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中福市的熱鬧看起來比起燕市稍顯遜色,火車站前買東西的小攤只有零零散散的幾個,也許是因為公共交通不太發達,外面到是有很多在外面等着載客的三輪車。
這座城市在這幾年依托作為經濟開放口岸的鄰市臨海市發展。
目前臨海市的發展剛剛起步,這邊除了風氣比其他地方開放一些,經濟上與其他城市相差不了多少。
不過,過幾年再看就會不一樣了,靠近開放口岸城市是很有好處的。
臨海市過年會迅速發展,中福市同樣會被帶動起來,這些開放口岸附近的城市的發展會比一些內陸城市會更好。
葉清舒扛着行李走出過車站,就看到在火車站門口有不少等生意的三輪車。
有乘客出來他們就紛紛招手招攬:“來了啊來了啊,北河區、臨河區、新寧區,區區都能去,馬上上車馬上走,不用等公交不用繞遠路,價格實惠……”
葉清舒沒急着走出去,反而跟在出站的人群身後,聽本地人跟蹬三輪車的人砍價。
現在的三輪車大多是人力拉車,一眼望去都是大叔大伯,其中混着一個大姐很顯眼。
大姐生意不太好,剛才她的車就在很靠近出站口的地方,身邊的三輪車換了好幾波,她還在那裏。
葉清舒心中了然,以前她在一些小城市旅游的時候,也坐過三輪車,那時候的三輪車大多是摩托車,不需要人力蹬,司機是男是女無所謂。
現在不一樣,很多人坐火車帶的行李都多,一看到蹬車的是女人就會下意識覺得她力氣不夠。
葉清舒在旁邊對火車站到梧桐路的價格有所了解後,想了想就往大姐身邊走。
反正她的行李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九百多塊錢沒全部買糖果和糕點。
這時候糖果便宜,一斤幾毛錢到一塊錢不等,真買幾百塊錢糖果那就是幾百斤,就算她力氣再大也沒辦法背回來的。
一個人在車上不好顧這麽多貨,況且現在的人對‘投機倒把’還有偏見,萬一遇上個思想固化的人,非要說她這是犯法,麻煩的也是自己,沒準還要錯過年前做生意的好時候。
Advertisement
所以,糖果葉清舒只買了一個半蛇皮袋的量,逛那個菜市場的時候,她發現一個挺好玩也挺有年代感的東西——□□鏡。
這玩意兒體積小又輕便好拿,價格比糖果貴,外面有眼鏡盒,看起來挺高檔,葉清舒就決定冒險一把,買了一些賣來試試。
看到有個姑娘扛着行李往自己這邊挪,趙大紅急忙迎上前去,喜道:“妹子,這是要坐車吧?想去哪兒?價格好商量。”
實際上去哪個區哪條街價格都是差不多的,他們瞪三輪車的都商量好了,不然一個個的萬一為了搶客把價格降得太低對所有人都不好,這個算是他們這一行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即便心中有數,葉清舒也照例問一句:“去梧桐路多少錢?”
“去梧桐路啊,你給五毛錢就行。我家也在梧桐路呢,回去正好能給家裏孩子做早飯。”大姐說着順手就幫葉清舒把行李都抗上車去。
跟剛才她聽到其他三輪車給本地人的價錢一樣,葉清舒點頭等大姐把車子轉好方向,她跟着爬上車坐好:“梧桐路199號,麻煩您了。”
“巧了!我家是189號。”大姐熟練地蹬起腳踏板:“妹子,你坐穩了。”
三輪車穩穩當當地往前行駛,大姐輕松地蹬着三輪車,抽空跟葉清舒聊天:“妹子是來走親戚?”
“不是,那裏是我家,我之前一直在鄉下,今年才來的,明年準備參加高考。”葉清舒模糊了自己在鄉下的一些重要信息,只含糊說一些。
這年頭有不少鄉下知青回城,大姐自己就腦補到這方面去了:“原來是剛來,你家人真是放心,居然讓姑娘家自己一個人回來,去年就聽說199號賣出去了,買主一直沒來住,大家都納悶呢,原來是買主是你家。”
大姐估計是把她家當作是剛得到平反的家庭或者剛回城的知青了,葉清舒也不解釋,與人相交最忌諱的就是交淺言深。
她轉而打聽起中福市和梧桐路的一些情況,趙大姐是本地人,一路上跟她說了不少,葉清舒在大姐這裏了解到不少中福市本地的情況。
梧桐路位置不錯,靠近市中心,在火車站過去大概不到二十分鐘,梧桐路199號是一個臨街的房子。
到達目的地,趙大姐幫着葉清舒把行李都搬下來,葉清舒拿出五毛錢給她,順手塞給她一把桔子糖:“這是燕市新出來的桔子軟糖,跟硬糖不一樣,大姐拿回去給孩子甜甜嘴。”
“這糖看着跟咱們中福市賣的都不一樣,一定很貴吧,我可不能收。”趙大紅急忙推拒,做生意歸做生意,她好好把人送到,錢也收了,可不能占這便宜。中福市最便宜最常見的糖,兩顆就是一分錢,這可是從燕市帶來的糖,肯定更貴。
“沒事兒,您是我在中福市認識的第一個人,我們是鄰居呢,以後有不懂的事兒可能也得麻煩您,您就收下吧。”葉清舒又把糖塞回去給她,指着自己的行李繼續說:“我這袋子裏全都是糖果和糕點,趙大姐要是不着急去其他地方拉客的話,能不能等等我?我想去一趟自由市場。”
自由市場是中福市對黑市的稱呼,聽說這叫法是臨海市那邊傳過來的。
趙大紅一聽到葉清舒的話就明白了她的意思,知道葉清舒這幾袋行李恐怕不是單純的行李。
自從她蹬三輪車讨生活之後,見過不少市面,也不再像那些思想僵化的人一樣對這種事情如避蛇蠍:“成,那你先收拾收拾東西,我做好飯就來門口等你,去自由市場不遠,我家就在那兒,走幾步就到,你有事可以去找我。”
“好,謝謝您了,您吃過早飯再來也行,我還是給您五毛錢。”這裏離自由市場近,原本不需要給這麽多車費的,葉清舒說完不等趙大姐拒絕就從兜裏取出鑰匙打開門,扛起行李袋快速走進去。
準備幫忙的趙大姐看得目瞪口呆,心想:這妹子力氣可真大呀!
一路走來葉清舒大概看過這裏的房子結構,這裏的房子跟北方的院子不太一樣,北方的院子大多是四四方方的,比較寬,南方的房子則是長條形的,前面是廳堂,廳堂後就是卧室。
一般房子都會建得很高,可以把房頂三角這一塊用木板隔出來,做成一個小閣樓。
往裏走是天井,茅房和洗澡的地方就在天井這裏,再往裏走是廚房,也有人把後面這一塊建大一些,再隔出一個小間當做房間住,往後才建廚房。
廚房後打開後門是後院,可以種點蔬菜或者花草,看起來好像很窄,實際上算起來,面積跟北方的四合院其實差不多大。
而葉奶奶買的這房子,房間是水泥砌的臺階,走上臺階後,是一個水泥砌的平臺。
廳堂上層隔出來一間閣樓,廳堂後左右兩邊是兩間卧室,進入天井的走廊在兩間卧室的中間,天井往後直接就是廚房,最後是後院。
這房子堂屋當初建的時候用料應該不錯,只是好幾年沒住過人,灰塵有點多,葉清舒把行李全部放在房間裏,走到天井處,發現茅房塌了,好在她現在不着急用,街道也有公共廁所。
天井裏有一口水井,葉清舒從裏面打上來一桶水,看到水裏有些枯枝和雜質,本來想洗把臉,現在看來臉也沒辦法洗了。
葉清舒嘆一口氣,覺得自己用這剛下火車的蔫吧形象去買東西不太好,正想着要不要去趙大姐家借點水回來,一轉頭看到天井的牆上長着一個腦袋,這腦袋還在直勾勾地盯着自己,她頓時被唬了一跳。
作者有話要說: 我是存稿箱,我忘記設置時間了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