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滴血認親
據雲伴鮮推測,既然太子一心籌謀着讓血不融,便不會去考慮相反的情況。而她,卻已經通過反複的實驗,驗證了一種礦物的妙用。此物名為“白礬”,将之加入水中再滴入兩滴鮮血,血液幾乎瞬間就能暈染開來,以肉眼觀察,就好似是當真融在了一起,而不會像在沒加白礬的清水裏那般,血滴和水會有一段時間的“泾渭分明”。
“所以,只要能巧妙地用上這個白礬,二皇子就有機會将太子一舉扳倒。”
作出這一總結的時候,雲伴鮮的手中已經多出了一塊白色的礦石。沈複凝神注視着這塊其貌不揚的“石頭”,漸漸陷入了沉思。
第三天一早,天氣格外濕寒,朝堂上的氣氛也如同這初冬的季節一般,冷得叫人只想哆嗦。可就是在這樣冷飕飕的金銮殿內,有一個人卻是渾身火熱、興奮不已。
太子爺洋洋灑灑地在皇帝跟前說了一大堆話,大抵是表明自己不信流言,又譴責造謠之人用心險惡。那義憤填膺之姿,就好像他僅僅是一個為弟弟抱不平的大哥。
滿朝文武看着這樣一個裝腔作勢的儲君,心裏想什麽的都有。
不過,他們怎麽想并不重要,整件事裏,最關鍵的還是皇上的态度。
大家擡眼偷瞄,發現皇帝的臉色一如三日前糟糕。
試問這普天之下,有哪個男人願意面對這種事情?而且他還是堂堂的一國之君!
對于皇帝有可能被戴了綠帽的悲劇,衆臣暗表同情,但心下更多的,還是惶然。
就在這等緊張又畏懼的情緒中,他們看到皇帝面色不霁地張開了嘴。
“福壽!”
“是。”
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福壽公公剛一傳令,就有一碗清水被個小太監恭恭敬敬地端了上來。皇帝拉長了臉,看向位于其左側的次子,似是在觀察他的反應。
坐在輪椅上的二皇子從頭到尾都只默默地聽着太子高談闊論,不辯解也不附和,直到這一刻,始終未置一詞的他才突然開啓了雙唇。
“父皇。”他不慌不忙地朝着龍椅上的男人拱手作揖,整個人仍是穩穩地坐在那裏,“兒臣以為,父皇乃萬金之軀,實在不宜見血,不如就讓兒臣與大哥滴血認親,大哥是父皇的兒子,只要兒臣的血與他的血融合在一起,自能攻破謠言。”
Advertisement
話音未落,他那一雙沉靜的桃花眼業已從容不迫地注目于自己的兄長。倒是太子聞言不免微微一愣,卻又很快露出了隐晦的笑容。
反正不管誰的血滴到水裏,都不會同另一個人的血融成一滴——能代替父皇受此紮針放血之苦,以表孝心與忠心,他何樂而不為?
如此思忖着,太子連忙表示願替皇帝挨那一針。
皇帝同意了。
于是,福壽公公先在二皇子的右手食指上紮了一針,看着他将血滴入清水之中,随後又紮破了太子的一根手指,目視其同樣毫不遲疑地往水裏滴了血。
片刻後,太子爺與福壽公公先後臉色大變。
“父皇!”太子更是迫不及待地側過身去,驚疑不定地看向自個兒的父親,那意思,不言而喻。
皇帝心下猛地一沉,二話不說就霍然起身。
他大步走上前去,低頭盯着碗裏一看——兩滴血竟然沒有融合在一起!!!
霎時間,年近半百的男子只覺天旋地轉,而一旁的太子則激動得快要按捺不住張狂的笑意。可是,他還是竭力忍下了放聲大笑的欲望,裝出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驀地凝眸于安坐在輪椅上的二皇子。
衆臣見此情景,自是明白了“滴血認親”的結果。他們紛紛将目光彙集到二皇子的臉上,卻并沒有看到明顯的慌亂之色。相比之下,倒是太子爺的動作和表情太過豐富了些。
小心思漸漸冒頭之際,人群中突然有臣子挺身而出,朝着座上之人大聲疾呼:“皇上容禀!臣以為,就這樣斷定二殿下非皇家血脈,實乃不妥!”
彈指間,幾乎所有人的視線都轉移到了他的身上,想聽聽看,他能說出什麽驚人之語來。自認為勝券在握的太子也目不斜視地瞅着他,看他還能幫着他家主子如何垂死掙紮。
然而,太子爺萬萬沒有想到,對方竟義正詞嚴地說道:“皇上!太子殿下與二殿下血不相融,只能證明他二人并非親生兄弟,并不能說明問題就一定出在二殿下的身上啊!”
此言一出,舉室嘩然。
這話什麽意思?!這話什麽意思!?這家夥是打算不要腦袋了嗎?!竟敢質疑太子殿下非皇上所出!?
一時間,滿朝文武紛紛倒吸一口冷氣,可冷靜下來想想,從道理上來說,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憑什麽二皇子可以被懷疑,太子就不能被質疑呢?
正有人開始如是思量,大家就聽得那人繼續道:“皇上,臣冒死進言!當初皇後娘娘未進宮時,也曾與厲王殿下往來甚密!”
厲王是誰?是先帝在位時意欲奪嫡的皇子之一啊!據可靠傳聞,皇後娘娘待字閨中之時,确實同厲王有過不少來往,只不過,後來皇帝贏得了那張龍椅,所以她就“棄暗投明”了呗。
是以,人家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太子哪裏能忍?!
“大膽!!!”
怒不可遏的太子立于堂上,當即一聲大喝,看那臣子的眼神,簡直恨不能将他千刀萬剮。
誠然!他如何能夠未蔔先知,自己本是要污蔑對手的,卻冷不防被對方反潑了一盆髒水!
皇帝也是氣得不輕:不光是二兒子,現在連大兒子也被懷疑非他所生——這幫奴才,是嫌他頭上的那頂帽子還不夠綠嗎!?
奈何那個拼死谏言的家夥仍不罷休,這就兀自跪下身來,俯首高呼:“臣懇請皇上,與太子殿下及二殿下分別滴血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