽說過無恥這詞。
如今得以見到有人将無恥演繹的游刃有餘,圍觀群衆不免頗為感慨。
怎麽他們硬是沒有發現,京兆尹大人竟然可以如此不要臉?
做過的事還不承認,當站在此處目睹全程審判的一雙雙眼睛,都瞎了嗎?
聽聞這話的太子亦是蹙起眉頭,微微眯起眼簾,話語更冷質問道:“若本太子沒記錯,剛才京兆尹大人說《水石閑談》是吳恩文大師的真跡。”
“對呀!臣以為《水石閑談》确實出自吳恩文大師之手,是一本真跡。至于白姑娘手中的《六祖壇經》,也是出自吳恩文大師,絕對也是一本真跡!”京兆尹大人這番話一氣呵成,已經完全将臉皮這種東西,丢到臭水溝裏去了。
……
圍觀群衆無不震驚。
特麽的,京兆尹大人這是将他們當做猴子戲耍嗎?
兩本都是真跡,那還扯啥?
不是依舊沒分出結果?
難道掌櫃與白筠因為真假書籍的辯論,都是扯淡?
“京兆尹大人,您這話前言不搭後語啊?” 圍觀群衆裏終于有明白人,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問出聲來。
面對質疑聲,京兆尹大人嘴皮子功夫了得,毫不猶豫地回了句:“本官哪句話前言不搭後語?《水石閑談》是真跡,《六祖壇經》也是真跡,有問題?吳恩文大師不能前後寫了兩本書?他活了一大把年紀,難道留下的古籍字畫,還寥寥無幾?”
……
特麽的,還可以再無恥一點嗎?
圍觀群衆繼續有人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慨,再次質問道:“可《水石閑談》與《六祖壇經》兩本書裏的字體差距那麽大,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大人要作何解釋?”
京兆尹大人完全沉寂在自圓其說當中,給了一個看似完美的答複:“那是自然,因為《水石閑談》是吳恩文大師年輕時的作品,《六祖壇經》是大師垂暮之年的作品,字體自然相差疏遠。粗一看去,很難将兩本書的字跡聯系到同一個人的身上。當然,若是在本官這種行家看來,還是能瞧出聯系的。”
……
特麽的,真是無恥的很徹底!
太子冷聲笑了下,目光裏透着涼薄,灼灼注視他:“倒是個能說會道的,死都能說成活的。”
“不敢,不敢,臣哪敢在殿下面前,賣弄嘴皮子,不過就是說了句實話罷了。”京兆尹大人打起馬虎眼,躬身回道。
太子輕哼一聲:“本太子且問你,既然兩本皆是真跡,為何圍觀群衆聽聞《水石閑談》是真跡後,将苗頭直指白姑娘,你不站出來說一句《六祖壇經》也是真跡?反倒任由圍觀群衆,受你的言語挑唆,将所有憤怒發洩在白姑娘一人的身上?”
來了,來了!
終于來了重點!
太子殿下果然是要為白姑娘出頭!
京兆尹大人瞬間膽戰心驚,額跡上豆點大的汗珠,不自主地又冒了出來,微垂的腦袋上,眼珠子溜溜直轉。
不過一會兒,眼珠子已然恢複常态,毫無畏懼地對視上太子的目光,沉聲回道:“因為圍觀群衆的謾罵聲實在太大,臣一時間也插不上嘴。後來,白姑娘顯然誤會了臣的初衷,直接說臣與掌櫃勾結,受了賄賂,才會給案子判了假。”
太子的目光瘆人,威懾力十足,嘴角噙着譏諷:“難道不是嗎?京兆尹大人還企圖用四支紅頭簽,取了白姑娘的性命,直接來個滅口。由此看來,平日裏京兆尹大人沒少幹出這些禍害人的事。”
京兆尹大人一下子跪在地上,高聲嚷了句:“臣冤枉呀!殿下有所不知,白姑娘冤枉了臣以後,臣一時間被怒火沖昏了頭,這才忘記了将《六祖壇經》乃真跡的結果,也告知聽審的百姓。”
頓了頓,又續道:“另外投擲出四支紅頭簽也是有原因的,畢竟白姑娘辱罵與誣陷了朝廷命官,吳國的律法中有明确記載,臣是可以對這等挑釁執法人員的人下大刑,以求維護吳國官員的聲譽。”
聽完這番解釋的白筠,突然撲哧一聲,笑出聲來。
仿佛看着眼前的京城父母官,已然變成了跳梁小醜,一時間難以接受。
白筠嘆了口氣,頗為感慨道:“看來最後的最後,竟然是民女的不是?是民女不該在不知情下,誤會京兆尹大人的初衷,沖動後又幹了污蔑朝廷命官這等龌蹉事,真是不應該觸犯了吳國律法,理應用上大刑伺候,才能彰顯律法威嚴。”
這回,圍觀群衆沒忍住,議論紛紛。
“欸?你說京兆尹大人是故意不說《六祖壇經》是真跡?還是因為真的因為沖動而忘記說了?”
“我個人覺得吧,京兆尹大人是真忘記了,因為大人真的沒有動機在最初的時候謀害了白姑娘?”
“我去,你這是什麽眼神?一定有病,得治!”
“欸,欸,欸!莫要人身攻擊。”
“你沒看出來案情一片倒向掌櫃?這種驗證真僞之事,不是應該尋幾個專業人士來辨認?怎能審案的京兆尹大人自行判斷?單憑臆測?那還要避嫌這個詞作甚?”
“兄弟,你這番話一連五個問句,聽着分外有道理,一看就是文化人,透徹。”
聽見圍觀百姓叽裏呱啦說不停的京兆尹大人,老臉竟然也不害臊,依舊神色無常地滿口胡鄒:“臣滿懷着赤誠之心,對吳國與陛下是絕對的忠誠,對堂下的指控者與被指控一方,亦是懷揣着平等的心去對待。當然,白姑娘是一時間被憤怒沖昏了頭,臣是不會與白姑娘計較的。”
特麽的,真是無恥的再次刷新界面。
白筠嗤之以鼻,反駁道:“是啊!京兆尹大人可真是大度不計較,直接丢了四支紅頭簽,企圖來個永絕後患,連條生路都沒有給民女留下。”
“臣雖然丢了四支紅頭簽,可白姑娘不是也安然無恙?可見臣只是想吓唬吓唬白姑娘。”
……
特麽的!
無恥!
這天底下,怎麽有人比太子還要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