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秦骧之問
聽說自己回不去中原,杭興一陣頭暈目眩,他曾經料想過最糟糕的情況,沒想到還是成真了。
“足下的意思是……杭某正被朝廷通緝?”杭興戰戰巍巍地問道,眼神有些不自然。
“當然,而且出價還不菲——将你生擒,三百金一等子爵;帶回屍首,三百銀一等男爵。現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你的項上人頭呢!”秦骧說道。
“那……杭某是何罪名?家中……家中如何?”杭興一雙眼睛無神地看着秦骧,顯然他已經想到了問題的答案,但還是心存僥幸。
秦骧回道:“晉原白氏告你謀殺已故巡察禦史白紹川,廷尉府查證杭大人你‘煽動故太子叛亂,謀殺朝廷重臣’。這麽大的罪你的家當然是抄沒了!只是杭大人養在恒陽城西的那位外室夫人活了下來——因為檢舉你有功,只是罰沒為婢。”
“她……她怎麽會?”杭興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他對這位外室夫人之寵愛遠遠甚于身為正室的謝夫人,他怎麽也想不到她竟然會檢舉揭發自己的罪行。
秦骧笑着安慰道:“衛尉卿大人無需這般苦惱!俗話不是說嘛,‘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何況她與你無名無分,也算不得‘夫妻’,關鍵之時踹你一腳也在情理之中啊!”
杭興聽到這話,心中暗罵這個無情無義的女人,繼而又開始傷感正室謝夫人的凄涼遭遇。
“其實你也無需傷感,就算沒有這位外室夫人的檢舉揭發,我想肯定也會有其他人來指認你罪狀,不是嗎?”秦骧意味深長地盯着杭興,令對方後背直冒冷汗。
“杭大人所保管的‘秘密’,應該不僅僅屬于你一個人,想必‘他們’也不願意讓你開口。我說得對嗎?”
杭興沉默了一會,開口道:“你想知道什麽,我必定知無不言!”
“第一個問題——蕭丞相之子蕭鲎在‘太子逆案’之中扮演着什麽角色?”秦骧問。
杭興答道:“他是我與‘朝中之人’的聯絡人,如何引誘太子謀反、如何平定叛亂,都是‘朝中之人’通過他的口來告知于我,由我操刀執行。”
“第二個問題——杭大人所說的‘朝中之人’具體是誰?”秦骧又問。
杭興回答:“不知道,所有聯系都是通過蕭鲎來完成的,我曾向他多番打聽,但他守口如瓶,堅決不肯告知。”
“第三個問題——骁騎将軍崔文和,是否真的‘附逆’?”秦骧再問。
Advertisement
杭興答道:“确實‘附逆’。而且‘朝中之人’已經預料到了他會附逆,先行在骁騎營中打點,因而他雖然身為主帥、變亂之際居然無法調動全營,這也是杭某能夠輕易誅殺他的原因。”
秦骧停了一會兒,沒有接着提問——崔文和的情況倒是不曾預料到的,衆所周知劉彥鋒之所以功虧一篑,很大的原因就是骁騎營不肯‘附逆’,而這背後竟然有着這般不為人知的原因。
“還有……問題嗎?”杭興見對方陷入了沉思,試探地問道。
“當然有,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除掉太子’,究竟是何人授意?”秦骧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經地問道。對于這個問題,其實他心中已經猜測出了幾分;但慎重起見,還是要當面質問杭興,或許能從他口中得知更多消息。
杭興并沒有立刻回答秦骧的問題,他其實也在思考着這個問題的答案。過了一會,只聽他說:
“這個……其實杭某也不敢妄下定論……”
“難道将你提拔為‘衛尉卿’不就是‘朝中之人’對你的‘論功行賞’嗎?莫非你在京城的三年時間裏,也不曾打探過?經常與你密會的那名內宮侍宦又是誰?”秦骧接連抛出了三個問題。
杭興驚訝地看着秦骧,與那名老侍宦相見是極其隐秘之事,眼前的青年又是從何得知?此時杭興相信這名青年将自己綁到鷹戎是預謀已久的,而且他肯定正在謀劃着什麽,自己就是他手中的一枚棋子!
“不錯,那名老宦是後宮崔夫人身邊的人,崔夫人也就是當今天子的生母!”杭興如實答道,“當年太子之位空懸,崔夫人欲為晉王拉攏羽翼,杭某當時調任‘衛尉卿’,負責守衛宮禁四門,自然而然就成為她拉攏的對象!”
“彼時杭某初調京城根基尚淺,又親手殺了晉原白氏的族人,自然想着要攀上高枝以求自保,對于崔夫人的拉攏,說真的無法拒絕。自此以後,崔夫人常會通過那名老宦告知杭某高祖皇帝對于宮禁布防的意見,令杭某能夠适時迎合聖意,這個‘衛尉卿’的位子才算是坐穩了。”
秦骧聽着他的敘述,想起計亞成跟蹤暗探得出的結論,兩者倒也能相互印證。不過有一個問題他還是不得不問:
“承平二十三年初,杭大人加派人手看住了其他三位皇子的府邸,卻獨獨與那位老宦前往晉王府請如今的新皇帝觐見已病入膏肓老皇帝,這個命令也是崔夫人下的?”
杭興聽到這問題,猶豫再三,最後回道:“足下竟連這事也知道!不過杭某要說的是,這個命令不是崔夫人下的,而是高祖皇帝親自下的!那名老宦當時是傳诏之人。”
“你确定老皇帝當時不是受人所迫?”秦骧有些不可思議,在他腦海中原本已經描繪了一個圖景——崔夫人及其黨羽為保劉彥钊上位,一手炮制“太子逆案”除掉了劉彥鋒,趁着老皇帝纏綿病榻之機“矯诏”甚至“脅迫”他冊立劉彥钊為儲君。對于此,秦骧曾深信不疑,然而方才聽到杭興所說,恐怕事實與自己的推斷大相徑庭。
只見杭興點點頭,用極其确定的口吻說道:“高祖皇帝冊立新太子之時杭某也在場,雖說龍體有恙,但神情自若、精神尚佳,并無不情願。更何況以高祖皇帝的手腕,崔夫人也沒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聽到杭興這麽說,秦骧意識到自己長久以來的判斷中忽略了什麽——不錯,就是這個最為關鍵的局勢掌控之人、大盛王朝開國之君——高祖翊武皇帝劉義臻!
劉義臻崛起于大霄王朝末世的亂局之中,以其超卓的手腕和智慧重攬四海于宇一,他先是當了十年的權臣,又當了二十二年的皇帝,很難想象“太子逆案”、關押秦懿、冊立新太子這些事情的發生會脫離他的掌控。如果說有這個可能,那也只能是承平末年他年老昏聩,判斷失誤以致大權旁落;但按杭興的說法,即便是他執政的最後半年,劉義臻仍然保持着理智,手中的權力更是一刻也未曾松懈。
那如果按這個思路回想當初的“太子逆案”,安排劉彥鋒東巡,更像是老皇帝刻意而為之的一件事,而這件事的背後,極有可能是老皇帝想借着太子離開京城的機會,另立一個太子!
想到這裏,秦骧不禁打了一個寒戰——連自己的親兒子都要算計,老皇帝也夠得上“鐵石心腸”了!
看出秦骧有所疑慮,杭興也說出了萦繞在自己心頭多年的猜測:“杭某當年曾想過,太子東巡是高祖皇帝一手安排的,或許他當年就有了廢太子的心思。足下有所不知,當年故太子劉彥鋒曾給杭某看過高祖皇帝從京中發到臨邺離宮的手谕,可謂是字字誅心,故太子也是感覺大位不保,這才顧不及先行掌握骁騎營,匆忙舉兵!”
《花》第十回 繼續更新,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求推廣求打賞~~~接着碼下一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