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二十章
八月十六這日一早,林氏正打算吩咐人去平陽侯府接了林月出門就見孟老夫人身邊的一個老嬷嬷匆匆地過來了。
那嬷嬷見了林氏打千行了一禮,道:“見過二夫人。”
“齊嬷嬷怎麽過來了?”
齊嬷嬷見問,連忙答道:“前頭姑太太到了,老夫人特意打發老奴來與二夫人說一聲,去寺裏燒香的事情得往後挪兩天,讓您先別急着張羅。”
孟湘未出嫁前,與林氏關系不錯,因此聽見齊嬷嬷的話,林氏頓時喜上眉梢,道:“麻煩嬷嬷跑這一趟了。”一面又示意邊上伺候的小丫鬟端茶過來。
齊嬷嬷連忙推拒了,擺手道:“這都是老奴分內之事,哪敢讨賞茶吃。”頓了頓,又繼續道,“老夫人還吩咐我去廚房傳話,就不打擾二夫人了。”
說完福禮退了出去,與前來向林氏請安的孟衡擦肩而過。
孟衡在門口駐足,回過神看了一眼齊嬷嬷的背影,而後才挑簾進屋,見林氏正在與一個婆子吩咐話,他便站在一旁沒有上前。
“衡兒。”林氏看見兒子,立即彎了彎眉眼,揮手讓那婆子下去後才又開口道,“這些日子你讀書勞累,怎麽不多睡一會兒?”她目光從兒子身上劃過,見他今日穿了一身簇新的寶藍色直綴,襯得整個人愈發豐神俊朗起來。“衡兒這是要出門去?”
孟衡面上的笑容僵硬了一剎,他迎上林氏的目光,眼睛裏浮現出一抹疑惑來:“不是說今日要去金華寺?”從前他心裏對林月有意還藏着掩着,等閑不敢與林月親近,如今兩家有意結親,孟衡便不想錯過任何能見上林月一面的機會。
林氏以手輕拍了一下額頭,似是恍然,笑道:“今日去不成了。”見兒子面露遺憾之色,她反倒笑道,“前頭你姑母到了,這麽多年不見,待會兒你同為娘一道過去。”
這本就是情理之中,孟衡自然不會拒絕。
“寶珠處可使人去說了?”
孟衡的話音剛剛落下,門外就傳來一陣環佩叮咚的聲音,緊接着響起的是孟媛輕細軟糯如黃莺鳥啼般的聲音。
“娘親哥哥要與我說什麽樣?”
今日的孟媛穿了一身嫩粉色的交領襦裙,衣襟與裙擺上都繡着精致的蝴蝶,行動時裙擺搖曳,那蝶兒也好似要振翅遠飛去。
Advertisement
孟媛生得白皙,如今一身嫩粉色衣裳更襯得她如粉雕玉琢一樣。孟衡瞧見了,眼底溢出笑意,然而等自家妹妹要從身邊經過時卻伸手直接拉住了她纏在雙丫髻上的粉色珠串鏈兒,力道不大,但足以讓人止步。
孟媛鼓着臉頰瞪了孟衡一眼,一邊舉起手想要把珠串從他的手裏解救出來,一邊嘟着嘴輕哼道:“哥哥你不知道女孩子的頭發是動不得的嗎?”
孟衡挑了一下眉梢,無辜道:“我沒碰到你頭發,可別冤枉我。”
“……”
孟衡與孟媛兄妹倆雖然一直感情很好,但是彼此在嘴巴上從來都愛和對方一較高下,一見面就愛小打小鬧,林氏看得多了,從一開始的擔心,到如今早就習以為常,甚至常常還愛端茶在一邊看戲。只是今兒前頭孟湘已到,林氏不想耽擱怠慢,這才出言止了兄妹倆的玩鬧,領着二人一齊往鶴延堂去。
才一進院子,林氏便聽到了熟悉的笑聲,腳下的步子沒有半分停頓,上臺階,挑簾,進門。轉過輕紗繪屏,林氏一眼就看到坐在孟老夫人身邊的美貌婦人。
歲月似乎沒有在孟湘的臉上留下什麽痕跡,雖時隔将近二十年再次相見,但林氏還是一下子就尋回了當年的熟悉與親切。她開口喚了一聲:“三娘。”
正和孟老夫人說着北方風土人情的孟湘一下子就停了下來,她扭頭看到迎面走過來的林氏,臉上也露出了真切的笑容。然而她才要開口與林氏寒暄,就聽到林氏身後跟着的青年和小姑娘齊聲喚了自己一聲“姑母”。
孟湘愣怔住,但很快就回過神來,那青年依稀還有些兒時的影子,孟湘識得,這是她二哥的長子孟衡,只是那小姑娘她就沒有半分印象了。孟湘細細地打量了一眼站在自家侄兒身旁的小姑娘,見她杏眼桃腮,水眸清亮,粉雕玉琢好似白玉團一般,忍不住心裏的歡喜,上前拉着她的手,輕輕拍了拍道:“這是寶珠?”
她記得收到的家書裏曾提過,在她出嫁七年後,孟仲文和林氏膝下添了一個小姑娘,取名孟媛,小名喚作寶珠。
孟湘和夫君連誠成親近二十年,只生了一個整日不着家的兒子,這使得孟湘對小姑娘格外眼饞,幾次都想與自家夫君商量抱養個女娃娃。這會兒回到娘家,瞧見模樣讨喜的小侄女兒,孟湘一顆心都軟了,只拉着孟媛的手不放,什麽老母親嫂嫂和侄子,一時竟都被抛諸腦後。
孟湘性情爽朗,又沒有長輩架子,孟媛起初還有些拘謹,但慢慢地也放開了些,姑侄倆很快就親近了起來。
一旁被“搶”了女兒的林氏有些坐不住了,開口問道:“怎麽沒瞧見朔哥兒?”
此言一出,一旁從見着孟湘就想打聽外孫的孟老夫人也目光灼灼地看向女兒。
提及自家兒子,孟湘有些頭疼,道:“那小子原本是跟着咱們一道進京來的,後來又說要往大燕去救人,前兩日來了信說還在大燕青州呢。”怕孟老夫人追問,孟湘連忙岔開話題,左右看看問道,“我回來也有半天了,怎麽還沒見到大嫂和瑤瑤?”
孟湘不提,孟老夫人還沒注意,她看向之前被派去送信的齊嬷嬷,目光裏帶着詢問的意味。
齊嬷嬷搖搖頭,示意她的确送了信但不知曹氏何故遲遲不來。
孟老夫人的臉色登時就有些難看起來。
說道起來,孟湘和長子孟伯言才是嫡親的兄妹,可到最後與孟湘最親近的卻是庶出的孟仲文,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出在曹氏身上。
曹氏雖出身高門,但為人愛鑽營計較,孟湘待字閨中也沒少吃她的虧,再加上當初孟湘說親時曹氏幹的蠢事,更是讓孟湘與大房生分了去,這麽多年的家書對嫡親兄長一房從來只字不提。
孟老夫人雖向來一碗水端的齊平,但還是更希望孟湘能和長子親近些,也想借着女兒此番回來,讓她和曹氏修修好。然而曹氏竟然這般怠慢,故意姍姍來遲?
孟老夫人将手裏的佛珠扣在身邊的炕沿上,皺眉吩咐齊嬷嬷:“你再去走一遭,如果大夫人果真忙得緊,就先把大姑娘請過來。”
齊嬷嬷應了一聲,轉身還未走到門口,就見曹氏挑起簾子笑盈盈地走了進來。
曹氏姍姍來遲自然是故意的,在她看來,孟湘不過是孟家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一趟根本用不着一大家子勞師動衆,更何況一介商人婦,憑什麽讓她堂堂一個孟國公府的大夫人恭迎?
曹氏心裏心思轉了幾回,面上分寸拿捏得卻極好,因瞥見孟老夫人面上有隐隐的怒氣,她連忙道:“前日老夫人吩咐要去金華寺進香,媳婦一早起來就派人收拾準備,竟不知小姑子這就到了,不小心怠慢了,還望小姑不要和嫂子我計較。”
孟湘這麽多年的連家莊莊主夫人不是白當的,曹氏的小心思她摸得清楚,故而此時她只輕輕一笑道:“大嫂主持中饋辛苦,顧不上小妹也是正常,再者而言,我這是回自己家裏,哪有什麽怠慢不怠慢的呢?大嫂這般賠罪,反倒叫我有些不好意思了。”
曹氏讪笑兩聲,“小姑這說的哪裏話。”
孟湘不理會曹氏,目光反落在曹氏身後袅袅婷婷的孟瑤身上。美人如花,眉目秀麗,端的賞心悅目,孟湘雖則不喜曹氏,但對孟瑤這個美人侄女兒卻生出幾分喜歡,不由起身走到孟瑤跟前,拉着她的手問了幾句。
待聽到孟湘問起女兒的年歲時,曹氏心中忽而警鈴大作。她知孟湘膝下只有一子,如今已經十八,雖比孟衡還小了兩歲,但已經是說親的年紀。曹氏心知婆母孟老夫人心裏一直存着親上加親的念頭,擔心孟湘也把主意動到自己女兒頭上來,因此趕忙開口問道:“朔哥兒沒跟着回來,怎麽連姑爺也沒見着人呢?”
孟湘一眼看穿曹氏的心思,淡淡一笑道:“外頭買的宅子要修葺不說,單是鋪子也還有些要打理的,因此啊,他來給娘請了安就走了。大嫂如此惦記着,回頭家宴時,總該叫他敬酒賠罪。”
曹氏原本以為孟湘回來依舊要住在國公府的,這會兒乍聽到她要住在外面,不由瞪大了眼睛道:“京城裏的宅子不好買吧?”京城一帶地價昂貴不提,等閑一間空宅子也沒那麽好找。
孟老夫人也蹙了蹙眉,道:“你大嫂說的也對,連誠初到京城,還未站穩腳跟,不如你們還是……”
“娘。”孟湘出聲打斷孟老夫人的話,抿唇輕笑道,“我知道娘這是心疼女兒,不過娘放心,連誠這些年做生意也結交了不少京中貴人,自有人願意幫襯的。”
連家莊在北方畢竟是一方霸主,如今雖到了京城,也不至于舉步維艱。在孟湘心裏,時至今日,連家的財勢怕是比江河日下的孟國公府還要好上許多。不過這些都不好當着孟老夫人和曹氏的面提,故而孟湘便笑着轉了話題:“方才聽大嫂提起要去金華寺進香,我初到京城也想去寺裏求個平安符。”
“原是打算今兒去的,可巧你就到了。”孟老夫人笑呵呵,“不過你回來的正巧,你向來看人準,明兒請你呀幫我們相看一個人。”
孟湘問:“相看誰?”
孟老夫人笑着指了指站在一旁擡頭望雕梁的孟衡,“咱們家衡兒的未來媳婦兒。”
——
位于京郊的金華山與平雲山東西相望,但較之後者,其山勢陡峻,綿延巍峨的山峰教人望之生畏。山上栽着一片郁郁蔥蔥的楓樹,這會兒正值入秋時節,楓葉漸紅,于涼爽秋風中在金華山上蔓延開。
孟國公府的馬車停在金華山的山腳處,馬車甫一停下,孟媛便扶着綠淇的手下了馬車,擡頭望了一眼眼前巍峨的高山,她眼底流露出驚嘆之意,目光流轉間瞥見平陽侯府的馬車也在一旁停下,她當即便顧不得眼前的山,提着裙子就小步朝林月的方向跑去。
林月踩着馬凳一步一步走下馬車,腳才落地便看到一道鵝黃色的身影到了眼前,待看清是誰後,她眉眼一彎,笑道:“寶珠你也來了?”
她知道今日姑母林氏邀自己陪同上山進香是為了什麽,本來還有些緊張,眼下看見了親近的表妹孟媛,心裏不由稍稍松了一口氣。
孟媛挽住林月的胳膊,和她一邊朝孟老夫人等人處走去,一邊道:“阿月你只管放心,有我和阿娘在呢。”
走到孟老夫人跟前,兩個小姑娘動作一致地福了福身子,見禮。孟老夫人扶着女兒孟湘的手,目光矍铄地落在自家孫女身旁的小姑娘身上。見她穿着一身杏色襦裙,樸實無華,落落大方,心裏先添一分滿意,繼而打量小姑娘的面容,見她生得雖不是貌若天仙,但眉目靈動,一雙撲閃撲閃的星眸更是讓人歡喜。
松開孟湘的手,孟老夫人含笑朝林月招了招手,“好孩子,怎麽沒見着你母親?”
林月答道:“因着外祖家表哥今日娶親,阿娘實在抽不開身,故叫阿月記得與老夫人請罪。”
“這說的是哪裏的話,老婆子哪會計較這些。”小姑娘談吐有禮,孟老夫人面上漸漸露出滿意的笑容,拍了拍她的手,又道,“待會兒換了軟轎上山,只能到山腰,剩下的路可得自己走,怕不怕?”
姜國的開國皇帝惠明帝晚年曾在金華寺出家清修,故而這金華山上的金華寺自姜國建國以來一直都可謂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皇家寺廟。雖然幾任皇帝都沒有明旨禁絕官紳百姓登山入寺拜佛祈福,但漸漸地還是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禁令,例如,除了皇家宗室以外的官僚子弟及其駕駛但凡要入金華寺者,登山皆一律不得乘騎車馬,不過對于轎辇的約束便松泛許多,允許行至半山腰的山門處。
然而從山腰山門到山頂寺門前,一路上還有九百九十九層臺階,每一階都十分直陡,曾讓不少人望而止步。
林月對上孟老夫人的視線,彎唇一笑,“拜佛祈福貴在心虔,老夫人面前,阿月怎可言懼?”
孟老夫人颔首,當下不再多說,只牽着林月與自己同乘一頂轎辇,一行人在山腳稍稍歇腳,随即就浩浩蕩蕩往山上去。
金華寺整座寺廟坐北朝南,為一鐘磬狀院落,山門采用牌坊式的一門三洞石砌拱弧門,分別為“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寓意“入三門,三解脫”。朱紅色的山門門楣上鑲嵌着青石題刻,上書“金華寺”篆文,字跡與接引殿通往浮生臺橋洞拱形石上的字跡一樣,皆出自惠明帝之手。山門外的廣場正中布着放生池,池上橫躍一座白石拱橋,而放生池左右相對則各有兩匹石馬,馬身與真馬一般大小,形象溫和馴良。入了山門,東西兩側松柏相映,松柏下掩着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則是東西橫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
孟老夫一行人步過九百九十九層石階進了山門時,日頭已經當空高挂,雖是秋日,日光也灼人得緊。孟老夫人到底體邁,堅持了半天,拜了菩薩卻再也吃不消,在主持方丈的親自引領下往後頭禪房而去。臨行之際,沒讓孟媛、林月并孟瑤幾個小姑娘跟着,只讓她們自己自在些在寺裏走走。曹氏心裏存着事,也開口沒往禪房去,最後只有林氏并孟湘一左一右扶着孟老夫人往禪房去。
進了禪房,孟老夫人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苦茶,眼角餘光瞥見林氏正盯着自己,心下無奈,緩緩放下茶盞,終于松口:“提親的人不必外頭去尋,三娘就很好了。”
林氏明白這是允了的意思,霎時間眉開眼笑,只一轉念想到孟老國公,她又有些遲疑起來,“可國公爺那兒……”
“先前我說的是唬你呢,有老婆子在,不會叫衡兒心思落空的。”先前她擔心林月性子不穩,難當國公府長孫熄,今日裏瞧見了,小姑娘雖然活潑了些,但可貴的是進退有度,是個極有教養的,更何況這又是自家寶貝孫子喜歡的,孟老夫人心裏那點子不贊同早已消得差不多了。她看着林氏,知她所慮,便道:“寶珠的親事已經教他險些坑了去,衡兒這事你和老二放心。”
因着自家夫君和長子那點攀權附勢的算計,小孫女孟媛被莫名其妙地指婚給了患有眼疾的晉王世子,孟老夫人自知情以後就耿耿于懷,一直頗覺對不住老二一家子。當年她可是答應了宋姨娘要善待二房的。
林氏迎上婆母溫和的目光,一顆心緩緩落下。
畢竟這孟國公府裏若有一人能左右老國公的意思,當屬老夫人莫屬。
孟衡的親事應當是穩了。
“那阿月性子讨喜,難得和寶珠也和睦,三娘這裏先恭喜嫂嫂了。”孟湘笑吟吟地道。
林氏抿嘴一笑:“這親事能不能成,也要看三娘你呢。”
“有我孟湘在,嫂嫂只管張羅給衡兒娶媳婦兒罷。”孟湘爽朗一笑,只差沒有拍着心口保證。只是很快她一張笑臉又垮了下來,拉着林氏的手,頗有些惋惜道,“可惜我和阿誠回京晚了點,要是早些回來,定要搶在陛下下旨之前先把寶珠給我家小子定下來,只是到底還是我家小子沒有福分吶。”
回到京城見了小侄女,第二日孟湘就去尋林氏說話,原本想與林氏通通氣給自家小子定下孟媛做媳婦,又豈料得知了成帝賜婚一事。這讓孟湘到現在心裏還有點兒不得勁。
香香軟軟可愛的小侄女疼不到兩年就要給外面的小子叼回去了,真是想想就令人難受。
聽出孟湘語氣裏的怨念,林氏抿嘴一笑,“這姻緣一事,說不準。”
林氏先前看好自家侄兒,可到頭來成就好事的卻是侄女與兒子。姻緣天定,沒有緣分,十幾年相伴也抵不過一朝一夕的一見一念。
孟湘撇撇嘴:“好了,知道你也滿意那世子女婿。過不久你就媳婦女婿都全乎了,可嘆我呢,兒子沒蹤影,兒媳婦也不知什麽時候能見着。”說着,她忽然有些坐不住了,站起身就道,“都說金華寺裏禪師批命準,我得去為我家小子問一問。”言罷竟就風風火火地離了禪房。
另一邊,聽說山寺後院菊花開得正盛的孟媛拉着林月一路就朝着小沙彌指的方向走去。轉過五重大殿,不過松間小徑,一座弧形拱門院落便出現在了二人眼前,門上題刻書着“靜意”兩個大字。
淡淡的菊香氤氲在空氣中,孟媛和林月甫一進院門,就叫眼前的盛景驚住。放眼望去,只看見各色秋菊競吐芳蕊,紅的、黃的、綠的、白的,姹紫嫣紅一片,株株争奇鬥豔。一陣微風拂過,只見一株淡紫雛菊醒目地搖曳着,姿勢曼妙,成為寂靜園中一抹亮眼之色。
從小到大,孟媛沒有見過這樣一片簇簇怒放的花海,一時不由看呆。
這裏的菊花名目竟有許多是她都叫不出來的。
一旁的林月也目露驚嘆,“原來金華寺裏還藏着這麽個妙處,以前都沒聽人提過呢。”
孟媛眉眼彎彎,聞言眼底劃過一抹狡黠之色,輕笑道:“如果叫舅娘知道了,山寺前九百九十九層臺階遲早要被踏平呢。”
林月瞪大了眼睛,道:“寶珠你膽子忒大了,連我娘你舅娘也敢編排呢。”
孟媛吐吐舌頭,笑得愈發促狹:“你別冤枉我,我這是說舅娘愛花成癡吶。”
“巧言令色。”
兩個小姑娘說笑着,一時竟在秋菊叢中嬉戲打鬧起來,銀鈴般的笑聲随着悠悠菊香飄散,落入不經意間路過的人耳中。
作者有話要說:520筆芯小可愛們~
感謝妗玥小可愛和柿子飛小可愛的營養液灌溉,幸福得冒泡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