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流火
時間轉眼進入了崇祯十二年的七月,天氣依然炎熱,虎頭堡的工地依然在忙碌的趕工中。因為天氣炎熱,工地每天天微微亮開始上工幹活,到太陽中天時中間休息兩個時辰,待午後稍涼快些繼續,一直幹到日暮天黑。
雖然這樣的日子幹活很累,可報酬很豐厚,銀錢還能三天一結。甚至劉鈞每天還安排人為他們準備好了涼茶,甚至還讓大食堂為大家準備了三餐。工匠們的熱情蠻高,虎頭堡日新月異的變化着,九棟土樓不斷拔升,已經建到了第三層。
九頭鳥隊員們則依然在進行着封閉式訓練,劉鈞給教官們編寫了一份操典,裏面包含着騎步炮各部的訓練內容準則,甚至包含着九頭鳥的規章制度等等,這些都是劉鈞根本自己後世的一些軍事知識,加上對這個時代軍隊戰鬥的了解,而加以總結制定。
其實劉鈞認為,帶兵并不難,練兵也同樣不難。做好三件事情,一支兵馬就能成為可戰之兵。首先得足饷,如果士兵們連飯都吃不飽養不了家,那是當不好兵的。
軍隊的裝備等其實還是次要的,崇祯即位之孫,便以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為主,讓他建立一支精銳的火器部隊,朝廷拔下大量的錢財,制造火炮火铳,甚至請來葡萄牙人做教官,這支部隊成為了當時最精銳的火器部隊,擁有大量的先進火炮。
可就連這樣的精銳部隊,結果也欠饷嚴重,加之當時孫元化收留了大量從遼東撤入山東的原毛文龍舊部孔有德等将領,這些江東兵将在崇祯五年發起了登州兵變,起因就是欠饷。當時長期被欠饷的孔有德所部從遼東增援撤兵回來,半路上經養匮乏,地方官紳不但不予補給,反而欺淩,終激起兵變。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登州陷落,萊州被圍,死三巡撫,一知府,陣亡将士萬餘,生民塗炭,繁華的登萊地區成為一片瓦礫。
而最後朝廷精心打造的那支火器部隊,卻投靠了後金,上萬的精銳火器部隊,從此成為後金打手。
這樣的事情并不是特例,而是有很多。比如後世說到明末的大起義,都認為最初并不是農民起義,而是邊兵逃亡做亂,是他們最先點燃了叛亂之火,甚至從始至終,明末的中原叛亂軍中,都是那些曾經的大明士兵為骨幹。
而邊軍逃亡叛亂,也皆因欠饷而起。
練兵第一重要,錢糧充足,足饷無克扣,這是劉鈞最重視的一件事情。連肚子都吃不飽,還談什麽殺敵上陣,保家衛國。
練兵第二要是,就是足兵。
大明如今的軍隊,不說早爛透了的衛所軍,就是邊軍,那些募集而來的邊軍,也一樣大量空額。就算是邊軍,也多只有足額的六成,甚至就是這六成,很多時候也并不都是真正的兵。其中絕大多數都只是充數的炮灰,拿着克扣的的極低的饷,将領們吃空額,克扣軍饷錢糧,用其中部份錢糧重點打造自己的家丁部隊,剩餘大部隊則落入他們的口袋。因此就算是如今最精銳的邊軍部隊,往往能戰者不足兩成。其它的要麽是空額,要麽就是些炮灰,只有那少量的家丁部隊才是真正能打仗的。
劉鈞自己花錢供給部隊,因此不會有空額,也不會克扣軍饷錢糧,他的九頭鳥幾百人馬,幾乎都享受的是大明軍隊裏的家丁待遇。
足饷、足兵,這是一支兵馬的基本,再加上足練,就夠了。
每日三餐,飯菜豐富營養充足,劉鈞的九頭鳥每日操練,天天操練,而且訓練強度很高。比起那些邊軍三日一操五日一操,明顯是大有超越的。劉鈞認為,勤奮的操練,再加上适當的剿匪實戰,那麽他的這支隊伍,就能迅速的成為一支可戰精兵。
劉鈞采購的那批軍械已經交貨,一一驗過之後,發現雖然付的是雙倍的價格,可質量确實不是那些原價交付給官軍的軍械可比,這些器械都按劉鈞的意思上面刻有編號甚至工匠名字,一旦使用時出現問題,他們可是得雙倍賠付的。
軍械都已經下發,特別是鳥铳隊員、擡槍隊員和虎蹲炮隊員,依照劉鈞的意思,他們每天都要打上幾十發的彈藥,進行實彈訓練。劉鈞很舍的花本錢,火藥雖不便宜,可如果不訓練熟悉,那麽就算裝備再好的火器火炮,到時打不到敵人也是沒用。
趙順的作坊如今也有了初步雛形,劉鈞花了重金招募到了不少工匠,很多都是直接從那些官方的作坊裏挖來的牆角,給作坊的官員們一筆錢,再給工匠們高薪,很輕易的就挖到了不少熟練的工匠。
“大人,按照您的意思,我們現在初步商定了作坊劃分為數個制造組。現在已經設立了鐵料精煉組、制管組、焊接組、鑽膛組、刮膛組、機件組、槍托組、裝配組、整理組等九個組,每個組都有至少三名熟練工匠,然後還有多名普通工匠,另外還有經驗豐富的工匠專門負責檢查質量。”趙順站在劉鈞身邊,向劉鈞仔細的介紹道。
大筆的銀子投入,如今的工坊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間雜物房,這邊又擴建了一排磚房,添置了許多工具,更重要的是多了許多工匠。
“我提幾點意見,你們記一下。”劉鈞掃視一遍衆工匠們,開口道,“現在分成九個組,這很好。不過我覺得在各個制造組內,也可以再分成數個小組,每個熟練工匠再帶兩三個普通工匠,每個普通工匠再帶兩三個學徒工,這樣組內再分組。不過制造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我們的要求,在所制造的軍械上刻記上自己組的編號和帶組工匠的名字。”
“質檢方面,要嚴格把關,每個制造大組,必須得設有一個專門驗收查看的熟練工匠,負責把關該組工序質量。另外還得設立巡檢,流動巡查檢驗各道工序的生産質量,還得設立一個總檢,在生産完成後對每件火器進行檢查。總檢之後,還要設立一個抽檢,對所有完成的産品進行抽樣檢查。”
火器這東西不比刀槍,對質量要求更嚴格。如果質量不合格,那在戰場上,對持該火器的士兵來說,就将是謀殺。劉鈞要求搞那麽多的質檢,就是要把質量提升到最高。而且他明确的提出了責任制,每個工匠都要在自己的産品上刻字,質檢也要。如果工匠制造質量有問題,該組的質檢沒查出來,那工質雖要處罰,但質檢處罰的更重。後面的各道工序的工匠和質檢都是如此,如果發現前面的問題拿出來,有獎,如果沒發現放下去了,那麽同樣要罰。
雖然作坊還沒開始正式生産,可劉鈞卻先把規矩講明白了。
同時,劉鈞除了給這些工匠們很優厚的待遇外,還提出了績效獎。根本他們的績效,進行計件提成獎勵。幹的好有賞,幹的多,更有賞。
“什麽時候可以正式生産?”劉鈞問趙順,投入了這麽多,總想早點見到産出。
“我們已經進行過魯密铳的試造,第一批兩把魯密铳剛完成,檢驗過後十分精良。”趙順有些興奮的道,這段時間他的壓力也很大,劉鈞對他言聽計從,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工具買工具,要鑽床買鑽床,前後花了這麽多錢,他也希望能夠早日造出火器來。
有工匠把兩把試造的魯密铳拿了過來,劉鈞接過仔細的觀看着。這把魯密铳不同于先前趙順的那把,這把魯密铳劉鈞也提過不少意見,比如在槍托上,彎度加大,槍托也加寬加大了,總體上已經完全和後世的步槍槍托一樣。
另外,這把魯密铳還增加了背帶,不用時可以背在肩膀上。此外,劉鈞還讓工匠增添了铳劍,铳口設計了卡位。铳劍相當于刺刀,但這時其實早已經有了,更早的快槍就配有铳劍,發射過後,把铳劍插進铳管,就成了一把長槍。
劉鈞要求新造的魯密铳也增添铳劍,铳劍只有一尺多長,呈扁平形狀,帶有血漕。
嶄新的槍體還散發着金屬氣味,劉鈞叫人取來了槍彈。
趙順親自把一盒槍彈端到劉鈞面前,劉鈞打量了一眼,這不同于以往的彈藥,而是用紙包裝的呈圓柱形狀。
“按大人的意思,我們把火藥和鉛彈裝在了一起。”
劉鈞點了點頭,這就是定裝彈藥了。以往都是火藥和鉛彈分開的,事先把火藥用小竹管定量裝好,每管正好一發的量,臨戰時,把小竹管打開,從槍口倒入大部份,用通條通實,然後再從鉛袋中取出鉛子從槍口裝入,捅緊。再往火藥室裏倒入引火藥,點燃火繩,就可以瞄準發射了。
而劉鈞跟趙順提出來的定裝彈,就是把定量的發射藥和鉛彈用紙包在一起,用的時候,取出來直接咬破紙彈藥的一角,從槍口倒入藥,然後把剩下的鉛彈和紙直接塞進槍管內,捅實。
這等于是把原來的兩步簡化為一步,操作起來肯定要更方便一些。身上也不用再背着幾十根小竹管了,直接背一盒定裝彈就好了。
裝彈,倒入引火藥,點燃火繩,瞄準,扣下扳機。
砰的一聲轟響過後,一陣白煙升起。
“中了,百步距離,正中耙心!”硝煙還未散盡,遠處已經傳來一聲興奮的報耙聲。
劉鈞收起槍,面帶滿意的微笑。
“很好,從現在開始,正式生産此铳,不過名字改一下,不必再叫魯密铳,就改做飛龍铳,先生産一千把。”
“一千把?”趙順等工匠都驚訝不已。
“如此好铳,當然得多生産一些。”劉鈞笑道,其實他心裏在想着,用不了多久他不但能自給自足火铳,甚至還能出售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