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春節到1
進入臘月二十幾,春節開始倒計時了。李蕾是大人了,李旭還小,所以不知道盼年,徐成已經在大人們和李蕾姐弟面前唠叨過360次,過年吃什麽,買什麽衣服。。。弄得李蕾每次看到他都想揍他,所以趁着打雪仗的時候徐成就遭殃了,打你丫的,你又不是唐僧。
臘月十幾的時候李媽把家裏的被單褥單拆下來了,洗了半天才晾出去,在小年前都重新做了。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早上吃餃子,給竈王爺吃竈糖,這個天冷竈糖也凍得一塊是一塊的,咬起來酥酥的,真好吃。
臘月二十四李媽就開始蒸饅頭,這些饅頭留着過年的時候供奉祖先用的。蒸饅頭也是有說法的,李媽的傳統是:燒火不能蹲着少,必須站着,這樣蒸出來的饅頭好,是給祖先的寓意好;蒸出的饅頭上面的地方要有裂口,俗稱饅頭笑了,笑了的饅頭寓意這家明年一年過得笑呵呵的日子,平安順遂。
臘月二十五的時候李媽讓李爸去買點水果和鞭炮之類的,她把房子前前後後的收拾了一遍,打掃幹淨。
看着媽媽疲憊的樣子,李蕾上去給老媽揉揉肩,雖然力度很小,但是李媽心裏甜甜的。李旭看着姐姐做這些,他也不甘示弱,他也是很懂事的小盆友的,你揉肩我就捶腿,李媽這個時候感覺不管有多累都很欣慰了。
二十六的時候李媽去幫徐大娘家蒸饅頭。這個技術活徐大娘有點做不來,去年吃到李媽蒸的饅頭後,徐大娘就邀請李媽今天幫她一把。兩家關系好,再忙李媽都騰出時間去幫忙。
二十七的時候李媽把全家人的衣服洗了,二十八就殺公雞,今天李媽養了好幾只公雞,請人幹活的時候殺的差不多了,只留了兩只過年給孩子吃。
二十九就是炒瓜子了,還一家人都簡單的洗了洗澡,到這李蕾感覺年前就忙完了,可看着李媽還是忙着,真是不過年不得閑啊!重頭戲就是三十了,過了三十才能得閑。
三十早上起來李媽做的大米粥,因為家裏窮,這個粥就是希望來年的日子往上周一周,越過越好的意思。吃過早飯不到九點李媽就開始忙開了,先是炖小雞,再用爐子炖魚,炖小雞用的時間長,炖好魚之後在炒個花生米,炸個蝦片,拌個涼菜,炒個白菜木耳。一共六個菜,寓意明年六六大順!
李媽在做菜,因為燒的是木頭所以不用她燒火。她就幫爸爸貼對聯,幹點雜活,看着刷了白灰的磚牆,李蕾就想起老家的房子,每年過年前都要糊上一層紙,稱之為糊牆,但願家裏條件早點好,也能早點讓爺爺奶奶住上新房子。等李爸收拾完了,她就和弟弟一起看着桌上的菜流口水。
好幾年沒有吃到家裏的年夜飯了,雖然很簡單,可是很溫馨。後來條件好了,李媽就做八個菜、十個菜,必須要雙數的,寓意‘好事成雙’,真的好懷念啊!結婚後婆婆家過節很簡單,随便做幾個菜,一點過年的氣氛都沒有,更別說随意的放鞭炮了。
都說小孩子盼過年,李蕾長大了也盼着(一直沒長大啊你)。應該是因為平常上學的上學,打工的打工,很小聚到一起,過年了意味着團圓。那時候家裏條件也不好,只有過年的時候最豐盛了,哎,真是個吃貨啊!
李媽忙了一上午,終于在十一點半的時候能吃飯了,在吃飯前先要把肉菜好菜給祖先留着。李爸出去放了一挂鞭,午飯可以開動啦!李蕾和弟弟只顧着吃,李爸喝啤酒,李媽也能少喝一點,雖然不豐盛,但是一家人圍在一起的感覺好好啊!
還是小時候好啊,什麽都不用管,不用張羅包餃子,不用張羅收拾屋子,就是等着吃就行了。等到大一點的時候這麽閑着就不是這麽回事了。
吃過一頓豐盛的午飯,李媽就要開始包餃子了,年前的時候李媽就把餃子肉餡剁好了,攥成一個個的大肉團,放在外面凍上。等要吃餃子的時候就拿屋子裏化了。今天早上李媽就拿屋裏化着等下午用了,李媽包的是芹菜豬肉的,弄好餃子餡之後,就開始包啦!
爸爸擀餃子皮,媽媽包,李蕾擺餃子(放在簾子上,擺整齊了),李旭呢?給他一塊面團他就能玩一會兒,一邊玩一邊看電視。李媽一般這個時候會包兩百多個,留一些初一吃,李媽還在餃子裏還放了幾個硬幣,誰吃到誰有福氣。
包餃子這項活動李蕾從小到大都會參與的。小的時候擺餃子,長大一點兒學會包餃子,後來學會擀餃子皮,那時候李爸就有借口啦!閨女這麽能幹呢,他就解放了,可以出去玩撲克或者麻将了。
一點多一點的時候,餃子終于包完了。一般情況下李爸都會出去玩幾把麻将,現在家裏沒什麽事,跟媳婦說一聲就走了。
李蕾姐弟就跟着李媽睡一覺,晚上還要看春節晚會呢。李蕾睡到五點多,也不知道爸爸回沒回來,這時候李媽已經把家裏的燈都打開了,這也是老家的習慣,因為今天晚上迎祖先,晚上的燈就得開着,要在初二晚上送祖先後晚上才能關燈睡覺;睡覺的時候只能脫了外套,不能脫裏面的棉衣棉褲。長大之後這條就不怎麽遵守了,穿衣服睡覺太難受了。至于為什麽不脫衣服,只是老人留下的習俗,李媽也說不清楚,李蕾更是糊塗了。
看着媽媽把凍梨化上了,也和媽媽一起坐在炕上吃瓜子。李蕾問媽媽:“爸爸去哪兒了?怎麽還沒回來呢媽?”李媽告訴閨女:“你爸應該玩麻将去了。”
過年就意味着放松,再忙也要有點娛樂呢。
等到春節晚會開始爸爸還沒回來,李蕾和媽媽弟弟開始看春晚了,不多一會李爸就回來了。還是一家人在一起比較好,要不過年氣氛不濃呢。
現在的節目還是很有看頭的,主持人裏有趙忠祥和倪萍,節目有經典的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警察與小偷》,趙本山的《小九與老樂》,宋丹丹黃宏的《手拉手》,還有馮鞏牛群、姜昆的相聲,一些後來耳熟能詳的老歌、經典戲劇選段,最關鍵的還有小提琴的《梁祝》呢!這個李蕾長大後還有一點印象,舞臺效果雖然簡單,但表演真的很唯美,沒想到現在還能在春節的時候再看一遍。
李蕾看着這個時候含金量很足的藝術家們,和後來看到的差距真的很大呢!特別是服飾方面,不過現在這個時候就是這個樣子,過兩年就好多了。李蕾看重生小說那些女主角服裝設計開店辦廠,可惜她不關注這些啊,也沒這方面的愛好,還是算了吧。偶爾一次可以,要是長期作為終身職業,她可做不來。關鍵是她還不會畫畫,有想法也畫不出來的說。
十點多的時候李蕾家開始迎接祖先,李媽先煮餃子,她還讓李爸抱些柴回來,她有空也抱回一些,當然越多越好。李爸是知道這個有說法的,很配合。李蕾看着父母忙活,她也拉着弟弟去幫忙,李蕾還能多抱幾根,而弟弟就只有一兩根。往家裏抱柴火寓意就是往家裏‘抱財’,‘柴’和‘財’諧音,代表明年一年掙的錢多、財源滾滾來的意思。而李小弟真的有點困了,不是他不配合姐姐啊!本來是将近十二點迎接祖先,為了照顧孩子才提前到十點多的。
接祖宗的時候放一挂鞭,家庭條件越好的人家放的響數越大,李蕾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家裏已經放一百萬響的了。那時候村子裏習俗都一樣的,家家戶戶都這麽放鞭炮,還挂起大紅燈籠和彩燈。
誰家紅燈籠大弄得漂亮誰家的日子也是過的好的,每家的男主人就像攀比一樣,你家有這個好東西,我家怎麽能不買呢。所以李蕾家所在村子是過年氣氛最濃、花銷最大的村子。這個時候放的鞭炮最好一直響,不要有停頓,寓意日子順順當當的~~~~
可自從結婚後在市裏生活,雖然放的禮花又大又漂亮,但是沒有親身參與就是體會不到這股過年的熱烈勁,就像沒有歸屬感一樣。
迎完祖先,李爸帶着李旭給祖先磕頭,李蕾是女孩子,不用這樣做。她幫忙端餃子,還有中午剩的菜。這頓飯也就是年夜飯了,李媽給每個人都夾了一塊魚吃——年年有餘,魚躍龍門。吃着吃着,只聽李旭叫了一聲,好像是有什麽東西擱着牙了,一家人都很高興,這代表新的一年會有福氣。李媽也吃到一個,拿着向李爸顯擺。要是李蕾沒有重生,她會吃更多的餃子,就為了那個硬幣,現在李蕾怕晚上積食,吃的差不多就完事了,沒去計較那個硬幣。吃不着是沒那個緣分,吃的再多也是吃不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