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節
【全本校對】《紅蝕(出書版)》作者:墨熊
【內容簡介】:
2016年的一個夏日,外星有機隕石墜落裴吉特島,導致周邊生物蝕變,國際恐怖勢力故布疑陣,企圖掠奪放射性隕石控制地球。
“游客”S7的“羽”挺身而出,與恐怖分子、聖戰“騎士”、他國特工、異獸等展開殊死搏鬥,幾經波折,沖破重重難關,最終完成使命。
然而,事情并沒有完,隐藏于種種怪相之後的“業火”浮出水面。什麽是“業火”?誰在控制它呢?面對即将輪回的“業火”,“羽”又該何去何從……
【編輯推薦】:
神秘的特勤七處 超酷的中國特工
比《潛伏》更神秘,比《007》更火爆,見證中國S7的英雄本色
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英國軍情六處MI6被曝光以來,而中國S7仍似鏡花水月般神秘莫測,這更引來西方媒體猜測。當然,國人也疑問重重--何為S7?誰又見過S7?他們主要職責是什麽?他們是否三頭六臂?誰又能指揮得了他們?又有哪些戰績?……
本書為你揭開"未來版S7" 的神秘面紗。
【作者簡介】:
墨熊,近年湧現的最具潛力的科幻新星之一,曾有《末日禱言》、《建城節奇案》、《斑鸠》、《白鳥》、《綠海怪物》等多篇作品在《科幻世界》、《科幻大王》等刊物發表,深受幻迷的歡迎,也曾多次獲各種獎項。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先生這樣評論說:“寫《三體》這樣的小說難以持續發展,像墨熊創作的以情節、懸念、神秘感凸出的科幻作品才是中國科幻當下最應該突破的方向。”
寫在“基石”之前
“基石”是個平實的詞,不夠“炫”,卻能夠準确傳達我們對構建中的中國科幻繁華巨廈的情感與信心,因此,我們用它來作為這套原創叢書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創作飛速發展的十年。王晉康、劉慈欣、何宏偉、韓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發表了大量深受讀者喜愛、極具開拓與探索價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學的龍頭期刊更是從一本傳統的《科幻世界》,發展壯大成為涵蓋各個讀者層的系列刊物。與此同時,科幻文學的市場環境也有了改善,省會級城市的大型書店裏終于有了屬于科幻的領地。
Advertisement
仍然有人經常問及中國科幻與美國科幻的差距,但現在的答案已與十年前不同。在很多作品上(它們不再是那種毫無文學技巧與色彩、想象力拘謹的幼稚故事),這種比較已經變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們的土豆牛肉。差距是明顯的——更準确地說,應該是“差別”——卻已經無法再為它們排個名次。口味問題有了實際意義,這正是我們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與美國科幻的差距,實際上是市場化程度的差距。美國科幻從期刊到圖書到影視再到游戲和玩具,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産業鏈,動力十足;而我們的圖書出版卻仍然處于這樣一種局面:讀者的閱讀需求不能滿足的同時,出版者卻感嘆于科幻書那區區幾千冊的銷量。結果,我們基本上只有為熱愛而創作的科幻作家,鮮有為版稅而創作的科幻作家。這不是有責任心的出版人所樂于看到的現狀。
科幻世界作為我國最有影響力的專業科幻出版機構,一直致力于對中國科幻的全方位推動。科幻圖書出版是其中的重點之一。中國科幻需要長遠眼光,需要一種務實精神,需要引入更市場化的手段,因而我們着眼于遠景,而着手之處則在于一塊塊“基石”。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于基石,我們并沒有什麽限定。因為,要建一座大廈需要各種各樣的石料。
對于那樣一座大廈,我們滿懷期待。
序
沒見過墨熊,只讀過他的小說,包括兩部長篇。當然,都是科幻。
2010年科幻世界筆會,曾計劃邀請墨熊參加,但責編說他不喜歡這類活動,見面的機會便就此錯失。或許墨熊認為,作品才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吧。
墨熊的小說科幻色彩并不濃烈,但緊張刺激,好看。文如其人未盡然,但我卻相信作品能夠展現作者的價值取向,在與墨熊不多的電話和網絡交流中,這一點得到了印證——墨熊無意于在“核心科幻”領域向劉慈欣、王晉康們發起挑戰,他希望開辟一條更容易贏取市場的科幻之路,希望用情節、懸念和神秘感征服讀者。“這才是中國科幻當下最應該突破的方向”,墨熊熱切的聲音讓我印象深刻。電話那端未見面的人也因此立體了起來。
這不免讓我想起用“三體”系列為中國科幻樹起一座嶄新裏程碑的劉慈欣,想起與他某次暢談時他的那句,“寫《三體》這樣的小說難以持續發展。”顯然,墨熊和劉慈欣從不同的方向,勾畫出了一條共同的科幻繁榮之路——降低科幻門檻,贏得更多讀者。
這當然不是唯一的路,有很多的路,劉慈欣的路、韓松的路、夏茄的路……這些不同的路構建出科幻空間的廣闊。
這當然也不是全新的路,這條路的前面遠遠地走着倪匡、後面還跟着羅隆翔等一群年輕人,連何夕也時不時走到這條路上瞅瞅風景。
這當然也不是核心科幻迷所認同的路,他們懷疑科幻會因此喪失其核心價值,痛苦于科幻的“堕落”。
但這卻是一條值得我們鼓勵去探索的路,跟其他的路一樣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價值。
墨熊已經默默踏上了這條路,并通過《末日禱言》和《斑鸠》(均發表于《科幻世界增刊》)贏得了讀者的初步認同。作為最近的龐大寫作計劃的一部分,《紅蝕》展現出墨熊進一步的野心。希望他能走得更遠,走出全新的境界。
《科幻世界》主編
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秘書長 姚海軍
引子:暗夜
〔“冷、冷冰哥?”夏美悅露出了一瞬間的驚訝:“你不是在……在上面一層嗎?”
冷冰,國家安全保衛局的傳奇,特勤七處的旗幟——再多的言語,也許都不如一個“哥”字來得貼切,33歲的他,雖然職位上依然是個“行動隊長”,卻早已成為部門裏的精神領袖,在有他出現的場合,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也無論周圍是誰,他的話便是“聖旨”,有着被同事、部下,甚至有時是上級都無條件“服從”的“神力”。〕
起先,是一片黑暗。
就跟這世上所有不為人知的角落一樣,這裏的黑暗宛若深邃的夜,無邊無際,無所謂開始,也不存在結束。它遠離文明,遠離認知,遠離人類,在剛剛過去的五百年裏,它就這樣靜靜地沉睡着——按照建造者的意志,靜靜地沉睡着,仿佛永遠不會蘇醒。
直到,一縷光。
如此渺小,如此微弱,在外面的世界裏,連最低賤的流浪漢恐怕也不會多看它一眼。但在這裏,在這個漆黑的國度裏,這不堪一擊的光明,卻像是斬破深淵的神劍,為長達數個世紀的沉寂打開了一個缺口。
伴随着石板被撬開時發出的巨大轟鳴,光明漸漸占據了上風——從一個點,變成一道線,再到一大片足以照亮整個階梯的光團。
光束前後左右地擺動着,面對着如此龐大的黑暗世界,身為克星的它似乎也猶豫了。最終,一根噼啪作響的照明棒滾落下來,掉在階梯底部的地磚上,把周圍十幾平米的空間染上一層炫目的琥珀色。
又過了幾秒,在階梯的頂部、石板開啓的地方出現了一個人影。那是一個男子的輪廓,身材中等,體格健碩,但步履卻格外的輕盈,那副小心謹慎的模樣,就像是初習芭蕾的少女,每一次落腳都仿佛經過了仔細的斟酌與算計,每一次前進都帶着滿滿的忐忑與不安。
也許是因為佩戴了防毒面具的關系,男子的喘息聲分外沉重。從渾身上下的行頭來看,他顯然不會是一個考古學家,當然,也不會是一個盜墓者——或者之類的什麽“職業”,比起前兩種人,他身上少了一份神秘和欲念,卻多了一份彪悍和堅決。
用了差不多半分鐘,男子終于走完了寥寥數層的臺階,在雙腳踏上地磚的剎那,他似乎是松了口氣似的,稍稍放低了之前一直交疊着平舉的雙臂。
左手上的戰術電筒可以帶來光明,右手上的92式手槍能帶來威懾,但在這個深入地下十數米的秘室中,真正能帶來安全的,卻只是別在男子腰間的一個小方盒。
“‘金絲雀’……沒有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