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七、侘傺
春節過後月餘,天氣又冷了十來日方才轉暖,名曰“倒春寒”。衛氏一族複又遷回長安城中。
三月裏春光正好,閨中雯楚、毓娈亦精神一暢。這日,雯楚攜了碧雲,毓娈攜了落霞,并又牽了四五個小厮,前往上善寺祈福賞花,一路春和日暖,花樹蒸霞,毓娈初見此等盛景,不由心裏又嘆一回。
雯楚見她笑盈盈不做聲,便問:“南地的百花春景,該更好看些罷?”
“花種不同,況且湘地雨水豐沛,如此百花齊綻,倒也少見。”毓娈憶起回去,眼神一暗,“去歲甫來京中,不知前路兇險幾何,一絲賞花的興致也無,倒錯過了美景。”
兩人又唏噓半晌,碧雲、落霞勸過一回,方才好了。
行至上善寺,碧雲便勸兩人帶上遮面的幂籬,兩人難得出門,自然不肯。碧雲也只得由她們去了。還未進寺門,山路上便游人如織,桃花如雲,熱鬧非凡。兩人頑鬧着上山,卻忽見雯楚冷下臉來。
雯楚一向穩重平和,極少這般情緒化,毓娈心下疑怪,小聲問道:“好端端的這是怎麽了?”雯楚也只是笑着搖頭。
二人攜手進得寺來,院內香火缭繞,倒有幾分嗆人。雯楚自幼身體孱弱,十分敬重神佛,便沿着寺內一一拜了。毓娈亦步亦趨,卻不經意間在人群中瞧見了陳懷之,心下咯噔一聲。
此時想躲已晚,陳懷之亦看到了她,溫和一笑,便向此處走來。殿內雯楚拜過菩薩,才擡腳便瞧見了迎面而來的陳懷之,身形一頓,面色清然卻行至前來。
“雯兒,毓兒,好久不見了。”陳懷之仍是清茶般的笑容,神情朗朗。
“自節後便再沒見過。”毓娈面前笑道,卻見雯楚緊抿雙唇,一絲表情也無,只好又道:“陳公子可別來無恙?”
“我自是好的,如今已升至京畿巡防禦史,倒也忙碌。”陳懷之也瞧見雯楚似乎并不大樂意見到自己,知她心裏還有怨恨,頗有幾分尴尬。
聽聞他升遷,毓娈心裏暗想,怪不得在此處遇見,想來是公務在身。豈知一旁的雯楚冷哼一聲,道:“那我等可要恭喜您了,禦史大人。”說罷,也不管旁人臉色如何,喚了碧雲來,一徑出了寺。
毓娈站在當地進退兩難,卻只聽陳懷之苦苦一笑,低聲道:“與雯兒一同長大,十幾年也沒見過她這個樣子,讓我心裏很不安。”
這一句話,卻使得毓娈對他産生了一絲反感之情。如果說心裏不安,當初就不該做這樣的事。之前顧念着陳懷之是自己救命恩人,因而也總是偏袒他的。可是此番的事,讓苦等了自己多年的女孩進宮替自己謀前程,這該是多狠心的男人才做得出。任是再好性子的人,恐怕也沒法給他好臉色看吧。
“您好自為之罷。”
毓娈不動聲色,裣衽為禮,沒有表情地離開了上善寺。
才回衛府,雯楚也不至上房給老爺、夫人請安,徑自疾步回到了浣雅軒。毓娈知她心裏大不痛快,低語讓落霞去小廚房煨銀耳蓮子羹,自己進了雯楚房內。碧雲見她來了,知趣地退了出去。
屋內焚着安神香,一支通體瑩翠的瓶中插着數支新摘的迎春,映得一方水天藍的紗簾十分鮮亮。雯楚坐在窗下撫琴,其聲嗚嗚然,似女子月夜泣聲。毓娈在矮幾旁靜站着,并不言語。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将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複關。不見複關,泣涕漣漣。既見複關,載笑載言。爾蔔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鸠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一曲《氓》彈完,雯楚早已淚流滿面。
毓娈反複品咂着“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兩句,想到衛家待自己雖好,終究也是寄人籬下,不禁紅了眼眶。
只聽兩下拍門聲,碧雲在門外道:“小姐,快去上房罷,老爺夫人等您半天了,說是掖庭局下了公文,您快去看看罷。”
聽聞是掖庭局的消息,雯楚、毓娈不敢耽擱,忙都擦了淚痕,急急到上房去。
衛老爺和衛夫人興致倒極好,二老正在愉悅地商榷着。匆匆行過禮,雯楚問道:“父親,母親,碧雲說掖庭局下了公文,可是與選秀女有關?”話雖如此,她心裏卻盼着掖庭局将自己刷下才好,便存了這樣一絲僥幸。
“我女兒姿容出衆,色藝超群,豈是池中之物啊!”衛老爺朗聲笑道,眉眼間盡是得意之色,“掖庭局選拔不過是将那些資質極差的官宦女子撂下,雯兒如此優秀,是要進宮殿選的,自然不必擔憂。”
一旁的管家衛福也附和道:“正是呢。掖庭局不過是第一輪,這第二輪是驗容驗德。到了最後進宮殿選,再準備也不遲。”
衛夫人卻嗔道:“這話便惹人笑話了,驗容驗德也是要進掖庭局給人看的,自然要好好拾掇一番。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
座上的長輩們笑容朗朗,雯楚卻只是淡淡地笑着,仿佛這一切根本與她無關。
那一絲僥幸,到底也只是僥幸,是癡心妄想啊。
長輩們只當她想通了,不再眷戀于陳府的公子,轉而想飛上枝頭當鳳凰。卻不知,那無情寡意的陳懷之只是想利用她,給自己掙個好前程。毓娈輕輕地嘆口氣,聲音之輕,也只有身側的落霞能聽到。恁是如此,雯楚卻仍聽了陳懷之的話,為他謀前程。
無論她再怎樣給那薄情男子甩臉色,心裏,卻仍是惦着的。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