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拜年
初二,徐大娘一家回了娘家,想帶着李蕾姐弟一起去,李爸李媽想人家一家子團圓還是別去了,就說有機會帶孩子去她的娘家一趟。方美華也沒強求一家三口就走了。
因為晚上要送祖先,所以李媽帶着李旭早早的回家,準備包餃子等事宜。晚上十點多李家送走了老祖宗們,燒了很多紙錢給他們,希望他們有盤纏回去,也保佑一家人一切順順當當。
李蕾終于可以脫了棉褲和襪子睡覺了,話說,穿着這麽厚睡覺真心不舒服啊!晚上也可以關燈了。
初三早晨李媽來了個小掃除,洗洗兩個皮猴的衣服(媽呀,我現在已經是大孩子了,不淘氣了呀)。沒送祖先之前是不能往外倒水倒垃圾的,真是往外扔財的象征。然後李媽帶着李旭出去串串門,還去了房東家,李蕾沒有去。
她還是喜歡自己安靜的呆一會,去別人家也不自在的好吧。哪怕看着黑白電視,吃着瓜子,也比在外面凍着強。把蘋果、梨洗好,裝在盤子裏,瓜子也裝盤,拿過一條毛巾放瓜子皮,倒一碗開水;鋪好被子,趴在上面還不咯着,打開電視,把吃的喝的都放在自己邊上,方便自己拿。哎呀,這樣的日子真悠閑啊!好多年都沒這樣自在啦!等大人們回家就看到她這樣,誇她真會享福。李蕾心裏想,有機會就要讓她自己過得好點。
初四的時候徐大爺帶着李蕾一家去了他大姐那裏,這個大姐不是親的,也是拐了好幾個彎的親戚,不過待徐大爺确實很好,給了他們很多幫助,要不徐大爺一個人也不能在這裏安家找到一份好工作了。李爸他們也很感激李蕾的這位大姑,帶了好多東西,大家一起過去了,吃吃喝喝的又是一天。
大姑也姓徐,全職在家照顧家人,是家裏最有權威的人了,說話唠嗑很有一套。大姑父姓郭,笑呵呵的,很愛開玩笑。大姑還跟李爸說,要是手裏錢不湊手就從她這裏拿一些,李爸連連謝謝了,說足夠了。
大姑家的孩子都挺大了,兩男孩一女孩,最小的比李蕾他們大十歲,和小孩子也沒多少共同語言,排行第三的三姐照顧李蕾他們吃喝,然後去幫廚。李蕾他們都挺老實的,就在客廳裏看電視、吃水果。
兩個哥哥最大的二十一二了,都還沒結婚。大姑父和兩個兒子都是煤礦骨幹,掙的也多,所以條件非常好。在老街區有個獨立的院落,聽說還給兩個哥哥買好了婚房,不知道是樓房還是平房了。看看大姑,有錢就囤房,多有先見之明。
他們兩家去了受到了熱情的招待,對于小孩子說,就是很解饞的說,大姑家的生活水平和他們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桌上還有大蝦和鱿魚呢,大姑他們連連勸着李蕾他們吃菜,都吃了個肚圓。男人們喝了很多的酒,李爸和徐大爺回家的時候都有些晃蕩了,不過今天高興,家庭主婦沒唠叨他們。
李蕾記得後來李家生活不好的時候,大姑父還給李爸批了一些煤炭讓他回來賣,錢都是大姑家墊下的。那些煤是好煤,賣的也很好,就是有些人賒賬不還,雖說最後本錢收回來了,可也掙的不多。那些賒賬的也沒消息了,拖拖拉拉的好幾年,因為李爸去要賬還弄的不愉快。有些人認識,仗着關系好,就是不給錢,其實他們比李蕾家都富裕多了,典型代表就是李蕾的小學老師家。
最有意思的還有人還偷煤的,李爸弄的雷*,吓唬了一次,再也沒人敢來了,家裏這才消停。想想一家人抓賊的故事還挺可樂的~~~
初六的時候李蕾家請了徐大爺一家和朱大爺一家過來吃飯。這半年多虧徐朱兩家的幫忙,要不這大棚都建不起來,即使建起來也不會做的這麽順利。朱大爺的大兒子朱大偉今年十八隊,現在h市上師範,學的是數學專業,今年就要畢業了。他家小女兒朱莉莉,小名朱小妮,過年十歲,三年級了,除了愛美一點,還是很有禮貌的。
幾個大人在一起聊天,徐大爺談談工作,朱大爺說大棚蔬菜的經驗,李爸和朱大偉呢主要是聽啦;女人們在廚房裏忙着,李蕾看着這些菜有排骨、回鍋肉,比過年都豐盛啊!有口福啦!
李蕾喝水的時候就聽朱大娘說:“你們說,這老邢家也挺有意思,就因為給女兒和外孫子錢就鬧的不愉快,以後俺們家都一樣的,要是有誰不服氣就別登門。”邢大爺就是李蕾家房東。
徐大娘說:“這也不怨別人,就怨邢大頭,老人給外孫子錢他都不願意,不就是看着家産都是他的嗎?他拿錢幹啥啊?除了搞破鞋就是耍錢,老邢大爺也是,就是偏心。”
“這嫁出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老人都這麽想。”李媽插口到。
“那也不能這麽說,兒子不孝順的多的是,你還能全給兒子敗禍了?”徐大娘說道,她家只有一個兒子。
“誰家都是指着兒子呢!閨女能幹啥,供她念點書就行了。以後都能孫子留着,要不誰養老啊!”朱大娘說道。
“那倒是,兒子養老,你去姑娘家算怎麽回事?”
“你瞅瞅你們說的,那獨生子女的可怎麽整?”
“那誰知道啊!不生兒子誰接戶口本?”李媽說。
。。。
是啊,農村人眼裏孫子就是重要,姥姥姥爺這麽想,爸爸媽媽這麽想,都是這麽想的。就像李蕾家李爸李媽看起來很開明的,供女孩子念書的,也是這麽做的。關心孫子和外孫子有些不一樣。
姑娘懷孕住家,可以,但是帶外孫子就不太一樣了。特別是李旭媳婦挑理挑的特別嚴重。不過即使人家不挑,李爸李媽也是愛孫子,這就是血緣關系吧。前世李蕾的孩子就比李旭的孩子大半歲,李蕾回家都能感受到不同。因為孩子也是李蕾後來不太回家的原因,這是農村人的道理,這是傳統,給閨女看孩子就受大家诟病,看孫子就天經地義,哪怕孫子長大了,外孫子還小都不行。
李蕾他們村裏有個別的人,為了過好日子,出賣女兒的也不是沒有,為了給兒子娶媳婦的也有,要求女兒給父母穿金戴銀更是多,還成了一股攀比的風氣,哪家女兒不給母親買衣服穿戴、不買金首飾就是不孝順!給兒媳婦當牛做馬,刮着閨女補貼兒子更是傳統。如果閨女家過的一般,那真是窮了女兒,富了兒子。
如果女人有能力,買什麽都可以,可農村哪有那些多特別富裕的呢?
也讓孝順變了味道,自願是一回事,勉強就是另一回事了。女兒孝順父母都想,想爸媽了都願意回家看看,可一定要比誰買的金項鏈大嗎?(作者:你沒錢買金首飾才怨念這麽大的麽!李蕾摳鼻子:我也買了,我媽不帶啊!)
多少女人結婚的時候給的彩禮錢都留下的?比比皆是。等李蕾長大了以後才好一點。
李蕾家裏沒房子的時候,李爸李媽就跟她提過,家裏的東西都要給孫子,不能給予她任何幫助,但是李蕾要養老。也可能老人有錢用不着她。
事實都這樣擺在她面前,畢竟是潑出去的水,也應該孝順老人。道理是那個道理,可是李蕾心裏還是有些難過的,特別是兩個老人對待她孩子的态度。
李蕾感謝父母供她念書,可心裏還是希望爸媽不一樣的。想到這裏李蕾心裏有些難過,她是矯情嗎?
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如果是女兒的就是整個家裏的共同財産,如果是兒子的就不一樣了,傳承戶口本就是這麽重要。
這就是自然現象,改變不了的。
“小妮兒,你去你房東家了嗎?”朱莉莉問李蕾,打斷了她的沉思。
“沒去啊,怎麽了大妮?”
“你沒去啊,我跟你說,邢程程還有呼啦圈呢,那頭花都可好看了。。。”此處省略五百字。
“是嗎?。。。”邢程程就是邢爺爺的孫女,是個十足的小公主。李蕾過年沒去她家也是因為她。小女孩十來歲,很臭美,見到李蕾姐弟就帶他們兩個玩過家家,不過從來她都是公主,李蕾是小丫鬟。
過去她沒少帶着李蕾玩這個游戲,李蕾是小丫鬟,要伺候她呀,指使小孩子不手軟。她還有很多玩具和頭花,很顯擺。就是看着李蕾姐弟小,欺負他們兩個。現在她才不去讓她得意呢,之前邢程程回來的時候李蕾也碰到過,不過她就是不陪她玩,她也沒辦法。李蕾就呆在李媽身邊,有時候李媽就讓她去。她去了也不跟小公主玩,就坐在那裏看她的屋子,就當是參觀了。紅色的地板,踩在上面撲通撲通的響,這時候一般家裏都是光溜的土地,好一點的鋪上紅磚,她家比較別致了;書架上都是小擺件,抽屜裏是一些裝飾品,看來她家就一個孩子那是相當的溺愛啊。李蕾還記得,她有一條絲絹的腰帶,帶着一朵花,很雅致,不過現在還沒有呢。
作者有話要說: 抓賊的事情很有意思,就是當時比較生氣。。。何況來偷東西還是親戚,是近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