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古宋國及其重視農耕。此時正值二月初,謝家村的村民們早出晚歸基本都在往地裏使力氣,所謂春來多鋤一遍,秋來多打一面。
而春來春去換薄衫,是一年中換季的重要時節,厚重的衣物慢慢換成薄衫,讓布匹的需求量大增。這個時候凡是家裏會織布的農婦,都會抓緊時間多織幾匹麻布出來,要是之前家裏有種植棉花的,也會想着多織幾匹棉布出來,然後讓當家的男人帶着拿到鎮上或者附近縣城那邊的染布坊裏,用以換取最大量化的銀錢。
此時将近午時最熱的時候,謝家從田間地頭回來的男人們則修理着農具,為接下來越來越繁重的農事兒準備着,而兩個兒媳婦在做了一會兒女紅後,就連忙在兩臺織布機前忙活了起來。
謝家之所以能夠供養一位去私塾上學的書生,并不是因為他們家底有多麽厲害,相反由于謝錦秀的爺爺多年科考童生都沒有考上,反而讓本來有些富裕的家裏一貧如洗。
謝錦秀經過觀察和回想,才發現原身能夠上私塾,一個是因為方先生的一些照顧,更重要的反而是謝明陳和李氏都是有成算的,他們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經營謝家幾十年,靠着兩人,家裏積攢下幾十畝田地,而李氏除了廚藝以外還有一手好的織布手藝,因着沒有女兒,她的一手織布手藝沒有藏私的全交給了兒媳,好在兩個兒媳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手還算是不笨,能夠學會織布手藝的,現在幾年過去,兩個兒媳也都成了會織布的好手,這才讓在謝家添丁進口的情況下,還能幾年如一日的供養着小書呆。
織布機的聲音咣當咣當的響,本來今日謝錦山要去鎮上換銀兩的,但是由于謝錦秀的回來,直接改成了明日,這樣正好借了胖叔家的牛車一起。
想着勞逸結合,能更進一步的去了解謝家這個小農家庭,謝錦秀難得的和家裏的父兄在院落裏坐在了一起。
謝明陳是典型的老家長,悶着頭不說話,就只盯着手裏的活計,要不就是讓謝錦秀回屋裏去讀書,好在勞逸結合這話,謝明陳也聽的懂,他索性就讓小兒子坐在旁邊,看着自己父子三人修理農具。
修理農具的工具十分的簡單,就是家裏用慣的斧子和砍刀,但是都是用的十分老舊生鏽的老鐵打制的,在農事上,鐵制品管制嚴格,所以一般能夠打制農具的鐵匠都是必須在官府挂了名號備案,而且十裏八村的鐵匠數量都要有限制,雖然屬于匠戶,社會地位不高,但是他們的生活水平因着稀缺倒是比普通的農戶要好上很多。
磨掉的木掀要重新換個木掀板子,而這種板子需要鐵桦木這種耐度堅硬的木板,這個不是說随便從山上砍個就能對付的,一般都要從木匠那裏購買,然後一般由木匠加工好了後,讓農戶們自己回來安裝。
謝家的木掀在謝明陳看來,還能用,所以他們現在就是在修,雖然已經有了四五個豁口,現在就是要把豁口都去掉,然後用石頭磨磨給開着鋒刃。
從河裏撈來的大塊的粗糙面的石頭擺在謝錦海面前,他拿着用斧頭去掉豁口的木掀磨着,呲呲,碎屑翻飛,再配合着倉房那邊傳來的織布機的嘎吱嘎吱聲,讓謝錦秀聽着有些牙疼。
“這可小了一大塊,二哥,你們使起來不得勁吧?”謝錦秀看着大木掀在父兄手裏變成了小木掀,不由得疑惑着。
“我們不用,這個家樂用着正好。”謝錦海呲牙樂着,一點也沒有覺着讓自家五歲的小兒拿着農具做農活哪裏有什麽不對。
而謝錦秀聽了則瞪圓了眼睛:“啊?家樂也要下地了?”
所說的下地就是能用農具翻地等等,這樣子的活兒最費力氣,不可想象五歲的小孩能幹起來麽?
Advertisement
“那是自然!咱家的哪個小子不是四五歲就下地!”謝錦海笑的一臉驕傲。
“你在胡說什麽”謝明陳看看二兒子,就呵斥道。
謝明陳心中對這老實頭子的老二真是犯了難,你這哪個,就有個例外,你親三弟好不?
謝錦海本來還驕傲自家小子長的好,看着就壯實,以後就是個好壯勞力,但是聽着老爹呵斥,才想起來家裏還有個小弟從來就沒下過地。
“額,爹,三弟,不下地挺好,下地也挺好,哎哎,我不是那個意思。”謝錦海越說越亂,越亂越說,他都有些發毛,謝錦山看着二弟犯蠢,嗤的笑了一聲,不想收獲老父親白眼一枚,想着上午一個人在水田裏面的忙活,謝錦山趕忙靜聲,集中精神收拾着自己手裏的農具。
謝錦秀那邊聽着,臉上就是一囧,原身自小就是李氏帶大的,長到三歲就由謝明陳開了蒙讀書,每日裏李氏忙活他就讀書:李氏織布,他讀書,李氏下廚,他讀書,李氏下田地,他就在旁邊樹蔭下讀書。
腦子裏的回憶,都是別人背景牆下,一個小兒拿着一本童文開解讀着的畫面,小書呆這個稱呼在謝家村裏,那實在是實至名歸。
這般又仔細的研究着原身記憶,謝錦秀不得不感慨原身對于農事的了解還不趕一個孩子,當然也包括自己這個非原裝的。
“三叔,三叔!”剛說完謝家樂,人就從院門外沖了進來,似乎眼裏只有謝錦秀一般,直直的沖着謝錦秀跑了過去。
一上午的教學,讓謝家樂對謝錦秀更是敬畏了幾分。
“嗯?”本來還想要問問家裏田地情況的謝錦秀,不得不擡起來頭看看這個小侄子,“怎麽?你不是和你兄長們玩去了麽?”
“嗯嗯,玩去了!三叔,你看!”謝家樂點着小腦瓜,裂開着嘴對着謝錦秀獻寶,只見他直接伸出來手,就看着手裏一左一右的拿着一二個綠皮的野鴨蛋。
“哪裏來的,就知道叫三叔,沒看着爺爺在麽?”謝錦海看着皮小子乖覺的往自家三弟身邊湊,先是有點嫉妒的打了一下小兒子的小腦袋瓜,但是一看着兒子手裏拿的野鴨蛋,瞬間跳了起來。
“你們這些皮小子,不是不讓你們去水邊麽?”
謝錦海一下子緊張起來,因為大兒子謝家海命中缺水,在成人前忌諱水,為了壓住命格,才特意從他的名字裏分了一個水字意義的海字給兒子,這叫假名壓真名,防止孩子長不大。
“爺爺,爹爹,我沒去,大哥和二哥去摸小魚蝦,我就在邊上給守着籠子,跟着他們走,我走着走着,就發現了一窩三個!”謝家樂邊說邊比劃,在岸邊的小子們不少,但是撿着野鴨蛋的就只有謝家樂一個,也難怪笑的這麽開心,加上早上三叔給教好玩的字,喜歡三叔的謝家樂就想第一個拿回來給三叔看。
“嗯,家樂很棒,不過你們摸小魚蝦?”謝錦秀眉頭就皺皺,這項娛樂,前世的她沒有,這世的他也沒有,只是不知道水深水淺,幾個孩子都不大,他怕孩子淹着水。
同樣的,謝錦海也擔心,尤其是擔心大兒子。
“爹,我去瞅瞅!”謝錦海放下農具就要跑出去。
“二哥,等等,你別急,我跟着去看看,正好看書乏了休息下!”說着謝錦秀就從矮凳上站了起來,讓謝家樂把野鴨蛋遞給謝錦海後,他就讓謝家樂帶路去找人。
“爹,我也去看看,三弟還小!”謝錦海不放心的說着。
“算了,老二,老三是穩重的,放心吧!”謝明陳難得看着自家小兒子能夠出門,不由得叫住了想要跟去的二兒子。
“三叔,這裏,你走這邊田埂就能過去!”五歲的小兒跑動起來還很靈巧,起碼在十二歲的謝錦秀看來,比自己要靈巧多了。
趁着出來的功夫,謝錦秀順便就往田裏看着,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這都是什麽地?”謝錦秀問着謝家樂。
不過想起來後,就覺着好像是白問了,一個小兒能懂什麽。
但是顯然他被打臉了,小兒也是有田地常識的,當然除了他。
“三叔,這邊是咱家和胖叔他們家的水田啊!”謝家樂有些懷疑的看着三叔,三叔這個都不知道麽?自己從記事起就跟着父母在這邊下過地,拔過草。
“咱家的?水田?”謝錦秀腦子裏有些懵,就是自己沒有種過地,但是也在前世在電視上也看過水田,更是看過魚米之鄉是什麽樣子的,那可是水汪汪的田地,和現在看到的完全不能聯系起來。
“這是都種好了麽?”謝錦秀有些不認識的看着密密麻麻的小苗。
“都種好了,都是咱家的水稻,爺說了,今年出苗好,能有一半的收成就行了!”謝家樂可是知道自家爺爺說的,因為家裏留的種子多,所以可能比別家收成的好,家裏冬天就不會短了吃的,想想他就小腦袋挺的高高的。
謝錦秀看着這些一個賽一個密集的秧苗,他覺着原身能夠活下來,謝家能夠不餓死真是個奇跡,怪不得聽着自家有幾十畝還要吃野菜呢。
謝錦秀覺着自己不看農書,都知道水稻需要放水,養地,耕地,然後育苗,插秧,但是這些直接綠油油的是什麽?只能看着濕漉漉的地是什麽?濕漉漉就代表了水?他覺着不是這方世界出問題了,就是自己記憶出問題了,但是顯然腦中的農書翻滾,告訴他,自家的水田能有出息,得天之幸。
“咱們這些秧苗是不是過幾天要□□,種到別的地方?”謝錦秀擦擦腦門的汗,不放棄的問着謝家樂。
謝家樂一聽,整個人吓住了,他連忙噓着:“噓,三叔,三叔,你別這麽和爺說,爺會揍你的!”
想起來當初自己初次拔草,因為認秧苗和雜草沒有認真記熟,而薅了大把秧苗被揍了一頓的情況,謝家樂理解的看着謝錦秀:“三叔,你真不用種地了,我爹我娘說了,你是做大事的!不用種地。”
做大事的,不用種地,就不會去禍害秧苗了,怪不得家裏都不讓三叔下地呢。
謝錦秀聽了先是一囧,然後就是開始詢問,才知道了一件滑稽的事情,原來那真是水田,需要每天都要澆水的田,這不是活活的累死人麽?
而且那些秧苗不是育苗,而是一直都那麽長着,優勝劣汰,留下來的就是好稻谷。
想到這裏,謝錦秀突然就覺着自己的那還沒有到手的銀子真的是有了大用處了。