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驚豔的相親
周一上班後,有電話來找揚潤。
揚潤接起來:“我是揚潤。”
電話另一頭是一位女孩甜美的聲音:“我是人事部的羅娜,請問你的居住證辦好了嗎?”
揚潤早已經把居住證的事情忘得一幹二淨,他只得說:“哦,房東不配合,沒有辦。”
羅娜在電話那頭似乎思索了一下:“我建議你再找房東認真溝通。沒有居住證,我沒有辦法為你辦積分。”
但揚潤已經沒有心思與房東溝通了,他口頭上對羅娜表示感謝:“謝謝,我會抓緊的。”
但揚潤心裏想,辦不了就不辦吧,大不了再住幾個月換個地方。
不過,揚潤想,自己辦居住證,這房東就應該幫助自己啊。憑什麽呢?自己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緩交房租怎麽樣?自己為什麽不考慮一下,發出自己的聲音呢?
中午吃過飯,揚潤打電話給父親,詢問父親的身體狀況。
父親還在單位,他一再保證自己身體沒有事,是母親多慮了,最後說,你母親給你介紹了一個女孩,聯系一下,見一見吧。
揚潤剛畢業時,心性還是有些高傲的,不願意通過相親來認識未來的另一半。父親也不願意幹涉揚潤的私事。但近兩年了,揚潤一直沒有女友,母親越發着急了,她再在電話裏介紹揚潤去相親,父親也保持沉默了。
這次,父親居然鼓勵揚潤去聯系對方女孩,看來是被母親說動了。揚潤只得同意。
在平凡中又度過兩天後,一天晚上,母親又打來電話,催揚潤與女孩聯系。并反複強調,這名女孩極為優秀,條件非常好。
揚潤想,不能對這類事情有抵觸情緒了,這些都是正常的生活。雖然相識婚戀都是緣分,但是只有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最好的愛情。
這次給揚潤介紹的女孩,是母親的一個同事的親戚的鄰居家的孩子,也在上海張江工作,所以母親迫不及待地介紹給揚潤認識。
不過,母親并沒有用命令式的語氣了,而是在電話裏囑咐揚潤說,不要有心理壓力,去交朋友的方式談一談,談不好也沒有關系。而且還教導揚潤好多“男孩子要主動”、“談朋友時要細心”之類的話。
Advertisement
與以往不一樣,揚潤不覺得母親啰嗦了,只是覺得母親說得有道理,自己真應該好好聽一聽啊。但多聽了幾句後,揚潤還是不适應,只得道:“媽,我會聯系的。”
揚潤找到女孩的電話號碼。這個電話號碼沒有綁定社交媒體工具,或者綁定了,但搜索不到。
揚潤猶豫了一下,感覺還是要發個信息過去。雖然發信息的年代早已經過去了,但自己沒有QQ,也沒有微信,還是用信息這個老土的方式吧。
揚潤精心編輯了一個條信息,反複檢查了三遍,比編寫程序還要認真一些,最後,這信息內容既熱情又不失平和,這才點了發送鍵。
但當天晚上,沒有回複。
直至第二天,女孩才回複了一條:“你好,我是白琳。很高興認識。”
白琳,這個名子很好聽啊。
揚潤看到信息,不由得激動了起來。他想了想,自己現在就回複過去?還是再矜持一些?過了大約十分鐘,揚潤想自己得聯系一下了,表示主動嘛。說什麽呢?而且,發信息可不是常用的方式,向她要微信嗎?還是幹脆主動約她呢?
揚潤又猶豫了兩分鐘,才在不引起同事們注意的情況下,又編了一條信息,索要白琳的微信。
到晚上的時候,白琳才把微信號發了過來。
十分鐘後,揚潤加了白琳的微信。但直至第二天上午,白琳才通過了揚潤的好友申請。
揚潤與白琳微信聯系了三四天之後,雙方感覺還可以,于是揚潤主動打電話過去,請她晚上在一個商場吃飯,白琳同意了。
揚潤聽白琳的聲音有點嗲,雖然語速快,但仍是感覺很溫柔。他心中不禁也有些小激動,期盼有一個美好的會面。
學校裏的單戀對象,從來沒有感受到自己存在過,自己也只有工作以後,才有機會、有條件發展愛情吧!
揚潤又想,自己對李夢的單戀可能就是學校裏養成的一種習慣吧,這種習慣應該過去了。對于和白琳會面,揚潤心中充滿了期盼,并且感覺自己好像已經放下了李夢。對這一點,揚潤感到非常的驕傲。
拿得起,是成長;放得下,是成熟。
男子漢,就應當拿得起、放得下。
終于,在等待二十分鐘後,忐忑不安的揚潤見到了白琳。
揚潤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自己有一種感覺,那麽這時的感覺就是:驚豔!
揚潤努力控制住內心的驚喜若狂,極力表現出平靜,歡迎女孩,并讓服務員上菜。
吃飯時,看着對面的白琳,揚潤簡直着迷了。雪白潤澤的皮膚,精致的面龐,略帶彎的淺棕色發絲,大耳環……這簡直就是揚潤一直期盼的。
白琳在上海讀大學,畢業後進入浦東區政府建設規劃局工作,是一個公務員。
工作好啊,又有上海戶口,關鍵是……還這樣漂亮!
怎麽讓我遇到了呢?揚潤聽了白琳的介紹,更加有些不相信自己的運氣:難道……命運開始青睐自己了嗎?
不過他在心裏也不停打氣,別犯暈乎,遇到了,不一定能追到啊!積極表現吧!給女神一個深刻的印象!讓她記住自己,再也忘不了!
揚潤與白琳聊起家鄉的工作,白琳笑着說了去年春節回家鄉迷路的事情,并說:“習慣了呆在上海,回到家鄉有些陌生了。”
揚潤連忙轉移了話題,跟她聊起了建築,他是很非常喜歡上海的民國建築風格。并且,得知對方工作單位後,又着實在網上搜集相關材料,餓補了一些相關的知識!
但現在揚潤又責備自己,談戀愛也不上心,只臨陣磨槍搜集了一點資料,可千萬別冒充專家,給對方問破了就尴尬了。
白琳道:“如果在上海呆得久了,就會覺得上海特別有韻味,石庫門,外灘,外白渡橋,千愛裏,衡山路,都讓人感覺越來越親切。”
揚潤想了想,道:“家鄉的建築,江南水鄉,上下兩層樓一個小院,還有小橋流水,生活在船上。我去過安徽婺源,那兒也不錯,小橋流水,沿河而居。可惜只是上海這裏沒有山,否則召稼樓古鎮等地方也挺好的。”
白琳喝了口果汁,道:“對古代的園林、古鎮,缺少時代感。我到過烏鎮、同裏寫生,非常好,烏鎮有點現代化的意味了,但如果在同裏兩天以上,就有些悶了。”
揚潤看她優美的姿态,不由自主跟着她的思路走:“你經常去外地初來寫生嗎?”
“沒有,”白琳搖了搖頭,“我是蹭美院的機會,他們經常去外地寫生。不過,有時呆得時間一長,我就沒有耐心了。”
“建築比美術更有質感吧。不過,有些畫家喜歡畫建築。”
“畫裏的建築其實是畫家意識裏的,如畢加索。”
揚潤聽了不禁笑起來,“畢加索的畫我沒有認真欣賞過,感覺他是把整個世界用不同的鏡子折射進意識中,又用畫筆投射出來,太複雜了。不過,希特勒的建築畫倒是不錯,如果沒有世界大戰,他或許成為一個建築師。”
白琳笑道:“真是諷刺,如果不是為了躲避戰争,邬達克也到不了上海。”
揚潤道:“上次去邬達克紀念館,着實震驚。他留下的上海建築的确有先鋒意味,而陸家嘴的高樓群,又太現代了。沒有想到海派文化的起源在這個老外身上啊。”
“如果不是國民黨敗到臺灣,邬達克其實就是一個上海人了吧。他設計的國際飯店、大光明影院、諾曼底公寓、武康大樓。基本上就是上海建築文化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